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美國人均保健

美國人均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16 11:01:20

1、很想聽聽在美國生活過得人談談美國人都吃什麼營養品

是啊,吃保健品估計來著就吃腦白金吧
玩笑^_^

我知道在美國,預防醫學的投入超過臨床醫學,zd也就是預防保健的費用非常之高,他們有很好的社區保健常識教育。飲食和營養補充是非常注重的。不要被電視回上的某些畫面迷惑,以為美國人都吃麥當勞等垃圾食品,其實只有申請救濟的人才經常吃這個。

在美國,保健市場非常之繁榮,品答質優良的營養保健食品也是琳琅滿目、非常的豐富,很多的直銷保健產品如紐崔萊等。

2、美國的保健品與中國的區別

1、分類不同

美國保健品屬於「膳食補充劑」,在國內銷售定位為QS食品范疇。我國保健品屬於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需要帶「健」字批號。

2、消費環境不同

生產商與供應商信譽及政府監管力度和公平性,仍然令中國保健品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廣告,人們仍然有茫然和不放心的現象。美國生產商,供應商信譽及政府監管嚴格透明,良性的信任體制和環境,決定了美國人消費放心,生活質量高。

3、消費者不同
中國只有部分人有了消費意識和習慣。其中老人孩子居多。大多數人仍然停留在能吃飽飯,不生病就行的健康質量上。美國消費意識強,已成習慣全家通吃,甚至各種類型成把地吃,如同中國人每天要吃青菜水果一樣的正常。保健品消費占家庭開支較高比例。

(2)美國人均保健擴展資料:

保健食品只適宜特定人群調節機體功能時食用,因此要對症選購。要詳細查看產品標簽和說明書,看看自己是不是該產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適宜人群」。老年人、體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兒童及青少年、孕婦要謹慎選擇。因為產品劑量、添加物質和品牌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內容(如加鈣等),那麼選擇功能少些、價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積率、使用率、有效率、治癒率等。

群中機體間的差異很大,不要相信廣告里的絕對性用語,不要輕信張三、李四食用結果如何有效的證言。一些企業很願意採用個別案例作為普遍現象廣為宣傳。不要輕信明星在廣告里的宣傳,不要輕信葯店、商場、超市裡「穿白大褂」的所謂專家的誇大宣傳。衛生部《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義:「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說,保健品並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葯物對病人的治療作用。

3、為什麼美國的健康保健比例高於芬蘭

在全球教育界,芬蘭人儼然是令世人矚目的一顆新星。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測試中,芬蘭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數次打敗了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三次名列三甲。

芬蘭的實際對手只有採取大量訓練的教育模式的韓國和新加波,而芬蘭的教育方法卻與他們截然不同。

芬蘭另類的教育制度

芬蘭的成功吸引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考察團蜂擁到赫爾辛基來學習考察,發現了一系列芬蘭另類獨特的教學制度。比如:

* 芬蘭的孩子7歲以前在日托或家裡學習,7歲才開始正式上學, 為OECD國家中入學年齡最大;

* 在十幾歲之前,家庭作業和考試在孩子幾乎沒有。在受教育的前6年,沒有人會對孩子做任何衡量和評估。孩子們只有在16歲時,有一次強制性標准測試。

* 沒有快慢班,所有的孩子,不論聰明與否,都在一起上課。在芬蘭,「好學生」和「差生」的差距世界最小。

* 30%的孩子在他們開始學習的頭9年裡受到老師和學校額外的教學幫助。並且一個老師會一直(一至六年級)跟隨一個班級,這樣,老師就有幾年的時間來觀察學生,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 芬蘭的小學生每天有75分鍾課間休息,而美國平均只有27分鍾。

芬蘭教育的最大原則是平等

芬蘭教委會資深顧問Reijo Laukkanen 說:「芬蘭是一個公平社會,而日本和韓國則是高度競爭的社會——如果你不能比鄰居做得更好,父母會花錢讓你上補習班。在芬蘭,比你的鄰居表現出色顯得不是很重要,每個人都達到平均水平,當然這個平均水平相當高。」

這一原則導致芬蘭在教育方面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從近年PISA科學素養方面的測試結果看,在最優組別,他們的學生50%得分高於平均水平;在最差組別,80%的芬蘭學生得分高於OECD的平均分;MacIsaac說:「從整體上看,提高底線水平獲得了深遠的效果。」

另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芬蘭秘密武器是:師資力量

OECD的Schleicher說:「是教學的質量引導芬蘭教育的成功。在美國,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工業模式,教師只是一種用來傳輸預製品的工具。而在芬蘭,教師本身就是標准。」

芬蘭的學校系統100%公立,教師是從前10%的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必須有碩士學位,學制是六年,政府會全資資助。

教師和醫生、律師享有相同的社會地位。2008年,芬蘭老師的平均起薪為29000美元(同時間美國為36000美元)。然而,芬蘭擁有15年教學經歷的高中教師的薪水約為其它擁有大學學歷的人的102%(在美國,這個值僅有62%)。

國家的教學大綱只是一些寬泛的指導方針,訓練有素的教師有很大的自由度來決定教什麼和怎麼教。老師一天只在教室里花4小時,同時每周要花2小時提高個人的職業水平。

紐約州立大學一位物理教育專家Dan MacIsaac,在芬蘭考察了2個月,他說:「他們的老師在教授物理方面比我們准備得更好,芬蘭人讓他們自由發揮,而不是派只看門狗整天看著他們。而在美國,人們對待教師就跟對待必勝客的送餐員一樣,只想著怎樣才能更快地把比薩餅送出去。」

構成芬蘭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

不難看出,美國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團學習的焦點在於芬蘭的學校教育制度,然而整個童年經驗對學生成功的影響,卻較少受到人們的關注。

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心理學教授LEA Pulkkinen教授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事實上,芬蘭的孩子在7歲上學前得到的早期教育對他們後來在學校教育中的成長與成功至關重要。

盡管芬蘭的教育制度在中國恐怕很難復制,然而芬蘭的早期教育理念卻能給父母們一些重要提示-關於如何在學前早期教育的寶貴人生階段,為孩子的未來奠定真正有意義的基礎。以下就是Pulkkinen教授總結出來的構成芬蘭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

第1個支柱:Safe

生活與學習的安全和充分的營養保證

在芬蘭,免費產婦保健機構的發展已經超過60年,各種孕期和分娩的社會保障措施使嬰兒死亡率僅美國的三分之一。

有專門的兒童福利診所,在這里有醫生和護士為學齡前兒童和其家庭提供免費的服務,孩子們得到健康檢查、預防接種、以及對健康問題的一般性建議。

另外,芬蘭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提供免費校餐的國家。

第2個支柱:Family

穩固的家庭和一致的、慈愛的父母

在芬蘭,父親的角色在過去的50年已經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父親曾經是有距離感的家庭權威。如今,男人們已經習慣積極地參與孩子的養育工作,與媽媽一起照顧孩子、教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等等。

調查顯示,一個家庭每周有多少次一起就餐,會顯著影響到孩子的情商發展、詞彙量發展和學習表現。

第3個支柱:Friendship

社交和友誼

芬蘭人認為,3歲到4歲時,孩子們已經開始渴望脫離父母的影響,接觸更大的社交領域,這個時候的成長將很大地獲益於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

所以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拓展社交的機會,發展社交技能,學習建立自己的關系圈,並獲得歸屬感。

第4個支柱:Play

創造力游戲和體育鍛煉

4、美國人都用什麼保健品

成千上萬種,我看他們美國人吃保健品是一把一把地吃
都不知道吃的是什麼!

5、發達國家的人都吃保健品嗎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保健食品,當然歐美國家是叫膳食補充劑,或者是保健產業。在歐美這些發達國家,醫療保健事業應該能佔到他們國家GDP總量的10%-15%,而且每年還在增長,而在中國到2013年年底,醫療保健事業所佔到中國GDP的總量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那麼這一組數據就說明保健品市場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空間,或者叫做方興未艾。

另外,國人還沒有使用膳食補充劑和滋補品的習慣。許多人想不到隨著年紀的增大,當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不能通過自己的身體合成的時候,要通過外面的這些產品來補充,這是國人所不知道的。

我們在美國所帶回來的魚油等等也帶該是二三十美金吃一個月,價格是因素之一,但還不是決定性的。中國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均保健食品的消費能力是美國人的1/20,是日本人的1/15。那麼這幾組鮮活的數據還是說明,一方面在中國保健品市場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還是一個朝陽行業,回還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另一方面也確實說明國人還沒有養成,更沒有形成消費保健食品的習慣,國人還是更多地覺得有病要到醫院治病,國人更多的是想著如何把自己的病治好,缺少未病先防的理念答。

6、美國人的保健意識是什麼?

只能簡單提提--
美國重視醫療保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而我國正相反,是疏於預防,重在治療。

與美國人均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