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暑的夏季保健
1、夏季保健——作息百
晚睡早起、午睡很重要
專家表示,夏天夜晚炎熱,天亮時間較早,中老年人可適當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另外,在夏天的午後最好能安排午睡片刻,對消除疲勞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夏季保健——補水
少量多飲、別等口渴才度喝水
中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後,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補充夜晚消耗的水分。專家表示,中問老年人夏季除正常三食外,每天的飲水量應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左右,「以少量多飲為主,不能等到口渴才想起飲水。」
3、夏季保健——運動
適度鍛煉、間隔半小時再洗澡
中老年人夏季運動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答爽的時間進行,場地可選擇公園、湖邊或樹下陰涼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或八段錦都可以,適度活動四肢關節保持氣血運行的暢通。」
4、夏季保健——飲食
瓜類蔬菜,可煲湯又可
「夏季人體出汗多,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較薄弱回,飲食方面宜進食清淡、易消化、水分多的蔬菜和水果,湯水則是每天不可少的。」專家提醒說,夏答季還可適當吃些「辛味」食物,如姜、蔥、芫茜、蒜、豆醬等,以升提陽氣。
2、夏季應該怎樣保健?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人體陽氣此時最易發泄,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夏天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第二,不要為了避暑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
注意居室涼爽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傢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蓬,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面、天花板、窗簾、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上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攝氏度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慾。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10.5毫克,維生素B20.3—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慾作用,可適當多食。
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雲:「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者,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面,是要節制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游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松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
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卧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鍾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的日光暴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暴曬。
3、夏季應該怎麼保健?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人體陽氣此時最易發泄,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夏天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第二,不要為了避暑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
注意居室涼爽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傢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蓬,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面、天花板、窗簾、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上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攝氏度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慾。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105毫克,維生素B203—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慾作用,可適當多食。
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雲:「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者,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面,是要節制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游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松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
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卧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鍾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的日光暴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暴曬。
4、夏季該怎麼保健?
1.頭腦宜"清"凈。zd
盛夏烈日高溫蒸灼,令人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使頭腦清靜、神氣平和是養生之首要。古醫經《養生篇》中記載,夏日宜"靜養勿躁",節嗜欲、定心氣,切忌脾氣火暴、一蹦三跳、情緒激越而傷神害臟腑。
2.飲食宜"清"淡。
炎夏暑熱,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飲食清淡可起到清熱、祛暑、斂汗、補液等作用,還有助於增進食慾。新鮮蔬菜瓜果,如西紅柿、黃瓜、苦瓜、冬瓜、絲專瓜、西瓜之類清淡宜人,既能保證營養,又可預防中暑;菊花清茶、酸梅湯和綠豆湯、蓮子粥、荷葉粥、皮蛋粥等亦可清暑熱,生津開胃。
3.居室宜清涼。
早晚室內氣溫低屬,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5、夏季保健 夏季保健有什麼方法
1、該睡不睡肝火旺
中醫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迴流到肝臟准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中醫葯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別總熬夜,適當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2、運動量別太大
盡量從事溫和運動,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
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聽音樂散步。要保持恬靜的心理狀態,不要過於激動,更不要發怒急躁。煩躁、心境不佳時可通過散步、聽輕快的音樂等方式來舒緩負性情緒。
3、不吃太「濁」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沉。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裡游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料理方式也盡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應少吃。
4、少吃冰涼食物
夏季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就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祛熱補氣。
5、先「氣和」再「心平」
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鬆,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6、養身也修性
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從情緒養生的觀點來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慾,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
7、多喝涼白開,膳食多樣化
夏天氣溫高,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慾神經受到抑制,飲食營養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至關重要,同時還要注意膳食的多樣化。一些新鮮的涼拌菜,加些蒜泥、薑末、醋等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慾,又能預防腸道傳染病,吃時切忌一次過量和過涼。
夏季八個養「心術」
美國「每日健康網」近日刊登了一篇如何保護心臟的文章,專家指出,有益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應包括:經常參加鍛煉、選擇護心飲食、積極緩解壓力和保證充足睡眠等。要實現這些目標,每天應做好「8個護心改變」。
1、清理垃圾零食
以有益心臟健康的杏仁、無鹽餅干、水果、鷹嘴豆及芹菜等食物取代容易導致血管阻塞的垃圾食品。包中及辦公室內都可適當備點此類食物。
2、飢餓時不逛食品店
研究發現,飢餓時更容易購買高脂肪食物。專家建議,購物之前列好以果蔬為主的健康食品清單,進店後,照單購買。另外,不要購買標簽上顯示高鹽高脂的食物。
3、隨身佩戴計步器
專家建議,每天步行1萬步最有益心臟及全身健康。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隨身佩戴計步器,經常查看,以鼓勵自己用步代車,盡量多走路。
4、化整為零多鍛煉
將車位停遠點、步行或騎車上班、去商店等都有助於增加步行距離。定期鍛煉有益心臟健康,如果找不到完整的半小時進行鍛煉,那麼可以分為三個10分鍾鍛煉,效果一樣好。
5、經常爬爬樓梯
無論是在商店還是單位,最好選擇爬樓梯上下,而不要乘電梯。爬樓梯是保持心臟健康的理想有氧運動。如果身體一切正常,連續爬7段樓梯都不會氣喘吁吁。如果沒爬多久就上氣不接下氣,應該告訴醫生,改進運動方案。需要提醒的是,肥胖的人、老年人、膝蓋有陳舊損傷的人,不建議爬樓梯鍛煉。
6、少打電話多跑腿
壓力與心臟病總會相伴而生。每天多次短暫休息就可以減輕壓力。比如,每小時起身伸展活動四肢一次;每天進行幾次10分鍾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與同事聯絡時,少打電話多跑腿等。
7、減少咖啡因攝入量
對大多數人而言,早晨可以喝一兩杯咖啡,但過量攝入咖啡因會導致夜間睡眠困難。多項研究發現,睡眠差會導致血壓升高,進而影響心臟健康。建議睡前4—6小時最好避免喝咖啡、蘇打水、能量飲料或濃茶。
8、隨時堅持護心飲食
護心飲食貴在堅持。晚餐聚會最好選擇沙拉、蔬菜面或黑巧克力、草莓等食物。外出就餐應避免快餐食品。自備午餐可以包括雞肉三明治、全谷麵包加多種蔬菜、一杯酸奶及適量水果。
中醫夏季養生以養心為重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相應,「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心為陽臟,主陽氣。立夏後養生以養心為重,專家推薦三種運動幫您強健身心。
早起花間走 頤養心神
夏季,汗液排量加大及室外活動減少,老年人和白領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症狀,如何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預防心血管疾患?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張明主任醫師介紹,立夏養生要早睡早起,注意養陽。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汗液過多流失,會導致人體內電解質紊亂,傷及體內陽氣。夏天最涼爽的時間段要數清晨,可以清晨起來在住所附近的林蔭花間處散散步,能頤養心神,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華,推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功能。
午睡轉眼睛 效率倍增
午睡對防病養生起著關鍵作用。張明介紹,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稱「心藏神」。 「閉目養神」,其實也是在養心。午睡時如果能在一開始練練轉眼球,不但會提高午睡質量,還能有效緩解視疲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具體的方法是雙目從左向右轉9次,再從右向左轉9次,然後緊閉片刻,再迅速睜開眼睛。
晚歸梳「五經」 預防中風
人們大多有早上梳頭的習慣,但其實,晚上梳頭也很必要。張明建議,梳頭還可用手指,且不是普通的梳法,是「拿五經」。先用五指分別點按人頭部中間的督脈,兩旁的膀胱經、膽經,左右相加,共5條經脈,所以稱為「拿五經」。回家略作休息後,梳3~5次,每次不少於3~5分鍾,晚上睡前最好再3次。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梳頭「拿五經」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增強分泌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經常梳頭,可使人的面容紅潤,精神煥發,還能防治失眠、眩暈、心悸、中風等。
6、夏季保健有什麼最好的方法
7、夏季保健浴有哪些?
夏天汗流浹背,洗個溫水澡很舒爽,如在浴水中加入一些祛暑保健葯物,尤覺涼爽又消暑。
茶浴:茶葉主要成份有咖啡因,茶鹼、鞣酸等,鞣酸可消毒殺菌,收斂傷口。因此,茶水浴身,具有護膚功效。尤其是皮膚乾燥的人,經過幾次茶浴後,皮膚可變得光滑細嫩。
醋浴:醋的成份主要是醋酸,有很好的抑菌、殺菌作用。將少量的酸加入洗澡水中,攪拌均勻。入浴後周身舒適並可止癢,還可使頭發柔軟光澤。
桔皮浴:桔皮含揮發性芳香油。將桔皮煎汁,取汁加入浴水中後,浴水清香,令人精神舒暢,有利健康。
翠衣浴:取西瓜皮若干,去表皮後塗抹全身。五六分鍾後,用溫水洗凈。此法既可防痱子,又可健美皮膚。
菊花浴:用布包適量菊花煎汁,取汁加入水中一刻鍾後入浴,有解暑、明目、清熱、醒腦之效。
風油精浴:在洗澡水中加入三五滴風油精,浴後渾身涼爽,還可防止痱子發生。
十滴水浴:將10毫升一瓶的十滴水三瓶加入浴水中,浸浴一刻鍾。浴後雙目明清,體感涼爽,可治痱子。
人丹浴:一盆浴水,成人放30粒,小孩減半,充分攪拌溶化。入浴後,皮膚沁涼,神態舒暢,有助消暑提神。
大蒜浴:大蒜有抗癌、抗菌、消炎的作用,用大蒜煮湯洗澡,不僅可防蚊叮蟲咬,防止皮膚疾病,還有治皮膚神經痛及風濕痛的作用。
艾葉浴:艾葉有理氣血,逐塞濕、止血、安眠、溫經等功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汁浴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
8、夏季應怎麼保健?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人體陽氣此時最易發泄,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理虛元鑒》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這是夏天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第二,不要為了避暑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
1、注意居室涼爽。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傢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蓬,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面、天花板、窗簾、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上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2、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攝氏度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慾。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0.5毫克,維生素B20.3克—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慾作用,可適當多食。
3、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雲:「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者,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面,是要節制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4、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游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松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
祖國醫學認為,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卧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鍾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5、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的日光暴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暴曬。
9、夏季該如何養生保健?
夏季養生三個注意事項1.少吃肉食飲食清淡,注意衛生
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差,所以飲食宜清淡,盡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新鮮食品,盡量避免或減少吃隔夜食品,飲食也要定時定量,有規律,不能過飽與過飢,餐間可吃些新鮮干凈的瓜果。夏季是胃腸病的高發季節,同樣也是瓜果上市較多的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2.多補充水分及鹽分中老年人夏季養生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每天至少要攝取兩千五百毫升的水分,才能保證排出體內多餘的廢棄物以及毒素。在食物鹽分的控制上可以比以往稍微咸一點點,以補充由於身版體出汗所流失的鹽分。
3.生活規律,起居有常
夏季晝長夜短,不能減少睡眠,要與平時睡眠時間差不多,可適當午休,養精蓄銳。晨起後適度鍛煉,有利於增加身體機能及耐受性,鍛煉以不累為原則。避免過早權晨練,早晨6點前空氣中的污染物還未完全擴散,加上在日出之前綠色植物附近積存了大量二氧化碳,此時晨練非常不利於健康,建議晨練最好在6點過後。特別是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極易在黎明前突發病症,所以為防止突發時無法及時搶救,切勿過早晨練。
10、夏季如何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