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半月板損傷發展速度

半月板損傷發展速度

發布時間:2021-07-09 11:00:55

1、為什麼長時間跑步會使膝蓋受傷?

你知道愚蠢的跑步,沒有痛苦,不知道如何學習? 你真的跑了嗎? 你有能力跑嗎? 你的肌肉力量是否支持你的跑步? 還盲目增加跑步時間,訓練你的肌肉耐力? 你可以支持這么久嗎? 如果你不能支撐它,它會損傷膝關節。 它必須由你自己的無知運行引起。 我不知道損壞的嚴重程度。 最好看一下這部電影。 估計是半月板損傷或積液。 不要跑在將來,珍惜自己,學習知識,不要盲目練習!

跑步是否傷害膝蓋的問題是它需要因人而異。 我一周見過一兩次馬拉松比賽,我沒有膝蓋發生意外。 我已經看到膝蓋開始疼了兩個星期才能減肥。

一方面,膝關節是極其復雜,極其惡劣的血液循環,傷後難以修復; 另一方面,它的自然結構(所有方向的韌帶,強壯的股四頭肌,鎖定機構等)使其具有極好的穩定性,半月板緩沖裝置不會集中壓力,因此膝蓋不那麼脆弱。

走路時,我們的膝蓋重量約為重量的三倍,跑步時會增加到7-8倍。 如果是70公斤的人,這個壓力還是很大,還有490公斤!!


事實上,人體非常強大。 跑步是人類的基本能力。 想像一下,在古代,人類生活在奔跑中。 相反,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體力不那麼自信和強大。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是強大而神奇的,並且有許多地方可以發展。

相反,規律的壓力刺激也可以刺激關節液的分泌,並為關節軟骨帶來更多的氧氣和營養,這有助於軟骨的修復和生長。


此外,跑步時腳的著陸時間比行走時小得多,並且跑步和行走時膝蓋上的壓力和實際壓力相似。

2、爬樓梯鍛煉對膝蓋有傷害嗎?

實際上,只要不是過度,爬樓梯對健康是有好處的,並不會傷膝蓋。

科學爬樓梯對膝關節影響小:

爬樓梯可以鍛煉下肢和跟腱力量,還能提高肺活量,只要控制好運動量,對膝關節影響很小。

不過一般建議爬樓梯上去,坐電梯下樓。因為下樓梯的時候,抬腳落地時還會有一個加速度,此時膝蓋受到的壓力會遠大於爬上樓。

不當爬樓梯對膝蓋傷害大:

從力學角度看,每上一級樓梯,我們膝關節軟骨面將承受超過體重4倍的壓力,也就是說每次爬樓梯,都會對髕股軟骨面和脛股軟骨面的巨大壓迫和磨損。而關節軟骨面因為沒有血供,一旦損害,不可修復。

膝關節由三個關節構成,分別是髕股關節、內外側脛股關節。臨床上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髕股關節。

有研究表明平地行走時髕骨關節面的壓力是體重的一半,上下樓梯時可達體重的3.3倍,也就是說每一次上下樓梯都相當於你背著6.6個自己在平地行走。可想而知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和磨損是巨大的,所以上下樓梯對膝關節是有影響的。如果長時間超負荷的爬樓梯,會對膝蓋傷害較大。

資料拓展:

爬樓梯生理作用

(1)提高心血管功能,強壯心肌,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心臟冠狀動脈系統的供血能力,改善心肌血液循環,防治冠心病。

(2)改善下肢大血管壁的彈性,增強下肢靜脈瓣膜的功能,對下肢靜脈曲張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提高肺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組織彈性,提高肺血氣交換效率,進而提高血氧飽和度,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

(4)發展下肢肌肉力量,強壯骨骼,促進骨組織的新陳代謝,防治骨質疏鬆症。

(5)提高膝關節部位軟組織的韌性,增加膝關節面軟夠的抗摩擦力和抗壓力。如果運動量過大,會相應加大膝關節面軟骨的磨損。

3、請問核磁共振對人體有什麼危害?聽說做了會減壽10年?我只是個半月板損傷醫生竟讓我作了一次,好後悔!

核磁共振成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人腦縱切面的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NMRI),又稱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稱磁共振成像、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將這種技術用於人體內部結構的成像,就產生出一種革命性的醫學診斷工具。快速變化的梯度磁場的應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該技術在臨床診斷、科學研究的應用成為現實,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神經生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

從核磁共振現象發現到MRI技術成熟這幾十年期間,有關核磁共振的研究領域曾在三個領域(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內獲得了6次諾貝爾獎,足以說明此領域及其衍生技術的重要性。

目錄 [隱藏]
1 物理原理
1.1 原理概述
1.2 數學運算
2 系統組成
2.1 NMR實驗裝置
2.2 MRI系統的組成
2.2.1 磁鐵系統
2.2.2 射頻系統
2.2.3 計算機圖像重建系統
2.3 MRI的基本方法
3 技術應用
3.1 MRI在醫學上的應用
3.1.1 原理概述
3.1.2 磁共振成像的優點
3.1.3 MRI的缺點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3.2 MRI在化學領域的應用
3.3 磁共振成像的其他進展
4 諾貝爾獲獎者的貢獻
5 未來展望
6 相關條目
6.1 磁化准備
6.2 取像方法
6.3 醫學生理性應用
7 參考文獻

[編輯]
物理原理

通過一個磁共振成像掃描人類大腦獲得的一個連續切片的動畫,由頭頂開始,一直到基部。[編輯]
原理概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隨著計算機技術、電子電路技術、超導體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技術。醫生考慮到患者對「核」的恐懼心理,故常將這門技術稱為磁共振成像。它是利用磁場與射頻脈沖使人體組織內進動的氫核(即H+)發生章動產生射頻信號,經計算機處理而成像的。

原子核在進動中,吸收與原子核進動頻率相同的射頻脈沖,即外加交變磁場的頻率等於拉莫頻率,原子核就發生共振吸收,去掉射頻脈沖之後,原子核磁矩又把所吸收的能量中的一部分以電磁波的形式發射出來,稱為共振發射。共振吸收和共振發射的過程叫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的「核」指的是氫原子核,因為人體的約70%是由水組成的,MRI即依賴水中氫原子。當把物體放置在磁場中,用適當的電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後分析它釋放的電磁波,就可以得知構成這一物體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精確立體圖像。

[編輯]
數學運算
原子核帶正電並有自旋運動,其自旋運動必將產生磁矩,稱為核磁矩。研究表明,核磁矩μ與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S 成正比,即

式中γ 為比例系數,稱為原子核的旋磁比。在外磁場中,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的空間取向是量子化的,它在外磁場方向上的投影值可表示為

m為核自旋量子數。依據核磁矩與自旋角動量的關系,核磁矩在外磁場中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它在磁場方向上的投影值為

對於不同的核,m分別取整數或半整數。在外磁場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具有相應的能量,其數值可表示為

式中B為磁感應強度。可見,原子核在外磁場中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由於磁矩和磁場的相互作用,自旋能量分裂成一系列分立的能級,相鄰的兩個能級之差ΔE = γhB。用頻率適當的電磁輻射照射原子核,如果電磁輻射光子能量hν恰好為兩相鄰核能級之差ΔE,則原子核就會吸收這個光子,發生核磁共振的頻率條件是:

式中ν為頻率,ω為角頻率。對於確定的核,旋磁比γ可被精確地測定。可見,通過測定核磁共振時輻射場的頻率ν,就能確定磁感應強度;反之,若已知磁感應強度,即可確定核的共振頻率。

[編輯]
系統組成
[編輯]
NMR實驗裝置
採用調節頻率的方法來達到核磁共振。由線圈向樣品發射電磁波,調制振盪器的作用是使射頻電磁波的頻率在樣品共振頻率附近連續變化。當頻率正好與核磁共振頻率吻合時,射頻振盪器的輸出就會出現一個吸收峰,這可以在示波器上顯示出來,同時由頻率計即刻讀出這時的共振頻率值。核磁共振譜儀是專門用於觀測核磁共振的儀器,主要由磁鐵、探頭和譜儀三大部分組成。磁鐵的功用是產生一個恆定的磁場;探頭置於磁極之間,用於探測核磁共振信號;譜儀是將共振信號放大處理並顯示和記錄下來。

[編輯]
MRI系統的組成
[編輯]
磁鐵系統
靜磁場:當前臨床所用超導磁鐵,磁場強度有0.5到4.0T,常見的為1.5T和3.0T,另有勻磁線圈(shim coil)協助達到高均勻度。
梯度場:用來產生並控制磁場中的梯度,以實現NMR信號的空間編碼。這個系統有三組線圈,產生x、y、z三個方向的梯度場,線圈組的磁場疊加起來,可得到任意方向的梯度場。
[編輯]
射頻系統
射頻(RF)發生器:產生短而強的射頻場,以脈沖方式加到樣品上,使樣品中的氫核產生NMR現象。
射頻(RF)接收器:接收NMR信號,放大後進入圖像處理系統。
[編輯]
計算機圖像重建系統
由射頻接收器送來的信號經A/D轉換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學信號,根據與觀察層面各體素的對應關系,經計算機處理,得出層面圖像數據,再經D/A轉換器,加到圖像顯示器上,按NMR的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級顯示出欲觀察層面的圖像。

[編輯]
MRI的基本方法
選片梯度場Gz
相編碼和頻率編碼
圖像重建
[編輯]
技術應用

3D MRI[編輯]
MRI在醫學上的應用
[編輯]
原理概述
氫核是人體成像的首選核種:人體各種組織含有大量的水和碳氫化合物,所以氫核的核磁共振靈活度高、信號強,這是人們首選氫核作為人體成像元素的原因。NMR信號強度與樣品中氫核密度有關,人體中各種組織間含水比例不同,即含氫核數的多少不同,則NMR信號強度有差異,利用這種差異作為特徵量,把各種組織分開,這就是氫核密度的核磁共振圖像。人體不同組織之間、正常組織與該組織中的病變組織之間氫核密度、弛豫時間T1、T2三個參數的差異,是MRI用於臨床診斷最主要的物理基礎。

當施加一射頻脈沖信號時,氫核能態發生變化,射頻過後,氫核返回初始能態,共振產生的電磁波便發射出來。原子核振動的微小差別可以被精確地檢測到,經過進一步的計算機處理,即可能獲得反應組織化學結構組成的三維圖像,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包括組織中水分差異以及水分子運動的信息。這樣,病理變化就能被記錄下來。

人體2/3的重量為水分,如此高的比例正是磁共振成像技術能被廣泛應用於醫學診斷的基礎。人體內器官和組織中的水分並不相同,很多疾病的病理過程會導致水分形態的變化,即可由磁共振圖像反應出來。

MRI所獲得的圖像非常清晰精細,大大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效率,避免了剖胸或剖腹探查診斷的手術。由於MRI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X射線和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造影劑,因此對人體沒有損害。MRI可對人體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觀更具體地顯示人體內的解剖組織及相鄰關系,對病灶能更好地進行定位定性。對全身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尤其是早期腫瘤的診斷有很大的價值。

[編輯]
磁共振成像的優點
與19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普通X射線或197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計算機層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優點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的安全、快速、准確的臨床診斷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萬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檢查。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對人體沒有游離輻射損傷;
各種參數都可以用來成像,多個成像參數能提供豐富的診斷信息,這使得醫療診斷和對人體內代謝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變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權圖像,可區別肝部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通過調節磁場可自由選擇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術所不能接近或難以接近部位的圖像。對於椎間盤和脊髓,可作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經根、脊髓和神經節等。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只能獲取與人體長軸垂直的剖面圖)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
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對軟組織有極好的分辨力。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原則上所有自旋不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例如氫(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人類腹部冠狀切面磁共振影像[編輯]
MRI的缺點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雖然MRI對患者沒有致命性的損傷,但還是給患者帶來了一些不適感。在MRI診斷前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把這種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其缺點主要有:

和CT一樣,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診斷,很多病變單憑核磁共振檢查仍難以確診,不像內窺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
對肺部的檢查不優於X射線或CT檢查,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不比CT優越,但費用要高昂得多;
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
掃描時間長,空間分辨力不夠理想;
由於強磁場的原因,MRI對諸如體內有磁金屬或起搏器的特殊病人卻不能適用。
MRI系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強靜磁場:在有鐵磁性物質存在的情況下,不論是埋植在患者體內還是在磁場范圍內,都可能是危險因素;
隨時間變化的梯度場:可在受試者體內誘導產生電場而興奮神經或肌肉。外周神經興奮是梯度場安全的上限指標。在足夠強度下,可以產生外周神經興奮(如刺痛或叩擊感),甚至引起心臟興奮或心室振顫;
射頻場(RF)的致熱效應:在MRI聚焦或測量過程中所用到的大角度射頻場發射,其電磁能量在患者組織內轉化成熱能,使組織溫度升高。RF的致熱效應需要進一步探討,臨床掃瞄器對於射頻能量有所謂「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的限制;
雜訊:MRI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雜訊,可能使某些患者的聽力受到損傷;
造影劑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造影劑主要為含釓的化合物,副作用發生率在2%-4%。
[編輯]
MRI在化學領域的應用
MRI在化學領域的應用沒有醫學領域那麼廣泛,主要是因為技術上的難題及成像材料上的困難,目前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在高分子化學領域,如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的研究、固態反應的空間有向性研究、聚合物中溶劑擴散的研究、聚合物硫化及彈性體的均勻性研究等;
在金屬陶瓷中,通過對多孔結構的研究來檢測陶瓷製品中存在的砂眼;
在火箭燃料中,用於探測固體燃料中的缺陷以及填充物、增塑劑和推進劑的分布情況;
在石油化學方面,主要側重於研究流體在岩石中的分布狀態和流通性以及對油藏描述與強化採油機理的研究。
[編輯]
磁共振成像的其他進展
核磁共振分析技術是通過核磁共振譜線特徵參數(如譜線寬度、譜線輪廓形狀、譜線面積、譜線位置等)的測定來分析物質的分子結構與性質。它可以不破壞被測樣品的內部結構,是一種完全無損的檢測方法。同時,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領和精確度,而且可以用於測量的核也比較多,所有這些都優於其它測量方法。因此,核磁共振技術在物理、化學、醫療、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磁共振顯微術(MR microscopy, MRM/μMRI)是MRI技術中稍微晚一些發展起來的技術,MRM最高空間解析度是4μm,已經可以接近一般光學顯微鏡像的水平。MRM已經非常普遍地用作疾病和葯物的動物模型研究。
活體磁共振能譜(in vivo MR spectroscopy, MRS)能夠測定動物或人體某一指定部位的NMR譜,從而直接辨認和分析其中的化學成分。
[編輯]
諾貝爾獲獎者的貢獻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化學家保羅·勞特布爾(Paul C. Lauterbur)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診斷和研究領域內所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領域的突破性成就。

勞特布爾的貢獻是,在主磁場內附加一個不均勻的磁場,把梯度引入磁場中,從而創造了一種可視的用其他技術手段卻看不到的物質內部結構的二維結構圖像。他描述了怎樣把梯度磁體添加到主磁體中,然後能看到沉浸在重水中的裝有普通水的試管的交叉截面。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圖像技術可以在普通水和重水之間區分圖像。通過引進梯度磁場,可以逐點改變核磁共振電磁波頻率,通過對發射出的電磁波的分析,可以確定其信號來源。

曼斯菲爾德進一步發展了有關在穩定磁場中使用附加的梯度磁場理論,推動了其實際應用。他發現磁共振信號的數學分析方法,為該方法從理論走向應用奠定了基礎。這使得10年後磁共振成像成為臨床診斷的一種現實可行的方法。他利用磁場中的梯度更為精確地顯示共振中的差異。他證明,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分析探測到的信號,並且把它們轉化成圖像。曼斯菲爾德還提出了極快速的梯度變化可以獲得瞬間即逝的圖像,即平面回波掃描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術,成為20世紀90年代開始蓬勃興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研究的主要手段。

雷蒙德·達馬蒂安的「用於癌組織檢測的設備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們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為獲得2003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科學家開發核磁共振掃描儀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鋪平了道路。由於他們的理論工作,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才取得了突破,使人體內部器官高清晰度的圖像成為可能。

此外,在2003年10月10日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上,同時出現了佛納(Fonar)公司的一則整版廣告:「雷蒙德·達馬蒂安(Raymond Damadian),應當與彼得·曼斯菲爾德和保羅·勞特布爾分享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沒有他,就沒有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指責諾貝爾獎委員會「篡改歷史」而引起廣泛爭議。事實上,對MRI的發明權歸屬問題已爭論了許多年,而且爭得頗為激烈。而在學界看來,達馬蒂安更多是一個生意人,而不是科學家。

[編輯]
未來展望
人腦是如何思維的,一直是個謎。而且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要課題。而利用MRI的腦功能成像則有助於我們在活體和整體水平上研究人的思維。其中,關於盲童的手能否代替眼睛的研究,是一個很好的樣本。正常人能見到藍天碧水,然後在大腦里構成圖像,形成意境,而從未見過世界的盲童,用手也能摸文字,文字告訴他大千世界,盲童是否也能「看」到呢?專家通過功能性MRI,掃描正常和盲童的大腦,發現盲童也會像正常人一樣,在大腦的視皮質部有很好的激活區。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結論,盲童通過認知教育,手是可以代替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

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將使經典MRI成像方法掃描病人的時間由幾分鍾、十幾分鍾縮短至幾毫秒,使因器官運動對圖像造成的影響忽略不計;MRI血流成像,利用流空效應使MRI圖像上把血管的形態鮮明地呈現出來,使測量血管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速成為可能;MRI波譜分析可利用高磁場實現人體局部組織的波譜分析技術,從而增加幫助診斷的信息;腦功能成像,利用高磁場共振成像研究腦的功能及其發生機制是腦科學中最重要的課題。有理由相信,MRI將發展成為思維閱讀器。

20世紀中葉至今,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是發展最活躍的兩個領域,專家相信,作為這兩者結合物的MRI技術,繼續向微觀和功能檢查上發展,對揭示生命的奧秘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
相關條目
核磁共振
射頻
射頻線圈
梯度磁場
[編輯]
磁化准備
反轉回復(inversion recovery)
飽和回覆(saturation recovery)
驅動平衡(driven equilibrium)
[編輯]
取像方法
自旋迴波(spin echo)
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
平行成像(parallel imaging)
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
定常態自由進動成像(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imaging, SSFP)
[編輯]
醫學生理性應用
磁振血管攝影(MR angiography)
磁振膽胰攝影(MR cholangiopancreatogram, MRCP)
擴散權重影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
擴散張量影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
灌流權重影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e)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
[編輯]
參考文獻
傅傑青〈核磁共振——獲得諾貝爾獎次數最多的一個科學專題〉《自然雜志》, 2003, (06):357-261
別業廣、呂樺〈再談核磁共振在醫學方面的應用〉《物理與工程》, 2004, (02):34, 61
金永君、艾延寶〈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物理與工程》, 2002, (01):47-48, 50
劉東華、李顯耀、孫朝暉〈核磁共振成像〉《大學物理》, 1997, (10):36-39, 29
阮萍〈核磁共振成像及其醫學應用〉《廣西物理》, 1999, (02):50-53, 28
Lauterbur P C Nature, 1973, 242:190
黃衛華〈走近核磁共振〉《醫葯與保健》, 2004, (03):15
葉朝輝〈磁共振成像新進展〉《物理》, 2004, (01):12-17
田建廣、劉買利、夏照帆、葉朝輝〈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波譜學雜志》, 2002, (06):505-511
蔣子江〈核磁共振成像NMRI在化學領域中的應用〉《化學世界》, 1995, (11):563-565
樊慶福〈核磁共振成像與諾貝爾獎〉《上海生物醫學工程》, 2003, (04):封三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A0%B8%E7%A3%81%E5%85%B1%E6%8C%AF%E6%88%90%E5%83%8F"
頁面分類: 電磁學 | 原子核物理學 | 醫療設備

4、半月板被摘除的話有沒有替代物?

半月板的損傷按輕重分三級,大多數都不是很嚴重,像你並不像很大的損傷暴力導致的,把半月板完全切除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一般都是在關節鏡下進行修復。前交叉韌帶斷裂也可以在關節鏡下修復。不過這個手術難度相對較大,一般要到比較好的醫院,找做關節鏡的骨科醫生來做。
若真的切除了半月板,也可以做半月板移植,就是用別人(遺體身上)的半月板移植到你身上。其他人工替代的半月板目前還不成熟。

5、跑步會造成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嗎?

春天是最適合運動的季節,既不太冷、也不太熱,不管到了哪裡,都是百花盛開。此外,逐漸延長的日照時間,可以調整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平衡,使人精神振奮,常有運動的沖動。

而說到運動,沒有比跑步門檻更低的了。可能正是因為門檻低、參與者多,關於跑步的問題也特別多。

跑步可以減肥嗎?

可以

減肥這個事兒,說復雜很復雜,牽扯到代謝的方方面面,說簡單又很簡單,就是一個能量平衡問題只要攝入的能量少於支出的能量,一定可以瘦下來。

跑步可以增加能量支出,自然可以減肥。不過在減肥這件事上,運動的貢獻比調整飲食少。2012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普通人的新陳代謝存在一個極限,換句話說,能量支出不會無限增加。如果一面跑步、一面胡吃海塞,你就是天天一個馬拉松也瘦不下來。

跑步前要拉伸嗎?

常常有媒體說,跑步不拉伸等於白跑、唯有充分拉伸才能減少受傷。

這種想法很符合常識,可惜與研究結果不符。

運動醫學中,將拉伸稱之為柔韌性訓練。柔韌性訓練可以增加關節自由度,對於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大有好處。至於能否減少肌肉、韌帶損傷,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尤其要注意的是,拉伸會短暫降低肌肉的力量,如果您正准備參加體育比賽,避免賽前拉伸或許比較好。

跑步會讓小腿變粗嗎?

這是很多女性會關心的問題,答案則眾說紛紜。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還有的說,正確跑步便不會。

其實,我們從生理層面進行分析。小腿的結構無非是皮膚、皮下組織(脂肪)、神經、血管、肌肉和骨骼。對於成年人來說,皮膚、神經、骨骼受運動的影響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答案就在脂肪、肌肉和血管身上。

說到脂肪,我們不妨想一想洋蔥。洋蔥生長過程是從內而外的,剝洋蔥,卻要從外往裡。脂肪與此相似,對於女性而言,脂肪一般優先堆積於大腿和臀部,等這些部位容不下了,再往其他部位(比如小腿)發展,等到減肥時,卻先從其他部位開始。換句話說,充分運動與合理飲食,小腿可能是最先變瘦的地方

至於肌肉,有學者分析了肌肉與運動的關系。大致而言,運動越是劇烈,肌肉的參與度越高,而這其中,大腿肌肉的優先順序又高於小腿肌肉。也就是說,慢跑不會讓小腿肌肉增粗

運動速度與肌肉的關系,藍色表示激活,紅色表示充分激活(圖片來源:Samuel R. Hamner,2012)

至於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跑步後小腿變粗呢?這可能是因為跑步後血管擴張帶來的錯覺

跑步會損傷膝蓋么?

平心而論,只要運動,就有受傷的可能。跑步可能引起的膝蓋周圍損傷,除了膝關節炎以外,還有跑步膝(髕骨疼痛綜合征)、髕腱炎、髂脛束撞擊綜合症等。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膝蓋損傷,2017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出於健身目的的跑步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跑步也可以是膝蓋的保護因素,關鍵在於正確的跑步方式。

膝蓋的結構,跟可升降椅子差不多,關節表面存在關節液,好比是潤滑油,關節腔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形成彈簧一樣的緩沖結構,關節周圍則被肌肉、韌帶包裹。

膝蓋模式圖(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想一想你買過的可升降椅子,它們是怎麼壞的?

第一,如果老是斜著坐、躺著坐,氣壓桿受力不均勻,可能會出現破損;

第二,每把椅子都有一個最大載重質量,如果體重超過最大載重,椅子便可能罷工;

第三,總體而言,坐得越久,使用壽命越短。膝蓋的情況與此相似。

首先,如果肌肉、韌帶過於薄弱,不能正確固定膝關節,膝關節受傷的概率就大大增大;其次,體重越重、對膝關節的壓力越大,出現膝關節損傷的可能越高,實際上,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超重是膝關節炎最大的風險因素;最後,運動量增加過快,超出膝蓋的適應限度,膝蓋自然會抗議

總體而言,超重、肥胖人群的運動能力比正常人差,建議從較低的速度、較小的里程數開始,逐漸增加,有條件的話,可以監測自己的心率,確保不要超出合適的范圍。

-------------------------------

參考文獻

[1]美國運動醫學學會. 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 王正珍, 譯. 2010. 

[2]喬丹D.梅茨爾, 克萊爾科瓦里克. 跑步損傷的預防和恢復[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 

[3]ALENTORN-GELI E, SAMUELSSON K, MUSAHL V等. The Association of Recreational and Competitive Running With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7, 47(6): 373390. 

[4]HAMNER S R, DELP S L. Muscle contributions to fore-aft and vertical body mass center accelerations over a range of running speeds[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3, 46(4): 780787. 

[5]MILLER R H, EDWARDS W B, BRANDON S C E等. Why don』t most runners get knee osteoarthritis? A case for per-unit-distance load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4, 46(3): 572579. 

[6]VAN DER WORP H, DE POEL H J, DIERCKS R L等. Jumper』s knee or lander』s kne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jump biomechanics and patellar tendinopat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 35(8): 714722.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趙言昌

6、半月板損傷可以摘除半月板嗎?

盤狀半月板損傷一般要進行關節鏡手術,至於是部分還是全部切除取決於損傷的嚴重程度,如果損傷較為輕微,進行部分切除,半月板成形術,人工半月板目前仍不成熟。

這個建議你還是去咨詢專家 還是不要摘除 人體上每一個部位都有存在的理由

還有就是摘除之後的保養更得問醫生了 我們說的也是聽別人說的 建議你去專門的醫院網站上去問

7、膝關節運動損傷後進行恢復訓練,去健身房好還是自己

膝蓋出現損傷情況就應該好好進行休息,只有經過一個好的調養,受傷的地方才能慢慢的恢復過來,一定不能再進行劇烈的運動,這樣做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沒有辦法讓膝蓋更好的恢復。
想要讓受損的膝蓋更快恢復,還可以喝一些骨頭湯,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解效果。骨頭受傷以後喝一些骨頭湯就可以補充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能夠讓骨骼生長變得更快,也可以讓康復的速度變得更快,所以喝一些骨頭湯來補充蛋白質以及鈣質就非常重要。
想要讓膝蓋運動受傷情況更快恢復,還可以進行抬腿練習,讓腿部保持平直然後抬高,需要反復進行100次,兩個腿不要同時進行,應該要分開來練習。當小腿骨和大腿骨之間距離保持最大化的時候,組織之間就會出現一些間隙,這樣潤滑液就能夠進入到間隙裡面,補充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膝蓋恢復的速度自然就能變得更快。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膝蓋運動損傷怎麼恢復,除了上面這些方法還可以使用跪膝恢復方法,靠牆靜蹲恢復法,平時還應該注意正確飲食,這樣就可以讓受損的地方更快恢復,平時在做運動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熱身活動,不要讓受損的情況出現在自己身上,還應該在運動過程中做好保護措施。

8、一般的跑步會損傷膝蓋半月板?

春天是最適合運動的季節,既不太冷、也不太熱,不管到了哪裡,都是百花盛開。此外,逐漸延長的日照時間,可以調整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平衡,使人精神振奮,常有運動的沖動。

而說到運動,沒有比跑步門檻更低的了。可能正是因為門檻低、參與者多,關於跑步的問題也特別多。

跑步可以減肥嗎?

可以

減肥這個事兒,說復雜很復雜,牽扯到代謝的方方面面,說簡單又很簡單,就是一個能量平衡問題只要攝入的能量少於支出的能量,一定可以瘦下來。

跑步可以增加能量支出,自然可以減肥。不過在減肥這件事上,運動的貢獻比調整飲食少。2012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普通人的新陳代謝存在一個極限,換句話說,能量支出不會無限增加。如果一面跑步、一面胡吃海塞,你就是天天一個馬拉松也瘦不下來。

跑步前要拉伸嗎?

常常有媒體說,跑步不拉伸等於白跑、唯有充分拉伸才能減少受傷。

這種想法很符合常識,可惜與研究結果不符。

運動醫學中,將拉伸稱之為柔韌性訓練。柔韌性訓練可以增加關節自由度,對於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大有好處。至於能否減少肌肉、韌帶損傷,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尤其要注意的是,拉伸會短暫降低肌肉的力量,如果您正准備參加體育比賽,避免賽前拉伸或許比較好。

跑步會讓小腿變粗嗎?

這是很多女性會關心的問題,答案則眾說紛紜。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還有的說,正確跑步便不會。

其實,我們從生理層面進行分析。小腿的結構無非是皮膚、皮下組織(脂肪)、神經、血管、肌肉和骨骼。對於成年人來說,皮膚、神經、骨骼受運動的影響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答案就在脂肪、肌肉和血管身上。

說到脂肪,我們不妨想一想洋蔥。洋蔥生長過程是從內而外的,剝洋蔥,卻要從外往裡。脂肪與此相似,對於女性而言,脂肪一般優先堆積於大腿和臀部,等這些部位容不下了,再往其他部位(比如小腿)發展,等到減肥時,卻先從其他部位開始。換句話說,充分運動與合理飲食,小腿可能是最先變瘦的地方

至於肌肉,有學者分析了肌肉與運動的關系。大致而言,運動越是劇烈,肌肉的參與度越高,而這其中,大腿肌肉的優先順序又高於小腿肌肉。也就是說,慢跑不會讓小腿肌肉增粗

運動速度與肌肉的關系,藍色表示激活,紅色表示充分激活(圖片來源:Samuel R. Hamner,2012)

至於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跑步後小腿變粗呢?這可能是因為跑步後血管擴張帶來的錯覺

跑步會損傷膝蓋么?

平心而論,只要運動,就有受傷的可能。跑步可能引起的膝蓋周圍損傷,除了膝關節炎以外,還有跑步膝(髕骨疼痛綜合征)、髕腱炎、髂脛束撞擊綜合症等。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膝蓋損傷,2017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出於健身目的的跑步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跑步也可以是膝蓋的保護因素,關鍵在於正確的跑步方式。

膝蓋的結構,跟可升降椅子差不多,關節表面存在關節液,好比是潤滑油,關節腔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形成彈簧一樣的緩沖結構,關節周圍則被肌肉、韌帶包裹。

膝蓋模式圖(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想一想你買過的可升降椅子,它們是怎麼壞的?

第一,如果老是斜著坐、躺著坐,氣壓桿受力不均勻,可能會出現破損;

第二,每把椅子都有一個最大載重質量,如果體重超過最大載重,椅子便可能罷工;

第三,總體而言,坐得越久,使用壽命越短。膝蓋的情況與此相似。

首先,如果肌肉、韌帶過於薄弱,不能正確固定膝關節,膝關節受傷的概率就大大增大;其次,體重越重、對膝關節的壓力越大,出現膝關節損傷的可能越高,實際上,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超重是膝關節炎最大的風險因素;最後,運動量增加過快,超出膝蓋的適應限度,膝蓋自然會抗議

總體而言,超重、肥胖人群的運動能力比正常人差,建議從較低的速度、較小的里程數開始,逐漸增加,有條件的話,可以監測自己的心率,確保不要超出合適的范圍。

-------------------------------

參考文獻

[1]美國運動醫學學會. 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 王正珍, 譯. 2010. 

[2]喬丹D.梅茨爾, 克萊爾科瓦里克. 跑步損傷的預防和恢復[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 

[3]ALENTORN-GELI E, SAMUELSSON K, MUSAHL V等. The Association of Recreational and Competitive Running With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7, 47(6): 373390. 

[4]HAMNER S R, DELP S L. Muscle contributions to fore-aft and vertical body mass center accelerations over a range of running speeds[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3, 46(4): 780787. 

[5]MILLER R H, EDWARDS W B, BRANDON S C E等. Why don』t most runners get knee osteoarthritis? A case for per-unit-distance load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4, 46(3): 572579. 

[6]VAN DER WORP H, DE POEL H J, DIERCKS R L等. Jumper』s knee or lander』s kne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jump biomechanics and patellar tendinopat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 35(8): 714722.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趙言昌

與半月板損傷發展速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