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中國保健

中國保健

發布時間:2020-04-28 00:28:12

1、美國的保健品與中國的區別

1、分類不同

美國保健品屬於「膳食補充劑」,在國內銷售定位為QS食品范疇。我國保健品屬於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需要帶「健」字批號。

2、消費環境不同

生產商與供應商信譽及政府監管力度和公平性,仍然令中國保健品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廣告,人們仍然有茫然和不放心的現象。美國生產商,供應商信譽及政府監管嚴格透明,良性的信任體制和環境,決定了美國人消費放心,生活質量高。

3、消費者不同
中國只有部分人有了消費意識和習慣。其中老人孩子居多。大多數人仍然停留在能吃飽飯,不生病就行的健康質量上。美國消費意識強,已成習慣全家通吃,甚至各種類型成把地吃,如同中國人每天要吃青菜水果一樣的正常。保健品消費占家庭開支較高比例。

(1)中國保健擴展資料:

保健食品只適宜特定人群調節機體功能時食用,因此要對症選購。要詳細查看產品標簽和說明書,看看自己是不是該產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適宜人群」。老年人、體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兒童及青少年、孕婦要謹慎選擇。因為產品劑量、添加物質和品牌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內容(如加鈣等),那麼選擇功能少些、價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積率、使用率、有效率、治癒率等。

群中機體間的差異很大,不要相信廣告里的絕對性用語,不要輕信張三、李四食用結果如何有效的證言。一些企業很願意採用個別案例作為普遍現象廣為宣傳。不要輕信明星在廣告里的宣傳,不要輕信葯店、商場、超市裡「穿白大褂」的所謂專家的誇大宣傳。衛生部《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義:「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說,保健品並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葯物對病人的治療作用。

2、《中國保健》屬於什麼級別?

共性
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體生存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抄。
區別
(1)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襲食品不強調特定功能。
(2)保健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圍(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無特定的食用范圍。

3 、保健食品與葯品的區別
保健食品與葯品的主要區別是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療為目的,但可以聲稱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道以長期使用。
而葯品應當有明確的治療目的,並有確定的適應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應,有規定的使用期限 。

3、中國保健協會的介紹

2003年11月4日,經聯合國,衛生部、民政部審核並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保健抄科技學會正式更名為中國保健協會。 中國保健協會是由中國健康產業內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組成的行業管理機構,是真正由企業自己當家作主維護行業自身權益的組織。中襲國保健協會將堅持「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消費者」知的宗旨,致力於健康產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在法律規范、產品研發、市場管理、行業自律及標准化建設等各個方面為中國的健康產業提供全道方位的服務,成為代錶行業公信力的權威機構。

4、為什麼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乾的確是買葯的勾當?

你好!我就是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的,我們基金會是一個純公益組織不會從事任何商業活動,建議你報警處理

5、中國保健營養?

6、中國保健品的27種宣稱

是保健品的27種功能,自2003年5月1日起實施的《保健食品檢驗與來評價技術規范》(2003年版)再次將保健食品功能調整為27項:1、增強免疫力;2、輔助降血脂;3、輔助降血糖;4、抗氧化;5、輔助改善記憶;6、緩解視疲勞;7、清咽;8、輔助降血壓;9、促進排鉛;10改善睡眠;11、促進泌乳;12緩解體力疲勞;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15、減肥;16、改善生長發自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營養性貧血;19、對化學性肝損傷的輔助保護作用;20、祛痤瘡;21、祛黃褐斑;22、改善皮膚水份;23、改善皮膚油份;24、調節腸道菌群;25、促進消化;26、通便;27、對胃粘膜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之前22項功能中的「美容功能」細化為20、21、22、23;「改善腸道功能」細化為24、25、26、27。這也是一直沿用到現在的保健食品可申報的功能范圍。

7、在中國「保健」二字讓大部分人誤解或是不了解,希望有關專家給個明確而通俗的答復?

諾麗啟示健康新概念

1、什麼是健康?
A、 健康是指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在良好的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是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健康。」

B、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等。

C、健康本質: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寶貴財富之首;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健康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
D、健康的意義:健康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志,追求健康反映了文明進步。只有健康的人,才能成為21世紀全面協調發展的人。
2、健康的標志是什麼?
21世紀,世界衛生組織拓寬了健康的含義。健康的標志是:
1)有足夠充沛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論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能夠適應外界環境變化,應變能力較強;
5)能夠抵禦一般性的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齒齦色正常;
8)頭發光澤,無頭屑;
9)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
3、如何才能獲得健康?
人們為了獲得健康的身體,必須有適當的措施,主動積極的去實行,並持之以恆,這些措施主要是:
1)適量和平衡的膳食。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生長新的組織,修補損傷組織並維持人體良好的工作狀態;
2)有足夠的體育運動量。促進肌肉生長、血液循環,增進食慾,另外,也有助於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
3) 樂觀的精神、平和的心態,這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心理健康可以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
4) 足夠的睡眠。睡眠能使人體自我恢復,修復損傷組織,並保證合理生長;
5) 呼吸大量新鮮空氣;
6) 保護牙齒。牙齒有切斷、撕裂和磨碎食物的功能,為消化食物作好准備。另外,來自病牙的細菌,可以將疾病帶至全身;
7) 定期體格檢查,包括牙齒檢查;
8) 注意保持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穿著要舒服;
9) 保持正確的走路、站立和坐的姿勢;
10)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從工作中得到樂趣與滿足,擁有愉快的家庭生活;
11)控制用葯和含酒精飲料,戒除吸煙等不良嗜好。
4、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健康與長壽取決於下列因素:
自我保健佔60%
遺傳因素佔15%
社會因素佔10%
醫療條件佔8%
氣候因素佔7%
報告十分強調加強健康教育,健康保護,健康促進的重要性,提倡自我保健。這種新觀念要求人們把注意力由偏重於治療轉向積極預防和保健,由依賴醫葯轉向由自己把握住健康的主動權。
5、沒有病的人是否就是健康的人?
「無病即健康」是籠統、片面、不正確的提法,對此應該有具體的分析。
有一種人平時注意自我的保健、飲食結構;注意了適當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休息、娛樂體育運動;注意了自己的心理狀態、社會交往、他們心情舒暢、精力充沛、生氣勃勃,對疾病抵抗能力較強,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健康的人。
也有另外一種人,醫院用各種檢查手段未曾查出來有什麼具體的疾病,然而總有身體乏力、煩躁、失眠、心悸等不適之感,不用吃葯這些感覺可能自行消失,但不能徹底消除,總是時隱時現,對這種人我們稱其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一些學者所說的「機體第三種狀態」或者「灰色狀態」,臨界於健康與疾病之間,表面上看人體危害不大,僅表現為機體能力降低,其實,其潛在威脅是不容忽視的,它往往是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的前兆,一些學者把這樣的人叫做半健康人。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源之一是「對健康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威脅自己健康的各種因素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另外,也由於現代社會中各種關系的復雜性所造成的精神壓力、工作壓力、現代化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不合格飲食結構等因素。這就使得傳播健康知識,讓人人都懂健康及獲得健康的途徑與方法變得非常必要了。
對於持「沒有病就是健康」觀點的人,應該幫他們端正認識,主動積極去獲得真正的健康人生。
6、人體健康需要哪些必需的營養素?
營養學家的研究證明:具有維持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提供生活、工作、運動所需要的能量;維持健康,修補組織等作用的物質總合叫做「營養」。供應維持身體營養的物質,稱為「食物」。食物內所含有的各種營養成分,稱為「營養素」。每一種營養素在營養上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所以每一種營養素對人體起到不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說,營養素的主要功能是構成軀干,修補細胞,供給熱能和調節生理機能。營養素存在於食物之中,經過養學家長期不懈努力,已經清楚人體必需的營養可以分為七大類:1碳水化合物,2脂肪,3蛋白質,4礦物質,5維生素,6水,7膳食纖維或者說粗纖維,多達250多種成份。
7、合理膳食包括哪些內容?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食物攝入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能量,來構成自身的組織,供給我們工作的能量,維持正常的生長與健康。能夠達到這些功能的膳食我們稱之為「合理膳食」或說「平衡膳食」。
合理膳食的價格不一定貴,反之價格昂貴的菜,不一定合理。對一個健康的人,合理膳食的制定與國情及歷史傳統有關,根據我們國情,中國營養常務理事會於1997年4月10日通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中國居民的合理膳食提出了一下意見: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4)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5)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6) 吃清潔少鹽的膳食;
7)避免煙、酒,最好戒煙、酒;
8)吃清潔衛生食品、不吃變質的食物。
8、為什麼說疲勞是「隱形殺手」?
當今都市生活,正趨向高速度、快節奏,疲勞——作為一種社會文明病,是緊張的產物。因其涉及面廣,對健康危害嚴重,已經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
疲勞在醫學上定義為:器官或機體過度運轉導致的狀況,表現為人體功能衰退和周身出現不適感覺。疲勞分為:體力、精神、病態、心理疲勞四種。
資料表明,國內有三種人最容易疲勞導致死亡。
第一類是「學者族」,他們是學校和科研單位的知識分子,由於慢性疲勞和長年累月的研究工作,使疲勞積累加重,導致機體器官組織產生嚴重的功能紊亂,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各種身心疾患及身體疾病接踵而來。也就是所謂的積勞成疾。
第二類是「打工族」,由於過度疲勞,生活待遇低,醫療保障得不到很好的保證,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第三類人「公司族」,如今三資公司、民間各種類型的公司發展迅猛,為其服務的公司族人數甚多,他們中一些人無規律的超負荷工作,過度疲勞,心力交瘁,常常出現猝死。
醫學上認為從「積勞」到「成疾」,總有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疲勞的逐步積累,預防積勞成疾的關鍵是要敏感地發現自身疲勞的程度。人人都有過度疲勞的體驗和感覺,感到疲勞並不是壞事,因為疲勞是人體健康的保護性信號出現,就是向人們提出一種警告:該休息了,否則要出大問題了!可惜有的人對這種信號不是很敏感,而是不在乎,等到積勞成疾,後悔晚了。
當前,社會上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65%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勞綜合症」,表面上看來都是無病狀態,實際上身體處於非常脆弱的「平衡」。英國科學家費里奇說:「疲勞過度的人,就是在追逐死亡」。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科學家曾預言「過勞死」正向中國蔓延。近幾年出現的中青年英年早逝的現象(如王均瑤,圖),也說明了中國的中青年應該關心自己的健康,預防疲勞這個「隱形殺手」,增強健康觀念,加強自我保健意識,珍惜健康,珍愛生命。
9、什麼是「葯源性疾病」?
任何葯物的作用都有兩重性,特別是常用葯品中許多是化學合成的,既有對人體疾病的「治療」作用,又有對人體造成損傷的副作用。因此,如果用葯不當,這種副作用發生率就會不斷上升,從而導致人體新的疾病,這就是所謂的「葯源性疾病」。例如一些抗生素類葯物,使用不當時,可損害人體的腎臟、肝臟、視聽神經等;一些利尿葯可造成低血鉀症;一些安眠葯則可以造成人對該類葯的依賴性等。即便是中葯,這種情況仍然存在,不過相對少些。例如,洋地黃,就有人發生過洋地黃中毒。由此可見,用葯治病時,在用葯劑量,服用間隔時間等方面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作主張,隨心所欲的用葯,會造成嚴重後果。
10、什麼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此話出自我國古代醫學名著《黃帝內經》,它的意思是不要等到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沒有病相的時候就預防疾病的發生。它充分說明了醫學的兩個重要任務,即治病與防病,而且指出了後者更為重要,在今天這句話更有現實意義。
近幾十年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增加,死亡率明顯上升,已經對人類生命與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慢性病醫學研究表明,盡管在臨床上,上述疾病多出現在中老年人當中,但危險因素水平的增長趨勢常在青少年時代就已經出現。這些疾病一旦形成,其治療有一定限度,但病死和病殘的程度卻很高,且治療費非常高。因此,預防措施應在青少年開始。
國家「九五」攻關課題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預防工作上投資1元錢,可以節省8.5元醫療費和100元搶救費。在沒有病的時候,主動、積極地採取多種保護健康的措施,可使健康時間延長,生活質量提高,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極大益處。
為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大力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至關重要。讓祖國傳統醫學中的這句話深入人心。
11、什麼是免疫?人體有哪些免役功能?

免疫功能異常會導致那些疾病?
免疫是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它是機體識別和清除異物、維護身體內部環境平衡和穩定的一種生理功能。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個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組成的非常龐大而又精密的體系。

免疫的功能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免疫防禦功能:可抵禦病原微生物以及毒素的侵害,保護機體安全。
2、自身穩定功能:不斷清除自身受損、衰老、變性的細胞,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
3、免疫監視功能:識別、殺傷、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發生癌變。
免疫防禦功能異常:反應加強時為過敏反應;反映過弱時為免疫缺陷病,抵抗力極其低下。
自身穩定功能異常:如反應過度時,會對正常細胞也進行清除,造成自身組織損害,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類風濕、紅斑狼瘡等疾病。
免疫監視功能異常:多表現為免疫功能低下,易患癌症。

8、中國保健協會的領導簡介

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張鳳樓
1965年9月畢知業於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196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衛生部黨組道紀檢組副組長、專監察部派駐衛生部監察局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1993年至2005年任中央紀委派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紀委委員。
現任中國屬保健協會理事長、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會長、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

與中國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