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老年保健源於

老年保健源於

發布時間:2020-07-23 05:29:03

1、世界衛生組織 健康概念來源和具體出處

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本定義的文獻資料出處為: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61個國家代表於1946年7月22日簽署(《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記錄》第2號第100頁)並於1948年4月7日生效的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的序言。自1948年以來,該定義未經修訂。

2、健康保險最早起源於

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迄今已有約150年的歷史

3、健康管理最早源於哪裡

健康管理作為抄一個行業及學科襲,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保險業, 初衷是降低醫療費用和減少賠付 ,後來美國移動通信巨頭斯普林特公司與加拿大健康管理服務商IDEAL LIFE公司合作,ideal life公司是全球首家將遠程健康管理成功投入商業運營的企業。後來國內引入健康管理的概念,諾安遠程健康管理就是山東諾和諾泰集團從IDEAL LIFE引進的,專業打造國人健康管理,相關資料網上都有,樓主也可以查一下

4、養生的歷史背景,養生的產生,養生文化的起源。

道教養生學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淵源於中國最古老的原始巫教,是先秦神仙家思想、老莊道家煉養學說及秦漢方仙道、黃老道發展的必然結果。和道教的創立一樣,道教養生學的產生也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道教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是基於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社會動亂;道教養生學的問世則是先秦兩漢科學文化發展的結果。

在哲學思想方面,處於社會大變革風雲中的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出現了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兵家、名家、法家、縱橫家、神仙家等,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諸子百家之中,除道家、神仙家對道教氣功養生學的形成與發展的影響最大以外,儒家、墨家、陰陽家亦有相當的影響。

我國古代有「生死有命」的說法。《孔子家語·本命題》說,「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優於陰陽,象形而發謂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備者五焉,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後有見;八月生齒,然後能食;期而生臏,然後能行;三年囟合,然後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後能化。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齔,二八而化;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齔,二七而化。一陰一陽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於此也。」即把生死的變化歸結於陰陽的運動,認為隨著陰陽兩種原素的不斷地消長,人的一生從嬰兒、少年、中年,以至老年、死亡,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應該承認,這種觀點是不悖科學的。

當然,儒家內對於性命的看法也是有分歧的。如孟子說:「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認為性乃所受於天,故存心養性乃所以事天。夭壽皆命,對之不存疑慮,惟修身以立命。立命即肯定自己的性命。

荀子對於命的態度,則講制而用之。他說:「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荀子·天論》),主張制裁天命而利用之。命雖然是有的,但人不應止於待命,而當設法控制它,利用它。這是荀子獨有的思想。

《易傳》中也頗講命。《象傳》雲:「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系辭傳》雲,「樂天知命故不憂。」《說卦傳》雲,「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後來的學者即把這些觀點看作是儒家對於性命的一貫心傳,並把易學惟崇為闡述性命至理、天人合一的理論。

儒家的這些性命學說,許多觀念都為道教養生學所吸收,尤其荀子人定勝天的「戡天」思想和《周易》的理論體系,對道教養生學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

墨家對道教氣功養生學的影響,主要是它的五行學說與人為的變化觀。我國古代的五行說,初期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認為水、火、金、木、土是構成整個世界的五種最基本的物質。到了戰國時期,這種思想為唯心主義所剽竊,產生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五行派。他們把五行排列成相生相勝的系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之,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這就是所謂「常生常勝」。鄒衍的這種循環、凝固的「五行常勝說」,對於我國科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後期墨家打破了這種學理,在五行相生相勝的舊說上,提出了「五行毋常勝」的新主張。《墨子·經下》說,「五行毋常勝,說在宜。」《經說下》解釋說:「五○金、水、土、木、火、離。然火爍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金之府水,火離木。若識麋與魚之數,唯所利。」在這段文句中,既駁五行相勝之說,亦斥五行相生之言。

譚戒甫先生解釋說:「金、水、土、木、火五者,皆彼此相附麗,並非相生,故曰金水土木火離。何以故?以水聚藏於金而火附麗於木耳。」正如同「麋之所利,於山之林;魚之所利,在川之水。故林盛而麋赴焉,水大而魚藏焉。若能識別此道,則水非生於金而木非生火,可以恍然悟矣。」

至於相勝,也不是凝固不變的。相反,因其質與量的多少,因其種種機運,而發生變化。如金與火的關系,金少火多,則能把金熔銷;反之金多火少,則能把火熄滅。王充《論衡·命義篇》雲:「譬猶水火相更也,水盛勝火,火盛勝水,遇其主而用也。」也認為五行相勝是隨著矛盾雙方質與量的變化而變化,並沒有一套僵化的發展程序。

墨家的這種辯證的五行學說,不僅批判了鄒衍等人對五行的神秘思想和形而上學觀,也為後來的道教辯證地探索自然與科學,開辟了一條道路。在道教內,無論是漢唐之際的外丹派,還是宋元時期的內丹派,他們都吸收了墨家的這種辨證的思想。

如《周易參同契》中關於五行的論述,即與墨家一脈相承。書中說:「丹砂木精,得金乃並,金水合處,木火為侶。」這是以墨家五行附麗說立論。在此基礎上,《周易參同契》進一步提出了「五行錯王」的學說。書中說:「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元俞琰解釋說:「金生水,木生水,此常道之順五行也。今以丹法言之。則木與火為侶,火反生木;金與水合處,水反生金。故曰五行錯王,相據以生也。」(《周易參同契發揮》卷中)。也就是說,五行的變化既有一般規律,即「常道」;亦有特殊規律,即「錯王」。而修煉丹道的關鍵,正是在於掌握運用五行變化的特殊規律。

這種特殊規律又被叫作「五行顛倒術」。張伯端《悟真篇》說:「震龍汞自出離鄉,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由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央。」宋翁葆光解釋說:「汞為震,龍屬木,木生火,木為火母,火為木子,此常道之順也。及乎硃砂屬火,火為離,汞自砂中出,卻是火返能生木,故曰兒產母也。太白真人歌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里生』……鉛為兌,虎屬金,金生水,金為水母,水為金子,此常道之順也。及乎黑鉛屬水,水為坎,銀自鉛中生,卻是水返能生金,故曰兒產母也。太白真人歌曰:『五行不順生,虎向水中生。』」(《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卷4)。所謂「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五行逆兮,丹體常靈常在」,正是高度地概括了內丹修煉一個基本原則。

從《周易參同契》的「五行錯王說」,到《悟真篇》的「五行顛倒術」,其思想的源頭都是墨家的五行毋常勝說。

墨家講變化。《墨子·經上》說:「化,征易也。」《經說上》解釋說:「化,若蛙為鶉。」變化的形態是多樣的。《經上》說:「為、存、亡、易、盪、治、化。」《經說上》解釋說:「為,亭合,存也;病,亡也;買、鬻,易也,霄、盡,盪也;順、長,治也;蛙、屈,化也。」認為這些變化並非皆出於自然,如亭台之存,疾病之愈,買賣交易,消盡的盪除,順長之修治,都是人的作為;即使是蛙屈一類的變化,也是人們能夠觀察了解的。墨家這種強調人為的變化觀是很可貴的,因為它看到了人在改造自然中的重大作用。後來的道教養生家吸收發揮了這種進步的變化觀,並在探究自然與生命的漫長路途中實踐著。

在自然科學技術上,先秦兩漢時期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因在「天垂象,見吉凶」的天人合一思想籠罩下,我國歷代都非常重視天文的觀測;朝廷中有專司天文觀測的欽天監,正史也設有《天文志》專記其事,因此中國的天象紀錄可說是人類的寶藏,而且這種記錄可以上溯到殷商時代。這些珍貴的記錄,包括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哈雷慧星紀錄和最早的琴座流星雨紀錄。戰國時的《甘石星經》和《石申星經》,各記有500-800多個恆星,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恆星分布圖。

在宇宙理論上,有「蓋天說」,「渾天說」等。東漢科學家張衡在《渾天儀圖注》、《靈憲》中,總結了當時天文學成就,闡敘了「渾天說」宇宙論,並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

在地理方面,戰國問世的《禹貢》載有中國各地土壤的特徵,並首分天下為九州。各地產品的性質,河川的流向都有記載。《山海經》的《山經》中記載了礦物89種,產地309處,並以硬度、顏色、光澤、狀態來識別。此外還記載了礦床學的共生現象,如鐵與文石,白金與鐵,這比希臘喬非史蒂斯(公元前371-公元前286)的《石頭記》要早200年,且較豐富。在地殼變化和地震學方面,《詩經》明言了「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竹書紀年》記載了公元前1831年泰山的一次地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記載。至東漢張衡時,更發明了候風地動地動儀,可測地震方位及強度,為世界地震儀之始。

在化學方面,煉丹術的起源可能也很早。因為《戰國策》及《韓非子·說林上篇》已有方士向楚王獻不死葯的記載。另從《考工記》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合金成分的研究。

生物學方面,《詩經》上記有植物名稱100多種,動物名稱200種。漢代綴輯而成的《爾雅》,則注釋了《詩經》中草木蟲魚鳥獸之名。在《周禮·地官》中,把動物與植物正式分開,各為毛羽介鱗裸、皂膏核莢叢五類,可見先人的分析是頗精細的。

在農學方面,《尚書·禹貢》列舉了當時九州各類型的土壤及其主要農作物。《管子·地員篇》更是講解土壤的一篇專文。《呂氏春秋》中的《上衣》、《任地》、《辨土》、《審時》四篇專講農業,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農學論著。據《漢書·藝文志》著錄,西漢時已有《汜勝之農書》等九種農學著作。東漢時崔實的《四季月令》,也是現存較早的一部農學名著。

在醫葯方面,《山海經》己明確提到130多種葯,包括動物、植物和礦物,並提到簡單的用法,如食、浴、佩帶、塗抹等。所治療的疾病包括30多種。以後醫學逐漸經驗化,與巫分家,並且還有了分科。如《周禮·天官》即分醫官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並提出一套醫政制度。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可知,戰國時秦已設有太醫令,後世也多從之。

中國獨特的針灸術起源也很早。針法的前身為砭石療法,《說文解字》說:「砭,以石刺病也。」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現了不少的骨針、竹針。到了周代由於青銅技術的發達,更進步到了用金屬針。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經》所載內容,說明春秋戰國時針灸療法己相當普遍,醫療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河北省滿城縣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隨葬金針,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醫簡,都是其時醫學發達的明證。正是在這些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了幾部千古不朽的醫學著作,如《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這些經典文獻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其次,在衛生保健上,夏商以來對衛生就有了講究,養成了洗臉洗手洗澡等習慣,如甲骨文中即有浴字,象人用水在盆里洗澡。另外甲骨文中還發現有灑掃和在室內除蟲掃灰的資料(圖為黃帝像)。

體育運動方面,古人很早就知道跳舞可以舒筋壯骨。後來在這個基礎上更發展出體操和物理治療,當時稱為導引。《黃帝內經》中提到了導引、守神等下法,《素問·異法方宜論》中說:「中央者,其地平以濕……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說:「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這些都是指保健方面的方法。

《莊子》中有彭祖「熊經鳥伸」法、坐忘、心齋、守一等內養功法,《淮南子》中提到的導引式有熊經、鳥伸、鳧浴、猿攫、鴟視、虎顧六種。至東漢時,《政論》中把導引、行氣和治理國家聯系起來,強調平時的保養修持。

荀悅《申鑒·俗嫌篇》中,談到了氣功治病和意守臍下的重要性,「若天導引蓄氣,歷藏內視,過則失中,可以治痰。」「鄰臍二寸謂之關。關者,所以關藏呼吸之氣,以稟授四氣也。故長氣者以關息,氣短者其息稍升,其脈稍促,其神稍越,至於以肩息而氣舒;其神稍專,至於以關息而氣衍矣。故道者常致氣於關,是謂要術。」己開始提到「氣沉丹田」的問題。

大思想家王充著《養性書》16篇,充分肯定了氣功的科學價值,並且堅持煉功,「養氣自守,適食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適輔服葯引導,庶翼性命可延」。(《論衡·自紀篇》)名醫張仲景《金匱要略》說,「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明確指出氣功治病具有特殊的功效。

外科專家華陀根據《呂氏春秋·季春紀》所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的理論,在前人導引術式的基礎上,整編了一套「五禽戲」。並且「提出了導引強身的理論,」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後漢書·方技傳》)

出土文物也證明我國氣功在秦漢時期已達到相當的水平。現存最早且完整地描述氣法運煉的,要數戰國初年製作的《行氣玉佩銘》。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導引圖》共有畫象40餘幅,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且多數為下層普通人們,可見導引運動在秦漢時已普及到社會的下層。另有《卻穀食氣篇》,亦為先秦的珍貴氣功文獻。

社會上已出現了一大批功夫高深的實踐者。如戰國時的王喬、赤松子、彭祖,漢代的張良、裴元仁、封君達,范幼沖、王真、皇化、葛越、越廣信等,皆為顯名於世的氣功家。由於他們顯現奇絕的技能和超人的功夫,而被世人神化。道教的成立。本身即包含著方士煉養家的成份,自然先秦兩漢時的這些著名人物都被納入道教的體系,成為道教氣功養生史上的重要人物。

以上所說,是道教氣功養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由於秦漢統治階級的提倡,求仙長生的風氣盛行,氣功養生學說已廣泛影響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從而出現了許多氣功家和專門著作,這就構成了道教氣功養生學形成的社會條件。諸子百家的蜂起,神仙學說的勃興,黃老之道的鋪張,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道教氣功養生學形成的條件。正是在這些歷史背景下,孕育、產生、形成了道教氣功養生學這種獨特的氣功養生體系。

5、老人的保健問題

記憶力下降 老年痴呆症首發症狀

80歲的劉老先生出現記憶力減退、變懶、越來越孤僻的情況已有5年,幾年來他一直說自己77歲,外出後自己找不回來。兒女開始以為父親老糊塗了,等到就診時,已經是老年痴呆晚期,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老年痴呆是一種由於大腦器質性損害而引起的腦功能障礙,使記憶、理解、判斷、自我控制等能力發生進行性退化和持續性智能損害,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靜悄悄的疾病,沒有痛癢等明顯症狀,早期只是出現記憶力減退、健忘等症狀,很多病人誤認為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診率極低,常使病人錯過有效治療機會。據最新統計,天津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總患病率為5.22%,80歲患病率達15.9%。據估算,全市現有10萬痴呆老人,每年新增近1.8萬至2萬人。但僅有2%的家庭帶老人進行了正確的治療,其他家庭的痴呆老人吃的大都是營養葯,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專家說,記憶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最突出的首發症狀。老年性痴呆的記憶障礙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近期知識困難為特點。患者的日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專家分析五大類人群屬於該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女性(男女病人比例為7:26);文化程度低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喪偶、獨居、情緒抑鬱者;患缺血性腦血管病,有長期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病史者。專家稱,痴呆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三到四倍,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中風之後的老年人第四大殺手。由於目前臨床准確診斷老年痴呆尚有難度,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還沒有全面開展,對於有痴呆傾向或可疑的痴呆病人,只有進行早期治療、干預。

http://lzcb.lznews.cn/show.aspx?id=6232&cid=22

治療老年痴呆症有新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所佔比例不斷提高,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日趨增高,老年腦健康問題也受到社會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症總是在人不知不覺中起病,呈持續進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線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而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該病已成為現代社會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發生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飲食中鋁含量過高、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中風等疾病因素,其發病還往往與受教育程度低、不愛動腦子、性格內向、不願與人接觸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關。此外婦女在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會造成痴呆。痴呆的早期表現是認知出現障礙,也就是記憶力差。

科學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傳統補腎中葯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年痴呆症有獨特療效,且有助於增強記憶。這項研究從中醫補養類方劑中選用主治「腎怯,神不足」的六味地黃丸。研究探討發現,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西醫醫學衰老論也已證實,衰老與記憶能力減退有關。科研人員進行了「六味地黃丸」增強記憶能力的葯理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六味地黃丸可改善學習記憶障礙,並有助於增強記憶,給葯時間愈長,葯效愈明顯。

老年人選用有療效保證的六味地黃丸,對治癒老年痴呆症是非常關鍵的。比如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雖然六味地黃丸的六味葯材均出自名方,但是選用何處出產的葯材,就代表著葯效的區別。例如地黃、山葯以河南產為品質最好;山茱萸以河南伏牛山出產為最佳。八百里伏牛山歷來就有「天然葯庫」的美譽,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就選材於此,所謂「葯材好,葯才好」。同傳統劑型相比濃縮丸具有體積小、服用量小、攜帶方便的優點,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且不添加防腐劑,保持了中葯的天然特色。再說,六味地黃丸價格也比較便宜,相比市場上動輒幾十上百元的所謂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葯品來說,十幾元的價格,一瓶可以吃8天,平均每天用葯價才一元多,還是很經濟的。

另外,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狀的識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的發展。老年人平時要做到:

1、及時檢查。凡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遺忘現象,應及時到神經內科檢查就診。

2、合理飲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應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魚類、蛋類、瘦肉、菌菇類食品及富含維生素的各種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對增加抵抗力、提高記憶力都有幫助;

3、保護好牙齒。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缺牙不補,易患早老性痴呆。

4、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特別是文體活動,培養廣泛愛好,而且力爭做出一些成績,不斷加深興趣。老年人要多同孫子孫女在一起,使自己似乎也回到童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用腦到老。

5、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風等都會引起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和病情惡化。因此,患有此疾病的人應及時治療。平時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服用六味地黃丸進行以上疾病的輔助治療及日常保健。

http://lady.tom.com/1086/1182/200583-84621.html

老年痴呆症的治療和護理

去年 12月初一個星期五的晚上 ,我下班剛回到家 ,同事小伍急匆匆打來電話 ,說他母親不見了 ,我叫來醫院一輛小車陪同小伍在長沙城裡轉來轉去。忙碌了一個通宵 ,終於在天快亮時 ,在長沙汽車南站的馬路上看到了小伍的母親。她告訴我們 :「昨天下午我出門買菜 ,不知怎麼的 ,就認不得回家的路了 ,只好在街上走來走去。」小伍的母親原來是一名優秀的內科主治醫生 ,精明能幹 ,退休後 ,竟然慢慢患了老年痴呆症。

所謂的老年痴呆症 ,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 ,簡單點說就是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 ,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發生了障礙。一般老年痴呆症常常發生在 50歲以後 ,起病隱匿 ,發展緩慢 ,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 ,如果不注意 ,通常不容易發現 ,常聽有些老年人說 :「老了 ,記性不行了 ,不中用了。」這其實可能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按照病情的發展 ,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健忘期 ):這個階段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 ,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 ,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 ,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 (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 ,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 ,很容易迷路。常見的還有穿衣也很困難 ,或把褲子當衣服穿 ;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 ,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 ,不能和別人交談 ,盡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 (極度痴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 ,生活不能自理 ,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 ,大小便失禁。

根據醫學研究表明 ,對於老年痴呆症至今還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臨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數量的葯物來治療 ,從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為能力和控制情緒能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除了必要的葯物治療之外 ,家庭治療和護理也非常重要。

掌握和運用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家人在與病人講話之前要先說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麼人 ,這樣便於溝通 ;對病人說話要慢慢說 ,而且要說得很清楚 ,千萬不要大聲喊叫 ,這樣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緒 ,導致病情惡化 ;不要命令病人做什麼事情 ,對病人說話句子要簡短、清晰 ,不要把他們弄糊塗了 ;要有耐心 ,千萬不要著急 ,跟病人說話 ,如果他們一次沒有聽懂 ,可以慢慢重復兩三遍 ,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親人的行為舉止表情要保持自然 ,不要誇張 ;與病人交談時 ,要看著他們的眼睛 ,保持適當距離 ,因為靠得太近 ,他 (她 )會感到害怕 ,離得太遠 ,他 (她 )又聽起來費勁 ;我們如果要接近他 (她 ),動作盡量輕 ,而且要從正面走近 ,不要從後面接近 ,這樣很容易嚇倒他 (她 ),導致情緒失控 ;微笑、親切的目光和表情 ,這些都給病人以鼓勵。

病人的家庭治療和護理

要有專人按時安排病人吃飯、服葯、休息和外出活動 ,最好設置一個時間表。如果家人沒有時間負責的話 ,要向請的護理人員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在衣櫃和抽屜上貼上標簽 ,上面寫明裡面的物品名稱。衣櫃和抽屜中的東西要碼放整齊 ,便於患者需要時及時找到。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貼上提示字條 ,以免病人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等。給病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 ,以備不時之需。如病人外出時發病 ,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 ,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 ,還要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

盡管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多多注意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社交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是可以預防和減少其發生的幾率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專家是對 1772名當時年齡為 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為期 7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看電影、散步、外出用餐、訪友等休閑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症 (又名老年痴呆症 )的風險。研究將種族、教育、職業等因素考慮在內 ,經常參與休閑活動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比其他人小 38%。在各種休閑活動中 ,諸如閱讀之類的智力活動對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社會性活動和體力活動。

6、健康管理起源於中國,為什麼在西方

中國也有健康管理設備啊。健康管理從疾病早期篩查開始並且注意飲食和運動

7、老年護理作為一門學科最早出現於哪個國家

最早出現於英國。

老人護理診斷和處理老人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比如老人心理健康、各種疾病的護理。

心理問題:時下,老年人保健主要是葯物、健身,很少有人考慮心理健康問題。但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於長期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牢騷越多越影響心理健康,也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7)老年保健源於擴展資料: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重視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點,解決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對穩定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健康長壽有很重要的意義。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需求有:

健康需求 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老人護理

與老年保健源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