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講的痹症的表現是什麼?
指導意見:
由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2、中醫痹症包括西醫哪些病
)是由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回一類病證。
3、中醫:什麼是痹症
痹症 痹證
--------------------------------------------------------------------------------
【概念】
痹證(Bi syndrome)是由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古代痹證的概念比較廣泛,包括內臟痹和肢體痹,本節主要討論肢體的痹證,包括西醫學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
--------------------------------------------------------------------------------
【病因病機】
本病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人體正氣不足有關。風寒濕等邪氣,在人體衛氣虛弱時容易侵入人體而致病。汗出當風、坐卧濕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風寒濕等邪氣侵入機體經絡,留於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同,不通則痛,正如《素問·痹論》所說: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根據感受邪氣的相對輕重,常分為行痹(風痹)、痛痹(寒痹)、著痹(濕痹)。若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復感風寒濕邪,邪從熱化,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則為熱痹。總之,風寒濕熱之邪侵入機體,痹阻關節肌肉筋絡,導致氣血閉阻不通,產生本病。
--------------------------------------------------------------------------------
【辨證】
主症 關節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遊走,痛無定處,時見惡風發熱,舌淡苔薄白,脈浮,為行痹(風痹);疼痛較劇,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熱痛減,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為痛痹 (寒痹);若肢體關節酸痛重著不移,或有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天加重或發作,苔白膩,脈濡緩,為著痹(濕痹);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關節活動不利,可累及多個關節,伴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苔黃燥,脈滑數,為熱痹。
--------------------------------------------------------------------------------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為主,結合循經及辨證選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經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腎俞、關元;著痹者,加陰陵泉、足三里;熱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據部位循經配穴。
操作 毫針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寒痹、濕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點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義 病痛局部循經選穴,可疏通經絡氣血,使營衛調和而風寒濕熱等邪無所依附,痹痛遂解。風邪偏盛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寒邪偏盛為痛痹,取腎俞、關元,益火之源,振奮陽氣而祛寒邪。濕邪偏盛為著痹,取陰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濕。熱痹者,加大椎、曲池可瀉熱疏風、利氣消腫。
2.其他治療
(1)刺絡拔罐法 用皮膚針重叩背脊兩側和關節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許,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 採用當歸、丹皮酚、威靈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選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關節腔內。每隔1—3日注射1次。
(3)電針法 選擇上述處方穴位,針刺得氣後,通電針機,先用連續波5分鍾,後改疏密波,通電10-20分鍾。
--------------------------------------------------------------------------------
【按語】
1.針刺治療痹證有較好的效果,尤其對風濕性關節炎。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纏綿反復,屬於頑痹范疇,非一時能獲效。
2.在風濕熱的急性期要應用西葯迅速控制病情,以免心臟出現嚴重的損傷。
3.本病應注意排除骨結核、骨腫瘤,以免延誤病情。
4.患者平時應注意關節的保暖,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
4、據說是痹證 中醫幫忙!
周身關節不利而作響,遊走性疼痛,肌肉蠢動等在西醫來來說是屬於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化驗室檢查正常,是因為不在急性活動期所以化驗顯示不出來。
在中醫來說是屬於感受風、寒、濕、三邪合病而致經自絡不和、血脈不通。關節作響是因有肝腎陰虛,血脈筋骨失於濡養,關節滑利不夠。所用之葯不驗是因為原方只注重了活血散風,而忽略了遊走性周身隱痛百是屬於風和濕的特點,且滋補肝腎通利關節的葯物用之太少了。治療立法的原則應該是滋補肝腎、滑利關節。兼活血散風利濕。平時注意多度運動鍛煉。
本人的見解,只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5、中醫說的風濕和西醫說的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變性是一回事嗎?謝謝
不是。中醫說的風濕是指身體受風邪.濕邪而致病;西醫說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和中醫的說法是一樣的,由於外傷.運動過度.常因風寒濕邪入侵為誘因而發病。
6、中醫所說的」痹症「是怎麼回事?
痹症:就是現在的風濕、類風濕之類的病症。中醫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版痹」,權說的很明顯了。原因是肌體陽氣不足或正氣虛虧復感風、寒、濕邪,滯留經絡不去,阻塞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所以痹症大都有疼痛症狀的。供參考。
7、中醫中痹症包含中醫哪幾種疾病
痹症;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痹症大致包括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痛),神經痛,肌肉痛等。
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酸痛,鮮嫩桑枝三尺,剪碎水煎服,或用酒炒水煎服。
風濕痛,1;鮮臭梧桐葉四兩(一日量)搗爛打汁,擠汁出水,每日分2次服下,治一切痛風症。2;臭梧桐二兩,水煎和陳酒溫服,每日一劑,連服十劑,治風濕酸痛,兩手不能舉起,兩足不能行動。
風濕麻木疼痛,病期較久者,老鸛草四兩,用酒一斤寢三日,隔水蒸透,每服一杯,一日2.3次。
風濕麻木,用蔥白,生薑,紫蘇,陳皮各2兩,搗爛,加酒包患處。
肢體麻木,透骨草,蒼耳子,陳艾葉各5錢,熬水外洗
8、中醫如何去痹症
養清補益湯
第一步,健運脾胃,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體具有一個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夠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血行暢通,關節疏利,筋骨強健,肌肉發達,肢體活動有力。
第二步,補益肝腎「肝腎同源」,肝與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肝血依賴腎精的滋養。腎精又依賴肝血的不斷補充,肝血與腎精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精與血都化源於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稱「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虛損較輕或是運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顧肝腎不足的問題,根據患者個人病情體質情況也可一二步同時進行。
第三步,修復正氣,固本培元,增強機體免疫力。中醫的理論中有這么兩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即人體的抵抗力。祖國醫學很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人體的正氣旺盛,如功能正常,氣血充沛,衛氣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襲得到防禦,不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