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月板關節鏡手術後40天靜養好還是適當鍛煉好
你好:床上直腿抬高鍛煉,適當活動,避免蹬山,打籃球,跑跬等活動。
2、半月板損傷術後腿伸不直怎麼辦?
首先去檢查一下有沒有積液水腫現象,如果有就先不要進行恢復性訓練。如果你的手術期過了1個月以上的話就去醫院看看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積液,如果積液多你要考慮抽出。如果你剛剛手術完那麼先養一陣子,不要著急恢復,手術後一個月內伸不直也是正常的,雖然術前都會跟患者說手術恢復期很短,實質上大數患者的完全恢復期都在3個月左右。
你如果想進行恢復性訓練應該是這樣的:首先要依靠外力強制性的讓腿伸直,會疼,但是沒辦法。一定要適度用力,讓傷腿盡量伸直,然後要像正常步態那樣走路,可以慢但是不要踮腳走,正常走,讓傷腿承勁。走路完全正常以後才能練習下蹲。
你可以在恢復性訓練初期輔以膝部熱敷和烤燈來提高恢復速度。
3、半月板手術後不鍛煉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樞紐——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髕骨(膝蓋骨)包以關節囊而形成。股骨下端的內外股骨髁為半球形。當膝關節活動時,便在脛骨上端光滑的「平台」上作滾動及滑動的復合動作。為了減少摩擦和震動,使壓力均勻分布,兩骨關節面之間有軟骨「墊片」。「墊片」呈月牙形,一邊一個,如同小括弧,「墊」在脛骨平台上,並與關節囊及周圍肌腱、韌帶相固定,隨膝關節運動可向前後或內外方向微微移動。
「墊片」的正名叫半月板。內側半月板外緣較厚,內緣很薄;外側半月板比內側略小,但較為豐滿,形狀像陰歷十二三的月亮。
半月板的作用重要,也容易受到損傷。當下肢負重,處於足部固定,膝部略屈的位置,關節突然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損傷。日常勞作、生活中,挑、抬重物,或騎自行車匆忙下車站立不穩之際;或在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運動中,運動員拼搶時,都可能發生半月板損傷。長期從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車修理工,反復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損嚴重,也會損傷。此類病人以青壯年居多。
急性受傷時,有人自己能聽到關節內響聲。往往同時伴有關節囊內壁滑膜損傷,引起關節內出血、滲液。傷後關節逐漸腫脹,持續疼痛。經過休息及一般消腫止痛治療,症狀減輕,但關節間隙仍然疼痛,特別是當關節伸屈到某個位置時,尤其明顯。走路,尤其是上下樓梯,感到下肢無力,常打軟腿,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間長了,大腿肌肉萎縮,周徑變細。有的病人行走時,突然覺得膝關節疼痛異常,不能活動,甚至跌倒。忍痛,活動活動小腿後,又可以恢復行走。這種症狀稱為關節交鎖,是損傷的半月板卡住關節的緣故。部分病人,膝關節活動時感到彈動並聽到彈響聲。
少數特殊類型的半月板損傷可選擇修補手術,絕大部分則行半月板切除。切除損傷了的半月板,膝關節症狀可以消除或明顯減輕。隨著時間推移,原位會長出類似半月板的結構來,雖然比原先正常的差些,但也具有其絕大部分功能。
為了促進恢復,半月板手術前後,應刻苦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將膝蓋骨(髕骨)向上提,然後放鬆,反復用力。或將下肢伸直抬起,放下,反復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還可在腳脖上掛一定重量的沙袋進行練習。經過鍛煉的股四頭肌強壯有力,有利於保持關節穩定。鍛煉應在手術前就開始,手術後第二天繼續進行。這時傷口仍然疼痛,病人往往有顧慮,如生怕傷口裂開,裡面出血等等。一定要消除顧慮,忍痛鍛煉。手術後兩周下地負重,逐漸加大關節活動范圍。鍛煉程度與恢復效果有明顯關系,鍛煉愈好,效果愈佳。
治療方法
1.急性期 如關節有明顯積液(或積血),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出積液;如關節有「交鎖」,應用手法解除「交鎖」,然後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4周(圖3-135)。石膏要妥為塑型,病人可帶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間和去除固定後,都要積極鍛煉股四頭肌,以防肌肉萎縮。
2.慢性期 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和體征明顯,診斷明確者,應及早手術切除損傷的半月板,以防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術後伸膝位加壓包紮,次日開始作四頭肌靜止性收縮練習,2~3天後開始作直腿抬高運動,以防股四頭肌萎縮,兩周後開始下地行走,一般在術後2~3個月可恢復正常功能。
3.關節鏡的應用 關節鏡可用於半月板損傷的治療,半月板邊緣撕裂可行縫合修復,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損傷的部分。對早期懷疑半月板損傷者可行急診關節鏡檢查,早期處理半月板損傷,縮短療程,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損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4、半月板撕裂手術後練習直腿抬高需要帶支具嗎?
通常不鼓勵帶支具。因為關節術後,股四頭肌廢用性萎縮相對明顯,加上康復的必須,直腿抬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帶支具對力量和協調性較有力。如果伴有其他損傷也可以短期帶。
5、關節鏡術後平卧幾小時?抬高患肢多少度
關節鏡;護理 關節鏡是近年來新開展的發展迅速的技術,對膝關節損傷而言,具有對關節腔損傷小、創傷輕、術後恢復快、手術操作簡單、出血少等優點。關節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細的操作技術及術後的正確康復護理。術後護理包括術後常規護理、術後監護及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1 術後關節鏡護理 1.1 術後常規護理 術後6h取平卧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敷料滲血情況,患肢抬高30°,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腫脹充血;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及足趾活動,有異常、疼痛時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術後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和顏色,引流管一般在術後24~48h內拔除。 1.2 術後監護 加強術後監護是防止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1.2.1 關節腔內出血 多發生在術後24h內,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切口血性滲出增多,浮髕試驗陽性,關節腔穿刺抽吸較多量的血液等。處理方法:及時更換手術輔料,適當加壓包紮,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由手術操作孔置管引流或請教醫師處理。 1.2.2 關節腔內感染 主要原因為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格、老年或糖尿病等患者抵抗力差、術後處理不當所致;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升高等。處理方法:早期行關節穿刺,將關節內積液送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早期更換並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發生感染後,應及早切開引流,也可在關節鏡下行感染關節清理術,必要時可考慮急診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洗、滴注引流術。 2 指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2.1 肌力訓練 2.1.1 術後麻醉葯消退後即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鍛煉 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輕肢體腫脹。方法:伸直患肢,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縮或伸直下肢後進一步適當用力把膝關節伸直,到頂點時保持幾秒鍾(注意保持呼吸,不可憋氣)放鬆10~30s後繼續作。訓練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 2.1.2 術後第1天開始可做直腿抬高練習 以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為早期下床創造條件。方法:健側膝關節屈曲,患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保持功能位,抬腿離床面,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時可請示醫師。
6、關於半月板微創手術的
沈陽骨科醫院骨科 陳崇民大夫寫到: 半月板手術後康復 一, 關節損傷不同,手術方法不會一樣,康復計劃會有差別,手術後一定要和你的醫生聯系,制定適合你的康復計劃,否則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康復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沈陽市骨科醫院骨科陳崇民沈陽市骨科醫院骨科陳崇民 (一) 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 1.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每天3回,每回50次。 3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 所有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二) 術後1天 1繼續以上練習。 2開始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5cm處,保持至力竭。 (三) 術後3天 開始屈曲練習,方法見備注。以微痛為度,達盡可能大的角度。 (四) 術後4天 1繼續以上練習。 2主動屈膝達30度 (五) 術後5天 1繼續並較加強以上練習。 2開始站立位0-45度范圍內主動伸屈練習。但不靠牆。30次/組,2-3組/日,練習後腫,痛則冰敷。 (六) 術後1周: 1主動屈曲大於90度 2可單足站立,可不用拐行走。 二, 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開始恢復日常活動。 (一) 術後2周: 1主動屈曲至90-100度。 2加強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5分鍾) 3關節無明顯腫痛,不穩,可正常步態行走。 4開始指導下各項肌力練習:練習的負荷、角度、次數及時間,根據自身條件而定。一般為30次/組,2-4組/日。 (二)術後3周 1被動屈伸至120度。 2加強肌力練習。 3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逐漸增加范圍,並漸增負荷,30次/組,4組/日。 三, 中期(1月-2月) 目的:加強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一) 術後5周: 1主動屈曲達150度,且基本無痛。 2開始患側單腿45度位半蹲練習。5分/次,4次/日。 3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二) 術後6-8周: 1主動屈伸角度達至健側相同,且無疼痛。 2可完成日常的各項活動,如上下樓、騎自行車,行走5000米以上關節無腫痛。 3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 四, 後期:(2月-3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1開始膝繞環練習。 2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必要時可帶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恢復運動期:(3月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1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練習。 2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3通過測試,患側肌力達健側的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備註: *屈曲的聯系方法: 以下方法任選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後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復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髕骨松動術(術後1周開始) 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2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10分鍾。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3仰卧垂腿: 仰卧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4坐位「頂牆」 座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後保持不動,數分鍾後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全過程式控制制在30分鍾內。 5主動屈伸練習:(被動屈曲後練習)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鍾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伸直的練習法: *主動牽引:主動牽引伸直於極限處保持10秒鍾,放鬆5秒鍾。20-30次/組。1-2組/日。 活動度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既可給予冰敷15-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查看更多好大夫信息
7、做過半月板手術應該怎樣恢復,能恢復到什麼程度?
怎麼樣恢復請看下面的文章(網上幫你找的,呵呵)
至於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這要看你的毅力了!
認真按照計劃練習,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求快。
並祝早日康復!
=================================================
關節鏡下半月板修整/切除術後康復計劃
※ 注意事項:
半月板屬纖維軟骨組織,其本身無神經、血管,且關節鏡手術為微創手術,對組織創傷很小。故應早期開始功能練習,以盡快恢復功能。半月板的生理作用是減少對側關節面的摩擦、減震等,故切除後應強化肌力,以加強運動中關節的穩定性,保護關節軟骨。如合並較重軟骨損傷,或進行半月板縫合修補則在使用本計劃時應與手術醫生及康復醫生協商,根據情況進行練習。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 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 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2-3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應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以免造成腫脹。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
6 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術後早期不宜過多行走,否則可能引發腫脹,影響功能康復進程。
8 附錄中帶有陰影一側為患側。
9 運動員肌力較好,則應酌情加快進度,加大負荷。
10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功能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故以靜力
練習及小負荷的耐力練習為主。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至疲勞為止。
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一 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
1 踝泵——用力、緩慢、全范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組/小時
2 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3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所有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4術後24小時後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二)術後1天:
1 繼續以上練習。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2 開始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5秒)。30次/組,3-4組/日。
3. 開始側抬腿練習,要求及次數同上。
4. 開始後抬腿練習,俯卧(臉向下趴),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尖離床5㎝處,保持5秒。要求及次數同上。
5. 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范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5分/次,2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
*如疼痛腫脹不明顯,可扶單拐、或不用拐下地,但不鼓勵多行走。
(三) 術後3天
繼續以上練習。開始屈曲練習,方法見備注。以微痛為度,達盡可能大的角度。
(四) 術後4天:
1 繼續以上練習。開始單腿站立平衡練習。見附錄1——圖8,5分鍾/次,2-3次/日。
2 開始俯卧位「勾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以沙袋為負荷,在0-45度屈伸范圍內進行,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即刻冰敷。)
3 主動屈膝達90度。
(五) 術後5天:
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開始站立位負體重0-45度范圍內主動伸屈練習。,但不靠牆。30次/組,2-3組/日,練習後腫、痛則冰敷。
(六) 術後1周:
1 主動屈曲大於90°。
2 可單足站立,可不用拐短距離行走。
3 開始靠牆靜蹲練習。靜蹲練習:(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4 開始立位「勾腿」練習。抗阻屈至無痛的最大角度保持10—15
秒。30次/組,4組/日。
二·初期:(2周—1月)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開始恢復日常活動。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此期以提高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應注意控制運動量,避免關節腫脹、積液。練習後關節有發脹發熱感,則應及時冰敷!
一 術後2周:
1 主動屈曲至120—130°。2 強化肌力練習。(一次直抬腿最長可達6分鍾)
3 關節無明顯腫、痛,則應盡可能以正常步態行走。
4 開始指導下各項肌力練習:,練習的負荷、角度、次數及時間,根據自身條件而定。一般為30次/組,2-4組/日。
二 術後3周:
1 被動屈曲至140°。2 強化肌力練習。
3 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逐漸過渡至
並漸增負荷。 30次/組,4組/日。
三·中期:(1月—2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及輕微運動。
一 術後5周:
1 主動屈曲達150°(全范圍,與健側腿相同),且基本無痛。
2 開始患側單腿45度位半蹲練習。5分/次,4次/日。3 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30分/次,
2次/日。
二 術後6—8周:
1 主動屈伸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且無疼痛。
2 可完成日常的各項活動,如上下樓、騎自行車、行走5000米以上關節無腫痛。
3 開始跪坐練習,開始蹬踏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