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養生
炙療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所屬經路腧穴上,採取正確的補或者瀉法,使用的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從而產生中醫學裡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養生灸按需取穴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取穴】:關元、氣海、其他穴按需要選擇
【功效】:艾灸關元穴,可以狀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可以生發陽氣、回陽益陰、抗衰防疾。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
強身健體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氣海、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腎俞穴、三陰交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15分鍾,每周2次,連續灸1-3個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辦公室綜合征
【取穴】:關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湧泉
【功效】:針對缺少運動人群,起保健養生作用,幫助調理五臟六腑,預防市內空調受寒引起的頸椎病、以驅寒補陽之功效。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壯,半小時左右。
美容先養肺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發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肺俞、腎俞
【功效】: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發,有助於調節體形。
【灸法】:溫和灸,每次15分鍾左右,長期堅持。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4、熄火時,只要將上端彈簧部分按下同時倒置灸器使灸條滑入管內,停留10秒鍾即熄滅。
5、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
①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1]
②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准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准。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④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⑤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葯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⑦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養生方法
應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使用。現舉例配方如下: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
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鍾時間多不過30分鍾,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懸灸
是用艾絨捲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鍾,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葯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葯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於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種書籍之間互有出入,頗不一致。如《針灸甲乙經》僅載禁灸穴24個穴位,《針灸集成》則達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看,其中多數穴位沒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療,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證梵谷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3.其他禁忌: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採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2、保健艾灸師是不是國家承認的職業,哪裡可以考這個證書?
是國家承認的職業。
如果想要考艾灸師資格證可以報名參加1+N課程學習,在經過系統學習以後需要參加1+N課程學習的學員考試。
若考試合格,那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會頒發一張名為CETTIC《灸療師職業培訓證書》的證書(即灸療師資格證)。
該證書可以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官方網站查詢,因此該證書也能夠被廣大用人單位所認可。
灸療師(初級班)
課程設置:①艾灸的起源與發展 ;②艾灸養生與艾灸文化; ③艾灸的功效與機理; ④艾灸治療注意事項; ⑤艾灸材料介紹 ;⑥艾灸器具介紹; ⑦灸材器具選購;⑧艾灸操作規范與流程; ⑨常用灸法種類和技巧 ⑩艾灸適應證與禁忌證。
課程時長:3天(全日制脫產班);15天(函授班)
灸療師(中級班)
課程設置:
①初級班全部課程;
②中醫基礎理論;
③經絡和穴位常識;
④ 艾灸養生與保健;
⑤保健灸與配穴處方 ;
⑥ 常見病灸療法與配穴;
⑦灸後調理與調養;
⑧ 灸後反應和應急處理 ;
⑨艾灸實際操作與施灸。
課程時長:7天(全日制脫產班);30天(函授班)
灸療師(高級班)
課程設置:
①中級班全部課程;
②灸材製作與葯物配伍;
③臨症灸療與辯證施灸;
④名灸介紹與特色灸法;
⑤歷代醫家灸法理論與灸法醫案;
⑥古代和現代灸療的臨床應用;
⑦灸法的現代研究與臨床進展 ;
⑧艾灸實操與臨床實習。
課程時長:12-15天(全日制脫產班)
3、艾灸屬於醫療還是保健
第一 醫療和保健是區別和聯系的。
第二 中醫講究治未病 就是治療潛在的疾病 如果這樣說 此技術屬於保健
第三版 如果身體已經有病 則治療的話 那是屬於 醫療技術
第四 無論醫療 還是 保健目的都是為了有病治病 沒病強身
最後 歡迎回答權本頁面的高手 加入 信誠真靈團隊 共同打造理財中國
4、艾灸養生是什麼東西??
蒲風堂道醫養生館《扶陽艾》實現延緩衰老,預防慢病,陽氣充足,精力充沛......
身體為什麼「乏」「酸」「疼」「虛」?
每天忙於工作,沒有考慮到身體也需要保養,缺乏健康意識;
頻繁應酬,高油高鹽高熱量,煙酒相伴,身體提前透支;
保健養生找不準核心,泡點枸杞大棗,吃點補品,治標不治本;
飲食毫無規律無節制,飢一頓飽一頓,早餐不吃,半夜吃夜宵;
晚上玩手機,打麻將,失眠,身體得不到休息;
年輕時不知疲倦,拚命工作,為現在的身體埋下隱患;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血管、內臟、大腦都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老化;
健康飲食每天鍛煉無法堅持,只是每天談論的話題,產生不了作用;
沒有完善的養生體系,在養生上浪費財力精力,但結果不如人意;
半夜拉上朋友一起做個足療按摩,也僅是心理上的享受;
不懂如何打通自己的經絡,也沒有時間自學養生知識;
經常聽說身邊的人罹患各種疾病,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將會如何!
我們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當下中國的中年、中老年保養身體沒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使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一個人身體不適,就代表陽氣,精氣不足,一個人如果每天消耗陽氣,不知補充,就會錯失了保養的最佳時機!
歲月無情,中老年人的現狀,註定被捲入疾病的漩渦,你不做出任何改變,你周圍的「風濕寒熱燥火」將侵入你的體內,消磨你的陽氣,陰盛陽衰,你註定患病,無論你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況,再強壯的身體也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真正健康的身體需要全面的系統的免疫力,自愈力,保養身體不僅要從飲食,鍛煉,控制情緒著手,而且還需要從通經活絡、扶陽固本、溫經散寒、溫陽補虛、生陽舉陷、驅寒逐濕、消腫散結、行氣活血等方面全方位調理!
「以溢奇邪,以行營衛」「有餘可瀉,不足可補」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故而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艾之陽稱為地之陽。《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強調的是陽氣對人體的重要性。
艾灸通過艾草燃燒產生的熱能,激發人體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功能。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的東西所能比擬,艾草燃燒產生的紅外線的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4倍,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免疫力。艾火連續的燃燒和傳遞可以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透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的升降,從而達到壯陽、養生、治病的功效。
蒲風堂《扶陽艾》根據客戶身體情況,精準配穴,通過陰陽指針點穴與人工懸灸的配合,針對性的制定系統的調理方案。蒲風堂道醫養生館採用最傳統的純人工懸灸,完全遵循古法,不使用任何現代化艾灸設備,可以隨時根據客戶身體反應進行即時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 50次人工懸灸系統調理
根據您的身體狀況,制定完整系統的調理方案,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通過50次的人工懸灸,每次灸不同的穴位,逐步打通身體所有的經絡,讓您的所有隱患統統消失。
· 配合50次陰陽指針點穴
所有的艾灸之前都應該打開穴位,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不打開穴位的艾灸等於浪費時間;配合陰陽指針點穴可以獲得最好的艾灸效果!
· 全面提升陽氣
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陰盛陽衰,艾葉乃世間唯一純陽之物,艾灸是提升人體陽氣最好的方式,讓您遠離慢病威脅,陽氣足則百病消。
· 提升機體免疫力
免疫力強則百病不侵,自愈力強則萬損不懼。身體各方面機能逐步恢復,各臟腑退化速度減慢,皮膚、血管、內臟、大腦等都會讓你回到年輕狀態!
· 打造鋼鐵之驅
任何身體的保養,都離不開一支能征善戰的「鐵騎部隊」他就是你的「陽氣」;健康的身體都有自己的「軍火庫」,隨時補充彈葯,讓您精力充沛;在這里,為您揭秘,如何讓您的身體與精神融為一體!
5、在家怎樣做自我艾灸保健
艾 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百、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它有溫陽補氣、祛寒止痛、補虛度固脫、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通過簡單的工具,我們可以在家自己進行艾灸的養生保健。
工具知/原料:
艾盒
艾條
方法/步驟
1、准備好艾盒和艾條
2、將艾條點燃
3、將艾條放入艾盒中間的柱子網里
4、蓋上盒子,就可以進行艾灸了。
5、只需把艾盒放到相應的穴道位即可。例如宮寒的可以放在內肚臍上,咳嗽的放在肺腧穴位置等,可參考穴點陣圖。
6、要是想讓熱度加大,可以把盒子拉開少許,加速艾條的燃燒。
注意事項
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不宜施灸
艾灸完要多喝溫水,不宜馬上洗澡,艾灸的過程中不宜吹空調和直接吹風容扇。
6、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7、灸療具有保健的作用嗎?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嚙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版"、"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權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8、艾灸保健與療效的區別
艾療是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9、艾灸真的有保健養生的功效嗎?
國醫帝道艾灸院來回答這個問題,艾灸確實有保健的功效,但艾灸最大的功效在於艾灸可以治病,是有療效的。所謂的艾灸保健只是讓您身體的某些症狀減輕,或者是提前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但事實我們的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身體病變後才想起了保健,這個時候的保健已經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病魔侵襲,解決不了根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對症下葯,真正的艾灸治療。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發病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治療時灸的位置和方法就不盡相同,這也就是中醫中常說的辯證!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現實中大量艾灸治療疾病有成效及除根的,無非採取了兩種艾灸方法,一種是治重病的麥粒灸,古代醫生俗稱為「壯」。另一種是手工懸灸,為什麼說是手工懸灸那?是因為手工懸灸有刮灰的動作,刮灰的目的是讓艾灰脫落,明火顯露,讓艾火持續滲透到經脈穴道,持續的以火攻邪,從而達到給器官自我修復提供能量。
關於艾灸的功效,古醫書中記錄的比比皆是:
《艾灸來源》————山頂洞人烤火治療身體疼痛!
《扁鵲心書》————艾火之效耳!
《本草綱目》《本草從新》————以之艾火,透諸經而去百病!
《現代灸法》————以火攻邪!
科學研究艾火所發射的紅外波長與身體器官所產生的生物波長相同。
縱觀所述,艾灸要達到真正的治療效果,必須有艾火直射穴道!
觀點歡迎大家了解查證!讓千百年的傳承得以延續!
讓真正的艾灸普愛眾生!
10、艾灸可以養生嗎?
要說艾灸的養生功效那是一定有的,古代便有以艾灸來治療疾病的歷史。
艾葉為純陽之品,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著名葯物學家陶弘景在其《名醫別錄》中稱「艾葉,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關於艾葉的作用,《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
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格,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本草綱目》記載:「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陳艾以顏色呈土黃色或金黃色、艾絨柔軟無雜質者為上品。
陳艾葉的優點是含揮發油少,燃燒緩慢,火力溫和,燃著後煙少,艾油已經完全揮發掉,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滲透力好,艾灰不易脫落;而新艾則沒有這些優點,新艾氣味辛烈,含揮發油多,燃燒快,火力強,燃著後煙大,艾灰易脫落,容易傷及皮膚和血脈;新艾其中的揮發油沒有完全揮發掉,不僅不能達到治效果,反而可能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艾灸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因其溫經絡、祛寒濕作用明顯,尤其對慢性虛弱性疾病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症為適宜。艾灸的作用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溫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氣血運行,營養物質輸布正常。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艾灸可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從而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行氣活血
氣血是人的生命之本,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通調氣機,並且能提升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祛濕散寒
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認為,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滯的疾病,均可用艾灸來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之物,加上火的熱力滲入,以陽氣驅出陰邪,因而艾灸療法對濕寒之症特別有效。
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回陽救逆
艾灸有固陽救逆的作用。古書上記載:「氣陰兩脫急取神闕、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升陽舉陷,扶陽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