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自我保健措施

自我保健措施

發布時間:2020-07-21 06:39:41

1、哪些措施保持生命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志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維度?有否心理健康的標志?這些一直是國內外專家們探討的課題。總的看法是,心理健康只有相對標志,沒有絕對界線,只有量的變化,沒有質的區別。從心理不健康到心理健康兩極之間,是一個延續的頻譜帶,有人稱之為黑白兩端之間的灰色帶,要在哪個地方劃上一條絕對界線是困難的。從實踐中講,沒有心理健康的標志,就無法判斷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更談不上心理衛生防治。因此,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這些標志。
美國心理學家A?Maslow等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志: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恰當的估計;
3. 生活目標、理想切合實際;
4. 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5. 能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 適度的情緒發泄與控制;
9. 在不違背集體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情況下能適當滿足個人基本需要。
這些標志雖被廣為認可,但有社會文化背景的局限性,並不完全適合中國人的實際狀況,只能作為參考。
我國學者也提出了許多心理健康標志,有的人說,判斷心理是否健康的原則是看其心理與環境是否統一,心理與行為是否協調,人格是否穩定。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承受一定的挫折,有自我控制與調節的能力,意識水平清晰,社會交往良好,情緒愉快等。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綜合。人群的智力呈常態分布,即天才與智力低下者是少數,大多數人處於中間狀態。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是正常的,IQ多數在85~115分之間,他們能夠適應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智力低下者社會適應能力差,常常不能適應集體生活與學習,心理壓力大,健康難以維持,需要特殊教育和護理。
(二)情緒穩定
情緒穩定表示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活動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愉快的情緒反映出人的身心活動和諧與滿意。心理健康者能協調、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境良好,樂觀、開朗、滿意的情緒狀態占優勢;而情緒異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三)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表現在意志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和頑強性上。心理健康者在活動中有明確的目的性並能適時作出決定而且自覺去執行,還能夠保持長時間專注的行動去實現既定目標。意志不健全的人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難違拗,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四)行為協調
行為協調是指人的思想與行為統一協調,行為反應的水平與刺激程度相互協調。心理健康者行為有條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為反應與刺激的程度和性質相配。而非健康者在行為表現上前後矛盾,思維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有頭無尾,行為反;變化無常,為一點小事就大賭氣,或是對強糊糊反應談
(五)個性良好
個性是人獨特的心理特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性格是人的個性中最本質的表現,性格良好反應了個性的健全與統一心理健康者個性相對穩定,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勇敢,謙虛,誠實,樂於助人;而心理不健康者個性多變,性格不良,表現出膽怯,冷漠,吝嗇,孤僻,敵意,自卑,缺乏自尊心。
(六)自我意識
正確自我意識正確主要指自我評價符合實際,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自尊自愛,尋求獨立性,對自己充滿信心。
(七)人際交往和諧
人際交往和諧是指能與人友好相處,關系協調。人際關系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心理健康者樂於與人交往,善於和他人合作與共享,理解與尊敬別人,待人慷慨與友善,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者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計較,猜疑,嫉妒,退縮,不能置身於集體,與人格格不入。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八)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具備不同的心理特點,兒童的過於早熟心理和成年的太幼稚行為常常被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四 影響心理健康的內外因素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同健康的影響因素一樣,有來自生理、心理和社會諸方面的因素。了解這些影響因素,對心理健康的預防與促進具有重要意義。此處引人台灣心理學家柯永河教授提出的一個心理衛生公式來闡明這些因素:
B=P/E
B症狀出現率 P內外壓力總和 E自我強度
人的心理健康與內外壓力和自我強度有關,根據上述公式可見,心理健康程度與自我強度呈正比,與內外壓力呈反比。
(一)外壓力
外壓力是指外界環境中存在著不良的應激源,形成一種壓力,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它包括生理性、心理性以及社會性的應激源。生理性應激源有生活環境中不適當的溫度、濕度、照明、空間和噪音等刺激,長期作用,會導致人的生理上難以忍受,並影響到情緒和行為。調查表明,長期高強度的噪音刺激會使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失調,條件反射異常,腦血管功能受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產生頭痛、耳鳴、心悸、失眠、嗜睡、乏力、智力下降等症狀;在生活空間小的環境中人的侵犯性行為增多,焦慮水平高;室內氣溫過高,會使人頭痛、惡心、多汗、視覺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反應遲鈍。心理性應激源中,不良的人際交往是最重要的,人際之間的關系不協調,會導致人的心理不平衡,當遭受他人冷落和譏笑時,心理壓力加劇,如果對方也性格古怪,脾氣暴躁,情緒多變,更會使應激源的強度增加。社會性應激源中,社會文化背景的不良或變化過分強烈,會形成巨大的壓力,使人難以適應社會環境,產生不良的情緒體驗。社會性應激源有很多,如家庭的突然變故,親人的去世,父母的離異與再組,經濟狀況的改變,住房遷移,制度變更等等。
(二)內壓力
內壓力是指人的身心需要未能滿足,產生了挫折感,形成一種內部壓力,影響到情緒和行為。人的身心需要包括很多方面,在生理需要上,需要一定時間的睡眠和休息,需要合理營養,需要適當的運動,需要漂亮的著裝。在心理需要上,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受到保護,需要情愛,需要自尊,需要公正與合理的評價並被他人所接受,需要獨立,要自己去解決生活問題,需要成功, 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成為一名成功者。這些身心需要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行為的動機不能實現,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內壓力加大,最後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三)自我強度
自我強度是指個體應對內外壓力的能力,這種能力與人的身心素質有關。由於遺傳和環境條件的不同,人的身心素質在個體間差異很大,如軀體健康者能正確感知和判斷外界刺激,作出恰當反應;而患病者體質虛弱,精神萎靡,感知與判斷力下降,對環境不適應。個性中的氣質特徵對自我強度有明顯影響,如有的人靈活,行動迅速果斷,對周圍環境剌激敏感,很快作出反應;而另一些人行動遲緩,反應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廣度和持久性低,反應強烈,手腳不停,易分心,也難適應環境。另外,性格、能力、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等都對自我強度產生影響。

五 心理健康促進

心理健康促進就是通過一系列措施,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它是人類健康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防治心理變態的最根本性工作。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對群體而言,要按照不同年齡發展階段的心理特徵和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各種有益的教育和訓練,以及家庭社會的良好影響,來培養和維護人們健全的個性、健康的心理和社會活動能力,使之在學習、工作、生活和創造活動中保持身心健康,處於充滿康寧的狀態。對個體而言,要通過終身學習,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術,不斷促進自身、家庭的健康水平。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個體,有一個健康的社會。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心理保健側重點不同,只有了解這些重點,才能真正搞好健康促進工作。以下根據年齡階段簡要歸納心理保健的重點內容。
(一)嬰兒心理保健
嬰兒心理健康標準是指體格發育正常,飲食睡眠和大小便有規律,動作與言語發育良好,情緒反應適度,對陌生環境能較好適應。為了達到這些標准,就應該在嬰兒養護的過程中,補充豐富的物質營養與精神營養,如哺乳定時定量,進食情緒愉快。要滿足嬰兒的睡眠需求,卧室空氣流通,氣溫相宜,培養單獨睡眠習慣。要加強母子的情感相依,通過母親的哺乳、撫摸、微笑,促使孩子心理需要得到滿足。要加強對嬰兒感宮、動作和言語方面的訓練,促進心理健康水平。
對嬰兒心理衛生問題要及時處理。如情緒不穩、易哭鬧的孩子常常是由於得不到母愛或患病,應給予愛心,並及時治療疾病。對睡眠不安、夜驚的孩子應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睡前不要恐嚇、訓斥,被褥不要太厚或太薄。對飲食元規律、食慾不好的孩子要糾正不良的喂養方法,營養合理,定時定量。對發育遲緩的孩子要加強針對性的特殊教育與訓練。
(二)1~3歲幼兒心理保健
要促進此期幼兒腦的發育,通過補充營養,加強肢體活動,親子間一同游戲,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學會吃飯、穿衣、自我服務;要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通過親子間情感交流、榜樣與示範的影響,使孩子建立一定的行為准則,禮貌待人、分享食物。要促進幼兒言語發展,認真回答他們的各種問題,鼓勵說話的興趣與求知慾望;還要注意培養其認識能力。
此期幼兒常出現一些心理衛生問題,如突然斷奶導致情緒不穩,大哭大鬧和拒食,因此,要有計劃地斷奶,及時添加輔食;大小便的控制訓練不宜太早,從22個月開始,要有耐心,如打罵斥責,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逗孩子玩時,不要嚇唬,否則會導致恐懼感。有些幼兒會出現依賴和退縮行為,多因教養不當所致,要注意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鍛練,不要包辦一切,並為孩子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對口吃現象不要譏笑、批評,要正確引導訓練,解除心理壓力。
(三)4~6歲幼兒心理保健
游戲是此期幼兒的主導活動,可通過親子與同伴間的游戲,讓幼兒學會人際交往,促進身心健康水平。家庭氣氛要和睦,父母要樹立好的榜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不打罵,不溺愛,教育要求耍一致,並加強與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合作。對幼兒的心理衛生問題要及時處理,對遺尿症的幼兒要排除心理壓力,進行適當的生活訓練。對神經性嘔吐的患兒要找明原因,消除精神刺激。對咬指甲的幼兒進行衛生行為與習慣的訓練,對恐懼入園的幼兒要進行一定的行為治療,如進行系統脫敏治療,將幼兒恐懼的情境安排成一個從輕到重的梯級程序,讓幼兒逐一適應不同的恐懼環境,如能適應就及時獎勵,使其消除「敏感',狀態,順利進入幼兒園正常生活。
(四)小學兒童心理保健
小學兒童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開始轉變成以學習為主導活動,心理保健應重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作好入學准備,家長可先帶孩子熟悉學校環境,還要調整生活作息習慣,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學習。二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切莫事事包辦,嬌生慣養。三是教養要科學,不要「望子成龍"心切、要求過高,使孩子心理負擔太重,打罵或溺愛均不利於孩子心理行為發育,教養方式要民主,以表揚為主。四是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走出家庭小環境,鼓勵孩子多與小同伴交往,多參加集體活動。五是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習慣與行為,注意教育和糾正孩子的說謊、斗毆、逃學、偷竊、吸煙、對性過分關注的行為,同時,還要注意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搞好家庭和學校的合作保健。
(五)青春期心理保健
青春期是心理的「斷乳期,,,是「危險期",因此,促進心理健康格外重要。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評價過低會自卑,評價過高、太自信,往往經不起挫折。只有正確認識、評價自己,才能做到心理健康。要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與特點建立學習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動機,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要善於調節情緒,培養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和開朗樂觀的性格,合理調節慾望,提高自我疏導激情的能力和心理適應力,避免情緒劇烈波動。要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如親子、師生、同學關系,使自己適應環境。注意促進性心理健康,要進行科學適時的性教育,讓他們正確認識性問題,與異性自然交往。必須克服性愚昧和早戀現象,對手淫的行為不必過分自責,可通過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減少對手淫的注意與關心。
(六)中年期心理保健
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胸懷坦盪,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不計較是非得失,遇勝不驕,遇敗不餒,順境不停,逆境不退,避免心理沖突和壓力。要豐富文化生活,工作上忙而不亂,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緊張和疲勞,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豐富家庭文化生活,並注意家庭娛樂設施的添置,促進家人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生活質量。要量力而為,對自己的體力與能力要正確認識,保持不懈的求知進取精神,做到心理上年輕,才能有所作為。夫婦要盡量心理相容,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對全家人的情緒與心境舉足輕重,只有長相知,不相疑,才能心理相容,心心相印,使家庭和諧健康。不吸煙、不酣酒,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
(七)更年期心理保健
要科學認識更年期,它是生命的必然過程,要正確看待,保持情緒穩定、精神愉快,有準備地去適應這一變化。做事量力而行,既不能無所事事、老態龍鍾,又不能好勝逞強,超過身心承受力。家人間要多關心、體貼、照顧,對更年期的反常行為要諒解、寬容。要正確對待身心症狀,有病早治,適當調整。
(八)老年期心理保健
要延緩衰老感的產生,因為它會使老年人失去生活的信心。要注意適當的活動,豐富精神生活,保持積極進取精神,為社會發揮余熱,做到老有所為。心境要開朗,不論晚景順逆、好壞、喜悲,只要心寬、樂觀、超脫,就能抗拒外界惡性刺激,經受住挫折和不幸打擊,做到心舒氣順,頤養天年。要保持腦力活動,腦力不用則退化,要勤思考,學習不鬆懈,以推遲大腦的退化與老化。要及時滿足老年人的合理需求,一些老年人面臨貧困、孤獨和疾病之苦,為之不安和恐懼,家庭和社區要盡量滿足老年人的物質與精神需要,使其安享晚年。要創造和諧寬松的家庭氣氛,父慈子孝,家人和睦、友愛、互助,敬老、愛老、養老,使老人備感天倫之樂。社會要幫助喪偶老人在自願前提下重組家庭。多數離退休老人希望繼續工作,他們深感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從中可尋找友誼、精神寄託和生活動力,也希望通過新的社會角色實現自我。家庭和社會應理解與支持這種心理需求。

2、可以通過自我保健按摩什麼來防止感冒

(1)按摩上肢
搓手心:兩手合掌,用力搓手心10~20次,使掌心的勞宮穴(半握拳時中指尖所點之處)發熱發脹。
搓手背:先用右手搓摩左手背10次,再換左手搓摩右手背10次。
摩上臂:右手掌緊拉左手腕內側,用力沿臂內側向上擦到肩膀;再由外側向下擦到左手腕,如此10次;然後換手,方法同前。
此段按摩可促進上肢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和關節活動能力,並有助於降低血壓。

(2)擦面浴頭
擦顏面:兩手掌心緊捂前額,用力向下擦倒下頷,再翻向頭後兩耳上部,輕輕擦過頭頂,回到前額。如此進行10次。
撓發根:用雙手食指指肚或指尖,均勻地輕揉整個頭部的發根10~20次。
摩後頸:雙手拇指輕按眼角兩側太陽穴(從眉梢與外眼角連線的中點向後外量約3.3厘米凹陷處),再沿耳邊向頭後摩擦,擦到耳後凹時,其餘四指用力向下擦頸部。如此進行10次。
此段按摩有助於消除脫發、白發及面容衰老,減輕頭昏、頭疼等,能降低血壓,促進睡眠,增強記憶力。

(3)浴眼旋睛
摩眼瞼:兩眼微閉,用兩手拇指背面,分別摩擦兩眼瞼10~20次,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捏揪兩眼中間部(即印堂穴)10次。
揉太陽:兩手拇指指肚分按兩側太陽穴,向內旋轉揉動10次,再反方向揉動10次。
轉眼球:凝神,松體,平息,正頭,腰直,兩眼球向左旋轉3次後,前視或遠視片刻,再向右旋轉3次,前視或遠視片刻。
此段按摩可防止眼病,使頭腦清醒,消除頭疼、頭暈。

(4)鳴天鼓
彈枕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指尖向後;兩手中指同時彈擊後頭枕骨(小腦後)12次。
震耳膜:兩手掌心緊捂兩耳孔,然後驟然抬離,震動耳內鼓膜,接連開閉放響10次。
轉耳孔:兩手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三次,然後驟然撥開。如此進行3次。
此段按摩可使頭腦清醒,解除疲勞,預防耳疾,增強聽力,治療耳鳴。

(5)摩口鼻齒
擦鼻翼:兩拇指微屈,其他四指輕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樑骨兩側上下往復用力摩擦10~20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側)。
叩牙齒:心靜神凝,口輕閉,上下齒互相叩擊16次,然後將唾液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干漱口:閉口咬牙,用兩腮和舌作漱口動作36次,然後將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此段按摩可預防感冒、鼻炎和牙病,並能幫助消化。

(6)按摩胸腹
推胸腹:右手按在左肩部,用力推擦到右大腿根,然後左手從右肩推擦到左大腿根,如此交替進行10次。
揉腹部:左手叉腰,右手掌從心窩左下方揉起,經過臍下小腹向右揉,然後揉回原處揉10~20圈;然後右手叉腰,用左手掌揉,方向相反。
摩肝脾:從心窩左或右下方沿肋緣摩起,經腹中線上行,從肋骨下摩回到原處,左右手各揉10~20次。
此段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減少腹壁脂肪沉著,對肝脾疾病後遺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7)按摩腰腎
搓腰眼:兩手對掌搓熱後,緊按腰眼處,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分,然後再向上搓回到兩臂後屈盡處。如此搓摩10~20次。
兜腎囊:兩手搓熱,一手兜腎囊(睾丸),另手按小腹毛際近處,用力上下兜20次,再換手兜20次(這是男性功法,女性只搓大腿內側)。
揉丹田:兩手搓熱後,左手叉腰,右掌心向臍下左下方旋轉一周為一次,共做20次,然後換手反方向再做20次。
此段按摩能防止腰疼、腰酸,對神經衰弱有輔助治療作用。

(8)按摩下肢
擦下肢:兩手緊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踝,然後擦回大腿根為一次,共做10次;再換腿同樣做10次。
揉膝蓋:兩掌心緊按膝蓋骨,先向左揉轉10次,再向右揉轉10次。
搓腳心:兩手搓熱,然後用力搓腳心湧泉穴(腳掌心的凹陷處),左右腳各搓10~20次。
上述各段功法做完後,閉目稍坐(或卧)片刻。

3、春天來了,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春天氣候多變 加強自我保健

醫療氣象學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是氣溫、氣壓、氣流、氣濕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特別是早春時節,或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或陰雨連綿,寒氣襲人。故在我國民間素有「清明穀雨,凍死虎母」的說法。

春寒,雖不像冬寒那樣冷酷,但早春時節氣候仍然寒冷、乾燥,直接影響吸呼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加之人們脫減衣服不當,容易使病菌、病毒等侵襲人體,特別有利於流感、流腦、流行性腮腺炎、傷寒、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臨床醫學統計資料還表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等傳染病的發病率,春季遠遠高於其它季節。另外,春天還是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中風、冠心病誘發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高發期限。消化性潰瘍、慢性腰腿痛、精神病等慢性病,也會因春天氣候的變化無常而導致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

因此,春季是多病的季節,防病之弦一定要綳緊,必須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加強自身健康監護,具體措施主要有如下四條:

首先,衣著應有度。春天氣候漸暖,但卻不可忘記「春捂秋凍」、「春不忙減衣」的古訓。尤其是體弱和患有慢性病之人,更應注意防風寒、保溫暖。

其次,應合理調節飲食。春季應多吃此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與糖類的食品,如瘦肉、豆製品、蛋類、牛奶、魚類、新鮮蔬果等,以養自身。不宜多吃大熱食品。

第三,注意起居及環境衛生。初春容易睏倦,是於陽氣升發、氣血外向之故。所以要保證足夠的睡眠,起居有常,並充分利於用有限的條件創造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環境。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古人雲: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正是萬物萌發、草長花開的大好時光,也是開展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因此,要早卧早起,廣步於庭,或郊遊覽勝、登高踏青,或練拳做操、散步慢跑,或踢毽子、放風箏等等,這此適應時令特點的活動,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郁滯疏散,防病於未然,又可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體質。

4、發作性睡病的自我保健措施是怎麼樣啊?

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繼睡眠呼吸障礙之後,引起白天過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它是一種終身性睡眠疾患,其發病機理不明,目前尚缺乏針對病因的根本性治療手段。那麼發作性睡病的護理重點是什麼呢?作為既不致命也不會影響智力,更不會發展為痴獃等的發作性睡病,確診以後不必慌亂更沒必要害怕。疾病講究「三分病七分養」,發作性睡病也如此。發作性睡病的「七分養」是針對生活規律而言,睡不好是患有此病患者的一大特點,因為夜裡睡不著而玩游戲、看電視、上網等讓自己十分疲勞,白天卻呼呼大睡,患者要盡量避免這種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對於很多發作性睡病患者睡眠夜間紊亂,白天呼呼大睡的情況,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力與之進行抗衡,以合理的作息為前提且該睡就睡。在我就診的病人中有人為了不讓自己睡著用錐子把胳膊都扎破了,還有其他很極端的方式的,但是這些方法對發作性睡病是無效的。此外,避免過大壓力,尤其是家長不要因為學習而給孩子太大壓力,總逼迫孩子各門功課第一,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給他們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和負擔。一般而言,患有發作性睡病的孩子脾氣都不好,很多孩子肥胖並有自卑情緒,會有抑鬱等心理疾病,所以家長應以鼓勵為主,適當引導他們。這里需要強調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午休,午休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一個高質量的午休會帶來一個精力充沛的下午。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已經沒有午休的習慣了,尤其是孩子,很多學校已經取消了午休時間,這對健康的孩子已經不利,更何況是發作性睡病的孩子呢,沒經過午休的下午可能工作學習一塌糊塗。所以說保健七分養,在治療中佔七分。發作性睡病的「三分治」主要指葯物治療,包括猝倒和嗜睡等的葯物治療。但是,所有的疾病都應以自我保健為主,發作性睡病更是如此。

5、脂肪肝的自我保健方法有哪些?

得了脂肪肝以後,由於肝臟腫大,有些病人可有右上腹飽脹不適,肝區疼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等症。這種情況多發生於原來患有肝臟疾病者。極少數病人還可出現黃疸或轉變的肝硬化,部分病人還有肝功能異常的情況。對於脂肪肝的治療首先應排除病因,如患有肝炎、糖尿病者應進行積極合理的治療;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則要及時加強營養;酒精性脂肪肝首先應戒酒。然而,要使脂肪肝康復,關鍵在於患者堅持實施自我保健措施。那麼,脂肪肝患者如何進行自我保健呢。

注意飲食調理由於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不同,各類脂肪肝的飲食也不盡相同。如對於肥胖性、血脂過高性脂肪肝,

主要是降低飲食的總熱量,每天的主食如米、面應限制在400克以下,特別是晚餐不宜吃得過飽、過遲、過於豐盛。還要減少脂肪的攝入,但植物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此外,還應選用體積大、熱量低的蔬菜、粗糧,以緩解飢餓感,增加飽腹感。對於肝炎後脂肪肝,則必須嚴格控制膳食總熱量,以促進體內多餘脂肪氧化,

減少肝臟脂肪堆。蛋白質有幫助肝內脂肪運轉的作用。攝入量不能降低,應按每公斤體重1~1.5克供給,脫脂牛奶、豆類及其製品、高蛋白、瘦肉、魚蝦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飲食應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低熱量為原則。

對於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要常飲綠茶,兼用食療。飲綠茶:每天上下午各用綠茶6克泡開水,堅持長期飲用。綠茶多糖可化解中性脂肪。海帶絞股藍湯:海帶50克、絞股藍30克、黃精30克、姜黃15克(後三味中葯葯店有售)水煎

成湯,每日1劑,飲用3個月以上,臨床療效極佳。

適當活動脂肪肝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症狀輕者可步行、健身跑、球類活動、爬山等;症狀重者可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即便是肝炎後期脂肪肝病人,也不要過分強調休息,而要適當地活動,以增加脂肪的消耗。當然,運動要循序漸進,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漸達到適當的運動量。

慎重選用葯物脂肪肝患者一般不必使用葯物,但嚴重者且有右上腹不適、肝區隱痛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甲硫氨基酸或復方膽鹼以及肌醇、亞油酸等葯物。中草葯中的茵陳、山楂、澤瀉、鬱金、草決明、首烏、大黃、枸杞、靈芝、月見草等均有降血脂和肝內脂肪含量的作用,可臨症選用。

6、自我口腔保健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自我口腔保健的主要措施是每天早晚要刷牙,飯後要漱口。這是要每天堅持的。

7、熬夜一族應採取哪些自我保健措施

多尋找對話練習的機會,最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練習。也可以人機對話練習口語

3.要有始有終,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要做到堅持不懈,直到學成.

2.不要怕丟臉,多給自己創建英語口語對話環境,這樣有助於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培養語感,我是樋過在線來學的,每天僅20分鍾即可:

8、媽媽心肌缺血和早搏,有什麼自我保健措施或者自我急救什麼的,適合聽什麼音樂

當然是聽輕音樂了。

人後推薦螞蟻酒。如果你家生活條件允許的話。

要穩定的話一個月,三個月早搏完全消失。

9、輕症高血壓患者怎樣進行自我保健?

據統計,輕症高血壓人數占高血壓病症總人數的70%。對於輕症高血壓,醫療上傳統的對策是採用葯物降壓控制,盡管在控制血壓升高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但隨之而來的葯物不良反應也十分常見。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一般情況下很難掌握好合適的葯物劑量。另外,單一品種葯物長期大量應用,還可對肝、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某些損害。鑒於此,國內外一些醫學家新近研究認為,一般輕症高血壓不必要服葯,而應採取放鬆、按摩、運動等自然保健措施。

1.放鬆

美國應激專家認為,使病人產生放鬆反應是對輕症高血壓有效的治療方法。專家們在一項研究中,先教100名患者學會如何使自己放鬆,然後讓病人堅持每天兩次放鬆活動,每次30分鍾,結果20名患者雖停服葯物,另80名患者減少葯量,血壓仍繼續下降,大多數患者血壓都維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結果證明,輕症高血壓病人要學會更好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感情,注意改變自己的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急躁,不憂郁,不輕易過分激動,保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鬆弛的精神狀態,調節好情緒,可使血壓趨於穩定。這與我國古代醫家所倡導推崇的調神靜養異曲同工。

放鬆療法的具體條件是: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每次呼氣時重復一個單詞或短語,排除雜念。具體方法是:仰卧床上,先用口微微呼氣,同時默念「松」字,並逐步通過神經反饋使頭、胸、背及內臟、關節、四肢放鬆。每次30分鍾,每日2次。若能結合堅持半小時慢步、快走、騎自行車等,則效果更好。

2.按摩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手法按摩不僅能對局部起作用,而且能對全身各個組織和臟器起調整作用。對輕症高血壓病人實施按摩療法,可刺激神經感受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使血壓趨於正常。其具體方法:

(1)閉目靜坐,雙手扶膝,舌抵上齶,兩唇稍分,呼吸均勻,持續5~10分鍾。

(2)兩拇指分別按揉雙攢竹穴,有明目作用,可使高血壓病人眼花目糊症狀得以緩解。

(3)兩中指按揉百會穴(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兩拇指分別按揉兩率谷穴(將耳朵向前折起,耳尖直上兩橫指處)。可平肝降火,使頭部不適症狀得以減輕。

(4)兩手指微微分開,置於前發際處,再慢慢向後發際移動,如梳頭發一樣,同時在風池穴(在枕骨之下兩側)作環狀揉動,可使頭腦清醒。

(5)頭微向左傾,右大魚際置於左耳後主骨斜向前下方,動脈搏動處作自上而下的揉動,然後同法再揉對側。

(6)兩肘部、兩手手指微屈,掌心向下,兩上肢慢慢提至與眉平,同時深吸氣,兩上肢慢慢放下至與臍平,同時深呼氣,可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上述按摩療法簡便易行,不受時間、場地限制。不過在施行按摩時須平心靜氣,呼吸勻暢。

3.運動

輕症高血壓病人的運動療法主要有三種:輕松的快步行走、自行車運動和游泳。這三種可任選一種,其運動方式的共同特點是動態的等張性運動,可使肌肉反復收縮。肌肉中有很多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常被稱為第二心臟,肌肉收縮時靜脈血被驅出,肌肉鬆弛時靜脈血管擴張使血液進入。通過這種運動方式可使舒張期血壓下降。

運動強度心跳維持在110次/分左右為宜,這樣便於病人在運動時掌握適當的運動量;運動時間一般為每日1次,每次30~60分鍾。如有條件可檢查血乳酸含量,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血中乳酸含量會迅速上升,並呈間歇曲線狀,其曲線的第一尖峰即相當於最大氧攝取量的50%。此時的運動強度即為理想的運動強度。經臨床觀察表明,此種運動強度連續運動10周,收縮壓、舒張壓均可有所下降。如這種運動療法持續20周,則可使肥胖型輕症高血壓患者體重持續下降,中性脂肪減少,從而使血壓穩定性地降低。而且,運動療法對缺血性心臟病(如腦血栓形成)效果特別明顯。

總之,放鬆、按摩、運動這三種療法對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增進其健康水平及生活樂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自我保健措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