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到精神健康。
1,保持樂觀的情緒。要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即便是幹些家務也不應視為負擔,而是帶著情趣去干,比如做飯,不斷嘗試新花樣,享受烹飪的歡娛。在工作上要不斷創造,在進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感受成功的樂趣。
2,善於排除不良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別悶在心裡,要善於把心中的煩惱或困惑及時講出來,使消極情緒得以釋放,從而保持愉悅心情總伴你左右。
3,經常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美德,其作用不僅使被幫助者感受人間真情,解決一時之難,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後的快慰。經常幫助別人,就是使自己常處在一種良好心境中。
4,善待別人,心胸大度。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尤其是被人誤解的時候,要亮出高姿態,待對方曉知真相後更會佩服你,這樣寬容,關心別人也有利於營造好心境。
5,要有廣泛的愛好。比如收藏、體育、旅遊、音樂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間的樂趣,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廣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時,這種興趣活動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6,保持一顆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後,隨年歲的增長,有人便產生了「看破紅塵「的感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這樣不利於精神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不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精神健康都有好處。
7,培養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嚴肅、正式的場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說話時適當地採用幽默語言,對活躍氣氛、融洽關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陣會心的笑聲中,大家心情特別好。
8,學會諧調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經常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適應社會的規范,並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力,從而減少因此而帶來的困惑和壓力,保持精神健康。
2、什麼是精神養生?
主張以安靜調養抄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益壽延年。
靜思始倡於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學說。《黃帝內經》繼老、庄之後,第一次從醫學角度提出精神保養襲刁」以防病,並主張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養精神。
主張精神養生的學派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神靜則對抗衰延年。人的思、慮、智、知志、急、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張神氣清靜內守,道不宜躁動妄耗;強調清心寡慾,抑目靜耳,調攝神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以保持神氣清靜,促進健康。
3、怎麼樣才能保持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緊密相關,而要做到心理健康,就必須在情志方面有所控制,不能過度。
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八戒」:
一戒憂慮過度雖說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然而凡事應有個尺度,切不可杞人憂天,終日憂心忡忡。
二戒高興過度高興本來是好事,但要防止樂極生悲,特別是當生活中有突如其來的好事降臨時。
三戒悲傷過度當人們遭遇不幸時,應當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四戒猜疑過度有些人疑心病較重,乃至形成慣性思維,導致心理變態。
五戒過度憤怒工作中出現矛盾是人們經常遇到的事情。
六戒過度消極當工作中出現失誤時,可能會導致有些人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極其消沉的情緒,嚴重者甚至自暴自棄。這種做法實不足取,因其對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七戒過度焦躁有些人脾氣很急,做事情總想一步到位、一舉成功,有急功近利的心理趨向。
八戒過度關愛主要指家長在生活上對孩子關心得無微不至,在精神上卻對孩子過於專制。
4、保持精神健康的好方法
1、豁達法 應有寬闊的心胸,豁達大度,遇事從不斤斤計較。平時做到性格開朗、合群、坦誠、少私心、知足常樂、笑口常開,這樣就很少會有愁悶煩惱。
2、松馳法 具體做法是:被人激怒後或十分煩惱時,迅速離開現場,作深呼吸運動,並配合肌肉的松馳訓練,甚至可做氣功放鬆訓練,以意導氣,逐漸入境,使全身放鬆,摒除腦海中的一切雜念。
3、節怒法 主要靠高度的理智來克制怒氣暴發,可在心中默默背誦名言「忍得一肚之氣,能解百愁之憂」、「將相和、萬事休」、「君子動口不動手」等等。萬一節制不住怒氣,則應迅速脫離現場,在親人面前宣洩一番,傾訴不平後盡快地將心靜下來。
4、平心法 盡量做到「恬淡虛無」、「清心寡慾」,不為名利、金錢、權勢、色情所困擾,看輕身外之物,同時又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自脫法 經常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動和文體活動,廣交朋友,促膝談心,交流情感。也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來培養生活的樂趣。做到勞逸結合,在工作學習之餘,應常到公園遊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賞鄉野風光,體驗大自然美景。
6、心閑法 通過閑心、閑意、親情等意境,來消除身心疲勞,克服心理障礙。
5、什麼是精神健康
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
6、如何重視保養精神?
由於精神的好壞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故產婦在月子里,一定要注意養神。中醫認為,異常的精神變化,不但是精神病的直接發病原因,而且往往是外感病與其他疾病的誘發原因。對於疾病來講,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惡劣的精神狀態,常能促使疾病惡化,甚至是導致病人死亡的直接或間接的因素。婦產科名醫沈金鰲曾說:「產後七情相干,血與氣並而心疼……產後大驚恐而發寒熱,嘔吐。」此處所說七情,即是指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志活動,它們是人體精神的外在表現。相干,是指過度的精神活動可影響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和氣血的運行,這里的心疼、寒熱、嘔吐,是指產後不注意精神調養,或怒、或驚恐、或悲哀所致的病症。對於這一點,婦產科專家傅青主也說:「產後怒、氣逆、胸隔不利……又加怒後即食,胃弱停悶。」因此,產婦在產褥期間保持精神衛生,即心情愉快,至關重要。現代心理學家也認為,在舉家歡慶、親朋賀喜之際,切勿忽視產婦產後心理變化及保健。因為分努』已給產婦帶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刺激及壓力。
(1)分娩本身可使內分泌出現新的變動,從而伴發植物神經的功能語言紊亂。如在孕期增加的前列腺素水平,隨分娩而下降,致使產婦普遍體驗到情緒波動。而分娩時的出血又助長上述變化,使情緒劇烈波動。分娩後,由於胎盤的排出及妊娠期所增大了的垂體迅速縮小,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女性激素值急劇下降,而逐漸恢復到妊娠前狀態,同時催乳素分泌急劇增加,而開始有乳汁分泌。總之,以垂體為中心的內分泌體系,又重新恢復建立起來,所需時間在10小時至8周,這種劇烈的變動對於原來存在腦垂體系統缺陷者,容易發生生理上的平衡失調,成為心理障礙或心理變化的病理生理基礎。
(2)婦女產後心理上的變化十分劇烈。原因是伴隨著精神緊張,身體疲勞,面臨著乳嬰的撫養重任,還有對經濟、健康、作息及家庭人員關系考慮的增加,一時間兼有妻子、母親、女兒和媳婦的多重身份及面對多種需要,這種角色的改變及如何扮演好各個角色,就成為心理上的極大負擔。對原本不起眼的因素,姍周圍人員的態度,舉動言辭,特別是丈夫的態度,都變得敏感並會帶來心理影響。甚至是否有人來及時看望,對新生兒態度如何,送來什麼樣的禮品等,也會成為精神刺激的因素而構成精神創傷。
鑒於上述心理、社會、內分泌變化和相互作用的原因,產後容易發生精神障礙,在出現明顯的精神障礙之前,常可見有情緒不穩、哭泣、焦慮、煩躁、不眠等前軀症狀。數日後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表現,如神經症狀態,抑鬱、躁狂狀態,錯亂、譫妄狀態,精神分裂症狀態等。因此,產後必須加強精神保健,主要措施如下:
一要避免刺激。對外界的刺激和蠱惑,要善於理智地通過調節自己的感情,如和喜怒,去憂悲,節思慮,防驚恐等方法,排除各種雜念,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對心理和生理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產婦一定自己克制,清心寡慾,恬淡靜養,忌嗔怒以養性,守清靜以養心,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勿將往來刺激牽掛在心。
產婦的家屬及親友也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不使產婦煩惱動怒,憂愁悲傷。名醫錢襄在《侍疾要語》中說:「當親病之時,尤須加意體察,務求轉怒為歡,反悲為喜……憂病則須說,今日精神勝於昨日,憂貧則須說,今年收益好似去年,勿露愁悶之容,常瞞醫葯之費……至親問疾,每至床前須先囑說其吉祥話,或其人為病人所厭見者,須婉言謝之,勿令進房。」上述忠告,皆是免刺激的具體方法,很值得產婦和其家人注意。
在七情刺激中,尤要注意因喜男惡女或喜女惡男對產婦的刺激。若產婦本身有喜惡男孩或女孩之心,親人應多做勸解工作,使其心情舒暢。正如醫家陳自明所說:「初產不可問是男是女,恐因言語而泄氣,或愛憎而動氣,皆能致病。」唐朝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曾說:「莫憂愁,莫大愁,莫悲恐,莫大俱……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消消懷忿恨……若能勿犯者,則得長生也。」這些教誨對於產婦保養精神非常有益。
二要防抑鬱。世界著名的精神病專家漢米爾頓經過調查後得出如下的結論:產後1個月內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婦女,是在妊娠期各月患精神病人數的18倍。這是多麼可怕的結論,但卻是事實。原因是產褥期是婦女情感生活中最為脆弱的階段。婦女在分娩後數天內出現哭哭啼啼,心情不愉快,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正常的現象,殊不知,在哭啼、煩悶的背後,都隱藏著一種不正常的而且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母性抑鬱(產後抑鬱症)。
所謂母性抑鬱是指發生在產後數天內,持續時間短,且基本上都能自愈的輕微精神障礙。其主要症狀是:煩悶、沮喪、哭啼、焦慮、失眠、食慾缺乏、易激怒。此病在產婦中的發生率,國外均在50%~80%之間。我國一般也可在50%左右。目前認為,由於分娩引起產婦內分泌環境的急劇變化而致內分泌的不平衡,是其主要的內因;而分娩方式,妊娠期及產褥期的合並症,新生兒疾病,以及家人對新生兒態度,丈夫的協作程度,社會的幫助等,是不可忽視的誘因。
由此可見,產後的精神障礙不單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因素和人格傾向的綜合問題。產後抑鬱一般不用葯物治療,關鍵在於預防發生和減輕症狀,並防止發生嚴重的精神病。
預防發生產後抑鬱的主要方法有:
第一,提高認識。即認識到妊娠、分娩、產褥,是婦女正常的生理過程。一旦妊娠,就要了解有關妊娠方面的知識,進行相應的產前檢查和咨詢。
第二,在妊娠期要心情愉快。因為妊娠期表現焦慮的產婦,傾向於發生產後抑鬱。做丈夫的有責任給予關心和生活上的幫助,減少精神刺激。這樣有助於減少或減輕母性抑鬱的發生。
第三,讓產婦在分娩後有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並保證足夠的營養和睡眠,對妻子分娩所承擔的痛苦給予必要的關懷和補償。
若產婦抑鬱症狀嚴重已持續時間長,就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抑鬱葯物治療。
直要清心寡慾。清心,是指思想清靜;寡慾,是指慾望要少。此即《黃帝內經》所說「恬儋虛無」之意。倘若產期內仍不忘其事業,過度思慮,則使產後氣血損傷之體,傷之再傷。正如養生家尤乘所說:「寡慾精神爽,思多氣血衰。」中醫學認為,思慮過度傷心脾,而致心血不足,血不養心則健忘、多夢、失眠;脾氣受傷則食不甘味,形體瘦弱。
四要精神愉快。這點對產婦尤其重要。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勝利者的傷口總是比失敗者的傷口癒合得快;沒有精神負擔的病人,要比有精神壓力的病人痊癒得快。俄國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易於感受。無論是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婦女本多慈、戀、愛、憎、憂慮之心,常不能自拔,產後血虛,肝陽偏亢,血不養心,最易傷動七情,故在產期內必須保持精神愉快,無妄想、無牽掛、無煩惱、無悲哀、無恐懼。凡一切引動情懷之事均宜避免,否則會因情志受傷而產生各種婦科疾病。
7、怎樣從精神因素獲得保健?
精神因素和疾病有密切聯系,當人的情緒受到打擊時,血和尿里的某些激素含量就會發生變化。受了侮辱而不能發泄的很多人會患十二指腸潰瘍;當人感到被人欺侮、失望,而又不敢公開提出抗議時,胃液就會替他「抗議」,甚至在胃或小腸壁上腐蝕出一個洞。
情緒上的壓力會使身體失去平衡而處於不正常狀態,長期、高度的緊張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情態,如果精神受刺激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以致造成過度興奮或抑制,就可能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五臟六腑功能紊亂而發病。
使人體處於緊張狀態的因素為「致緊因素」,它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當人激動時,腎上腺向血管釋放出緊急的額外激素,它和自主神經協同,使呼吸加深、加快;心搏加快、加強;外周血管擴張;臉色變白,出汗、口乾,甚至全身顫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最高,直到現在人們才清楚,它只不過是產生於神經系統的生理並發症的悲慘結局。
8、怎樣保持精神健康?
9、如何保持精神上的健康
樂觀的、單純的看事物
看童話書~
裝嫩就行了。內心裝嫩
10、精神健康的定義
應該叫心理健康
在實際生活中,心理健康可以這樣來對照理解:
一般情況下,符合下面情況的話,說明你的心理是比較健康的。
一:與大多數人心理相一致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第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拿他的心理與大多數人的心理相比較,正象我們正常人都有兩只手,一個頭一樣,如果某人長成三頭六臂,大家就會認為他不正常.
二: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
如果一個人在正常的環境里疑神疑鬼,過分敏感,稍有不 順心的事就感到大禍降臨,對身旁的人不信任,產生不安全感, 這樣的心理主是不健康的.
三:能堅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人的心理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也只 有通過具體的活動才能獲得表現.
四:能對自己做出適當的評價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區分"自我"和"非我",心理學稱之為自我意識.正確的自我估價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標志.
五:能與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
正常的人際關系有以下幾種:1、別人了解他,他也能了解別人.2、應該受到他人的悅納.就是說,在一個集體中受到歡迎和信任;在對大多數人來說,他應該是一個有益的人,由於他的給別人帶來了某種好處.3、在集體中的自己的同志和朋友.
六: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
一般說來,積極的情緒能提高一個人的活動水平,有利於身健康,消極的情緒則會降低活動的水平,不利於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有消極的情緒,而在於這些情緒持續的時間長短與其強度.
七:應該有健全的人格
什麼是健全的人格?簡單說就是在人格結構中的各個方面都得到平衡發展的完整的人格.
八:應該有正常的行為
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為特點是:1、行為方式各社會身份一致;2、反應和刺激強度相一致;3、行為有一貫和統一.
九:生活目標切合實際並不斷進取
現實有時是殘酷的,但關鍵是敢於改革現狀.不斷進取,要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又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如果面對現實無能為力,萎靡不振,抑鬱甚至於輕生,那就可 能發生變態的心理,也有人生活在優越的環境里心滿意足,只顧享樂而不思進取,這對心理的健康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