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食品與健康論文每章寫什麼
不知道你是寫論文還是寫保健食品的推銷文章。如果是論文,應該有三部分:一是談保健品的定義、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二是社會上對保健品關注的狀況和認識誤區。三是保健品科學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是推銷保健品,就要這樣寫:一是保健品的市場需求研發的過程,二是這個保健品有哪些有別於其他保健品的特殊之處和研發中產生的數據證明,三是該保健品適用的人群和注意事項,四是提供公司的質量保證、售後服務和聯系方式,最後喊幾個口號!
2、有關綠色食品與健康1000字論文
綠色食品、生命與健康
綠色食品(中國)指無污染、安全、優質和有營養的食品。
為了更健康的生活,我們應該關注綠色食品生命與健康的學習,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保證我們有序的生活。我們不僅要關注飲食危機,還應學會健康的飲食習慣。
綠色食品是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分A級和AA級,A級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A級綠色食品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當你去超級市場采購時,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葉,咖啡,果脯,飲料等的包裝袋(盒)上都印有同樣的圖案——太陽底下的兩片綠葉輕托著一枚綠芽,這就是"綠色食品"的標識圖案,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綠色食品".
你也許會感到奇怪,綠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綠色的蔬菜,水果嗎? 怎麼連奶粉,飲料之類也成了綠色食品 其實,綠色食品是指安全,營養,無污染類食品.那綠色食品的標識圖案告訴我們,綠色食品出自純凈,無污染的環境,能給我們帶來勃勃的生命力.
綠色食品的標志由三部分構成:太陽,葉片和蓓蕾。A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綠色食品標志是指「綠色食品」、「Green Food」、綠色食品標志圖形及這三者相互組合等四種形式,注冊在以食品為主的共九大類食品上,並擴展到肥料等綠色食品相關類產品上。綠色食品標志作為一種產品質量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
所謂綠色食品並非指"綠顏色"的食品,而是特指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食品生產的基本條件, 由於與生命、資源、環境相關的事物通常冠之以 「綠色」, 為了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並能給人們帶來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將其定名為 「綠色食品」。 國際上與綠色食品相類似的食品在英語國家多稱有機食品,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雖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限制產品生產過程中化學肥料、農葯和其它化學物質使用而生產的食品。 嚴格地講,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徵。無污染是指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嚴密監測、控制,防範農葯殘留、放射性物質、重金屬、有害細菌等對食品生產各個環節的污染,以確保綠色食品產品的潔凈。綠色食品的優質特性不僅包括產品的外表包裝水平高,而且還包括內在質量水準高;產品的內在質
量又包括兩方面:一是內在品質優良,二是營養價值和衛生安全指標高。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區別開,綠色食品由統一的標志來標識。綠色食品標志由特定的圖形來表示。綠色食品標志圖形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蓓蕾。標志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安全。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凈、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志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知道了什麼是綠色食品並不代表我們就能鑒別綠色食品,現在有些商販把「綠色」當籮筐,什麼食品都往裡裝,亂貼綠色商標,讓消費者上當受騙。所以我們要了解綠色食品的特點,它的標志是一個很重要的鑒別點,另外它的編號也十分重要,是鑒別真假的又一重要標志,它一般都由12位數組成,最前面的「LB」為「綠色標志」的漢語拼音縮寫,接下來的兩位數字是按食品類別的分類編號,如糧油類為「18」,它後面的10位數字都代表不同含義。以LB—18—9901053711為例,「99」是該產品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年份,「01」代表中國,「05」代表內蒙古自治區,「371」是該產品被認定時的序號,最後一位「1」則指該綠色食品為「A」級,「AA」級國內很少,代表數字為「2」。 而且,凡綠色食品產品的包裝上都同時印有綠色食品商標標志、文字和批准號,其中標志和綠色食品四個字為綠色襯托的白色圖案。除包裝標簽上的印製內容外,尚貼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統一防偽標簽,該標簽上的編號應與產品包裝標簽上一致。
綠色食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其效果最終要通過市場來檢驗,其進一步發展也需要市場的力量來推動,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費領域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一是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的城市市區陸續建立了生態農業區、綠色農庄、觀光農場等類型的示範基地,這說明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二是對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食品店,綠色食品產品以其過硬的質量、鮮明的特色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部分綠色食品產品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2001年是「綠色消費」年,要大力提倡綠色食品。又有一些報道說,有機食品也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綠色食品,兩者到底有什麼關系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安全、環保、健康的食品成了一種持續的需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就應運而生了。實際上,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都是以環保、安全、健康為目標的食品,代表著未來食品發展的方向。但是,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又有一定的區別。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有機食品的標准比綠色食品高,被人稱為 「純而又純」的食品。它從基地到生產,從加工到上市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首先,有機食品在其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轉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質,而綠色食品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這些物質。第二,有機食品的生產和加工要比綠色食品嚴格得多。第三,有機食
品在整個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更強調環境的安全性,突出人類、自然與社會的持續和協調發展。
當我們消除了污染因素,才能放心的食用綠色食品,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保證社我國的綠色食品在歷經10多年的發展歷程,正在變得廣為人知。如今,綠色食品已經成為健康食品的代名詞。
我們都知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有了生命的存在,我們才能奮斗在這個世界上,享受陽光的沐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有了生命的存在,我們才能感受家的溫暖,親人間最溫馨的愛,而安全正是生命的最基本保障。有了安全,我們才能為生活創造一份輝煌,增添一份喜悅,有了安全,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盡情揮灑我們的才智,駕馭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亮出自己的風采。
就在一切以經濟效益為先的今天,有一種東西是任何效益所不能超越的,那就是生命的安全;任何效益都不能以生命為代價,生命是無價的,忽視安全就是漠視生命,漠視生命就是對人類心靈的踐踏。大家都知道,效益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企業的品牌,如果說效益和質量是構築企業生存的那座金字塔,那麼安全就是它最堅實的塔基。沒有了安全生產作為前提,沒有安全作為保證,企業改革、穩定、發展猶如空中樓閣,將無從談起,企業不可能健康運行,不可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求得生存。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重視生產的安全,關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天地萬物,如此之多。天的無邊無際,地的無邊無界,如此廣闊,孕育著成千上萬的生命,上帝賦予萬物以生命,雖然它們不盡相同,但它們有著共同的目的:以各自生命的獨有姿態對待自己,展現生命的意義。
大自然中有些生命轉瞬即逝,有些千年不亡。但它們都在努力地使自己的生命發光發亮,盡顯其顏色和風采。
杉樹身軀挺直,直插雲霄,在浩浩人間站立起來,在一年四季中從不換色,堅強,固執,一生都以筆直的姿態面對酷暑嚴寒,風霜雨雪,直至多少年以後聳入雲端。
雄鷹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仰慕。驚嘆它強有力的翅膀,在浩瀚的天際中翱翔。多麼自由的生命!展開雙翅沖向雲端,搏風擊雨,俯視大地,又似乎在號召萬物奮發向上,它把自己的生命全都傾注在翱翔藍天這一追求上。
人們總喜歡贊美生命,即使是一塊默默無聞的石頭,又或許幾棵不起眼的野草,都可以喚起人們對生命的感悟。他們又喜歡探索生命,贊嘆萬物各種的生命的姿態,贊嘆它們以最佳姿態面對風雲雷電,裝扮這個世界,世界也因此而絢爛精彩。
我們對待人生,難道不應該也像大自然中的生命一樣嗎?像杉樹一樣堅持執著,努力向上;像蝸牛一樣,即使是那一小步,也不放棄;像雄鷹一樣,展開自己的翅膀,放飛自己的夢想,創造出更廣闊的天地。
大自然的萬物站起來了,因為它們以生命的姿態去對待了,那我們人類又何嘗不該以生命獨有的姿態去對待生命展現生命的呢?感悟生命,做到堅持,永不放棄。追求理想,才能站得更高,才會看得更遠。
怎樣吃水果?
一、 過食水果有害健康
1、過量食用荔枝,會使體內糖代謝紊亂,導致低血糖,尤其對
兒童影響更大。
2、菠蘿:含有菠蘿朊酶和有機酸,食用過多會發生菠蘿過敏症。
(唇裂、舌疼、四肢麻木、呼吸困難,甚至休克)
3、香蕉和蘋果中均含多量的鉀,過食會傷腎臟。
4、甘蔗:含糖量高,過食會引起糖代謝紊亂。一旦發黃,味酸
且有酶味,或酒精味,不宜食用。否則,由於真菌危害,
5、會產生嘔吐,抽搐,昏迷。
二、 勿吃腐爛水果
只要水果發生霉變,腐爛,各種微生物,特別是各種真菌都會在腐爛水果中不斷加快繁殖,並在繁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又不斷從腐爛部分通過果汁向未腐爛部分滲透,擴散,導致未腐爛部分同樣帶有微生物的代謝物,人吃了爛水果中的真菌黴素,會出現頭暈,頭疼,惡心,嘔吐,腹脹等,嚴重時會出現抽搐,昏迷,危及生命。
早餐的作用。
不吃早餐會對大腦產生危害,青少年的大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更高,如果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會影響大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
在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6小時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如果不吃早餐,胃酸及胃裡的各種消化酶,就會「消化」胃黏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黏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
不吃早餐還會使你反應遲鈍,早餐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若沒吃早餐,體內無法供應足夠的血糖,以供消耗,所以人會感到疲勞。腦力無法集中。
在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需要慎重,尤其是與健康有關的飲食方面。從現在開始關注飲食,生命與健康,讓我們過得更舒心。
學號:
序號:116
摘要:生活在當今一個物質豐富,醫療水平高的時代,仍然有很多人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而究其原因飲食習慣的不科學、生活習慣的不規律是根本。食品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只有懂得如何科學的、健康的飲食才能真正的開始健康的生活。
關鍵詞:健康、科學、營養、吸收
正文:
時代不停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也不知不覺的發生了改變。每天都有大量種類豐富的食品供人們選擇,而這些食品並不是都能起到補充營養、有助於人身體健康的作用。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食物是垃圾食品,只能單純的充飢對人的身體傷害很大。而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吃、吃什麼,也就是食品與健康的關系。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飲食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部分:飲食得當助美麗。食物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從食物中吃出美麗來,就要注意生活的飲食習慣。飲食的要點就是:合理偏食為健康充電,缺啥補啥;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食物。飲食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足夠的熱能維持體內外的活動;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無機鹽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有豐富的維生素以保證身體的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並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適量的食物纖維,用以維持正常的排泄及預防某些腸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維持體內各種
生理程序的正常進行。飲食要遵循食物中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含量充足,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飲食中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之間保持平衡。飲食的結構要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飲食構成的比例失調和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與代謝上的紊亂。人體需要42種以上的營養物質,包括各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必須微量元素和水。能構成42種以上營養物質的飲食必須由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來實現。
每天進食要保證三大營養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總攝入量的
60%~70%,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0%~25%。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類、薯類和澱粉食品構成,控制食糖及其製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為主,減少動物脂肪。脂肪中的飽和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一般為1:1:1。蛋白質中應有1/3以上的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維生素要按供給量標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三者之間的比例為1:1:10較為合理。食物中鈣磷比例也要適當。食物中鈣磷比例在2:1~1:2之間基本符合機體的吸收和發育,若維生素D營養狀況正常時,不必嚴格控制鈣磷比例。
食品中富含的元素也都有不同的作用。首先是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緩皮膚衰老。這類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麥麩、油麵筋、豆類及其製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還要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蛋白質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但肉類及魚、蝦、蟹等蛋白質食物過食,可引起過敏。新鮮蔬菜和水果:膚色較深者,宜經常攝取蘿卜、大白菜、竹筍、冬瓜及大豆製品等富含植物蛋白、葉酸和維生素C的食品;皮膚粗糙者,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D的果蔬。如胡蘿卜、藕、菠菜、黃豆芽等黃色,綠色蔬菜以及雞蛋,牛奶,動物肝臟。同時還要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足夠的植物纖維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帶來的皮膚和臟器病變。
除此之外人們對吃什麼也存在很多誤區 :1.吃葷油易發胖,吃素油苗條。其實,無論葷油素油,人體吸收後每克均產生9千卡左右的熱量,沒有多大差別。由於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發胖。吃瘦肉可長肌肉。許多人認為多吃瘦肉會長肌肉。其實未必如此,因為肌肉主要靠體育鍛煉獲得。2.有人認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現在的健美運動員流行
的食譜是增加復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糧食、豆類、水果,認為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想要體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攝取蛋白質80-90克,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鍛煉就能達到目的,不必過多的吃肉。記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質攝取過多而造成酸血症。3.多吃蛋白質不會長脂肪。每克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氧化後均產生4.1千卡的熱量。無論蛋白質還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所產生的熱量身體消耗不了,都會變成中性脂肪貯存與皮下,使人發胖。4.用熱油鍋炒菜。過熱的油鍋中,容易產生一種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過熱油鍋炒出來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可以誘發胃癌。5.用生水冷卻蛋。將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殼隨好剝,但病菌卻仍有機可乘。如果要讓蛋殼好剝,只需在煮蛋的時水中加如少量食鹽。6.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單糖類物質,若被飯菜堵塞在胃中,就會因腐敗而形成脹氣,導致胃部不適。所以,吃水果宜在飯前一小時,飯後兩小時。7.多添佐料調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調味品具有一定的誘發性和毒性,多食用會給人帶來口乾、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病變,甚至導致人體細胞畸變,形成癌症。
營養學家和臨床醫師認為,有目的的偏食對人體會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補充有缺陷的一面的營養食物。身體瘦弱者,適當多吃瘦肉,魚,蛋類,乳類,豆製品等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同時也應注意脂類,多糖類及維生素,礦物質食品的攝入量,以保持營養的平衡。腦力勞動者。每天應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大腦對養分的需求,並適當增加含磷、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腦、禽肉、核桃、芝麻等。貧血患者。多吃動物肝臟和含氨基酸,蛋白質的水果和綠色蔬菜。皮膚乾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蘿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攝入魚、蝦、蟹、酒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平時也應多飲一些有益身體的飲品。紅酒、綠茶、豆漿、蜂蜜水等都是很健康的飲品,但也應注意飲用的方式方法,不宜空腹飲用。也要注意把握度,少食而多餐。碳酸類飲品對身體沒有什麼營養,而且多飲易患骨質酥鬆,對腸胃也有刺激。果汁類飲品則除非人工榨取的天然果汁,無添加物才具有一定營養價值,否則的話不僅對身體無益還有害。其實直接吃水果補充營養是最好的,還可以連纖維一起消化,既有利於營養吸收又有利於排除身體的有毒物質。
粗糧本來是被精糧慢慢替代了,但是實踐證明粗糧對人的身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平時適度吃粗糧對身體健康很有作用。其中粗糧所含的膳食纖維在小腸中難於消化而經大腸排出,起到「鬆弛通便」的作用。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高纖維含量的膳食與降低糖尿病、消化失調、心臟病和一些癌症的危險有關。可能是由於不溶性纖維使糞便體積增大,對致癌物起到「稀釋」作用,並加速通過直腸排出體外。
食品的重要性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也並不能單單通過飲食來達到完全健康的目的,它只是身體健康里很重要也很基本的一項。適當的鍛煉身體,規律的作息時間也很重要。想要健康,就得在平時的生活中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注意營養搭配。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3、食物與健康論文
自己看飲食營養與健康之道
□葉永鐵
老祖宗曾有說教:「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以現在科學的說法稱為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意即是要獲得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必須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葷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葷。同時,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因為各種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甲蛋白質所缺乏的某種氨基酸恰為乙蛋白質所含有,乙蛋白質所缺乏的恰為甲蛋白質所含有。例如小麥、小米、黃豆、牛肉分別單獨食用時,其生理價值分別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時其生理價值可達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質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質則排出體外,勞而無功,頗似小時曾念過的課文《一個豆瓣的旅行》。實際上,我國北方地區主食以雜糧為主(南方以大米為主)撇開氣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攝取的蛋白質看已接近或達到完全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因此,北方人普遍體格健壯魁梧,臉龐紅潤。近來隨著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當部分的兒童出現肥胖症,其症結都在於對某類食物超常的食慾感。由於對某種營養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與成年者出現的熱能過剩、脂肪沉積出現肥胖有著本質的區別,應及時調整控制其膳食結構。
年輕時曾知曉一個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牆土,讓人費解,其實從飲食營養學角度看,皆因其胃酸過多,無意中發現摻有石灰的牆土吞食之後人體感到舒服,達到酸鹼中和的目的。而現在只要幾片蘇打片就可解決的問題,在當時缺醫少葯的情況下,人體自身的修補與對環境的適應性,令人嘆為觀止。而今環境條件越好,人類機體自我適應、自我完善的意識已逐漸褪化減弱,但並非消失。例如一個不會吃辣椒的人,長期在四川生活並經常吃一點辣,則就有可能會喜歡吃辣椒。一個長期吃較多肉的人,其體內消化蛋白質和脂肪的酶的活力會升高。一個長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澱粉酶活性會升高,其蛋白質酶和脂肪酶活性則降低。因此,中樞神經在參與機體對營養素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避免進餐時精神憂郁、閱讀書報或考慮其它問題。有條件可在進餐前聽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在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中,布置優雅的餐廳就餐,則更為快事。 還有自己
4、食品安全與健康論文
食品安全問題舉國關注,世界各國政府大多將食品安全視為國家公共安全,並紛紛加大監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決定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門、多層面、多環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當前來看,應盡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監管體系;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完整統一的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體系;食品安全信用體系;食品安全信息監測、通報、發布的網路體系;中介及研究單位的推動體系等九大體系,促進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 食品安全; 體系建設;監管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根據有關資料顯示,1993年至1998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由3430億元增至6000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2%。2003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更是首破12000億元,遠遠超過汽車工業總產值9400億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國接連不斷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卻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也促使各國政府重新審視這一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高度的問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本國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2003年4月16日,我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工作邁入了綜合監管與具體監管相結合的新階段,也表明了我國政府與時俱進、切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然而,此後有關食品安全的負面消息依然不斷,通過新聞媒體的深入追蹤報道,我們知道了阜陽劣質奶粉、重慶火鍋石蠟底料、太倉劣質肉鬆、山東"摻肥"龍口粉絲……。據媒體報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調查顯示,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82%的公眾表示,這些事件"肯定會" 引發自己對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13%的人表示"可能會"。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較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緩、問題較多,造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國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體系。我們認為,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應當把在整體上建立我國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作為食品安全工作重點和戰略目標來實現。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據我們初步統計,1949年至今,我國部級以上機關所頒布的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以及各類規范性文件等多達840篇。其中基本法律法規107篇、專項法律法規683篇、相關法律法規50篇;文革前(1966年5月前)7篇、改革開放前(1978年12月前)1篇、改革開放後(1978年12月後)832篇。國務院於1979年8月28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管理條例》(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82年11月19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5年10月30日發布了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這3個法律規定從法律層面上相繼構成了我國改革開放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對我國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隨著經濟社會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有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食品安全形勢的發展需要,作為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對體系內其他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所調整的范圍過於狹窄。《食品衛生法》第四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都必須遵守本法。"從此條可以看出,《食品衛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狹義的,並沒有包括種植、養殖、儲存等環節中的食品以及與食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或者使用。而食品安全問題本身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法律應當反映出食品在這個過程中的整個生物鏈條,僅對食品生產經營階段中發生的食品安全法律關系進行調整使得該法出現了較大的法律監管盲區,從而造成了政府部門對飼料中加入瘦肉精、農葯大量殘留、濫用抗生素、食品儲存污染等諸多問題的監管滯後和監管不力。
第二,《食品衛生法》確定的執法主體職責與現實情況有所脫節。根據該法第三條的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食品衛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機構改革之後,我國食品監管主要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海關總署等多個部委共同按職能分段監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門的監管體制。2004年9月1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再次對有關部委的職責分工加以調整和明確。《食品衛生法》關於執法主體職責的內容應當順應現實的改變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三,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內容比較單薄,對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所導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況、新問題大多尚未涉及。和經濟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相比,我國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食品安全風險評價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制度等。同時,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對"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確的法律定義。
第四,食品安全法律責任的規定不嚴、銜接不順、內容不全。以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為例,對違反該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食品衛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對違反衛生規定的當予重罰。然而根據該法,在一般違法情況下,除了責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罰款落在執法機關的自由裁量范圍之內,且不說罰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也為追究違法者的行政責任創造了迂迴的空間,極有可能連區區五千元以下的罰款也不了了之。類似的規定總和起來,執法不力也就難免了。
再如,《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只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即構成犯罪,依法應予追究刑事責任。兩者相比較可以看出,在同一罪名上,《食品衛生法》要求違法行為具有人身傷害後果才構成犯罪,而《刑法》則強調當違法行為具有危害人身健康的危險性時即構成犯罪。兩者尺度的不統一,往往會造成行政執法部門在對待"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上述違法行為時,僅僅因為危害結果尚未發生,就依據《食品衛生法》做出不移交司法部門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決定,用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追究。法律銜接的不統一給了違法食品業主以喘息的可能,削減了法律的懲處力度,也為司法機關再度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造成了時間上的拖延。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衛生法》修訂在前,《刑法》修訂在後,這段時期內無論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均有加重之勢,《刑法》的修訂是順應了當時食品安全的要求。可見《食品衛生法》的滯後性已經顯現。
第五,現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中尚欠缺對食品安全監管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管職責的落實和失職責任的追究機制。
綜上,在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首先抓緊組織修訂《食品衛生法》。在是否將《食品衛生法》修改為《食品安全法》的問題上,還有不同意見。我們認為,食品衛生僅是食品安全問題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從法律的名稱還是從法律本身的內容考慮,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都應圍繞"食品安全"這一核心加以建設。建議方法有二:一種是把《食品衛生法》更名為《食品安全法》,作一次全面修訂和補充;另一種是重新制訂一部《食品安全基本法》,作為食品安全領域的"母法",其基本內容至少應當包括如下方面: (1)目的:綜合促進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義:明確"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詞的法律涵義。(3)食品安全監管范圍:國家對食品安全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4)監管體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國食品安全基本監管框架和各方職能。(5)食品安全監管原則:確保人民身體健康,注重科學依據,控制和預防並重,公開、客觀、公正,等等。(6)社會其他各階層的食品安全責任。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主,還包括與食品相關的行業、食品行業協會以及消費者等。(7)應急處理。(8)標准檢測,含市場准入。(9)安全風險評價。(10)信用體系。(11)食品安全信息網路。(12)宣傳教育。(13)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的推動。(14)法律責任。強調監管主體的違法責任、做好與《刑法》的銜接、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設置嚴厲罰則。
法律的尊嚴是執行出來的,而不是制定出來的。無論多嚴密、多完善的法律,還必須經由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正確施行,才能真正發揮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強大規范作用。如果行政執法部門不嚴格執法或者出於各種原因錯誤地理解和適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那麼就算這些法律法規再完善,也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在現今的食品安全監管中,執法不力的問題不容迴避。從我們了解並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於失職或瀆職等執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成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執法中的一個頑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強、礙於情面和各方壓力辦"人情案"以及部分執法人員以權謀私、地方保護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須注重對執法人員的法律培訓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訂嚴密的工作紀律和內部審批程序、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大案要案領導集體決定製度,不斷強化執法和執法監督,使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二、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我國現今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在延續歷史做法的同時,更要向管理體制卓有成效的國家學習,使監管體制相對協調集中,逐漸開創我國科學、協調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對食品實行多頭管理,一方面執法中各部門職責交叉、都可以執法,另一方面則出現模糊或真空地帶,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這樣就出現了我國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為一些部門權力尋租製造了借口。2003年3月10日,國務院宣布在原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其意圖很明顯,在政出多門的情況下,希望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能起到協調作用。但由於管理構架、職責劃分、行政成本以及部門協調等諸多原因,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問題,尚不容樂觀。有學者認為,應改變多頭管理,向相對集中統一的方向發展。我們認為,由於食品的產業鏈太長,我國的地域范圍大,生產力發展水平極不平衡,不可能也不必要將食品安全的監管統一在一二個部門。當前,應重點解決食品監管職責過於分散的狀況,將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相對集中,權責進一步明晰,並通過建立一種有效率和權威的協調機制提高監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一,可以考慮在現行的部際食品安全聯席協調會議的管理架構上有所突破,如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以統一協調、管理涉及國家食品安全的相關部門,徹底改變目前相關行政部門各自為政、協調不力、重復管理、執法軟弱的局面。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由國務院總理或副總理出任主任,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農業部、衛生部、質檢局、工商總局、公安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委領導或主管領導均成為該委員會成員(關系較為重大的正部級單位的一把手可作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會秘書長(或常務副主任)及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或秘書處可以設在某個部委(局、辦),承擔該委員會的具體工作。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有:(1)審議食品安全的有關法規或實施細則;(2)研究確定加強食品安全的重大政策;(3)審議全國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發展規劃、計劃;(4)確定需要向國務院匯報的重大議題;(5)督促規劃、計劃和有關重大工作的落實;(6)協調部門、地方間的食品安全工作,組織重大事故的查處;(7)指導各部門、各地區及全社會支持並參與食品安全宣傳,推動食品安全健康發展。此外,各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應當成立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相對應的機構。
第二,進一步探索多種管理模式,將對品種的管理和"劃段"管理結合起來,對能夠集中的管理鏈條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種可由一、二部門管理起來。對於需要"劃段"的管理,要明確邊界和銜接的方式方法,特別是信息的溝通和共享,職能上盡可能避免交叉。
三、建立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體系
目前,我國在對食品的安全監管中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制度。從現實來看,一旦發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監管部門事後倉促應對,相關部門匆匆召開聯席會議,確定彼此的職責、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驟。這種事後的應急處理方式已經不能及時控制原因日趨復雜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滿足公眾對政府高效處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發生部門之間的互相推諉以及信息溝通的遲緩與不力。建立並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不僅有助於上述問題的解決,還可以加強食品安全執法部門的隊伍建設。
食品安全方面的應急管理過程由三階段(事故發生前、發生中和發生後)組成,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建立相應的應急管理機制。應急管理機制的建立應當圍繞5個主要環節進行:應急信息收集、應急預防准備、應急演習、損害控制處理以及事後恢復。因此,需要建立應急計劃系統、應急訓練系統、應急感應系統、應急指揮中心(包括決策者與智囊、應急處理小組和應急處理專家)、應急監測系統和應急資源管理系統。事故發生前的管理活動要努力將事故化解在爆發前。事故發生中的管理活動要注意將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事故發生後的管理活動重在恢復原狀,汲取教訓。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陽等地紛紛出台了或即將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應急預案。 不可否認,應急預案在及時控制和減輕消除食品突發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方面能夠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食品安全應急預案不同於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結合前面分析,它們的主要區別是:"預案"應對事後,"機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後,成一系統;"預案"具有可變性,"機制"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預案"以事先溝通為保障,"機制"以制度建設為保障;"預案"強調分工和職能,"機制"強調協作和職責;"預案"各地做法不一,"機制"則應全國統一,便於上令下達,下情上報。建議在各地現有的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國內外相關經驗,在國家層面上形成較為完善的、系統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在全國統一執行。
建立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國家在建立食品安全應急機制的同時,應抓緊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應急機制各部門及其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主觀上故意瞞報、不作為、隱瞞信息等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
5、淺論保健食品與健康 2000字
營養素對小麥粉和大米進行強化,正是由於穀物制
品是每個人每天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品。進一
步通過主食品的營養強化,來促進人們改變膳食不
平衡所引起的問題,從主食品營養著手,使之更加
有益於人們的健康。
1.2穀物食品是微營養素強化的重要載體
糧食及其製品強化微營養素具有普及面廣,易
於添加,無需專門包裝運輸,受者無需一日數次服
用「葯片」,並且成本低廉易於為消費者所接受等諸
多優點。因此,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聯邦政
府通過強制性法規,在麵粉、麵包及其它穀物食品
中添加維生素B一、B、煙酸和礦物質鐵;而以鈣做為
供選擇添加的礦物質。從那時起,穀物微營養素強
化對改善人們營養健康狀況,預防多種疾患起到重
要作用,因此也在許多國家得到推廣。美國食品葯
品管理局(FDA)從1998年1月1日起又增加強制
添加葉酸,以有益於孕婦和新生兒健康。
我國的小麥粉和大米的「7
1」微營養素強化
配方是由營養學家和糧食及食品科技人員根據我
國廣大人群的營養狀況和微營養素缺乏情況所制
定的。目前還屬於「推薦」性配方,將逐步形成強制
性的國家標准。
2穀物食品營養強化新概念
由於各種不良膳食習慣所引起的各種疾病發
病率增加,人們健康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和為了滿足
不同人群的需求,營養學家和穀物食品科技工作者
重新評價穀物食品對營養素強化的突出作用。
隨著食品科技的發展,許多新的食品原輔料、
新的營養素已經出現。營養學家和食品科學、食品
工程學的結合,使營養強化已經不再局限於維生素
和微礦物質,而是發展到利用穀物食品這一載體,
針對某些特定人群,如嬰幼兒、青年、婦女、運動員
和中老年等,推出所需要的營養強化食品,主要是
「強化蛋白、纖維」和「降低脂肪、糖」。穀物食品營養
強化的趨勢是為人們提供高蛋白高纖維低熱量而
又多種多樣美味適口的食品,為平衡營養發揮更積
極的作用。
2.1強化蛋白和纖維營養素
當前國際上已經開發並逐步應用於穀物食品
強化的新組分很多,下面介紹幾個主要方面:
2.1.1大豆及其它植物蛋白
添加到食品中的大豆蛋白有幾種,包括酶法大
豆粉、脫脂大豆粉以及大豆分離蛋白和濃縮蛋白
等。大豆蛋白中富含賴氨酸,而這正是小麥和玉米
中所缺少的。大豆蛋白比動物蛋白價格低廉得多,
可以低成本彌補賴氨酸缺乏。大豆蛋白和小麥蛋白
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大豆蛋白中缺少蛋氨酸,但相
對富含賴氨酸;而小麥麵筋中缺少賴氨酸卻富含半
胱氨酸(人體能將其轉化為蛋氨酸)。兩種蛋白源的
組合達到兩種基本氨基酸的平衡。
大豆蛋白有益於人體健康,主要是:降低血液
膽固醇,減少冠心病的危險;減少骨質疏鬆,延緩骨
老化;減少婦女「後更年期」症狀;減少患前列腺癌
和結腸癌的危險。
當前美國已有6000萬人食用「低碳水化合物」
食品,烘焙工業趨向用大豆粉直接添加到穀物製品
中來提高蛋白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大豆中還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大豆中
的植物固醇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而大豆中的天
然抗氧化劑可能起抑制癌症的作用。從眾多的研究
成果可以說明,強化大豆蛋白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
意義。
另一種值得注意的蛋白源
膳食纖維源是亞
麻籽。除了可制工業用和食用亞麻籽油外,亞麻籽
餅粕富含蛋白和纖維,碳水化合物含量僅為30%,
而其中27%是不消化膳食纖維,而只有3%是可消
化纖維,或稱為碳水化合物的「凈」含量。另一種方
式是將亞麻籽粉、膳食纖維、麥麩和脫脂葵花籽粉
共同研磨成與小麥粉細度一樣的混合粉,製成高蛋
白高纖維麵包,降低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我國人民具有長期食用豆腐豆漿和豆製品的
傳統,應該說是一種平衡營養的方式。但傳統豆制
品有不耐保存的弱勢,豆漿豆腐又不便攜帶,在主
食品中強化大豆蛋白甚至是脫脂大豆粉則能夠克
服這些缺點,又實現營養均衡。
2.1.2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在小腸中難於消化而經大腸排出,起
到「鬆弛通便」的作用。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低飽和
脂肪低膽固醇高纖維含量的膳食與降低糖尿病、消
化失調、心臟病和一些癌症的危險有關。可能是由
於不溶性纖維使糞便體積增大,對致癌物起到「稀
釋」作用,並加速通過直腸排出體外。
談到食品中強化「纖維」時,人們立即會有吃
「鋸末」的感覺。近年來,為開發膳食纖維並添加到
食品中達到具有營養價值的水平做出了巨大努力,
主要是解決纖維的適口性問題。理想的膳食纖維應
是無臭無味無芳香並且完全不活躍和適合多用途
的,不僅有益人體健康,還要滿足消費者的口味。已
經開發出的多種纖維粉,如用豆莢、柑橘類水果殘
渣的衍生物或用竹子莖葉提取的膳食纖維,均是具
有中性氣味和口味的純天然纖維,不溶性纖維比例
高因而熱量低,無論用於液體或粉狀配方都方便易
行。經強化到主食品中不但降低了凈糖量和熱量,
而且使烘焙製品內芯柔軟,增強新鮮度並延長貨架
期。
我國麵粉業的副產品——麥麩的年產總量達
20xx萬噸以上,是重要飼料源之一。但如果利用其
中一小部分深加工為膳食纖維用於食用,不但增加
糧食加工/20xx年第2期GrainProcessing/20xx,No.2
了小麥資源的食用比例,而且可以適當增值。更主要
的是能為「三高」人群提供強化膳食纖維的主食品,
為他們的營養平衡服務。
2.2強化B族維生素
美國在60多年小麥粉強制強化維生素B(磺胺
素)、B:(核黃素)的基礎上,於1998年起強制添加葉
酸(B族維生素FolicAcid)並推薦強化維生素B(膽
礆)。
2.2.1葉酸
醫學科研發現,葉酸缺乏會引起胎兒發育缺陷
的危險,如大腦發育不全或者脊柱裂。據悉,美國強
制執行穀物食品強化葉酸以來,比以前每年平均增
加900名健康新生兒。
葉酸主要來源為全穀物(如全麥粉等)食品、綠
葉蔬菜、豆類和水果。全麥粉的葉酸含量約0.6~
0.7mg/kg麵粉,而白麵粉僅為0.2mg/kg麵粉。因
此需強化葉酸使白麵粉恢復到全麥粉的葉酸含量。
葉酸的添加量為0.94~3.08mg/kg麵包(含漢堡圓
麵包等),還有葉酸強化小麥粉、玉米渣、玉米粉、大
米和意式麵食品、面條等。
據最近美國發布的冠心病流行病學和預防報告
預測,自FDA強制執行食品強化葉酸以來可能已經
防止在美國每年31000人死於中風和17000人死
於心臟病。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研究報告發
現,在研究了從1999至20xx年美國40歲以上人群
的心血管病和中風死亡率後得出結論,在強化葉酸
後的3年中比前3年與中風有關的死亡率下降了
10%~15%。1997以前,中風死亡率每年上升1%,
以後每年平均降低4.5%。
2.2.2膽礆
20xx年8月美國FDA法規規定強化膽礆的食
品標簽,要求在嬰幼兒食品中強化膽礆。標示分為
「富含膽礆」和「極富含膽礆」兩種要求在每一份
(客)食品中分別含有至少55mg和110mg膽礆。
膽礆,即維生素B,在蛋黃、肉類、魚類和穀物、
豆類中自然存在。但有些人因避諱高脂肪高膽固醇
而減少食用這些食品,造成膽礆攝人缺乏。膽礆缺乏
可能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肝硬化和肝臟脂肪變性
等疾患。
6、食品營養與保健論文
紅薯的營養
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與米面混吃,可以得到更為全面的蛋白質補充。就總體營養而言,紅薯可謂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歐美人贊它是「第二麵包」,前蘇聯科學家說它是未來的「宇航食版品」,法國人稱它是當之無愧的「高級保健食品」。
紅薯的保健作用:
a紅薯有權抗癌作用。
b紅薯有益於心臟。
c紅薯預防肺氣腫。
d紅薯有抗糖尿病作用。
e紅薯可促進人體免疫力增強。
7、飲食與健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