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膝上外側動脈不參與半月板血供

膝上外側動脈不參與半月板血供

發布時間:2020-11-04 14:59:03

1、半月板和外側關節囊沒有直接相連,活動度較大,半月板損傷有什麼臨床表現?

半月板損傷一般是表現成膝關節的腫脹疼痛這種症狀!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吧!

半月板是嵌在股骨髁和膝關節脛骨平台之間的一片纖維軟骨。一個在內側,一個在外側。內側半月板呈「C」形,與內側關節囊緊密相連。外側半月板呈「0」形,不直接與外側關節囊相連,具有相對較大的活動性。

首先,半月板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匹配性,並承受股骨和脛骨之間的基本負荷。

其次,它還具有減震功能,類似於汽車的減震裝置。

半月板損傷的發生率?

半月板損傷並不多見,通常是交叉韌帶斷裂的合並損傷或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之一。

半月板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受損?

膝關節扭轉經常發生在屈曲位置,所以足球、籃球等運動很受歡迎。此外,它也可能發生在特殊職業中,如舉重運動員的長期重復負重下蹲等。

半月板損傷有什麼臨床表現?

 急性期的主要特徵是膝關節腫脹疼痛和運動受限。急性期後,腫脹和積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動時關節仍有疼痛,膝關節在屈曲和伸展時有彈性聲音,有些患者有「鎖定」現象(患者在活動時經常感到「咔噠」聲)。受傷的膝蓋立刻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卡住了,不能動。它被稱為「鎖定」,非常痛苦。慢慢恢復後,我無意中聽到「咔噠」一聲。膝關節立即恢復伸展和彎曲,這被稱為「解鎖」,疼痛也減輕了。蹲著、站著、跑著和跳著的時候疼痛更加明顯。在嚴重的情況下,膝關節可能跛行或患有屈曲和伸展功能障礙,以及股四頭肌萎縮。

以上就是關於我們的膝關節疼痛的一些表現,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2、左膝關節內側半月板後角和外側半月板後角是血液供應區嗎

不太理解你的意思 人身體里的每一處都是有血液供應的 沒有血液滋養怎麼生長 怎麼進行細胞分裂 只不過半月板主要是像個緩沖墊 時時要受壓迫 摩擦 所以裡面基本沒什麼血管 都是纖維結蒂組織

3、膝關節外側問題!!

半月板損傷的診斷,提供給你,你可以據此診斷一下:
1、多數患者有膝關節扭傷史。
2、伸屈膝關節時,膝部有彈響聲。
3、受傷當時膝關節有撕裂感及響聲,即發生劇痛,關節腫脹,屈伸活動功能障礙。
膝關節活動痛,以行走和上下樓時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膝部打軟腿及絞鎖現象。
4、檢查時可發現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有壓痛,膝關節不能過伸或過屈。
5、半月板彈響試驗(麥氏征):患者仰卧,充分屈髖屈膝,檢查者一手握住足部,一手置於膝部,先使小腿內旋內收,然後外展伸直,再使小腿外旋外展,然後內收伸直,如有疼痛或彈響者為陽性。患者大多數為陽性。
6、研磨試驗:患者俯卧位,患膝屈曲90°,檢查者在足踝部用力下壓並作旋轉研磨,在某一體位有痛感時為陽性,部分病例可陽性。
必要時作膝關節空氣造影、碘溶液造影或關節鏡檢查。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常見於膝關節伸屈伴隨小腿內外旋或內外翻,使半月板產生矛盾運動所致。當膝關節伸曲時,股骨髁在半月板上滑動,伸時推動半月板向前,屈時向後;膝關節旋轉時,半月板與股骨內外髁一致活動,其旋轉發生在半月板與脛骨平台之間,一側半月板向前,另一側半月板向後。而當膝關節處於半屈曲,小腿內旋或外旋位時,半月板即被擠住而不能運動。如此時突然伸直或進一步旋轉,半月板本身的纖維軟骨或其周緣的纖維組織所承受的拉力,超過其本身的耐力時,即會發生撕裂。

中醫認為,半月板損傷可通過膏葯外敷治療的方法。通過膏葯外敷使得葯物成分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之目的。

4、左膝半月板

半月板損傷通常不易癒合,因為半月板血運極差,絕大部份為無血管區,只有外側也就是靠近關節囊側的25%~30%有血液供應。因此半月板損傷後極難癒合。一經確診即應根據損傷情況及時治療。以往常採用保守治療,如手法治療通過內外旋轉小腿,使小腿盡量屈曲後伸直,可解除膝關節交鎖症狀;或固定療法通過制動、抽液,用彈力綳帶包紮,以夾板或石膏固定膝關節屈曲45°,經4~6周後可癒合,僅適用於半月板外1/3區域或半月板與關節囊交界部位有不超過1cm長的新鮮撕裂的病人。保守治療無效的則必須進行手術修補或切除。

5、半月板問題

你應該是左膝外翻導致的受傷,交叉韌帶沒受傷已屬幸運
你的半月板損傷未達關節面,不算嚴重,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不知道你有沒有出現過膝蓋交鎖,行走時膝蓋有沒有彈響?
你可以試一下右膝彎曲90度時用你的拇指外側去壓磨股骨與脛骨相連部位的凹處,會有「沙沙」感,表示外側半月板前角撕裂程度較嚴重。再試一下兩腿都伸直,躺在床上,你用兩手去握膝蓋上方的肌肉,是否右腿比左腿軟些?而且膝蓋上方右腿比左腿細。如果有,表示股四頭肌已經萎縮。
保守治療其實就跟不治療差不多,因為半月板受傷除手術外根本沒有其他辦法,做熏蒸、擦葯等等都是活血化瘀的,而半月板因為沒有血液流過,所以不能自行癒合。長期不治,十幾年後關節軟骨可能會被磨掉,而且骨髁長期磨半月撕裂處,會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傷
為了長遠打算,建議最好做關節鏡手術,花費大約7000元。關節鏡已經產生了10多年了,技術很成熟,術後兩周就可出院,行走自如,注意恢復,兩個月後就可以參加體育運動,肯定會有些影響,但是影響如何就看你恢復狀況了。關節鏡沒有後遺症。別看半月板很小,但在這個技術出來之前半月板損傷一直是醫學界難題。現在很多運動員都做過這類手術,只要不是傷的太嚴重的都可以繼續打職業聯賽。不過你要注意術後的鍛煉,尤其是股四頭肌的鍛煉。
至於外側副韌帶撕裂,也是不能根治的傷,不過影響要小很多,在我看來,半月板和韌帶的損傷都比骨折麻煩。
祝你好運!

6、外側半月板水平撕裂,請問。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半月板損傷」的問題。
身體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樞紐--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接,中心部薄,呈游離狀態。
除邊緣部分損傷後可以自行修復外,半月板破裂後不能自行修復,半月板切除後,可由滑膜再生一個纖維軟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脛骨髁凹陷及襯墊股骨內外髁的作用,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起緩沖震盪的作用。
……
3)治療方法
半月板損傷的治療,以往偏於手術,認為半月板血供差,創傷後難以修復,只有手術切除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近年來,由於對其功能認識的深化,在處理上也愈趨慎重,由於關節鏡外科的進步,半月板的手術也有通過關節鏡下進行的,手術方式有半月板全部切除、部分切除以及半月板修復手術和盤狀軟骨板的成形手術等。
急性期:局部冷敷,石膏托外固定,以便消腫止痛。
慢性期:保守治療無效後,應作半月板撕裂部分摘除術,以防止發生創傷性膝關節炎。盡量使用膝關節鏡手術,以便術後盡快復原。
1. 常規手術
一般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
① 體位,一種是仰卧,患膝平放於手術台上或根據需要彎屈不同角度,另一種為仰卧屈膝90度位,腘窩放置於手術台遠端邊緣小腿下垂,手術者可用雙膝夾住病人患足行不同方向轉動或牽引。另外體位可按術者習慣選用。
② 切口也有多種,由於半月板切除本身並不困難,只是要在比較小的切口中,在視野不太清楚的條件下,完整摘除半月板,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設計好切口,常用的有:
A. 內側弧形切口,自股骨內踝後方0.5厘米,關節線上4厘米處開始,向關節間隙並至其下0.5--1厘米作切口,再沿關節間隙平行方向達骸韌帶內緣為止。
B. 水平切口,沿臏韌帶內緣起,循關節間隙作橫切口以及倒八字切口等。
③ 術畢,應用彈力綳帶包紮,以後才松去止血帶。在病床上應患肢抬高,次日即應開始股四頭肌收縮操練,第3日,開始應鼓勵病人行直腿高舉操練。一般術後2周拆除縫線。2--3周後,逐漸屈膝並加強股四頭肌功能鍛煉。
④ 手術並發症:
A. 關節積液,多因手術粗暴,止血不周,刺激關節滑膜而產生的後果,或因術後未注意股四頭肌操練以致股四頭肌萎縮,關節缺乏自控能力,行動時易損傷滑膜而導致創傷性滑膜炎。治療方法應加強股四頭肌操練並按創傷性滑膜炎處理。
B. 關節積血,多見膝外下動脈損傷,有時因損傷形成動脈瘤,此動脈自腘動脈發出後,沿半月板向前分布(膝下內動脈在關節平面的下緣,故不易損傷)故有的作者主張在切除外例半月板時應常規引出膝下外動脈,並予以切斷結扎,或在手術時靠近半月板外緣進行切除。
關節內一旦發生積血,在術後2--3日病人常發高熱,但白細胞計數不高。積血一般不凝固,應在嚴格無菌條件下,行關節腔穿刺抽血,並注入抗生素預防感染。關節外的血腫凝集成塊時,必要時,可行手術清除。
C. 化膿感染,如關節腫脹、疼痛、發紅、體溫上升、白細胞計數增高,為術後感染的徵象,早期發現可施行關節穿刺排液、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內注入抗生素,晚期則手術切開排膿才能引流通暢,可置入雙管持續沖洗,待感染控制後再練習膝關節活動。
D. 腘血管損傷,少見,但後果嚴重,腘血管在後方距半月板僅1厘米處,手術刀進入過深則可損傷腘動脈,影響下肢血供,必須警惕。
2. 經關節鏡半月扳手術
手術的特點,切口小,創傷反應少;術後疼痛輕微,活動障礙少;無腿部肌肉萎;住院期可縮短2/3,很少發生並發症;以及康復迅速,很快可以恢復工作。
隨著科技的進步,器械的改進,本手術的效果將愈趨明顯,應用日益普及,可以說,關節鏡下的手術開拓了關節外科手術的新紀元。
4)護理措施
1. 護理觀察
① 膝部疼痛的特點。有無漏診或治療不當。
② 外固定物的松緊度。有無影響肢體血運。
③ 功能鍛煉的效果。有無股四頭肌萎縮。
2. 一般護理
在制動期間給予必要的生活護理。
3. 問題處置
① 膝部疼痛
護理措施:
A. 急性損傷後局部冷敷,彈性綳帶或棉墊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石膏托制10天,卧床休息3周,以控制出血和腫脹。口服鎮痛葯。
B. 慢性期疼痛與運動有關,應控制運動次數和時間,術後過早負重會加重關節內的創傷反應,導致慢性滑膜炎引起膝痛。所以處理原則是早下地,晚負重,最好是1個月後再開始負重行走。
同時給予中葯熱洗、理療和按摩,促進膝周軟組織的血液循環。痛甚時口服消炎鎮痛葯。
C. 對術後仍感到膝部疼痛者,需認真查清原因。如切口部位痛者多為皮下神經痛,關節後方殘留痛者多為後角切除不全,內側切口而外側痛者多為診斷錯誤,必要時再次手術。
② 膝關節交鎖
護理措施:
A. 急性期交鎖常伴有肌肉痙攣,膝處於半屈曲的強迫性體位,此時護理者必須維持患膝的半屈位置,再順著大腿的軸線手法牽拉小腿,同時囑咐病人放鬆肌肉,待膝部鬆弛後,輕輕屈伸活動膝關節達到脫鎖。脫鎖後需將患膝制動休息10天。避免劇烈運動。
B. 對於慢性期交鎖者,應教會病人自行解鎖法: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輕輕擺動膝關節,以求解鎖。
C. 反復交鎖者應動員病人手術切除損傷的半月板,術後藉助持續被動運動器早期活動。
③ 股四頭肌萎縮
護理措施:
A. 在整個治療期間,都應強調和指導病人鍛煉股四頭肌,防止發生潛在性膝關節不穩定。這是獲得最佳療效的關鍵。
B. 膝部制動固定期的操練
① 病人仰卧或坐位,褲子要寬松,不影響操作。鍛煉可從健側學起,再過渡到兩側。把手放在膝後,教病人將膝壓向手,再放鬆,反復「壓緊--放鬆」。每小時1次,每次5分鍾。
應確實看到股四頭肌的強力收縮和完全鬆弛,防止病人用臀大肌收縮來代替股四頭肌收縮。按摩和電療是無法取代股四頭肌鍛煉的,只能使病人產生惰性。
② 當病人掌握上述操練後,再進一步練習直腿抬高。首先是抗重力抬高,然後到抗阻力抬高,如足部綁縛沙袋。也可通過改變體-位減慢抬腿速度和延長滯空時間來增加鍛煉強度(圖2);
③ 拆除外固定後的行走鍛煉要求:跟-趾式走路,不能破行,每一步都必須伸直膝關節。
下肢器械練功法:
A. 上下台階法。B. 蹬車運動法。C. 抗阻力伸膝法。D. 負重下蹲起立法。E. 劃船運動法。
④ 術前若有肌萎縮,應強化鍛煉。術後一旦恢復感覺,就應重新開始鍛煉,尤其是年輕力壯者。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7、半月板損傷的最好治療方法

半月板損傷一般是由於平時的運動或者勞動不注意慢性勞損引起,建議去醫院做個磁共振就能明確半月板損傷的程度,程度輕微可以靠休息患肢恢復

如果出現膝關節積液的話,是需要通過穿刺引流出積液,同時口服局部消炎止痛葯物治療。如果半月板損傷嚴重可以手術治療。

8、膝蓋外側半月板

<

9、半月板前後角有血供嗎?

1.半月板血供來源:來源於膝內、外側及膝中動脈等的小血管在滑膜及關節囊組織中形成半月板周圍毛細血管叢及環狀血管網進入半月板,供養半月板的外側緣。膝內、外側動脈還發出細小分支進入半月板前後角,並形成毛細血管網。
2.半月板體部的血供:半月板周圍的血管叢發出的入板小動脈進入體部後,一般排列為上、中、下3層,層與層之間的吻合支很少;入板小動脈在半月板內反復分支,終末形成毛細血管,支配半月板周邊25%一30%的區域
3.半月板 角部的血供:由半月板周邊血管叢發出的小血管進入前、後角部後,不斷分支吻合,形成毛細血管網。從整體上觀察,半月板角部的血管分布於角的整個區域
4.半月板無血管區的營養供應:體部內側的區域及半月板表面無血管分布,其表面平行分布一層膜狀滑液層,由滑液提供營養。經CD3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半月板外周部的表面發現一層具有血管內皮細胞性質的滑膜層,推測與半月板的營養供應
有關

與膝上外側動脈不參與半月板血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