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孫吳保健

孫吳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24 06:56:48

1、孫吳縣沙棘木耳

你說的就是利用沙棘木屑種植的木耳吧。

2、五大連池怎麼樣

http://ke.baidu.com/view/25001.htm

五大連池
所在地區:黑龍江
面積:18.47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12~13(二、三池)米
容積:1.57億立方立米
成因類型:火山堰塞湖

特徵
五大連池的湖泊沼澤化是最大問題,屬富營養化湖;水溫5月中旬上升至10℃以上,9月下旬降至10℃以下、最高水溫在7月(20~26℃)。五大連他共計有魚類10科、39種,常見的種類有卿魚、鯉魚、「餐」魚、鰱魚、鱅、草魚等。各池種類分布無差異、但群體數量有明顯不同。三池因投放鰱、鱅魚,目前以鰱魚數量最多、其次是鯽魚、青梢紅鮊、鯉魚等,五池以鯉魚數量最多,一池、二池、四池均以鯽魚數量最多。魚類共10科39種,常見的種類有鯽魚、鯉魚、鱉條、鰱魚、鱅魚、草魚等。90年代五大連池共鑒定出浮游藻類74屬,177種,隸屬於

形態描述 五大連池由五個相連的火山堰塞湖而成,五湖自南向北依此數,五池總面積18.47平方公里,蓄水量1.57億立米,五池池池相連,長5250米;四池、五池為泥沙底,三池部分為泥沙底,部分為熔岩底,二池大部分為熔岩底,少部分為泥石底,一池全部為熔岩底;本地區河流發育不良,無大河流,水流量較小,主要河流有:石龍問(白河)、葯泉河、葯泉河。

1982年,五大連池以黑龍江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中國目前已建立12個火山地貌景觀類型的國家公園,但只有五大連池被選進世界地質公園之列。

五大連池市

五大連池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遜克縣,西與克山縣、訥河縣毗連,南接北安市、克東縣,北與孫吳縣接壤,西北與嫩江縣隔河相望。地理坐標是東起東經127度37分,西至125度42分;南起北偉48度16分,北至49度12分。東西長142公里,南北寬104公里。市域總面積8844平方公里。漢、滿、回、蒙等22個民族34萬人口生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境內的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榮獲「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項世界級桂冠和九項國家級稱號,14座新老時期火山噴發年代跨越200多萬年,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課書」;國家AAA級旅遊區山口湖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景色怡人;沾河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最大的森林濕地,大沾河漂流享有「神州第一漂」的美譽。五大連池礦泉與法國維希礦泉、俄羅斯北高加索礦泉並稱為「世界三大冷泉」,重碳酸、偏硅酸、弱鹼性礦泉水各有千秋,宜飲健身,宜浴療疾;人均擁有淡水資源超過4000立方米,是中國宜居城市標準的4倍。偏硅酸礦泉水已引入市區作為居民生活飲用水,使五大連池成為繼法國維希之後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個礦泉城。由於火山地質形成的強大全磁環境和特殊的植被生態作用,空氣清新純凈,負氧離子含量高於一般城市十多倍,是天然大氧吧。城市道路寬闊、市容整潔,建築風格迥異,綠化、亮化工程讓人賞心悅目;商場、酒店鱗次櫛比,公共服務便捷熱情,吃、住、行、購、娛等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之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中國唯一的礦泉水之鄉,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中國縣域旅遊百強縣,中國最佳保健養生城市。

全市設有2個鄉級鎮,8個鄉,一個管委會,94個村,223個自然屯;3個市屬國營農牧場,6個國營林場。行政區內,建有省屬林業局1個,國營農場8個,勞改農場4個,部隊農場15個,企業副食農場4個,黑河市直轄單位3個,中省直科研單位3個,省地級療養院31家,縣級療養院16家。

五大連池市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境內14座火山拔地而起,3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300多泉眼星羅棋布,水資源總量達28億立方米,具有發展水產養殖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鯽魚、魯魚、鰲花、哲羅等20餘種天然魚類。嫩江左岸的最大支流訥謨爾河東西橫貫全境,在其上游建有山口水利樞紐工程。

全市草原面積達260萬畝,林地面積524萬畝,木材蓄積量64萬立方米,主要有落葉松、柞樺,楊樹等10餘樹種。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有熊、犴、鹿、飛龍等珍貴野生動物。盛產蕨菜、都柿、黑木耳、猴頭、金葉菜、蘑菇等天然綠色產品和人參、刺五加、貝母、五味子、黃芪等上百種名貴中葯材。品位在99.7%的脈石英礦,儲量在20萬噸。花崗岩、珍珠岩、玄武岩、火山礫、河流石、黃沙等儲量在4億立方米以上。

老黑山

山勢高聳,植被蔥郁,相對高差達166米,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山的東、北兩側有盤山道可達山頂,山頂有漏斗狀火山口,直徑350米,深達140米。火山口周圍有人行步道,俯視火山口底令人望而生畏。山上東北角有火山熔洞,洞內熔岩倒掛,景緻千姿百態。

火燒山

規模較老黑山小,植被很少。焦的的火山口把整個大山劈為兩半,裂縫猙獰,狀態怪異,山坡中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火山彈。

石海老黑山和火燒山的四周為熔岩台地,總面積達65平方千米。當年噴出的熔岩沿白河向南流去,形成了婉蜒10千米長的「石龍」。石龍景象舉世罕見,遠看像大海洶涌的波濤,近視則怪石磷峋,干態萬姿、形態生動奇特,如熊如虎如蛇如繩如巨蟒。奇特的熔岩暗道、熔宕空洞中,吏有奇特的熔岩鍾乳,如角錐如棘刺如刀刃或如薄板,如貼附在洞穴的四壁,蔚為奇觀。

五大連池火山群是我國第一個火山群自然保護區。這里將建成一座面積廣闊、山水相映、風光奇異的火山公園和療養勝地。葯泉山、焦得布山、火燒山和尾山附近都有礦泉。目前在葯泉山下已興建了50多所療養院,每年可接待數十萬名患者在此療養。

山口湖旅遊

山口湖旅遊區位於五大連池市境內,訥謨爾河上游,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65公里,南連省會城市哈爾濱,北臨黑龍江最大的口岸黑河,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生態良好。山口湖景區於2000年對外開放,2002年被闢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
山口湖旅遊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有水上娛樂區、水上迷宮、水鳥世界等八大景區組成,是野浴、漂流的理想境地。山口湖兩岸有石猿山、忘憂石、含羞石、金龜島、炮台島等自然景觀。景區內有鴛鴦、丹頂鶴、灰鶴、大雁、中華沙秋鴨等百餘種鳥類,有野豬、馬鹿等大群野生動物。山口湖旅遊區是綠色生態旅遊的最佳境地。
山口湖景區距202國道及二龍山屯火車站22公里,三級白色路,交通極為便利。
山口湖景區具有二星級的接待能力,餐飲以冷水魚類和山珍為主,吃住達到綠色環保要求。
山口湖旅遊公司的經營理念是:為遊客營造鳥語花香、山幽魚躍的最佳生態旅遊環境。
誠摯歡迎各位遊客到五大連池山口湖旅遊區觀光渡假。

1.青山可望:山口水電站依山傍水,環境幽雅。這里的四季非常明顯,春天暖風習習,萬物復甦,山綠了,綠得醉人;水也綠了,綠得可人。萬山叢中百花盛開,雖稱不上繁花似錦,卻也楚楚動人。時有花粉撲入您衣襟,沁人心脾。坐在船上,您就是那畫中人。青山可望讓您永遠渴望青山。

2.夏林佳色:這里的夏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刻,也是旅遊的最好時機。坐在船上,悠哉悠哉,任意西東,踏上岸邊,對岸山水相依,腳下魚兒嘻戲,樹上鳥兒傾情唱和,朋友,您細心品味是否覺得魚游枝頭鳥戲水呢?如興致勃發,您不妨走向密林深處,蕨菜、木耳等純天然綠色山野菜會使您有意外的收獲。

3.秋日霞影:送走了夏日的碧綠,又迎來了秋色的輝煌。山口風景區的秋色向人們展示出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五彩世界。山上,松塔、核桃、草蘑、榛子等山珍陸續成熟,采山人來到這里可收獲巨大的驚喜。清晨,站在大堤上,一輪旭日跳出水面,水是紅的,天是紅的,這片紅色留戀這連天的碧水久久不願分開……,人們不由得感謝秋天的朝霞,將層林盡染,不由得感嘆秋韻之奇妙:「人言秋天多寂廖,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4.蒼山負雪:山口風景區的冬雪覆蓋了大地,一片銀裝素裹,訥謨爾河這條玉龍九曲迥腸,您可品味著她激盪的心潮。連綿的兩岸群山孕育這一片未知的秘密。河兩側的森林裡,就像冰雕玉砌的水晶宮一般,晶瑩剔透。此時您若拿一桿獵槍,座上馬爬犁,在雪上林海中賓士狩獵,會別有一番情趣。

5.水上人家:訥謨爾河上一處處水上人家好似萬里江流中的一葉小舟,飄盪在這變幻迷離的水面上。雖然她們被水隔開在那孤島上,但她們的精神面貌絕不是桃花源中人,他們知道秦晉,曉得漢魏,申奧成功之夜,也將聲聲爆竹送上九霄雲外。置身這小屋之中,您才會真正理解,這里是北方少有的一塊凈土。

6.漁舟唱晚:當太陽只留下半邊羞紅的臉,晚霞的紅光正沿著樹干慢慢的向上移動,從樹干移到樹梢,日出而作的人們帶著一天的收獲踏上小船,他們把歡聲送給山唱,將笑語留給水說,站在這小舟之上,漿兒撥破霞光,船兒沖開碧浪,您就是天堂上的神仙。偶遇點點細雨,還可聞到陣陣香風。岸邊傳來陣陣牛羊的歡叫,伴著牧人的短笛,讓您怎能不飛揚起無邊的思緒。

7.湖山村弈:泉湖,是山口風景區一處幽靜之所在。它背負青山環抱綠水,松風陣陣,碧水潺潺,坐在石桌旁的石凳上,把棋對弈,很快便置身世外,變成了雲中的神、霧中的仙。當您穩操勝券,彷彿山也頷首,水也低頭,您瞬間就領悟到登林絕頂我為峰之妙境了。

8.長橋卧波:這里是人們話別的地方,至今仍見陸游的「傷心橋下春波綠」,但人們已不再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了,也不發「西出陽關無故人」那前途渺茫的感慨,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你我會真誠道一聲「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9.乞巧林趣:這里是疏林草地間的小木屋,它會把您送到一個童話的世界,那樺木獨有的清香,原本就是人間的純朴,一頂頂帳篷,讓人充分感到少數民族游牧生活中忙裡偷閑的樂趣。尤其那索在兩樹間的吊床,誰會不喜歡?躺在上面,仰望星空,您會聽到廣寒宮里陣陣仙樂,玉兔搗葯的叮叮咚咚,嫦娥舒心開懷的銀玲般的歡笑,吳剛裝滿桂花酒的玉杯與你傾情的碰撞......,更有蜂蝶飛舞,翩躚而至伴著清涼景色與您的眼睛交流,潺潺的水聲在與您的思維交談,恬靜空虛的境界在與您的精神對話,深沉幽靜的氣氛與您的心靈融匯。還有什麼比這更愉悅的呢?

10.臨湖擁翠:翠山含秀氣,碧波盪奇雲,相看兩不厭,山水共交歡。水象和平的使者,奔流在山與山之間;山則象守城的衛士,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是的,青山是留不住這碧水,可任水拍打它冷峻的山岩,無論激流怎樣邀它同行,它都堅定不移。

11.燈暖湖月:「水秀山青花似錦,星高雲靜月如銀」。湖邊散置的石燈與天上的星月、水中的星月三位一體,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絕妙的水上星光圖,遠處望去,分不清哪個是星光,哪個是燈光,哪個在水中,哪個在水上。水中的燈光和星光,烘暖了這一湖碧水,溫暖了遊客的情懷,您還冷嗎?

12.霧松:凌晨,太陽正積蓄升起的力量,松樹的四周便鎖上層層迷霧,可能是妒嫉松樹的風格,也可能是留戀松樹的精神品質。太陽一露頭,松樹的枝體便放射出層層光環,松樹更偉岸了,樹下的青石也跟著榮耀起來,銀珠點點,滿足這遊人的視覺慾望。真乃石上青松高人節,松下堅石長者風,松石共存,景中勝境。

13.石猿山:這里被人們稱為石猿山,相傳很久以前,水簾洞中有兩塊石頭,因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需要酷似猿的徒弟保護,上天便施一種靈性於凡間,兩塊石頭便各自去尋找這個靈性,恰好一塊石頭碰上了,便成了後來的孫悟空。而另一塊石頭仍在不停的尋找,終於有一天流浪到這訥謨爾沿岸,見這里風景秀美,便放棄了成仙的念頭,在這里獨居至今。

14.八戒石:上面這塊岩石長得非常像豬八戒,都管它叫八戒石,據說,豬八戒隨唐僧取得真經後回了高老莊,過得本來很好,聽說五大連池景色別致,便來此遊玩,困勁上來,不覺化做一條小蟲睡在地上,佛祖下界巡查,發現了八戒不恭,變成沙彌,信手一掃,掃到訥謨爾河邊,長睡不起,變成了這八戒石。

3、孫吳有多少家醫院孫吳

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孫吳鎮衛生院四家

4、冬季應該怎樣的養生保健啊

冬季相對溫差比較大,所以對於那些體質偏弱的朋友,此時身體極為會出現各種小毛病,如:凍瘡、感冒、咳嗽、氣管炎等,那大家現在就必須要掌握合適的養生技巧來有效應對這樣的寒冷季節,從而讓身體去適應和調節到最佳平衡狀態。那麼,冬季如何養生保健身體呢?

注意飲食
初冬氣溫下降,萬物封藏,生機衰退,此時正是進補的大好季節。我國民間歷來有冬令進補的習俗,而且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葯補不如食補」。冬季,在飲食調配上,可以多增加一些厚味食物,如燉肉、燉魚、火鍋等。
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還與機體內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黃葉、根及皮內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人體缺鐵使人覺得怕冷,這時可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臟、瘦肉、蛋黃、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參等。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冬季由於天氣乾燥,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感,這時應多吃潤肺生津、滋潤多汁的食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等,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多曬太陽
在冬天,寒邪最為猖狂,它又最喜歡在暗地裡傷人。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這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賦予光明、溫養萬物。沒有陽氣,人體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體質會越來越弱,變得越來越怕冷。人也會變得沉悶做事拖拖拉拉的。您要是發現自己最近處於這種狀態,就要注意了,那是您的陽氣不足了。所以中醫教導我們在冬天要注意封藏,以養陽氣。
人與自然之氣相通,適當曬太陽是最好的補益方式。而冬天的自然規律是陰盛陽衰,所以應多曬太陽以強壯陽氣、溫通經絡。陽氣攢足了,心中暖陽陽的,不僅把心中的陰暗驅散了,連病邪也趕走了。這個方法便是列子推崇的「負日之暄」,就是背日光而坐的意思。因為頭為諸陽之會,不宜直接對著太陽,以免陽氣過旺,所以後背最合適。以背部對著陽光,閉上眼睛做幾十個腹式呼吸,就是入冬補陽第一大法。
注重養腎
冬季,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里,皮膚緻密,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為水,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疾病。因此冬季養生要注意腎的養護。
調節情志
冬天要善於調節情志養神,調節情志關鍵在於掌握冬令之氣「閉藏」的特點,精神調養應使「神藏於內」。所謂神藏於內,是指重視和保持情緒的安寧,及時調整不良情緒,保持平靜的心態,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對人體臟腑有著良好的影響,實際上是一種「神補」。
適當運動
初冬雖然已經開始讓人感到寒冷,但是,適當的體育運動對我們身體卻是大有益處的,當然,冬季運動和夏季運動應有所差別,因為天氣寒冷,如果選擇太過激烈的對抗運動,則很容易受傷,這樣不但起不到鍛煉身體的好處,還會因此而影響到工作,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冬季要選擇一些有氧運動,以鍛煉心肺功能。增強自身體質類的運動,如長跑、健身操、游泳、滑冰等。
進入冬季,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會變得精神萎靡不振、憂愁消極。想要預防這種情況,首先不要總是一個人關在房間里,應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還可多和朋友聊天,這樣會使人忘掉憂愁,變得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另外,應該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新鮮空氣既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也能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安撫作用,從而消除煩人的秋愁。
早睡晚起
天氣變冷人的陽氣也會跟著逐漸收斂,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依然沒有充足的睡眠不但會導致人精神萎靡,還會使得自己身體代謝功能出現異常。所以在冬季我們應該適當延長1到2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只有充足的睡眠才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疲勞,提高身體的抵禦能力。
謹慎起居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時採取措施救治。
另外,腦血管疾病在初冬發病率較高,發病多在長時間睡眠之後,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流速變慢、血栓容易形成,因此起床時不宜過猛過急,可適當再賴床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義。
冬季吃什麼能養生
蘿卜
蘿卜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中醫學認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卜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卜賽人參」之說,對秋冬季節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菜花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兩倍。
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小白菜
中醫認為,小白菜養胃和中,味苦微寒,通暢利胃。小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鈣質,還含鐵、磷、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芹菜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平肝健胃,味甘辛無毒,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多飲食,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痰作用。芹菜可與香乾、肉絲等炒食,色彩鮮艷,味道清香。
菠菜
菠菜胡蘿卜素的含量大大高於其他蔬菜,抗壞血酸雖低於辣椒卻高於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豐富的核黃素,又有防止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作用。菠菜熟吃更有營養。吃法比較隨意,可以爆炒或做湯。
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秋冬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含的鉀是鈉的27倍,而且含有的維生素還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會產生有利影響。萵筍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萵筍莖。萵筍飲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除此之外,冬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使其從日常的簡單飲食到起居等方面,使之都和以前所做的有很大差異,所以大家在換季時一定要積極順應這樣的現有氣候,特別在飲食上要多食用增加熱量的食物,並且要積極的多到戶外曬太陽,積極參加戶外運動等,使其都能很好的度過冬季,並有效的做好養生目的。——漢高機械

5、歷史上劉姓起源於哪裡

劉姓最古老的發源地,在今河北省唐縣,這里是遠古洪流時代高揚巨斧、以劉為圖騰、勇敢征服自然的古老劉姓子孫生活、棲息的地方。

劉姓人物以政治人才居多,專業人才相對較少。劉姓有"王者氣象",劉漢王朝構成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潮,自此中華民族之主體被稱為漢人、漢族,中國的語言文字被稱為漢語、漢字。上帝對劉姓實在是太垂青了,他把奠基中華文明基礎的重擔交給了劉姓子孫。

劉姓來源:

1、來自祁姓。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為帝嚳次子帝堯伊祁氏(陶唐氏)的後裔,帝堯初封於陶地,又封於唐地,故又稱陶唐氏。其號曰[堯],史稱為唐堯。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此為祁姓劉氏。

2、來自姬姓。為周太王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劉。東周時重封王室成員劉康公為劉國國君。此為姬姓劉氏。

3、來自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一、項伯助劉季滅楚有功,故賜姓劉。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於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於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

(5)孫吳保健擴展資料

劉氏始祖介紹:

劉累(生卒年不詳),遠古部落聯盟陶唐氏首領堯的後裔,是被史學界所認同的劉姓歷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國內外劉姓所信奉的御龍堂劉氏始祖。

劉累的事跡最早記載於戰國時成書的《竹書紀年》《左傳》。在其他文獻中的記載內容較多。據文獻記載,劉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間,居魯山,死後葬於河南魯山縣。

劉累因出生時手上顯現「劉累」紋樣,家人以為吉祥,遂以劉累為名。劉累故城在洛州緱氏縣(今河南偃師)南五十五里,乃劉累之故地,相傳是他養龍時所居處。劉累為遠古劉氏第十八世祖,御龍堂劉氏始祖。

6、吉林省撫松縣到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要多少公里高速費是多少

共808.2公里,9小時9分鍾收費330元
1從起點出發,在大連市城區行駛16.1公里,進入瀋海高速/G15/沈大高速詳細路段
2沿瀋海高速/G15/沈大高速行駛347.6公里(經大連收費站),從出口離開,進入沈陽繞城高速/G1501
3沿沈陽繞城高速/G1501行駛36.4公里,從撫順/新賓/梅河口/沈陽東互通/G1212出口離開,進入沈吉高速/G1212
4沿沈吉高速/G1212行駛250.2公里(經草市主線收費站),從長春/撫松/S26出口離開,朝撫松方向,進入營松高速/撫長高速/S26(收費245元)
5沿營松高速/撫長高速/S26行駛94.9公里(經靖宇收費站),左轉進入X076(收費85元)
6沿X076一直向前行駛5.1公里,過縣人民醫院約50米後右轉進入西大街南路
7沿西大街南路一直向前行駛54.3公里,過撫松縣生殖保健醫院約250米後進入G201/參鄉路
8進入撫松縣城區行駛0.9公里,到達終點撫松縣

7、黑河市孫吳縣沙棘飲料批發價格是多少

沙棘果實營養豐富,據測定其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油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其中維生素C含量極高,每100克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可達到825—1100毫克,是獼猴桃的2—3倍,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葉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纖維14.04%、無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葉可製作保健茶。
沙棘油中含有206種對人體有益的活性物質,其中有46種生物活性物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A、黃酮等,具有抗疲勞和增強機體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葯理性能,具有保護和加速修復胃黏膜、增加腸道雙歧桿菌的葯性,有降減血漿膽固醇、減少血管壁中膽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症,並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8、茶道最早是什麼國家

茶道源於中國,最早是在秦朝之前的蜀國(四川)。

顧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認為飲茶是秦統一巴蜀之後才開始傳播開來,肯定了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起來的。這一說法,現已被絕大多數學者認同。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和朝鮮,之後又傳入西方。


起源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意思就是:喝茶,飲茶等茶道被廣泛的推行,風靡一時,王公貴族朝臣沒有不喝茶的人。)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徑山寺取經,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築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檯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根據《詩經》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范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出現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范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復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復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葯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2]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 (「羅」,就是篩子。「茶羅」是一種專門用來篩茶粉的茶具)後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裡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於一種可怕的「胡辣湯」。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像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咽的「茶湯」能提神,能讓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里已經沒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於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還有更荒誕的所謂漚了若干年的一個普洱茶餅子價渝百萬的宣傳,則簡直形同欺詐。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所以,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詞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准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文學家王心鑒《詠茶葉》 詩中說: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聃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發展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樹原產地並不是只有中國一個,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也發現原生的自然茶樹。但是,世界公認,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有著卓越的貢獻,這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把它發展形成為中國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並且逐步地傳播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秦漢以前 巴蜀是中國茶業的搖籃

顧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認為飲茶是秦統一巴蜀之後才開始傳播開來,肯定了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起來的。這一說法,現已被絕大多數學者認同。

巴蜀產茶,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茶區,並以茶為貢品。

關於巴蜀茶業在中國早期茶業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漢成帝時王褒的《童約》,才始見諸記載,內有「烹荼盡具」及「武陽買茶」兩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帶,西漢時不僅飲茶成風,而且出現了專門用具﹔從後一句可以看出,茶葉已經商品化,出現了如「武陽」一類的茶葉市場。西漢時,成都不但已形成為中國茶葉的一個消費中心,由後來的文獻記載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葉集散中心。不僅僅是在秦之前,秦漢乃至西晉,巴蜀仍是中國茶葉生產和技術的重要中心。

三國兩晉  長江中游成為茶業發展壯大

秦漢時期,茶業隨巴蜀與各地經濟文化而傳播。首先向東部、南部傳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個佐證。茶陵是西漢時設的一個縣,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鄰近江西、廣東邊界,表明西漢時期茶的生產已經傳到了湘、粵、贛毗鄰地區。三國、西晉階段,隨荊楚茶業和茶葉文化在全國傳播的日益發展,也由於地理上的有利條件和較好的經濟文化水平,長江中游或華中地區,在中國茶文化傳播上的地位,逐漸取代巴蜀而明顯重要起來。

三國時,孫吳據有東南半壁江山,這一地區,也是這時中國茶業傳播和發展的主要區域。此時,南方栽種茶樹的規模和范圍有很大的發展,而茶的飲用,也流傳到了北方高門豪族。西晉時長江中游茶業的發展,還可從西晉時期《荊州土記》得到佐證。其載曰「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說明荊漢地區茶業的明顯發展,巴蜀獨冠全國的優勢,似已不復存在。

南渡西晉之後,北方豪門過江僑居,建康(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政治中心。這一時期,由於上層社會崇茶之風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東飲茶和茶葉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茶業向東南推進。這一時期,中國東南植茶,由浙西進而擴展到了現今溫州、寧波沿海一線。不僅如此,如《桐君錄》所載,「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茗」,晉陵即常州,其茶出宜興。表明東晉和南朝時,長江下游宜興一帶的茶業,也著名起來。三國兩晉之後,茶業重心東移的趨勢,更加明顯化了。

唐代  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茶葉生產和技術中心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產和飲用,已有一定發展,但北方飲者還不多。及至唐朝中後期,如《膳夫經手錄》所載「今關西、山東,閭閻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中原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都嗜茶成俗,於是南方茶的生產,隨之空前蓬勃發展了起來。尤其是與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區,茶的生產更是得到了格外發展。唐代中葉後,長江中下游茶區,不僅茶產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術,也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舒州集賢沐芽、湖州紫筍和常州陽羨茶成為了貢茶就是集中體現。茶葉生產和技術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長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葉生產,集一時之盛。當時史料記載,安徽祁門周圍,千里之內,各地種茶,山無遺土,業於茶者十之七八。同時由於貢茶設置在江南,大大促進了江南制茶技術的提高,也帶動了全國各茶區的生產和發展。由《茶經》和唐代其它文獻記載來看,這時期茶葉產區已遍及今之四川、陝西、湖北、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河南等十四個省區,幾乎達到了與中國近代茶區約略相當的局面。

宋代  茶業重心由東向南移

從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國氣候由暖轉寒,致使中國南方南部的茶業,較北部更加迅速發展了起來,並逐漸取代長江中下游茶區,成為茶業的重心。主要表現在貢茶從顧渚紫筍改為福建建安茶,唐時還不曾形成氣候的閔南和嶺南一帶的茶業,明顯地活躍和發展起來。

宋朝茶業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變化,長江一帶早春氣溫較低,茶樹發芽推遲,不能保證茶葉在清明前貢到京都。福建氣候較暖,如歐陽修所說「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作為貢茶,建安茶的採制,必然精益求精,名聲也愈來愈大,成為中國團茶、餅茶製作的主要技術中心,帶動了閔南、嶺南茶區的崛起和發展。由此可見,到了宋代,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范圍相符,明清以後,茶區基本穩定,茶業的發展主要是體現在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演變。


程序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功夫茶茶具(6張)

 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凈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分類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宋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器具


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於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

⑤ 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⑤茶刀:取、倒茶葉。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鑒別。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滌潔器

①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於干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凈桌面水滴。

⑦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理論


天人合一

中國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華。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

正因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國茶人心裡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中國茶人有著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強烈渴望,所以中國茶人最能領略到「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


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 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貴生

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生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矩,而是從養生貴生的目的出發,以茶來助長功行內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

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於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精神的一大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調歌頭·詠茶》一詞中寫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春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台。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坐忘

「坐忘」是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法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諦」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呢?道家也為茶道提供了入靜的法門,這稱之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味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


無己

道家不拘名教,純任自然,曠達逍遙的處世態度也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並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幾年來台灣海峽兩岸茶人頻頻聯合舉辦國際「無我」茶會,日本、韓國茶人也積極參與,這正是對「無我」境界的一種有益嘗試。


道法自然

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採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產出好茶。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為美,以朴實為美,動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自自然,任由心性,絕無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彷彿自己與宇宙融合,升華到「無我」的境界。


要素

中華茶道,就其構成要素來說,有環境、禮法、茶藝、修行四大要素[1]  。

(一)環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境來陶冶、凈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一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一致的環境。茶道活動的環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茶道環境有三類,一是自然環境,如松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茶室的室外環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室內環境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必不可少。總之,茶道的環境要清雅幽靜,使人進入到此環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熏陶德化。

(二)禮法

茶道活動是要遵照一定的禮法進行,禮既禮貌、禮節、禮儀,法即規范、法則。「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陸羽《茶經》「五之煮」)此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規矩。

「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曰: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朱權《茶譜》序)此為宋明點茶道主、客間的端、接、飲、敘禮儀,頗為謹嚴。禮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儀容、態度、語言、動作。茶道之禮有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禮節、禮貌。

茶道之法是整個茶事過程中的一系列規范與法度,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一些規定,如位置、順序、動作、語言、姿態、儀表、儀容等。

茶道的禮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損益,與時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禮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禮法內容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三)茶藝

茶藝即飲茶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台灣工夫茶藝、台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和載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於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但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作為一門藝術,也可以進行舞台表演。因此說,表演茶藝或茶藝表演是可以的,但說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則是不妥的。因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藝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過茶事活動怡情悅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生,在於祛病健體、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於志道立德、怡情悅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於盡性至命。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於修行,環境亦好,禮法亦好,茶藝亦好,都是為著一個目的--修行而設,服務於修行。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9、長沙 歷史軍事地位如何

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長沙有人類的活動,經過15~20萬年的發展,長沙歷史進入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先民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30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屈家嶺文化階段;約公元前25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龍山文化階段,這時有了原始農業,漁獵仍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業、石器加工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並產生原始的紡織和玉器加工技術。
夏商周以前
傳說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過長沙。司馬遷的《史記 ·五帝本紀》說,黃帝曾「披山通道,南至於江,登熊、湘」,後來就把長沙這片地土封給了他兒子少昊氏(宋朝羅泌的《路史》記載: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胙即賞賜之意),據此,傳說中的少昊氏是遠古長沙的一個氏族首領,是開發長沙的第一人。
長沙,夏代屬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作為古越人(古長沙越人為揚越的的一支)到這時創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幾何紋飾硬陶即印紋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徵。商周時期,北方中原王朝對南方「荊蠻」、「揚越」的戰事頻繁,雖未能在這里建立起他們直接的統治,但「揚越之地」一度成為商周的「南服」,迫使「荊蠻」臣服納貢。《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諸侯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一種,這是「長沙」一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
古越文化與中原文化
商周時期中原文化的傳人,長沙進入青銅器時代。長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蓋的半地穴式房屋,過著氏族生活,主要以石器作為工具,生產上依靠刀耕火種。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銅鑄造技術傳入,開始使用和製造青銅工具銅斧,到西周後期出現了銅制大鋤(一種重要的鬆土工具)、銅插(即耙,用於鬆土和起土的農具);而且還製造出了形制考究、紋飾精美的青銅容器、樂器。長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銅器,大多具很高的工藝水平,富有鮮明的越族風格; 1938年寧鄉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銅器中珍品; 1959年以來寧鄉、長沙縣出士的十幾件銅鏡,一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為中國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商代銅鏡。
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
東周以後,進入春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動亂年代,春秋末期,楚國(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戰國初期,越國滅吳,楚越對峙開始,長沙成為楚國東南邊陲的要塞。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廣闊地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楚人對長沙的進入,加上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古越人消失了,長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
楚人的南侵,帶來了中原和江漢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使長沙地區進入了鐵器時代,長沙結束了商周以來延續了1000多年的原始狀態,直接進入封建社會。
楚國至楚懷王時國勢日弱,諸侯各國特別是秦國對楚國多次發起戰爭,前222年,秦國大將王翦率軍南下,打敗楚軍在江南的余部,楚國以長沙為政治軍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國所征服,楚國滅亡。長沙(湖南)作為楚地和楚國軍事重鎮的時間長達800多年。
秦漢時期
秦代的長沙郡
秦國滅掉楚國,在原楚江南之地設立「 長沙郡 」,之後就是秦王朝的誕生,長沙為秦代36郡之一,從秦代開始,長沙開始納入中國統一的政治版圖,並第一次明確地以一個行政區域載入史冊。秦代長沙郡涵蓋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廣東的連縣、廣西的全州等地,面積幾乎相當於今湖南全省,臨湘縣為治所。
西漢時期長沙國與長沙王
秦朝滅亡,漢王朝建立。劉邦稱帝之後,公元前202年封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志著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治者(最高官員),其王位世襲,但自東漢漢朝對諸侯王國改變體制之後即公元前144年,實際成為有名無實的番王了。長沙國從公元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廢除,存在200多年,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吳氏長沙國
古長沙城作為漢王番都,臨湘古城位於長沙國的中心地帶,為歷代長沙王的駐所和長沙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古書《 水經注 》記載,臨湘城(即古長沙城,史稱臨湘故城)系吳芮始封長沙王建築。公元前157年,吳氏長沙國廢除。
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一,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至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歷時46年。王國的官吏制度與西漢朝廷相同,設有丞相(漢高祖初曾稱柱國),由朝廷直接委任,名為輔佐諸王,實際上是派來掌握本國實權以控制地方的。
劉氏長沙國
前158年文帝之子景帝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之長沙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削諸侯王國勢力的時候,自公元前155年封地,到公元前145年 ,隨著朝廷對諸侯番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這時的長沙國轄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雋、益陽、連道、湘南、安成、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長沙國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實際權力,不得干預自己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改制以前稱為「臣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劉氏長沙國」從劉發始封到劉舜被廢,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隨西漢王朝滅亡而拆除。公元8年 , 王莽 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東漢長沙王、長沙國與臨湘侯
王莽政權很快就被西漢末農民大起義所淹沒。公元25年,原 西漢 皇室宗族、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 劉秀(即光武帝)擁兵稱帝,又建立起一個漢朝,因以 洛陽為都,史稱東漢。由於全國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隊伍和各色武裝割據,劉秀又展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公元26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 的局勢。到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悉封為列侯。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湖南全境正式歸於東漢,長沙的歸漢,對劉秀統一天下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劉秀於40年(建武十六年)統一中國。長沙已早在37年,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三國、西晉時期和唐朝五代時期
三國和西晉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屬古荊州。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長沙為潭州總管府;後期改州為郡,長沙又為長沙郡郡治。唐朝時設潭州治所,曾屬江南道,江南西道。
唐朝五代時期的長沙窯,曾興盛一時,成為釉下彩的發源地。五代十國時期長沙為楚國國都,這也是唯一以長沙為都城建立的國家。
宋朝至現代
宋時長沙為潭州治所。北宋設嶽麓書院,將長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時期。
元朝1274年時改為潭州路,湖廣行省治所。1281年仍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隸屬湖廣行省;文宗天歷二年因「天子臨幸」而改名天臨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
明初改為長沙府治所,隸屬湖廣布政使司。
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長沙同為長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時長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稱,為中國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在太平天國軍攻打長沙的清朝末年,曾國藩成為「湖南第一人」,長沙府涌現出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國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滅太平天國,發動洋務運動,收復新疆等,對晚清的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長沙成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動地。戊戌變法的陳寶箴、譚嗣同,在長沙興辦時務學堂。之後自立軍起義、華興會、公祭陳天華和姚宏業、瀏萍醴起義、搶米風潮,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活動。黃興在清朝末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動,為中華民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二十二年長沙縣、市分治,設「長沙市」,為湖南直轄市,長沙一直作為湖南省會至今。
長沙在民國時期是中國政治的革命中心之一。1911年10月22日,焦達峰、陳作新為首的起義新軍光復長沙。1915年,曾就讀於時務學堂的蔡鍔發動了護國運動。1919年,長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儉學,長沙也是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地之一。毛澤東、何叔衡、任弼時、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中共早期領導人都在長沙讀書或者從事政治活動。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並試圖攻打長沙;失敗後他轉向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現實方針。
1937年曾是長沙發展的鼎盛時期,經濟物業繁榮,初期成為抗戰的大後方。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成為長沙城最為悲慘的事件,全城各種歷史文化遺跡幾乎損失殆盡。1939年到1944年,長沙為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中、日雙方以長沙為中心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戰役,中方取得前三次戰役的勝利。
1949年8月5日,長沙正式建立共產黨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長沙開始重建與發展。長沙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毛澤東早期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被認為是革命紀念地。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長沙經濟開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後期,長沙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成為中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
長沙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逐漸落後於沿海城市。經過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迅速發展,GDP總量由1998年的542.85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1108.85億元,約佔全省的五分之一;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18296元;農業生產總值172.07億元,工業總產值1006.06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9.06元,在中西部城市中最高。根據第一次經濟普查調整後的計算方式,2005年長沙GDP達到1519.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3.43億元,首次超過鄭州列中部第二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4元,同比增長12.8%。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1.44億元,同比增長31.93%。體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平穩增長勢頭。
初步核算,長沙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90.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幅比全國快4.1個百分點,比全省快2.7個百分點。在GDP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3.25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74.66億元,增長15.9%,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584.41億元,增長19.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92.75億元,增長15.3%。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0.4、6.7、7.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45.3%、51.8%。三次產業的比例為6.9:43.3:49.8,與上年相比較,一、三產業比重分別降低0.6、0.5個百分點;二產業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四個季度的GDP累計增幅分別為14.1%、15.0%、14.8%和14.8%,全市經濟總體上保持較快、平穩的增長勢頭。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 達27853元,比上年增加3885元,增長13.3%。
在全省引領地位更加突出,率先發展的優勢加速擴大。長沙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佔比為23.9%,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與其他市州相比較,長沙14.8%的GDP增速遙遙領先。
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2,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全市居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2,價格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在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的八大分類指標中,上漲的有食品(價格上漲1.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2.3%)、居住(價格上漲7.2%)、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0.3%)、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0.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1.5%)六大類;下降的有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7%)、衣著(價格下降3.1%)兩大類。城市居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1,價格增幅提升0.7個百分點。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上升6.4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4.2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升3.1%。房屋銷售價格上升5.8%。土地出讓價格上升21.4%。房屋租賃價格上升3.3%。物業管理價格持平。
勞動就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362.80萬人,比上年增加3.88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達128.6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
第二產業
位於河西麓谷的中聯重科長沙擁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星沙)和長沙高新產業開發區(位於河西的麓谷)。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沙縣境內的星沙鎮,其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在中西部16個國家開發區中位居第二,近三年的GDP以33.2%的速度遞增。2005年底,入駐長沙的21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韓國LG、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中糧集團、伊萊克斯、法國達能、法國道達爾、荷蘭飛利浦、日本三菱、德國博世、日商岩井、日本三井物產、易初蓮花,共13家入駐星沙。
長沙卷煙廠為中國最大的煙草生產商之一,2004年度納稅545514萬元,列全國所有納稅企業的第13位[1]。日本三菱、德國博世、長豐獵豹、北汽福田等汽車企業,使長沙成為中國南方一個新的汽車生產基地。伊萊克斯、LG飛利浦曙光、日立電器、遠大集團等的大額投資,也使長沙電子製造業開始有所起色。目前長沙的第二產業比重略低於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超過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
長沙是中西部城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高收入帶動了消費。從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到五一廣場一帶,為長沙的商業核心區域。長沙的「洗腳城」(足浴按摩店)數量和密度在大中城市遙遙領先,有人戲稱長沙為「腳都」。餐飲業也呈現爆滿態勢,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酒店排擋,都擁有大批的客源。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和普爾斯馬特四大國際連鎖超市先後在長沙擁有一家和多家分店,知名的國內或省內連鎖超市有新一佳、步步高、家潤多等也紛紛參與競爭,蘇寧和國美等電器專營超市均設有多家分店。目前香格里拉和喜來登都將在長沙新開酒店。傳媒業也全國聞名,以湖南衛視、金鷹節和體壇周報為代表。
中國本土動漫在長沙發展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占兩家。長沙也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之一(另三地為北京、上海和成都),並且此基地是唯一以卡通動畫為特色的國家基地。2005年11月曾舉辦了長沙卡通藝術節。
經濟合作
長沙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建設的核心城市,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核心城市,主城區與株洲、湘潭相距均不足20公里。長沙正在加速創建「一小時經濟圈」,同時長沙也加入了武漢經濟協作區,與各個中部城市進行經濟合作。湖南也加入了廣東的「泛珠三角」,接受廣東的經濟輻射。

與孫吳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