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標準是什麼?
首先智力要正常,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第二,他的情緒相對來講是穩定的,協調的,一般狀態下是有積極樂觀的情緒,一般表現是樂觀的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的狀態。第三方面,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他樂於去跟人交往,樂於幫助別人,能夠適應學習和生活當中的環境和人際關系的變化。第四方面,這個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不僅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也知道自己有一些缺點,也了解自己有興趣特長,而且有符合實際的,對自己有一個發展的目標。第五方面,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孩子應該來講是相對比較開朗的,待人是坦誠的,能夠去克服困難的,整個行為是符合社會規范的。第六方面,能有一定的適度的反應能力,當他突然遇到一些特殊變化的時候,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能夠正確地對待現實的情況。
2、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哪些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
①學前兒童日常生活行為教育。
(1)生活衛生習慣教育內容。
(2)安全行為教育內容。
②學前兒童營養教育。
(1)讓學前兒童學習淺顯的食品營養和衛生知識。
(2)讓學前兒童有自我控制飲食的意識及能力。
(3)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
(4)培養學前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
(5)糾正營養不良。
③學前兒童疾病防禦教育。
(1)懂得疾病防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培養學前兒童關心自己或他人身體狀況的意識。
(3)培養學前兒童預防疾病的衛生習慣。
④學前兒童體育。
(1)學習和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規則和知識。
(2)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
(3)訓練運動能力,增強體質。
(4)認識自己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功能,以及體育鍛煉對健康的作用。
(5)學習在體育活動中有關安全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
(6)培養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質、個性、智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⑤學前兒童環境教育。
(1)懂得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培養學前兒童環境保護意識。
(3)培養學前兒童保護環境的習慣。
⑥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1)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
(2)培養社會交往的能力。
(3)性教育。
(4)學前兒童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的預防。
(2)兒保健康教育擴展資料:
學齡前教育是當今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知識學科,也是人生初始教育的源頭.學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入學前兒童的教育,它包括學前社會教育和學前家庭教育。
也就是說,向0至6、7歲的兒童實施學前教育,一方面在家庭中進行,另一方面組織學前社會教育.學前教育學主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學前社會教育發展的一般原理;
2、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兒童發展的關系;
3、教育目的和學前教育的任務;
4、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任務、內容、方法與途徑;
5、幼兒園主要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及指導;
6、托兒所、幼兒園和學校的銜接與配合;
7、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能力與專業發展。
我國的學前教育學,主要研究:
1、主要闡明社會主義條件下學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原則;
2、總結教育實踐的工作經驗,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指導教育實踐。
3、加強學前教育的理論研究,提高學前教育科學水平。
4、學前教育學也為國家和有關部門制訂學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和進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兒童教育是「全素質教育」人的素質即與人的發展、發揮和個體幸福密切相關的,時刻起作用的諸因素的質量。素質培養分4個層次:胎兒的潛在素質,嬰幼兒的基本素質,中小學生的自我發展素質,青年後期到成人的發揮素質。
所謂「嬰幼兒全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孩子基本素質的教育,它是非學歷教育、非義務教育、非專業教育、非系統文化知識的傳授,而是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圍內極大地豐富生活體驗和感受;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學科,不講系統,不顧深淺,也不求甚解,任何認識都不是一次完成的。
人的基本素質,即:健美的身體、靈敏的頭腦、良好的性格、廣泛的興趣、趨向發達的語言(包括視覺語言和外語),善於人際交往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愛。
3、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內容有哪些?
1、幼兒園健康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幼百兒對健康的認識,改善幼兒的健康態度,培養幼兒的健度康行為,是保持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系統教育活動。
2、習慣的培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休息習慣(特別是睡眠習慣)運動習慣,智能開發不一定要認識多少知字,背誦多少詩,但要開發學習的能力、思維的能力、想像能力。
3、生活、衛生習慣良好道,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會保護自己;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內靈活。
4、人體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體育鍛煉與健康、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環境教育、營養容教育、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
4、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內容有哪些
人體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體育鍛煉與健康、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環境教育、營養教育、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性教育。
5、什麼是學前兒童健康教育
6、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7、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宣傳知識有哪些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早晚多變,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幼兒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徵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幼兒健康十分重要。
給幼兒多喝水
秋高氣爽,幼兒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幼兒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銀耳湯等。在幼兒園里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幼兒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幼兒體內水分平衡。
少吃"上火"食物
上火、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呵護幼兒皮膚
媽媽在給幼兒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幼兒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製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鍾後食用。
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幼兒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營養調理
多給幼兒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預防接種
及時打預防針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幼兒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8、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含義是什麼
學前教育可以藉助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幼兒掌握健康知識,樹立科學的復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和和諧發展。因此,對學前兒童實施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學前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實施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幼稚園第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由此可見,教育幼兒的首要目制的就是如何增強幼兒的身心健康。這是由於學前兒童身體器官的發育、系統的發育以及百功能的發育尚未完善,學前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對疾病的預防能力和抵禦能力較弱,再加上學前兒童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適應能力較弱,易於受到傷害。
所以,學前兒童需要成人的精心養育和幫助,更需要鼓勵學前兒童積極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健度康活動,通過開展適宜的健康教育活動,促使學前兒童掌握健康知識,形成正確的健康態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
9、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內容有哪些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人體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體育鍛煉與健康、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環境教育、營養教育、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性教育。
1.人體的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
通過接觸常見的動物和植物,使學前兒童初步認識生物體簡單的結構和功能及其生長和發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地且粗略地認識人體各部分的解剖生理特點。學習保護身體的一些方法,逐步建立關心、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
2.體育鍛煉與健康
通過體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和鍛煉的習慣,促進學前兒童身體發育,增強體質,並促進學前兒童智力、品德、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園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體操:包括徒手操、輕器械操、模仿操等(各年齡班具體內容見戶外體育活動設計流程體操部分)。
(2)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它是以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以游戲活動為形式,以增強幼兒體質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活動。 (3)「三浴」鍛煉:所謂三浴鍛煉即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氣、水對學前兒童進行身體鍛煉,增強學前兒童的體質和抵抗能力。
(4)其他體育活動:不同地區學前兒童可結合本地氣候和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如爬山、遠足活動、民族、民間地域性體育活動等。
3.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
通過教育和訓練,學前兒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理發、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用自己的水杯和手帕、不挖鼻孔、不將異物塞入耳鼻內等。讓學前兒童逐步懂得個人衛生不僅是個人的私事,還關繫到是否尊重他人,是否合乎社會公德和公共衛生的要求。通過教育和訓練培養學前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早起早睡、每天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按時進餐和排便等。
4.環境教育
教育和訓練學前兒童養成維護公共衛生的意識和習慣。讓學前兒童參與力所能及的公共環境的清潔衛生活動,遵守公共衛生准則,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大小便,不破壞公共衛生設施,懂禮貌、講文明、不打擾他人等。
加強對學前兒童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讓他們懂得生活環境被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增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的意識,從而促進全社會都來保護環境。
5.營養教育
讓學前兒童懂得常見食物對機體生長發育的作用,知道營養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愉快地進餐,定時定量,不挑食、偏食或過食,細嚼慢咽,不撒飯菜,用自己的食具,飯前洗手,吃飯前後不做劇烈運動等。
6.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
讓學前兒童初步了解身心疾病和缺陷的預防知識,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積極主動地接受醫生體檢和預防注射,認識到傳染病不僅引起自己得病,還可以傳染他人,初步懂得一些預防措施。
意外傷害包括了意外事故和人為傷害,通過安全教育,加強學前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發生意外傷害進行自救和向成人求救的方法及措施。
7.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
培養學前兒童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情緒,學會友好與人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注意培養學前兒童健康的心理品質、協調的行為、適度的反應、較強的意志和正常的人際交往,為他們提供學習經驗,學習表達和調節情緒的方法,合理及時梳理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要讓學前兒童學會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懂得分享和合作。樂於幫助他人,熱愛集體。
8.性教育
讓學前兒童認識自己的性別,並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正確而恰當的認同,防止「性混淆」。對學前兒童提出的性問題要自然、簡略、科學的回答,不迴避、不說謊、不指責,讓學前兒童懂得存在男女差別是很自然的事,是沒有什麼神秘和可怕的。注意糾正學前兒童的一些不良習慣,如玩弄生殖器。學前兒童的性教育可以從動植物的生殖現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