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怎樣拍出半月板損傷的效果

怎樣拍出半月板損傷的效果

發布時間:2020-11-05 08:52:27

1、半月板損傷方法

 當出現半月板周圍血供區出現急性撕裂的情況以後,可以通過非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在對半月板損傷的地方進行處理的時候,可以讓其自動癒合,這需要在不完全撕裂的情況下完成。而撕裂情況嚴重或者是急性撕裂的情況,則需要用石膏對患處進行固定,並且在固定期當中半月板能夠慢慢地開始癒合。

2、半月板損傷的最好治療方法

半月板損傷一般是由於平時的運動或者勞動不注意慢性勞損引起,建議去醫院做個磁共振就能明確半月板損傷的程度,程度輕微可以靠休息患肢恢復

如果出現膝關節積液的話,是需要通過穿刺引流出積液,同時口服局部消炎止痛葯物治療。如果半月板損傷嚴重可以手術治療。

3、如何自我診斷是否出現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多見於激烈的運動中,如職業足球、籃球運動員出現損傷的幾率就明顯普通人要高。除了出現疼痛、軟腿、走路不穩外,對於已經出現實質性損傷無法在修復的損傷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雖然對於膝關節的穩定性有很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及時發現症狀盡早治療才能遠離更大的傷害。那麼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專家教您。 1、半月板彈響實驗中手指會在關節處感到明顯的沖擊感,同時有清脆高調的響聲,嚴重破損的半月板不會出現彈響,但是需要和肌腱彈拔的聲響相區別。檢查過程中出現陽性體征,一般疼痛多在彈響彈動感以前出現。 2、上下樓梯時會出現關節滑落感,而在行走過程中可出現交鎖現象,也就是在行走過程中膝關節突然不能伸屈,不過在改變體位或是抖動下肢後才能解除交鎖。 3、患者可出現膝關節反復發作的腫脹,休息後消失、運動後加重,應該與滑膜炎相區別。 4、當半月板邊緣破裂出現血管損傷後,會出現關節積血和積液;X線檢查不能發現半月板損傷,但是可以排除膝關節的其他病變。 5、性質多數為撕裂性的疼痛,也可能為鈍痛、刺痛,與半月板損傷位置、程度、自身體質有關。如果患者損傷的半月板在中心區域,甚至可能出現活動後疼痛減輕的現象。 相信通過文中的介紹,您對於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對我們的健康負責,專家建議讀者一旦出現文中所提的症狀,及時去醫院檢查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4、請教,半月板損傷通過ct拍照是不是能看得出來?必

病情分析:您好,半月板是軟骨,一般CT檢查的效果不明顯。指導意見:可做核磁檢查或用關節鏡可起到檢查和治療的作用。 查看更多答案>>

5、半月板損傷如何治療?

保守治療,採用各種理療手法,補充營養手段,康復訓練手段。微創手術治療,一般來講,級別低的損傷還可以保守治療,Ⅲ級以上的損傷就必須手術治療了。如果積液很多,一般會建議把積液抽出來,再包紮;如果不多,可以吃一些中葯治療。關節鏡微創手術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需要在膝關節打幾個的小口,探頭伸進去取出遊離的碎片,或切除已經受損的半月板,這種方式處理留下的疤痕較小。不過不同的病情特點又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出現半月板損傷時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檢查,及時治療,找到治療方法

6、半月板損傷怎樣鍛練

手術了嗎?沒手術就直抬腿聯系,防止肌肉萎縮,手術了就參考下面:
一、術後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術後棉花退、石膏包紮制動,用被子或枕頭墊高下肢,麻醉消退後即開始活動足趾以及腳踝,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腫脹,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肢抬高2~3天,盡量減少患側足跟低於腹部的時間和次數。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綳
勁及放鬆)。可扶拐下床適量活動。小心地面上的水或者物體,注意避免滑倒。
2、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內的出血和腫脹,
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3、主管您的管床醫生一般會在手術後3~5天給您傷口換葯。
4、術後10天拆線,出院。

二、術後康復訓練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制定,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 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 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應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以免造成腫脹。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
6、 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術後早期不宜過多行走,否則可能引發腫脹,影響功能康復進程。
8、 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三、術後康復計劃:(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一 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1、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
①踝泵——用力、緩慢、全范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組/小時
②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③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
所有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2、術後1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③開始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至力竭。
④開始側抬腿練習。
⑤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范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5分/次,2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如疼痛不明顯,可扶單拐、或不用拐。
3、術後3天
開始屈曲練習,方法見備注。以微痛為度,達盡可能大的角度。
4、術後4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開始單腿站立平衡練習,5分鍾/次,2-3次/日。
③主動屈膝達70-80度。
5、術後5天:
①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②開始站立位0-45度范圍內主動伸屈練習。但不靠牆。30次/組,2-3組/日,練習後腫、痛則冰敷。
6、術後1周:
①主動屈曲大於90°。
②可單足站立,可不用拐行走。
③開始靠牆半蹲練習,2-5分/次,3-5次每日。
二 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開始恢復日常活動。
1、術後2周:
①主動屈曲至120—130°.
②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鍾)
③關節無明顯腫、痛、不穩,可正常步態行走。
④開始指導下各項肌力練習:練習的負荷、角度、次數及時間,根據自身條件而定。一般為30次/組,2-4組/日。
2、術後3周:
①被動屈曲至140°。
②強化肌力練習。
③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逐漸增加范圍, 並漸增負荷,30次/組,4組/日。
三 中期:(1月—2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 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
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1、術後5周:
①主動屈曲達150°,且基本無痛。
②開始患側單腿45度位半蹲練習。5分/次,4次/日。
③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6—8周:
①主動屈伸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且無疼痛。
②可完成日常的各項活動,如上下樓、騎自行車、行走5000米以上關節無腫痛。
③開始跪坐練習。
④開始蹬踏練習。
四 後期:(2個月—3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① 開始膝繞環練習。
②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③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④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⑤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 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 恢復運動期:(3個月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①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②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③通過測試,患健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備註:
*屈曲的練習方法:
以下方法任選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後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
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復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髕骨松動術(術後1周開始):
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2、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
10分鍾。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
3、仰卧垂腿:
仰卧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4、坐位「頂牆」:
坐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後保持不動,數分鍾後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全過程式控制制在30分鍾內。
5、主動屈伸練習:(被動屈曲後進行)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伸直的練習法:
1、主動牽伸:主動牽拉伸直於極限處保持10秒,放鬆5秒。20—30次/組,1—2組/日。
2、被動壓直:足跟下墊起,適當重量的沙袋(或其他替代物)置於膝上方,或者稍彎腰後自己用雙手或請他人輔助用雙手給予適當壓力,下壓膝關節上方,維持約5-10分鍾。
活動度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3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如何判斷半月板損傷

是否有半月板的損傷要到醫院檢查的,有時候看是看不出來的。只能通過CT檢查或者是核磁共振檢查才能確診。建議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膝關節核磁共振檢查,查清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如果膝關節不適的話,應先減少膝關節的活動,注意保暖。好好休息,避免勞累吧,這段時間盡量就不要負重活動了,關節也要限制活動,如果自己忍不住,那就局部制動一段時間。如果經過休息一段時間,症狀還是很明顯,可以試試葯物治療,吃點消炎止痛的葯或者通筋活絡的葯,以及滑膜焱福糠貼都是可以的。

8、半月板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損傷在創傷性關節損傷中比較常見,而半月板損傷是常見的膝關節損傷,其原因是膝關節內紊亂所致,半月板損傷同時就有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有其復雜的結構特徵和獨特的生存環境,而且有一定的隱蔽性和難痊癒性,傷後的功能鍛煉更加復雜。飲食上少食油膩,高脂肪,多食蔬菜水果,少食細糧,多食粗糧。上下樓梯時,必須全神貫注,且踏穩之後,再動第二步,才可避免外傷。

9、半月板損傷的症狀是什麼,怎麼治療最好?

關於半月板損傷症狀臨床表現,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
1、多數半月板損傷患者有膝關節扭傷史,所以有膝關節扭傷經歷的朋友警惕半月板損傷的發生。
2、伸屈膝關節時,膝部有彈響聲。
3、受傷當時膝關節有撕裂感及響聲,即發生劇痛,關節腫脹,屈伸活動功能障礙。膝關節活動痛,以行走和上下樓時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膝部打軟腿及絞鎖現象。
4、檢查時可發現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有壓痛,膝關節不能過伸或過屈。
5、半月板彈響試驗:患者仰卧,充分屈髖屈膝,檢查者一手握住足部,一手置於膝部,先使小腿內旋內收,然後外展伸直,再使小腿外旋外展,然後內收伸直,如有疼痛或彈響者為陽性。患者大多數為陽性。
6、研磨試驗:患者俯卧位,患膝屈曲90°,檢查者在足踝部用力下壓並作旋轉研磨,在某一體位有痛感時為陽性,部分病例可陽性。
中葯濟愈堂月板健骨舒絡貼經皮膚發揮作用貼與患處,即可使葯性快速滲透到損傷部位,促進病患部位血液循環,具有活血止痛、袪風通絡的作用,腰、臀、腿部疼痛開始減輕,關節酸痛、麻木、發熱等症狀迅速
得到減輕。它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及中葯的功效、主治與歸經的原則,充分調動葯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有效促愈半月板損傷引起的各種症狀。

與怎樣拍出半月板損傷的效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