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思文章關於醫療保健範文
給您一份資料,可以參考來寫
英國的國民健保制度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 NHS)為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公醫制度。自二次世界大戰後,五十年代便開始實施,迄今已有半個世紀之久。由英國政府所設立且資助的國民健保制度,包括兩個層級的醫療體系,即是以社區為主的第一線醫療網(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通常為於社區駐診提供醫療保健的一般家庭醫師(General Practitioner,GP)及護士,第二層則為NHS的醫院服務(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由各科的專科醫師負責並接手由GP所轉介(refer)的病人,或處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診者。
由於中國不是英國所謂「醫療互惠國」(with reciprocal health agreements),因此受到一項限制即是:對於來自非英國所謂的「醫療互惠國」的人民,NHS醫療服務適用對象只限在英修習課程六個月以上的學生及其眷屬;至於居住不滿六個月者,則須自費就醫或購買醫療保險,但在緊急情況下須看急診時,則為免費。目前由NHS負擔的費用大約包括:家庭醫師的診療費、住院醫療費(但部份住院費用與項目仍需自費)、產前檢查與生產醫護費用等。由於英國施行醫葯分業,在就診後,可持醫師所開處方簽至葯局買葯,除了16歲以下兒童、19歲以下全時學生、老人、殘障人士或孕(產)婦已獲醫葯免費證明外,須自行負擔葯價。
至於私人的醫療服務方面,由於英國的看診方式通常以預約(appointment)方式進行(假如非急需就診),可能被排在NHS醫院的冗長的等待就診名單內,因此為獲得較快、較佳的醫療服務,有人會考慮自費接受私人提供的醫療,有些民眾也以購買私人的醫療保險來負擔此部份的可能相當高額的開支,至於應買那一家的醫療保險,可能需花些時間搜集資料作比較,或請教有經驗的人,但以價格合理及有良好服務聲譽為原則。
以下介紹如何選擇家庭醫師(GP)、注冊手續、看診方式、急診和轉介,以及牙醫服務,以供參考:
一、選擇家庭醫師(GP)、注冊手續、看診方式、急診、轉介:
1.如何取得家庭醫師的名單:假如學校已設有健康醫療服務中心,可直接在學校注冊,但若因住宿地方較遠,或學校無保健中心,則可在居家附近診所注冊,至於從何處獲得診所名單及地址?下列處所可以一試:宿舍管理員、當地保健局(local Family Practitioner Committee)、當地社區保健委員會(local Community Health Council)、市民咨詢局(Citizens Advice Bureau)、葯房(如Boots)、郵局及公立圖書館等,而這些單位的電話可於電話簿找到,或到您住處歸屬的市政局(City Council)查詢;至於該如何選擇注冊診所?可以向鄰居、友人探詢,若不成,可就近找一處診所先注冊,因為您可以在無任何特殊理由下要求更換醫師。
2、求篇論文有關醫療的,要1500字,復制的也行,不要很久以前寫的,
我國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績效分析
近年來,我國衛生總費用的絕對數每年都在上升,但政府預算的公共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卻逐年減少,與其他國家相比顯得總量不足。本文分別從經濟、公平、效率三個方面對績效進行分析,說明我國公共衛生支出的績效不容樂觀,必須重新審視公共衛生支出規模與結構,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提高全民福利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 衛生總費用雖持續增長,但是總量仍然顯得不足。另外,我國財政衛生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也持續下降。在發達國家,醫療衛生開支占政府開支比重平均超過10%,其中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都已達到16%以上。目前我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只佔世界衛生總支出比重的3%,我們要用世界大約3%的衛生資源, 去解決世界上22%人口的健康問題,這無疑是個很大的負擔,自然也會影響醫療衛生項目的效率的提高。
我國目前衛生總費用的投入主體是由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構成,問題在於三者之間負擔比例不協調,存在明顯失衡,即政府、社會投入小,個人投入過多。雖然中央提出「 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加, 增加幅度不低於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但實際上財政衛生支出不僅長期低於財政總支出的增長, 也低於GDP 的增長,財政投入總量的不足和投入主體結構的失衡是導致我國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績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也帶來城鄉醫療水平懸殊,醫療衛生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認為,在全球191個國家中,中國衛生部門的總體績效處於較低水平,特別是公平性非常差。該報告用健康水平、公平性和反應性三組結果指標,對各國衛生系統的各方面進展打分,並綜合得出總體成績。在2000 年世界衛生組織對191 個成員國的衛生總體績效評估排序中, 中國僅列144 位, 比埃及(第63 位)、印度尼西亞(92 位)、伊拉克(103 位)、印度(112 位)、巴基斯坦(122 位)、蘇丹(134 位)、海地(138 位) 還要低, 而這些國家的人均GDP 都沒有中國高, 這個結果令人深思。 以下將從經濟(節約)、公平和效率(包括社會效益)幾個方面來考量我國的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的績效狀況:①財政支出必須考慮到經濟性原則。從微觀層面上考察我國醫療衛生支出是否經濟,我們可以藉助醫療設備和病床使用率,葯品使用狀況以及檢查狀況等來分析。據世界銀行《中國的農村衛生工作:多重挑戰》報告,2003年中國葯品費用佔全部衛生支出的52%,而這一比例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為15%~40%。按照國際標准,由於「大處方」,中國衛生總費用的12%~37%被浪費掉了。據衛生部統計,1990~2000年,在門診和住院病人醫療費用中,人均檢查治療費用所佔比重都在逐年增加,在1990年分別達到19.3%和25.7%,到2004年分別上升為29.8%和36.6%。葯品濫用、重復檢查等現象是過度醫療服務的兩種主要表現形式,它不僅導致有限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造成對消費者健康的損害。在過去十幾年裡,衛生系統的大型醫療儀器設備更新換代很快,醫療設備明顯改善。現在幾乎所有部屬醫院都擁有數百萬元以上X 光機、CT、ECT 、彩超、腎透析儀等醫療設備。隨著醫療儀器的普遍改善,醫院提高了對疑難病症的診斷水平,降低了誤診率。但是大量寶貴的衛生資源流向耗資巨大的先進醫療設備,從而減少了用於衛生其它方面的資金。一些地區,大型醫療設備超過了實際需求,致使相當一部分設備開機時間不足,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在過去近20年裡,反映醫院微觀運行效率的病床使用率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病床存在嚴重的閑置現象。②從公平性分析,財政的三大職能之一就是公平分配,政府有責任為所有公民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衛生保健,但我國用於醫療衛生的公共支出卻表現出極其嚴重的城市偏好和地區偏好,存在嚴重的不公平現象。差距主要由於中央和地方投入主體間的分配不均,2004中央財政衛生事業費22.39億元,占國家衛生事業費的比重2.62%,地方財政衛生事業費為832.25億元,占國家衛生事業費的比重97.38%。中央財政承擔衛生支出較少,地方財政衛生支出壓力過大。財力雄厚的地區,人們享有的公共醫療服務就多,財政困難的地區,人們的公共醫療服務就沒有保障。目前我國基層醫院獲得的財政補助越少,在基層醫院就醫的每個患者得到的財政補助也就越少。城市大醫院對弱勢群體的不可及性,使得對這些醫療機構的財政補貼,實際上已偏離了在治療服務中公共支出公平的目標,凸顯了這種財政補助制度的缺陷。③從效率改善程度分析,醫療衛生分為防疫與醫療兩大部分。從公共衛生效益看,財政投入到效益回收快的醫院體系的較多,對於衛生防疫這種很難看到顯著效果的事業投入較少。重醫療,輕防疫的問題十分嚴重。哈默曾於1993年建立了一個評估公共提供的凈效應與衛生保健價值的分析框架,他指出在人們都低估了預防性服務的價值及一些諸如此類服務的公共產品特性的情況下,預防性服務可能比其他干預更能提高人們的健康狀況。我國近年來一直處於「重治輕防」的狀態中,導致在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方面也有退步跡象,對危機處理顯得過於被動。
從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醫療衛生支出存在資源浪費,公平性差,效率低下的嚴重問題,令人堪憂。如果想要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我們要做到:1. 加大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支出;2. 提高農村和不發達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質量;3. 將有限資金投入成本收益較高的項目。
具體來講,對於關繫到國計民生和勞動力素質的公共醫療衛生產品,政府財政應成為最為主要的投入者。為此,要加大財政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醫療衛生支出規模。爭取在每年的公共預算中,公共衛生支出有所增長,同時在今後的財政預算支出中,政府應該在近年來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的情況下,用好稅收等各項財政收入的增長部分,建立良好的監督機制。尤其要加大葯品價格管理機制,引導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用葯,改革"以葯補醫"的機制,從源頭上抑制醫葯費用過快增長,減輕群眾醫葯費用負擔。需要注意的是,醫療衛生供給水平的提高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長相適應,其適度的標準是既保證人們基本的醫療衛生需求又不致過度消費有限的資源。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也會存在差異,但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衛生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改變地區間公共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非均衡現象,進一步縮小城鄉間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的差別。應該補給那些能夠滿足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項目,把治療服務方面的財政支出重點用在對初級的、基層醫療機構的補貼上。加強鄉鎮衛生院、部分縣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建設,把重大傳染病防治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重點,為低收入群體提供醫療的實物補貼幫助。目前農村嚴重缺乏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員,是影響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要適當提高農村和不發達地區衛生技術人員待遇,吸引醫科大學的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要加強農村現有衛生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調整政府行為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在成本收益較高的疾病預防事業中的投入。一些純粹的公共衛生項目應由差額預算撥款逐漸地恢復全額預算撥款,提高財政公共衛生支出中預防保健支出的比例,合理進行預防工作管理,為居民生活和國家發展構築第一道防線。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報告——投資於健康》, 在世界范圍內, 政府可實施的效益成本比高的衛生公共干預領域包括: 幼兒疾病免疫、學生衛生服務、家庭計劃生育、削減煙草和酒精消費計劃、環境衛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預防; 而最有效的醫療服務則包括: 母嬰保健、計劃生育、肺結核化療、性傳播疾病控制、對幼兒期疾病病例的管理等等,其中所涵蓋的內容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有所差異, 取決於各國疾病情況和衛生系統的狀況。在我國現階段經濟和技術條件下, 公共醫療衛生要優先解決公共衛生服務和最基本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診療, 隨著今後經濟和財政能力的提高再逐步擴大保障內容。 另外,應合理分配突發性醫療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後投入的比例,加大財政事前防範支出的比例,從而提高這部分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提高危機管理的應急能力。要完善全國傳染病疫情網路直報,加強疫情報告信息的分析利用。
3、美國醫療有何弊病?
反思醫療體制改革,多見援引美國醫療制度的經驗。事實上,美國醫療制度優點多,但也有弊端。譬如很多人對於美國的醫療制度有一種誤解,認為雖然醫療費用昂貴,但是服務至上,有著最先進的器材、人才和醫療素質。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完全如此,讓人遺憾的是這只是人們的一種良好的願望和用高價換高質量服務的邏輯推理。
在美國,有的醫生為了獲得高額的醫療費,小病當大病治,門診當成手術治療等等的丑聞在我十多年的見聞中已經不少。前幾年ABC電視台曾經報道,有一家骨科醫生診所,對前來求診的一般骨痛病人常常施以截肢手術,以獲取高額保險醫療費。後來一位電視台記者假裝手指骨痛求診,那醫生居然也一口診斷需要截肢,而且立刻要安排,嚇得該記者急忙逃出,而這一切早被他隱藏的攝像機拍了下來,後在電視新聞中播放,全美震驚。當然,這已經屬於觸犯刑法的極端例子,後來遭到刑事起訴處理。
這只是極個別的例子,也許只是壞了一鍋湯的老鼠屎,為數不多,任何地方都有。但是在美國仍有少數貪財醫生遊走在法律的邊緣,軟性斂財,雖然沒有觸犯刑法,卻也大大危害病人權益,病人有時又對他們無可奈何。一個病人發生車禍引起右手骨折,一家私人診所醫生看了片子之後說要動手術,需用鋼釘固定。並特別說明,鋼釘固定一年後還要動手術取出,也就是要動兩次手術,每一次的手術費用大概是1萬美金左右。另外他說時間已經排滿,次日晚上6點動手術,手術一小時,手術完了後在醫院住一天,住院費一晚大概4000美元左右。我們聽了後感到不妥,於是找了其他醫生咨詢,另一位醫生看了片子之後說確實需要手術,但是不需要做兩次,因為有一種高級鋼釘不需要取出來的,而且手術後也不要住院,明天中午手術,休息一小時就可以出院。碰到兩個醫生卻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得出,當然是前一個醫生賺錢多。雖然這是由保險公司支付,但是卻讓病人付出更多的痛苦,而如此「欺詐」保險公司的例子,聚沙成塔,也難怪美國的醫療保險費會急速高漲,去年已經漲到每個人月付300美元左右了。
付了保險費之後,美國人是不是一定可以享受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也不完全如此,因為美國採取的是所謂家庭醫生制度,病人不管何種病症,首先需要到自己的家庭醫生那兒看病,由家庭醫生決定是否轉到專科醫生那兒。所以家庭醫生又叫做全科醫生,雖然號稱全科,實際上是樣樣都不精,頭痛腦熱的常見病可以開點處方葯,稍微有些疑難病就會耽誤病情。常常聽說一些家庭醫生診斷失誤而導致病情加重的例子。我的一個朋友不久前摔了一跤,立刻到家庭醫生那兒就醫,拍了片子之後,該家庭醫生說沒有骨折,兩個星期後就會痊癒。朋友便放心地按照原計劃赴大陸開會公幹,還加強運動。到上海後,經過上海醫生拍片檢查,明顯是骨折,但是已被耽誤了治療時間。 美國大部分醫生的規范職業教育、嚴格的行會制度、競爭激烈,維持了醫生的一流業務水平。有了就醫和住院的經驗,住院完全是住賓館的感覺,環境好,護士照料周到專業,每天的菜譜和飯店一樣,不讓家屬插手任何事情。後來知道,那是醫院競爭的結果。反正食宿和醫療一樣,都是保險公司付賬。但是必須購買保險,不能有僥幸心理。
美國的醫療制度,其實是公私結合的。退休老人有國家的基本免費醫療照顧,這是「公益」的部分。市場機制的私有保險業,主要是退休前的那一段。從理論上來說,私有保險制度也應該是運作良好的。因為保險公司是根據你開始購買保險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來決定你每月支付的費用。而且個人保費除總體費率增長之外,不再增長。就是說,假如你年輕力壯20多歲開始買保險,每月只要幾十美元。這一輩子都是同樣費率。漲價只是像每年的通貨膨脹那樣,漲一個比例。而假如你40歲才進入保險,你每個月可能要付200美元。也就是說,同樣一個40歲的人,假如你是20歲開始買保險,和你40歲開始買,每月交納的保費相差非常大。所以有許多美國人在進入老年時,會選擇繼續自己的私人保險計劃,而不要公費醫療。
健康保險的投保有很多選擇,你可以買全保,就是醫、葯自己一點不出錢。這樣,每月保費要高得多。多數人會選擇其他方式,就是自己付一個起點費,例如,500或1000美元以下自己付,1000美元至1萬美元之間,自己付20%,保險支付80%,高於1萬美元,全部由保險支付。這樣,以自己承擔小病的部分責任,來降低每月的保險費。一個朋友,自己是牙醫,很重視投保,他在一場自己失誤的事故後高位截癱,保險公司支付他此生的全部費用,包括照顧他一生的家庭護理員的費用。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假如每個人都很好規劃自己,很早開始買保險,一輩子的健康保險費用,並不是大的負擔。還有很多工作單位支付雇員的全部或部分保險費。退休後,正好接上國家免費的老年基本醫療照顧計劃。
盡管如此,美國的醫療制度仍然飽受指責。因為在實踐中,總有一部分人會抱僥幸心理不投保,這些人往往是窮人和新移民。美國是一個永遠不缺窮人的國家,僅非法移民就有將近1000萬,近年平均每年合法移民在300萬以上,絕大多數是窮人。他們怎麼辦? 根據美國的法律,醫院必須對急症病人不論身份、狀況先作救治。我們自己有過急症的經歷。這個時候,對真正的窮人就醫,各地都有不同福利政策,政策也一直在調整中。例如現在紐約,不論你的存款數額,只要年家庭收入低於一個金額,就享有政府的免費醫療(當然還有相應的生活救濟)。美國窮人只要生活在某個水平之下,都有相應的州或者聯邦的醫療福利計劃,享受免費醫療。我們的中國籍朋友在留學期間懷孕,沒有在美國交過稅,因為符合窮人標准,當時享受非常好的產前檢查、營養補助、生產、產後母嬰保健,甚至奶粉尿布,都是免費的。當然,新移民很普遍根據自己的習慣行事,有的急症治好了先逃掉再說,也有人隱瞞收入。美國任何人,不論是否有保險,急病、重病、事故,同樣得到救助治療。這是美國醫療費用昂貴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普遍在為窮人,甚至大量來自外國的窮人分攤費用。
為了減少保險公司的醫療費用,美國的保險公司當然希望病人越少轉專科醫生越好,對於轉科的病例嚴格審查,不符合轉診的病人不付醫療費,這就使家庭醫生在轉診時更加小心,但是也使病人被誤診的可能性加大。
為了改變美國私人診所所帶來的弊病,美國的政府和醫療機構以及一些保險公司也嘗試建立中國式的大醫院醫療制度,例如,行之有年的愷撒保險機構就創建了大型的醫院和綜合診所,有點類似中國的國家醫院。愷撒保險機構既是保險公司,又是醫院,病人一律在自家醫院診療,同時自設葯房,大小手術都不用找其他私人醫生,真的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且慢,愷撒醫療的弊病也隨著它的誕生伴隨而來。由於實行的是薪水制,其報酬無法和私人開業診所的醫生相比,私人診所的性質說穿了,就是醫生當老闆,多賺多得,而愷撒醫療的薪水制度沒有創業的挑戰性,無法刺激醫生的精益求精,因為只有創造個人的名聲和口碑,才會為醫生帶來更多的病人。
於是,愷撒醫療常常無法得到一流的醫生,很多醫生在愷撒做到功成名就之後,都外出自己開業了。愷撒的醫生常常是醫學院剛畢業的人,為了在愷撒醫院中獲得實踐經驗,一旦實習期滿,大部分人都到社會上去闖盪了。在愷撒醫療機構中就診的病人往往得不到最好的醫療服務。前述的那位骨折病人被誤診的病例就是來自愷撒。其次,由於是大醫院,其制度需要幾百上千人協同合作來實行,比起只有幾個人的小診所來不知效率慢多少。如果大醫院根據自己特點,實行合適的方式和制度,也應該是相得益彰的,但是在美國這個以私人診所為主要特點的醫療服務形式中,愷撒不得不實行私人診所式的服務,於是問題就來了。大醫院是綜合性的,它卻不發揮綜合各種專科在一幢大樓的特點,實行隨意掛號制度,就像中國醫院一樣,對病人來說就會方便許多,不,它實行的也是家庭醫生制度,使病人在家庭醫生和醫院之間團團轉。既是綜合醫院,就應該隨到隨看,以方便病人,不,它也要實行預約制度,也就是任何病痛都必須事先約好,這本來是私人醫生一個人來不及看完病人而不得不採取的方法,大醫院有的是醫生,不必擔心病人的多少。這種預約制度,將大醫院的好處都放棄了,於是病人仍舊無法在當天得到治療。
當然這些現象只是美國醫療制度的弊端一面,並不說明其優點不足以讓我們借鑒。我想說的是,我們應當揚長避短,綜合借鑒這些有益經驗,制定適合中國的醫療保障體系。
首先,美國政府對醫療部門的經費投入不管在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比重上都是其他國家所望塵莫及的,所以說美國的軍費開支比起其醫療開支來都是小巫見大巫,絕對是事實。以2003年為例,美國當年的國民醫療總開支高達1679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3%。而在醫療總開支中,公共部門的投入,即由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的經費,佔到46%。假如把美國各級政府為醫療保障提供的稅收減免也考慮進去,則公共投入所佔的比重會超過60%。
由此可見,美國的醫療保障模式並非政府「甩包袱」式的那樣「市場化」。當然,一般而言,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醫療市場化程度的確要高些。但不可忘記,作出這種判斷的參照系是其他發達國家幾乎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制。事實上,美國較高程度的市場化也並非意味著在公共開支之外就主要由國民個人直接地「自掏腰包 」。仍以2003年為例,在當年佔到總醫療開支46%的公共投入之外,另有36%是由私有保險部門投入的。真正由國民個人直接「自掏腰包」支付的費用在總開支中只佔16%。
其次,美國雖然政府投入了巨大的醫療開支,但並無一個全民醫療保障體系。2003年,美國受保障國民占總人口的比例為85%左右,未受保障國民佔15%左右。2004年的情況基本持平。絕大部分國民所享有的醫療保障由公共健康保險和私有健康保險兩大部分組成。私有健康保險由所在工作單位或工會提供,或者由個人向私有公司購買。政府的健康保險則包括聯邦層面的「醫療保健 」、「醫療救助」、「軍人醫保」、「兒童保健」計劃,以及各州層面的各種健康計劃。美國醫療體系的較高市場化程度體現於,大多數美國人的醫保是通過私有部門獲得的。例如,2003年,以工作單位為基礎的健康保險覆蓋了60.4%的總人口。然而,美國政府提供的健康保險仍覆蓋了26.6%。尤其重要的是,政府的醫保計劃主要保障的是弱勢群體,從而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
在支持弱勢群體的醫保計劃中,「醫療保健」(Medicare)是專為65歲以上的人群,也為患有長期疾病的部分65歲以下的人群支付醫療費用的一個聯邦計劃。 「醫療救助」(Medicaid)是為特定需要支持者提供醫療援助的一項在州層面實施的聯邦計劃,專門支持家有未成年兒童、老年人、盲人及其他殘疾人的經濟困難家庭。這兩個計劃都開始於1965年。1997年,又設立了一個「兒童保健」(SCHIP)計劃,專門支持那些父母尚無資格申請「醫療救助」計劃的低收入家庭兒童。上述這些政府計劃形成了一個基本的醫保安全網。美國政府自1960年代以來在醫療領域採取積極干預政策,重點就放在建設這種醫保安全網上。 美國社會中還有一些人道的安排,以盡量使未受保障者或者保障不足者得到一定的扶持。美國未享有制度化醫保的15%的人口主要是外國出生尚未成為公民的新移民、拉美裔美國人、非全日制工人等。有鑒於這個漏洞,美國政府採取了一些稍許彌補醫保安全網漏洞的做法。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有關急診的法規。1986年,美國規定凡參加「醫療保健」計劃的醫院,必須對急診病人進行基本的醫療檢查,必須對患有急診病症者給予治療並穩定病情,一般必須在穩定急診病症後才能讓病人轉院或離開。它在事實上保護了尋求急診醫療服務的任何人,而不僅僅是「醫療保健」計劃的受益者。與此相關,美國1980年代開始實行「 超額服務醫院」項目,以報銷醫院為治療無法支付醫療費的病人而發生的費用,這種安排無疑有助於杜絕見死不救的殘忍行為。
此外,美國從1965年以來便一直在運作並強化「社區保健中心」。凡是在醫療服務的獲得存在經濟、地理、文化等障礙的地區,特別是在那些貧困者、未受保障者、少數族裔人口集中的地區,醫療機構可以申請建立「社區保健中心」或者取得其資格,從而得到政府的經費支持。再如,美國至少有14州擁有慈善性的「社區公益」安排,一些醫療機構有義務為了社區的共同利益,參與免費或優惠性護理,開展社區內外保健活動,提供免費或優惠價格葯品等。其他還包括「印第安保健服務」項目、艾滋病人「讓·懷特」項目、與軍人及其家屬相關的項目、「國家保健服務隊」等等。
當然,美國的醫療體系也的確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美國的人均醫療總開支比其他發達國家高出2倍;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未能享有醫療保障,這些人往往濫用免費的急診服務;人口老齡化和開支原本的快速增長導致政府經費不可持續;統一保障體系的缺乏導致總費用及管理成本上升、公平性受到影響;政府對醫療市場的價格控制不力,醫療費用水平上漲較快;工商企業備感為員工交納的保險負擔沉重;等等。正因如此,從理智務實的角度看,中國內地也許更應學習民眾健康水平比美國更高又與我們文化背景相似的中國香港,以及日本等地的醫療保障經驗。美國始終沒有英國這樣的全民公費醫療,和美國人的傳統觀念是有關的。美國人很強調要對自己負責,它的傳統文化認為,過分福利會養懶漢,全部國家負責的醫療制度會浪費無度。這種觀念和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有很大差別。美國的鄰居加拿大,就是和英國類似的制度。我的一個朋友移民到加拿大後,把自己的牙齒全部整修一遍,花了國家近萬加元,自己卻可以一分錢不掏。相比我們在美國看病跑醫院的謹慎,確實形成鮮明對照。美國人認為,一旦國家全包,必定造成巨大的醫療浪費,失去監督和利益平衡,國家是公款,必定大手大腳。最後必然導致高稅收。加拿大的稅收確實非常高。美國人認為,現行制度下,不會造成失控的浪費;謹慎的福利制度是經濟活力的重要來源,因為不需要高福利逼出來的高稅收。
醫療制度只是一個子系統,它需要整體社會政策的支撐。美國醫療制度並不完美,可是,它能夠長期在正常運作下逐步修補,基礎之一是法治的完善。因為不論是醫療欺詐還是保險欺詐,都很容易發生。必須通過很強的法律手段,基本抑制這兩類欺詐,才可能運作下去。
4、請問誰可以幫我找一篇有關美國醫療保健系統改革的英文論文~萬分感謝!!
T
5、關於醫療保健與健康選修課的論文!
去論文資料庫找相關的,比如知網 萬方,自己不會搜的可參照我qq空間里關於網路找論文的方法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