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如何保健?
中醫認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常見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等症。由於秋季空氣逐漸變冷,可促使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消化不良、膽結石絞痛、心絞痛等病發作;還易患感冒、風濕熱等,故此季節住院病人明顯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秋季要想少患病,保持健康,就要注意以下幾點:1.飲食調養。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准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就是說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對於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2.增減衣服。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涼氣」的侵襲。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3.謹慎起居。古人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在秋天要早點睡覺,早點起床。4.加強運動調養。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鍛煉,這不但是在進行好的「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備。5.保持室內一定濕度。秋季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乾裂,毛發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6.葯物保健。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制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葯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2、秋季應該怎樣保健?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3、秋季保健的要點有哪些?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4、秋季有哪些保健方法?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5、秋季養生保健常識
秋季養生保健常識及注意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乾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養陰益氣是關鍵: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葯、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6、秋季的保健養生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