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

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

發布時間:2021-02-13 21:34:02

1、半月板如何劃分為紅區和白區

根據是否含有血運、損傷後是否有修復再生能力來劃分為紅區和白區。

半月板紅區,半月板的血液供應來自於膝內、外動脈的分支,該分支在關節囊內形成血管網。這些來自關節囊和滑膜的動脈網僅提供半月板周緣10%~30%纖維的血運,這一部分在關節鏡下稱為紅區,損傷後經過修補可以癒合。

半月板白區,中央部沒有血運,靠關節液的滲透來營養,因而損傷後缺乏修復再生能力。



(1)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擴展資料

內側半月板與內側副韌帶相連,兩端間距較大,呈「C」形,前角附著在脛骨髁前內側,居前交叉韌帶起點和外側半月板前角之前;後角附著於髁間後區,位於外側半月板後角及後交叉韌帶附著點之間。邊緣與關節囊及內側關節囊韌帶相連。

大多數人的內側半月板的形態前窄後寬,邊緣肥厚,越接近中央越薄,尤以前部顯著。也有某些人的半月板前、後部的寬度幾乎相同。

在不負重時,脛骨與股骨不接觸,全由半月板襯墊兩者之間。在負重時,有約70%的負重區域在半月板上,這就大大降低了脛骨平台上的應力,從而保護了軟骨。如果將半月板切除,則脛骨平台上的峰壓力可上升兩倍,並將引起軟骨退變。

在負重時,半月板接受軸向應力,由於半月板前、後角脛骨韌帶限制了半月板向側方膨出,就使軸向應力轉化為其內部的箍應力,如果這兩個韌帶斷裂,則其負重能力完全喪失。將半月板前、後角脛骨韌帶切斷引起的軟骨退變與半月板全切除引起的軟骨退變類似。可以推斷在半月板橫裂時,半月板的承重功能完全喪失。

半月板切除的大小與脛骨平台上的峰應力呈正比,與脛骨平台的退變呈正比。這就要求我們在半月板部分切除時要盡量少切。

2、膝關節的組成,主要結構特點和運動形式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關節面的周緣,周圍有韌帶加固,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韌帶有:

1、髕韌帶

為股四頭肌腱的中央部纖維索,自髕骨向下止於脛骨粗隆。髕韌帶扁平而強韌,其淺層纖維越過髕骨連於股四頭肌腱。

2、腓側副韌帶

為條索狀堅韌的纖維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頭。韌帶表面大部分被股二頭肌腱所遮蓋,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

3、脛側副韌帶

呈寬扁束狀,位於膝關節內側後份。起自股骨內上髁,向下附著於脛骨內側髁及相鄰骨體,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結合。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膝時緊張,屈膝時鬆弛,半屈膝時最鬆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許膝關節作少許旋內和旋外運動。

4、斜韌帶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來,起自脛骨內側髁,斜向外上方,止於股骨外上髁,部分纖維與關節囊融合,可防止膝關節過伸。

5、膝交叉韌帶

位於膝關節中央稍後方,非常強韌,由滑膜襯覆,可分為前、後兩條:

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降起的刖方內側,與外側半月板的前角愈著,斜向後上方外側,纖維呈扇形附著於股骨外側髁的內側。

後交叉韌帶.較前交叉韌帶短而強韌,並較垂直。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斜向前上方內側,附著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

膝交叉韌帶牢固地連結股骨和脛骨,可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前交叉韌帶在伸膝時最緊張,能防止脛骨前移。後交叉韌帶在屈膝時最緊張,可防止脛骨後移。

膝關節在一般情況下,只能做屈伸運動,因為此時它是滑車狀,在屈位情況下,髕骨上移,此時關節呈雙髁狀,因此即能做屈伸運動,又能做微小的旋內、旋外運動,因膝關節兩側有付韌帶存在,故不能做收展運動。

(2)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擴展資料:

膝關節的輔助結構:

膝關節的滑膜層是全身關節中最寬闊最復雜的,附著於該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周緣,覆蓋關節內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結構。

滑膜在髕骨上緣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達5cm左右的髕上囊於股四頭肌腱和股骨體下部之間。

在髕骨下方的中線兩側,部分滑膜層突向關節腔內,形成一對翼狀襞alar folds,襞內含有脂肪組織,充填關節腔內的空隙。還有不與關節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於髕韌帶與脛骨上端之間的髕下深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膝關節

3、半月板在什麼位置?有何作用?

位於膝關節的關節間隙。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接,中心部薄,呈游離狀態。

作用:半月板主要附著於脛骨,但可隨股骨作一定范圍的移動,加之其形態特點,可以補償脛骨髁面與股骨髁面的不適應,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並可避免周圍軟組織被擠入關節。半月板顏色灰白,光滑而有光澤,質韌並具有一定的彈性,能緩沖兩骨面撞擊,吸收震盪,散布滑液,增加潤滑,減少摩擦,保護關節。

(3)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擴展資料:

半月板的分類:

1、內側半月板

內側半月板呈「C」形,周徑較大,前端窄而後部寬。前角附著在前交叉韌帶附著點之前,並位於脛骨兩個髁之間。

前角還有些纖維通過關節前,與外側半月板前角相連接。後角附著在脛骨髁間窩,正好在後交叉韌帶之前和外側半月板後角纖維之下。內側半月板與內側副韌帶後部及內側關節囊緊密相連,因而限制了內側半月板的活動度。在鬆弛的前半部與固定的後半部交界處,易因扭轉外力而發生橫形破裂。

2、外側半月板

外側半月板較內側半月板周徑小而面積廣,呈環形,近似「O」形。它中部稍寬,前後端略窄,但是全長均比內側半月板為寬。其前角附著在前交叉韌帶後面,並與前交叉韌帶相混合;後角附著於髁間隆起的後方、內側半月板後角附著點的前方,外緣與腘肌相連,但與腓側副韌帶並不連接。

4、半月板盤狀的主要症狀以及治療方案

基本確定你的症狀是半月板撕裂
行走時突然屈伸受限(膝關節常交鎖於半屈位即130-150度位),頓一下,或在放鬆狀態中抖動幾下,又行動自如,這可是半月板損傷後膝關節交鎖的典型反應,半月板破裂處常可套住股骨髁而發生交鎖。臨床中百分之70以上的交鎖案例是因為半月板損傷,所以你半月板受傷的可能性極大。
不知道你受傷已經多長時間了,一般半月板受傷一段時間後,如果不特意的進行股四頭肌鍛煉,四頭肌就會萎縮。你可以試一下兩腿都伸直,躺在床上,你用兩手去握膝蓋上方的肌肉,是否右腿比左腿軟些?而且膝蓋上方右腿比左腿細。如果有,表示股四頭肌已經開始萎縮。
不知道你受傷的時候是膝蓋內翻還是外翻,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叫做膝關節旋轉提拉或旋轉擠壓試驗:病人俯卧位,屈膝90度,用兩手持足部向上提拉膝關節,並向外或內旋轉,如發生疼痛,表示側副韌帶扭傷,反之,雙手持患側足跟及足跖向下擠壓膝關節,再向外側或內側旋轉,同時屈到最大限度再繼續伸直。如發生疼痛,則證實內或外側半月板破裂,並依疼痛發生時的角度判斷半月板破裂部位
建議你去做核磁共振檢查,就可以有個明確說法了,如果情況需要,就要做關節鏡手術。

5、半月板是什麼樣的結構和組成?怎麼會出現撕裂?

半月板為形似兩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盤,位於股骨和脛骨之問,其邊緣肥厚與關節龔愈著,內側緣簿而銳利,並游離於關節腔中,上面光滑凹陷與股骨內外側裸相一致,下面「F坦光滑,與脛骨平台相貼。它為膝關節的緩沖裝置,並使膝關節面的形狀相吻合 半月板撕裂是體育運動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運動創傷,往往由於關節活動的不協調,如踢球時踢空、對腳,或跑動中被絆倒等膝關節扭傷時,導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脛骨間,引起撕裂。如果同時存在其它情況,如長期處於蹲位勞動、原來有過韌帶損傷、原來有盤狀半月板等,則更容易引起撕裂。老年人由於半月板有退變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而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沒有明顯的外傷

6、簡述膝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運動形式

結構構成: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膝關節由股骨髁、脛骨平台、髕骨及其周圍滑膜、關節囊、韌帶、半月板和肌肉等組織共同構成。外側髁高,限制髕骨脫位。

前後交叉韌帶對膝關節的穩定器的作用:前交叉韌帶限制脛骨過度前移,後交叉韌帶限制脛骨過度後移,兩者共同限制膝關節的過伸,脛骨的旋轉,限制伸膝位側方活動。

運動特點:

膝關節是全身中結構最復雜、最大、所受杠桿作用力最強的一個關節。它雖為屈戊關節,但其運動則是二維的。運動范圍雖不及肩、髖關節廣泛,卻具有更為精確、復雜的規律。關節結構膝關節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構成的內側和外側脛股關節,以及由臏骨和股骨滑車構成的臏股關節。

股骨下端膨大。為內髁及外髁,其間為髁間窩,內髁之橫徑較外髁者長。而縱徑(前後徑)則較外髁為短,內外髁之軟骨面與脛骨上端者相關節,其前方兩髁之間軟骨面則與臏骨之後軟骨面相關節。

(6)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擴展資料:

膝關節伸膝裝置:股四頭肌肌腱、髕骨及髕韌帶組成了伸膝裝置。膝關節內側支持結構:第一層是包裹縫匠肌的深筋膜;第二層脛側副韌帶淺層;第三層是關節囊。

膝關節的外側支持結構:第一層是筋膜層,第二層是腓側副韌帶,第三層是關節囊。前交叉韌帶:上端附著在股骨外髁內側面的後半部分,下端附著在脛骨髁間區和內側髁間結節之間,並與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相連接。

與半月板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分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