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錦囊)里 隨便那20篇『讀後感』 20篇以下也行~~!
《培養優秀孩子的8個錦囊》讀後感
假期讀書計劃之二——《培養優秀孩子的8個錦囊》。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作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培養優秀孩子的8個錦囊》這本書首先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後從教育孩子的誤區、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孩子應具有的人生態度、成就孩子一生的習慣和決定孩子一生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詳盡的論述,其間引例典型,據例分析,透徹說理,試圖授予新時代的年輕父母們一把開啟孩子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家庭教育就是環境教育,而家庭環境決不僅僅是指居住環境,其實它是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及家庭成員的語言、行為及感情的總和。它包括家庭成員的結構、生活水準、居住條件、父母職業、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等。
本書的第二章就是「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看了這一章我的感觸特別深。我校的情況較特殊,它地處城中村,生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當地的村民,另一個方面是租住在城中村的農民工家庭。
從家庭情況調查來看,家長文化程度為初中或低於初中的達七八成。從家訪中看居住環境,情況也是令人擔憂,特別是農民工家庭,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租住的房子狹窄;由於平時少搞衛生少收拾,所以顯得凌亂和骯臟,往往叔叔嬸嬸等親戚們混住一起,睡覺吃飯等都在一個房間里,孩子們連個安靜的書桌也沒有。
城中村裡的人們公共衛生意識差,垃圾隨處可見;加上很大一部分農民工家庭超生嚴重,家裡子女多,而父母忙於生計,對孩子缺乏監管,孩子放學後走街串巷地瘋玩(城中村品流復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隱患),孩子們的學業情況可想而知也是不容樂觀的。
父母由於文化程度低,所從事的工作一般都是體力活,平時忙於生計,經常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睡了,這就造成父母與子女溝通少交流少,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老師與其聯系後,他們也只是個「知道」而已,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來與孩子溝通和對孩子進行管教。
當前社會對農民工問題不可謂不重視,比如農民工的工作環境問題,薪籌問題,子女入學問題等等。但據我個人多年來的觀察,我覺得農民工自己對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或者說思想上重視,行動上不重視。有時候我不得不問,是不是只管把幾個孩子生下來,餓不著,冷不著,能進城裡的學校就行?孩子想什麼,讀什麼書,交什麼朋友,課余時間干什麼,學習怎樣,有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格有沒有缺陷,道德品質有沒有出現偏差?這些是不是更該引起重視?
毫無疑問,作為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有出息,但最簡單的一點,如果孩子只一味游盪玩耍,無心向學,學習成績不理想,將如何升入高一級的學校?沒有辦法接受高等教育,又如何從事知識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當然「行行出狀元」,但「狀元」能有幾個呢?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對人們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生存壓力在可預見的未來應不會減少,將來他們的孩子又將如何面對嚴酷的現實?如何承擔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其實現在的情況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孩子學習跟不上,老師急;孩子交了不良朋友,老師急;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老師急;孩子不讀書不看報,還是老師急……來之家長的配合的確是少。
時常感到學校、老師的力量實在太單薄了。在學校我們提倡「學會做人,從知禮開始」,孩子們在學校彬彬有禮,見了老師、客人能禮貌問好,出了校門,很多孩子對老師卻視而不見;在學校,我們不斷進行環保教育,校園里窗明幾凈,纖塵不染,出了校門垃圾隨手亂扔;校園內語言文明,出了校門粗言穢語信手拈來……
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家庭的烙印,我們從出生開始,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著來自家庭的影響,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這種影響直接對我們的生活習慣、道貌品行、談吐舉止等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決不可小視,往往伴隨我們的一生。
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要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首先得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家長們首先得不斷自我教育,提高認識。
2、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諸葛亮賜予楊儀錦囊中的妙計是什麼?
諸葛料定自己死後魏延必反,分別授予長史楊儀和將軍馬岱錦囊妙計以除魏延,令楊儀在魏延燒毀大軍回城棧道後繞道先至城門外等候誘勸魏延,再令馬岱趁機出其不意斬之。
3、錦囊妙計的三個錦囊里的三個妙計是什麼?
第一個錦囊:見喬國老,並把劉備娶親的事情搞得東吳人盡皆知;
第二個錦囊:用謊言(曹操打荊州)騙泡在溫柔鄉里的劉備回去;
第三個錦囊:讓孫夫人擺平東吳的追兵,她是孫權妹妹,東吳將領懼她三分。
記得採納啊
4、"錦囊妙計"是什麼?
原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策;現比喻能及時解決危急或疑難問題的巧妙辦法。
錦囊是舊時封藏機密文件或詩稿的織錦口袋。舊小說里描寫足智多謀的人
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里,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中有關於「錦囊妙計」的精彩故事。東吳大將周瑜聽說劉備的妻子剛剛去世,就設計要將孫權的妹妹許配給劉備,讓劉備到東吳入贅,到時將他幽囚獄中,並用他換取荊州。諸葛亮識破此計,決計派趙雲伴隨劉備入東吳成親。臨行,諸葛亮悄悄對趙雲說:「你保護主公到東吳,我給你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到東吳後依計而行。」後來趙雲果然依計而行,保劉備成親,並攜新夫人安全返回荊州,使得周瑜的計謀成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談。「錦囊妙計」本意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算。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方法。
5、回心方錦囊都包括什麼?
不是性葯是中性補葯 是清代宮廷皇室御用補腎神方,經30多種養腎食材萃取得此精華,補腎界的「勞斯萊斯」——予錦囊固體飲料。
6、井陘之戰的勝利關鍵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史記·淮陰侯列傳》)。關鍵出來了,很多後世研究者都把此段忽略,偏偏這點才是韓信的制勝之道。優勢的將領是不把勝利寄託在對方的愚蠢上的(實際上大多名將都是成就於對方的愚蠢)。韓信是名將中的名將,自然不會把勝利寄託在陳余的愚蠢,他早以掌握局勢。李左車的計策應該是軍事機密,想陳余也不會四處宣傳自己的「義舉」。但是韓信立刻就知道「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這句話可以理解韓信派人探地形,發現沒有奇兵斷自己後路,才敢進攻。我們如果聯系下文:「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這可以證明韓信是早知道李左車的計策,才會在追擊的時候發此令。
這里就有疑問了,韓信何以知道的如此清楚?把這個搞清楚,勝利的關鍵就得出一半了。這時我們重要的人物出場:陳余刎頸之交張耳。
井陘之戰的勝利,很多人把他完全歸功於韓信,雖然韓信的謀劃布局成就此戰無疑為最大功臣,但是張耳的作用同樣不能忽視,張耳的兒子張敖名列漢初18功臣,當時張耳已死無疑是繼承其父功勞,而張耳幾乎除井陘之戰外沒有參與各個戰爭,想必此戰功勞不小,是此戰的關鍵人物。
張耳和陳余曾經是好朋友,共伺一主,後來才鬧翻,但是人脈不會一下俱斷,想必趙軍中必有其高級將領被張耳策反或則本就是張耳的人「身在曹營,心在漢」。此戰出擊,有高級間諜通風報信加上里應外合,使韓信完全可以知己知彼,從容布局!
知道陳余的計劃和用心後,韓信對症下葯,布置一個完美的陷阱等著陳余跳下去。第一步韓信派兩千輕騎持赤幟,埋伏在山道中,韓信授予錦囊:明天作戰的時候,我誘敵撤退,趙軍肯定空壁追我,你們快速沖到大營拔掉趙幟還上漢赤幟。這里我們可以推測:韓信為何這么肯定趙大營空壁?是早就清楚趙軍的布置還是深信自己的誘敵政策可以讓趙軍全部追擊?我想以韓信的名將風格必然不會把勝利寄託對方的愚蠢上,而陳余出戰連大營都不顧亦覺得過分愚蠢。我以為是韓信早有安排,或則大營中有其內應,奇兵到趙營後,立即里應外合。
第二天,韓信胸有成竹的告訴手下:「今日破趙會食!」屬下不知道其奧妙,半信半疑,詳應曰:「諾。」。韓信和張耳帶士兵親自誘敵(知道陳余要一戰而擊潰之,非自己親自出面不可)。而派萬餘人至水東岸背水而陣,背水成陣可以保護自己的後翼和側翼不受攻擊,全力正面抵抗敵軍的進攻,而且使對方的軍隊無法展開,優勢數量無用武之地。最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新兵軍心不齊,而背水則無法逃跑,惟有奮力做戰,才可死裡求生,這樣極大的激勵士氣。背水之戰讓人想起不久前項羽的巨鹿之戰,同樣是軍心不齊,而破釜沉舟。都是屬於「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不過項羽是激發求戰欲主動進攻,而韓信則是激發士氣拖住敵人。韓信早年曾經投靠項梁為兵,項梁死後歸屬項羽,項羽提拔為郎中,作為近臣,隨在項羽左右。韓信在霸上亡楚歸漢,按行蹤應該參加了巨鹿之戰!想必其破釜沉舟的效用使韓信身有體會,韓信把他拿來活學活用可見高明;而另一個也經歷巨鹿之戰的陳余見此卻沒有任何警覺,以為韓信不會用兵而輕視之,如此無長進乎,亦讓人感嘆!
待趙軍出戰後,韓信先是佯作迎敵,後主動撤退,把旗鼓丟在地上,退之背水陣中。趙軍一面搶旗鼓,一面進攻背水陣,而漢軍無路可退,死戰當場。而韓信的兩千騎兵迂迴到趙軍大營,拔趙旗幟,換上漢軍赤色旗幟。
趙軍一時擊敗不了漢軍就想回營(可見素質之差,沒有老兵的堅韌性,全憑一時之氣作戰,典型的沒有訓練的新兵),此時發現大營的旗幟變成漢軍旗幟,立刻軍心崩潰,四處逃散,主將連殺數人都無法維持紀律,漢軍趁機反攻一舉破趙軍,接著追殺陳余殘軍,張蒼追殺陳余於汦水上,漢軍又擒拿趙王歇,趙國被漢軍一舉平定。
此戰讓人想起後世的淝水之戰,秦軍退兵的時候因為軍中高級間諜高喊戰敗,而軍中各個勢力早想搞垮苻堅,帶兵逃跑,而不知道情況指揮又混亂的士兵四處逃散,全軍崩潰!而此戰有不少相似之處,趙軍也是在退後的時候全軍崩潰,不知道是不是韓信的間諜起了混亂軍心的作用?或則騎兵從大營殺來高喊趙軍被圍了,使軍心混亂而崩潰?由於史料沒有記載而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