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腿關節扭傷四年還沒好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就是關節炎導致的疼痛。
很多疾病可引起關節炎性病變,臨床較為常見的關節炎有以下幾種:
1.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多數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質增生,自然容易得骨關節炎。臨床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在醫生看來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2.類風濕性關節炎
該病常表現為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等)疼痛,且發病關節呈對稱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在35~50歲之間,但老人、幼兒同樣可發病。因其病因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著復雜關系,臨床尚無法徹底根治,只能通過葯物治療控制病情,維持關節功能。
3.強直性脊柱炎
多表現為脊柱、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病變。病因不清,一般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該病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前,嚴重者可導致脊柱和關節畸形而影響日常生活。
4.反應性關節炎
因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等關節外感染因子觸發的炎症性關節病變。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
5.痛風性關節炎
因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發病多為急性單側關節炎,以腳部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為主要症狀,痛時「痛不欲生」,病程持續一周左右可緩解,像一陣風一樣過去,因此叫「痛風」,但易復發。預防方法是有效的抗氧化,防止核酸被氧化分解,從而減少內源性嘌呤(佔80%)產生,繼而減少尿酸的產生。同時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少吃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白酒等外源性嘌呤,從而減少尿酸產生。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物理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葯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康復、職業訓練以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為重點,有條件的醫院,應在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
1.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潮濕的環境有助於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可能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易感人群應避免強紫外線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
2.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因此,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預防某些關節炎發生的措施,如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能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幾率明顯升高,戒煙已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2、男40歲 MRI診斷報告書:1.右膝關節外側半月板後角損傷(Ⅲ級),2. 1.右膝關節內側
外側半月板後角達到了可修補手術的程度了,
關節鏡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