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炙法與保健

炙法與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15 22:55:09

1、什麼是艾炙法?

就是有艾絨或艾柱(有圓錐形和圓柱形和)放在人體穴位上,然後將艾絨或艾柱點燃就可以了.為了增加療效可以在穴位的皮膚上和艾絨或艾柱之間加上一些葯物,比如鹽,附子餅等,艾炙法比較適合虛症的患者和需要強壯保健的患者.

2、春天來了,做保健炙需要炙哪些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脛骨嵴外1橫指處。常炙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中老年人常炙足三里還可預防中風。具防老及強身作用。
炙法:用艾條著膚炙,溫和炙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20分鍾。古代養生家主張常在此穴施瘢痕炙,使炙瘡久不愈,可以強身益壽。「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即指這種炙法。現代研究證明,炙足三里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並對腸胃、心血管系統等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二、神闕
神闕穴位位於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溫陽益氣,補腎健脾之功。《扁鵲心書》指出:「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炙,百病頓除,益氣延年。」
炙法:炙7--15壯,炙時用間接炙法,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柱炙之,有益壽延年之功,艾炙此穴選擇冬季為宜。
三、關元
關元,在腹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處,具補腎益氣的作用,《圖翼》:「此穴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扁鵲心書》:「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炙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炙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炙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據研究,艾炙小鼠關元穴,能延長接種HAC瘤細胞小鼠的存活期。
炙法:著膚炙,每次7--15壯,或艾條溫和炙
四、中脘
中脘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上四寸處。為強半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循經》:「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一般可著膚炙7--15壯,或艾條溫和炙10--15分鍾。
五、膏肓
位於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千金方》雲:「主贏瘦虛損」常炙膏肓穴,有強壯作用。
炙法:艾條溫和炙15---30分鍾,著膚炙1--15壯

六、命門
位於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著膚炙3--5壯,或隔姜炙。據對動物「陽虛」模型研究,艾炙後有增加體重,提高耐凍能力,促進細胞DNA合成,提高機體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七、湧泉
腳趾卷屈,在前腳牚中心凹陷處取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炙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用著膚炙3--7壯。
八、大椎
俯伏坐位,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下凹陷中,手足三陽經之會。有固表屏風之功。現代研究發現,炙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免疫力。炙法:如體虛易感冐或哮喘,可每年夏天隔姜炙10--20次,古人以年齡為壯,或艾條炙20分鍾。還可用瘢痕炙。
九、其他
如針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陰交、氣海等穴,均可施炙,具有強身保健功效。

3、艾炙療法的功效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此法是用紙將艾絨卷抄成艾卷,點襲燃後在穴位上熏烤,以達到通經絡、驅風寒之功效。具體步驟是:根據病情,選擇治療穴位,將艾卷點燃,在距穴位皮膚1.5~3厘米左右回轉移動、熏烤,以病人感覺局部有溫熱感為度。每穴炙5~15分鍾。為提高療效可根據不同情況墊上薑片、蒜片、鹽面炙。一般腹瀉、腹痛、嘔吐病可隔薑片炙;虛癆可隔蒜片炙;急性吐瀉或虛脫肢冷者可隔鹽面炙。

實施艾炙時,要避免燙傷,萬一出現燙傷起水泡,可將水泡的根部用酒精消毒,用消毒針將水泡水放出,塗點紫葯水即可。

4、常做艾炙的好處

5、炙法常用的輔料和意義是什麼?

艾灸通常是用艾葉針灸,為了去除濕氣

6、炙法操作時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艾灸?是有儀器還是直接灸條?

7、中葯炮製中炙法、煮法、蒸法的區別是什麼?

炙加液體輔料炒
煮是可以加輔料或直接用水煮
蒸是往往也有加輔料但不和水直接接觸

8、炙法的分類包括哪些?

(1)溫和灸:也稱為溫灸。術者手持點燃的艾條,對准施灸部位,在距皮膚3厘米左右的高度進行固定熏灸,使施灸部位溫熱而不灼痛。一般每處需灸5分鍾左右,至局部皮膚稍顯紅暈為度。圖也有用灸架將艾條固定於施灸處上方進行熏灸,可同時於多處進行灸治。
溫灸法有溫經散寒、活血散結等作用。對於神智不清、局部知覺減退的患者及小兒施灸時,術者可將另一隻手的食、中兩指分置於施灸部位兩側,通過術者的手指感覺局部皮膚的受熱程度,以便調節施灸距離,防止燙傷。
艾條炙法的種類
(2)雀啄灸:術者手持點燃的艾條,在施灸穴位皮膚的上方約3厘米處,如鳥雀啄食一樣做一上一下的活動熏灸,而不固定於一定的高度。一般每處熏灸3-5分鍾。本法多用於昏厥急救及小兒疾病,作用上偏於瀉法。注意向下活動時不可使艾條燃及皮膚,及時撣除燒完的灰燼,移動時不可過快過慢。
艾條炙法的種類
(3)迴旋灸:術者手持燃著的艾條,在施灸部位的上方約3里米高度,根據病變部位的形狀做速度適宜的上下、左右往復移動或反復旋轉熏灸,使局部3厘米苑圍內的皮膚溫熱而不灼痛。適用於呈線狀或片狀分布的風濕痹痛、神經麻痹等范圍稍大的病症。
艾條炙法的種類
(4)按熨灸:按熨灸是在施灸的腧穴或部位上預先鋪墊6-7層棉布或棉紙,將用於按熨的葯艾條「太乙神針」或「雷火針」點燃後,直接在施灸部位上趁熱按熨:或用6-7層棉布包裹住艾火,直接按熨在施灸腧穴或部位上。若火熄滅,就再次點燃、按熨,每次治療每穴按熨5-7次。也可同時多點燃幾根葯艾條,交替使用,可保持火力的連續,使葯力隨火力持續不斷地滲入肌膚,加強治療效果。

「太乙神針」和「雷火針」除配方不同外,其製作、使用方法和作用大致相同,都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各種瘀證、痛證、虛證、瘺證,如附骨疽、閃挫腫痛等。

艾條炙法的種類
(5)隔核桃殼眼鏡灸:用干治療眼科疾病,如結膜炎、近視眼、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等。取半個去仁干核桃殼,放在菊花液中浸泡15分鍾,用細鐵絲製成一副能夠套住核挑殼的眼鏡框架,眼鏡框外用鋼絲向內彎一個高與長均約2厘米的鉤形。將浸泡過的核桃殼套在眼鏡框上,鉤上插一段長1.5厘米的艾條,點燃後戴在患眼上熏灸,灸一段為一壯,一般1次灸1-3壯。
艾條炙法的種類
(6)溫針灸:是將毫針刺法與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方法。將毫針刺入穴位行針得氣後,將針留在適當的深度,在針柄上插入一段長1-2厘米的艾條,使其下端距皮膚約3厘米高,或點燃下端(溫針補法)或點燃上端(溫針瀉法),或同時點燃兩端(溫針平補平瀉法),使熱力通過針體傳入穴內,傳導至經脈臟腑,用以治療寒滯經脈、氣血痹阻一類疾病。

9、艾炙療法有何功效,適宜那些人群

艾,又稱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溫,入肝、脾、腎經,最大功效為袪濕散寒、止血止 痛,另外還有溫血活血、健胃強壯等功效艾灸,就是藉助艾草燃燒時發出的葯力和溫熱刺激來熏 酌特定的穴位。中醫認為艾灸能使人元氣充足,精力旺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相關穴 位,可以調節臟腑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適於一些慢性病和體制比較偏弱的人群

與炙法與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