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老年保健品銷售

老年保健品銷售

發布時間:2020-07-18 14:29:59

1、做保健品銷售有前途嗎,是不是坑老年人的錢?

目前為止,保健品百行業是一個朝陽的產業,你不是坑老年人的錢,其實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現在生活好了度,老年人上了年齡後服用保健品,是為了讓他們少生病,或者是生病輕,或者是不生病,是為了讓他們老了少受點罪,同時也是為了給他們的兒女減輕點負擔,現在得場大病知去醫院得多少錢啊,哪怕沒有病就去做個化驗就得花個千八百的不是嗎?我道感覺就目前來說,做保健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也很有前途,因為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預防是勝回於治療的了,並且,現在咱們的國家不也是提倡預防為主嗎,以上是我的一點個人意見,僅供答參考

2、如何做好老年人保健品的銷售?

1、 首先要掌握銷售的保健品的知識。(包括組成成分,功效,適用人群,服用方法,注意事項等等),了解保健品的過去,現在,將來。
2、要找百准有需求的顧客,人群。
3、准客戶定位:
(1) 需求:對方有保健品的需求嗎?
(2)錢:有無消費度能力?
(3)購買決策力:買知保健品誰做主?老公還是老婆?
4、准客戶一旦確定,就要進入保健品顧問角色,為顧客提供最佳的保健品消費方案和售後服務。
5、最好能建立保健品顧客道消費檔案(顧客名稱,家庭住址,聯系電話,購買保健品的原因,購買保健品的數量,服用後效果調版查記錄,最好有顧客的相片)。也可以以此作為客戶見證,銷售時更具可信度和說服力。
6、保健品賣出後一星期內,要用電話詢問對方使用情況,解答顧客在服用保健品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並叮囑顧客正確堅持服用保健品。最後告訴顧客保持聯系。
7、對服用保健品後有顯著效果的顧客,要告訴其鞏固效果再買一套。並要求對方介紹顧客來消費保權健品。

3、中老年保健品銷售工作前景怎樣?

針對中老年顧客群的保健品市場,會議營銷曾幫許多廠家賺得盆缽滿盈。現在保健品名聲不好。一聽說做保健品的,無形中就被某些人貼上"騙子"的標簽。這和媒體的宣傳引導有關,更和保健品市場的誇大宣傳,無序惡性競爭關系密切。急功近利,只盯鈔票不看人,傷害了顧客的感情,影響了行業的美譽度。但是為什麼還有這么多的公司前赴後繼,許多中老年朋友買了產品就覺得後悔,但還是樂此不疲的參加類似活動呢?筆者分析如下:
客觀原因:
1、怕生病,怕進醫院,是目前國人的普遍心結。都希望獲得保健知識和身體健康。
2、孤獨和寂寞已成為影響中老年朋友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空巢老人不只限在鄉下,城市裡的許多中老年朋友無異於空巢老人。在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還沒轉換過來的情況下,想尋找一種寄託。某些老人,把參加各種公司的活動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覺得這樣才充實快樂。
3、保健品沒有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調節功效,比用葯對身體更有好處。
4、老年人手裡有錢,投資健康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主觀原因:
1、某些保健品公司的講解宣傳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誘惑欺騙性。
2、業務人員周到殷情的服務,公司的小恩小惠,使得顧客抹不開面子。
3、活動現場五花八門的優惠促銷,顧客覺得佔了便宜。
4、顧客的攀比從眾心裡。別人都說好,我也的用,不然就會後悔,沒面子。
以上的主客觀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會議營銷這一模式是有存在的基礎,並有生命力的。
作為商家來說,無利不起早。都說保健是盈利高的產品。但現今做保健品真正賺到錢的不多。普遍的反映是老闆累,員工苦。保健品公司如走馬燈似的來回串。營銷活動策劃機械化同質化,顧客比員工更熟悉每一個環節。活動缺乏吸引力,為開會而開會。員工為會而愁,顧客為會而煩。每次參加活動的往往還是那一撥人。不能及時有效的開發新客戶資源;產品單一,售後服務跟不上;缺乏與顧客緊密聯系的工具和手段;同行的挖牆角;高昂的活動費用,這方方面面造成了許多公司在目標市場只能曇花一現或悄悄地來,默默地走。

4、我是做老年保健品電話銷售的,幹了一段時間沒有一個好的套路,有同行嗎,能指點一下嗎謝謝!

我是葯學專業畢業,目前在葯店任職葯師。
我沒有套路,我只有,專業和療效。
保健品也未必是壞東西,但是前提是是正規廠家生產,非假冒保健品。個人覺得中國人的保健意識比較差,當然一個是經濟原因捨不得花錢,一個是中國假人假事太多,導致大家都相互缺乏信任。拋開這些,我來講講保健品,在美國,保健品銷售展整個醫葯行業的70%,人家注重保健,也就是養生。別等到生病了,才花錢住院,療程療程的吃葯,後遺症一大堆。今天你花錢養自己,和明天你花錢養醫生,這個是由我們大家自己決定的。 保健意識太重要,我也不講你的套路不套路,只要你夠專業,夠真誠,你所銷售的東西對別人有幫助,甚至是輔助治療,那麼顧客和患者自然而然會聽你說下去。
就說高血脂吧,相信你也知道魚油和卵磷脂這些東西,當然也有其他的保健品我就不提了,就說魚油吧,其中含有的EPA(二十四碳五烯酸,隱約記得,說錯勿噴),總之屬於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它具有疏導清理心臟血管的作用,從而防止多種心腦血管疾病。魚油還含有DHA,DHA是大腦細胞形成發育及運作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所以對大腦記憶力發育是一個重要物質,也是視網膜的一個組成成分,也維持視力等。
這些都是真實科學存在的生理作用,甚至也應用於臨床。對於一些心腦血管,如高血脂,那就最適合魚油了,長期吃2-3個月甚至半年一年,效果肯定是有的,大大降低血栓,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病率。可有些人就是捨不得花這份錢。

我也不說了,純手打,我不知道我這么說你明白嗎

5、老年保健品銷售技巧

技巧 銷售

6、老年人保健品銷售這種工作是不是很坑人,不能做的?都是不值錢的草葯,包裝一下賣幾百上千。我還就是因為

我個人認為保健品能不吃還是不要吃,我們身體可以產生這些營養,不需要外力,若常年給營養就促使身體的生理功能不工作,時間長了再停身體就會不適應,如果脾胃運化不好,吃下去的營養就是毒素,留在體內的垃圾不排除身體也會不舒服。
我很理解做這個行業的人,都是為了養家糊口~但個人還是希望少一些吧~做人還是要本分賺錢養家~就說這些吧~希望你也不要糾結,能換工作可以換一個。個人意見。

7、老年人保健品銷售可信嗎?

讓我來告訴你,國產保健品為什麼一定是騙人的保健品。他們要是不騙人,都對不起這么輕松優越的行騙環境。


理財、保健品和電信詐騙,被認為是老年人會面臨的三大最常見的受騙形式,前段時間,一名60歲老人在海邊自殺,留下的遺囑中就稱被保健品「坑慘」了。上周結束的央視「3·15」晚會也曝光了食品營銷欺詐亂象。

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專門出台消息提醒消費者要警惕「專家義診、權威證明、免費試用、宣稱療效」等非法宣傳營銷「陷阱」,可為什麼國產的保健品總是會跟虛假營銷和騙人把戲扯上關系呢?

保健品註定要騙人

2015年起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中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是: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終的劃分范圍仍然是食品。從該標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產要求與食品行業標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過衛生部的審查認證,或者資格證書。

因此,在審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樣進行色澤、氣味、理化指標、污染物等指標的審查,但在宣傳上,保健品卻可以進行功能性宣傳。從2003年起實施的《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就詳細列出了二十多種保健品功能及實驗判定方法。

雖然僅僅是聲稱「具有功能」,但「輔助降血脂功能」、「輔助降血糖功能」等卻給人以「療效」的誤導,這成了中國保健品宣傳中最常見的套路。

盡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中規定,證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進行專家的評審。但專家的評審只是通過提交上的材料進行理論分析,《保健食品管理辦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認證需要「經必要的動物和/或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則由第三方機構給出。

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國家機構不必進行相關的驗證,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夠把它們的效用「證明」得多麼完美了。

保健品的錢都拿來打廣告了

同樣是維生素C,在葯店裡買可能只要幾塊錢一盒,而在保健品的專賣店則有可能買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價格之高幾乎是公認的事實。盡管保健品的廠商在宣傳時會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級的原料和工藝技術,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幾乎沒什麼差別。

但是這仍然抵不住廠商自己對保健品功能的定義和吹捧。比如將松果體和褪黑素偷換概念成「腦XX體」和「腦X金」,或將某種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從「保健品」行業中除名。這些概念的炒作無疑為保健品的價格飆高添了一把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內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從廣告起家,而非從產品起家。許多國內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將廣告投入設定在30%-60%之間。

從公司規模上看,國內保健食品企業普遍投資小,過1億元投資的企業只佔1.45%,500萬元到1億元的佔38%,100萬元的佔41.89%,小於10萬元的作坊就有12.6%。資金實力不足,絕大多數企業創新高科技產品乏力,加上高額的廣告費用,使得國內保健品企業只能生產低水平的重復產品,而企業競爭就是靠打廣告戰和高密度鋪銷售網點。

而資料顯示,保健品的成本只佔零售價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陽市對隨機抽取監測到的保健食品進行廣告調研發現,保健食品市場普遍存在價格虛高情況,代理價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價竟然是98元,銷售利潤高達15倍有餘。另外,這些廣告幾乎全部以葯品名義進行宣傳,而保健品假以葯品名義進行銷售的大約為其總量的50%。

高的廣告投入和低水平的產品,使得保健品一直處於價格和功用不想稱的情況下,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銷時必須誇大其功能的原因——為了更好地匹配這一價格。這樣的價格也為保健品公司本身帶來了巨額利潤,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凈利潤一直都在40%以上。

營銷方式說白了就是坑蒙拐騙

盡管價格常年處於虛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銷售額卻也在不斷增加。而中國的人均保健品消費額仍然遠低於日美等發達國家,這說明在保健品市場上,中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與其他國家開始拓展更多種的營銷方式不同,中國的保健品營銷模式仍然以直銷為主,近幾年來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對保健品行業的影響至今沒有顯現。

按世界直銷聯盟的定義,直銷指以面對面且非定點之方式,銷售商品和服務。直銷者繞過發給傳統批發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過銷售員的人脈從顧客接收訂單,並從生產商那裡直接出貨到買家手中。

盡管國家工商局明確指出,直銷以直銷員個人銷售業績為計算報酬的依據,其他任何人的銷售業績都不與自己的報酬掛鉤,但是在直銷過程中,為了保證足夠的販售布局,人際關系就變得很重要。

直銷公司線下的銷售員通過抽成的方式來分食利潤,而以人脈和口頭推銷建立起來的銷售模式,比傳統的經銷模式更注重廣告的效果。不同於電商或者經銷模式中顧客們「貨比三家」的思維習慣,直銷模式下的顧客更容易被廣告宣傳和「情理」打動,而非原本最影響決策的價格因素。這也使得在直銷過程中更容易出現虛假宣傳和空頭支票。

不得不提的是,直銷一直都是一種有限制,需要批準的營銷模式。

從2009年的29個批準直銷的企業到2014年的45個,國家對於直銷企業的政策控制開始更加嚴格,但依然無法抑制直銷隊伍的快速發展。直銷隊伍的增加說明了保健品行業對這一模式的依賴,但即便批準的企業數量增加,也不能滿足市場擴大的需求。

根據2015年度食品葯品監管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共有保健食品生產許可證2440件。而45家直銷許可、363種保健食品對於這個市場來說,是完全不夠的。

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直銷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實施時只給了極少數保健品企業以「合法直銷」的許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處在實際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經營模式中。比如,在自殺老人的遺囑中提到的青島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這一批准企業范圍內。

另外,中國目前尚無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標准,同時保健食品廣告證明主要由工商部門管理,發布前不經食品衛生部門審查,廣告發布後,抽驗的權力在衛生部有關部門,但執法權在工商部門,處理投訴則歸消費者協會,多頭管理使得對保健食品的質量監管有相當難度。

所以你看,這是一個註定會被虛假宣傳的行業,可是在監管上,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

與老年保健品銷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