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半月板變性膝蓋積液多久疼痛消失

半月板變性膝蓋積液多久疼痛消失

發布時間:2020-11-03 19:15:03

1、半月板變性問題,請教專家是否嚴重!

可能運動時力量過大或者移動角度不當,造成半月板水平挫傷。目前半月板還好,處於良性,半月板有受傷、變形,但沒有受傷暫時沒有影響傷及膝關節關節面。

現在應靜養(約兩個月),讓半月板有機會自我修復,避免長時間站、蹲,也要避免膝關節水平方向扭動。如果腫痛沒有減少,還應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祝你好運!

2、誰知道膝蓋因半月板損傷,有積液做了關節鏡手術後要多久才可以出院?...

如果做半月板手術,正常四五天就可以出院了。
關節鏡是近年來新開展的發展迅速的技術,對膝關節損傷而言,具有對關節腔損傷小、創傷輕、術後恢復快、手術操作簡單、出血少等優點。關節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細的操作技術及術後的正確康復護理。術後護理包括術後常規護理、術後監護及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1 術後關節鏡護理

1.1 術後常規護理 術後6h取平卧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敷料滲血情況,患肢抬高30°,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腫脹充血;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及足趾活動,有異常、疼痛時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術後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和顏色,引流管一般在術後24~48h內拔除。

1.2 術後監護 加強術後監護是防止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1.2.1 關節腔內出血 多發生在術後24h內,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切口血性滲出增多,浮髕試驗陽性,關節腔穿刺抽吸較多量的血液等。處理方法:及時更換手術輔料,適當加壓包紮,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由手術操作孔置管引流或請教醫師處理。

1.2.2 關節腔內感染 主要原因為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格、老年或糖尿病等患者抵抗力差、術後處理不當所致;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升高等。處理方法:早期行關節穿刺,將關節內積液送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早期更換並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發生感染後,應及早切開引流,也可在關節鏡下行感染關節清理術,必要時可考慮急診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洗、滴注引流術。

2 指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2.1 肌力訓練

2.1.1 術後麻醉葯消退後即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鍛煉 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輕肢體腫脹。方法:伸直患肢,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縮或伸直下肢後進一步適當用力把膝關節伸直,到頂點時保持幾秒鍾(注意保持呼吸,不可憋氣)放鬆10~30s後繼續作。訓練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

2.1.2 術後第1天開始可做直腿抬高練習 以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為早期下床創造條件。方法:健側膝關節屈曲,患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保持功能位,抬腿離床面,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時可請示醫師。

3 功能鍛煉

3.1 被動鍛煉 術後2~3天可以使用CPM機被動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每次30~60min,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角度5°~10°,循序漸進;CPM被動鍛煉的目的在於防止肌腱粘連。術後早期活動可使纖維組織在形成及成熟過程中,能保持肌腱上下滑動,及時松解肌腱於周圍組織的粘連,有利於術後膝關節的功能活動。

3.2 主動鍛煉 術後3~5天患肢疼痛、腫脹基本消失後可逐步進行主動屈曲鍛煉。方法:患肢足跟不離創面,逐漸屈曲膝關節至感到疼痛為止,放鬆數秒後可重復進行,待患肢肌力恢復,能抵抗肢體重力後可行抬腿屈膝關節或坐在床邊練習。

3.3 下肢負重訓練 膝關節鏡術後下床、負重時間是根據病種及手術方式決定的。如半月板部位或全切除的患者可在術後3~5天扶拐下床逐漸負重活動;若是有半月板縫合的,術後用卡盤支具保持,制動2周及在卡盤支具保持下限制關節活動訓練及部分負重訓練。術後2周後可扶拐、不負重的條件下適當運動,6周後患肢去拐負重,卡盤支具8周後去除。

3.4 出院指導 出院時向患者詳細交待繼續加強住院期間進行的各項功能練習的必要性,患肢負重時間及負重時的注意事項,完全自如運動時間及方法,應遵醫囑按時服用葯物;定期進行復查隨訪。

4 體會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病,創傷小,組織損傷輕,術中出血少,對膝關節正常生理干擾不大,機體恢復快[1]。膝關節鏡手術護理的重點不但強調抗感染、預防出血、控制疼痛,而且要以促進半月板癒合和關節功能恢復為主要目的,術後的康復訓練尤其重要。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些豬蹄海參等

3、半月板損傷與膝蓋積液有否關系

絕對有關,而且可能是直接的因果關系,積液是關節囊對物理刺激的反應。
半月板損傷的情況需不需要做手術,要看對生活影響的程度和積液進展情況,而不是「半來月板損傷不大未做手術」這么籠統的,損傷大不大有什麼量化的指標么?影響了生活就是手術指征!
「穿刺」是很不妥的治源療,除了不可能制止積液發生之外,反而因為這種侵入性的騷擾,而造成更多的積液,半月板一個是圓形一個是彎月形的,只要有一個邊角破裂然後隨著膝關節運動反復摩擦就可以反復積液(不管負荷大還是小都會有),現在手術本身造成的損傷已百經很小了,都是用關節鏡做的,幾個小孔,鏡下將度破裂的半月板一塊一塊咬掉,微創手術,我建議你就做這個。
順便說一句,診斷清楚的時候,治療還是徹底針對病因的好,穿刺這種手段以後最好慎用了,搞個化膿性關節炎吃不了兜著走。

4、我膝蓋有積液,半月板也損傷了,但不是很嚴重!我在養傷,怎麼樣才能知道它完全的

你的積液是由於半月板損傷以及軟組織挫傷所造成的,所以不必擔心積液的問題,關鍵是你的半月板損傷程度,如果半月板損傷的程度低於三級,那麼你可以通過靜養來恢復,前四周最好不要讓患肢受力,也就是說,最好下地的時候拄拐,六周後開始要鍛煉股四頭肌了,只有練好了肌肉,才能保護好膝蓋。完全養好一般需要半年左右了,這個恢復因人而異的。但是如果你的損傷達到了三級或三級以上的時候,那就必須手術治療了。你目前還不嚴重,還是好好休養,恢復好了就沒有後遺症,但是不好好養,那將來有可能會加重損傷,到時候必須手術了。

5、左膝關節腔少量積液,內側半月板後角變性

MRI顯示(膝關節內側半月板後角見條片狀高信號)說明是彎曲過度的弧狀信號,也就是旋轉型, 短期物理治療,避免負重,劇烈運動,春節受傷,目前才5個月左右,5月份居然去爬山,有性格,一般半年到一年,都要避免負重以及劇烈運動,內側腫脹是膝關節急性損傷過度彎曲關節軟組織受到擠壓短期出現的臨床反應,體現在半月板變性或者撕裂,您的是變性表示沒有撕裂,而且擬以上訴說臨床沒有絞索現象,沒有彎曲受限現象只是受傷初期有腫脹不適感,後期通過活血化瘀等物理、保守、葯物等治療已經有所緩解,你去爬山也是一種情況緩解體現,但值得提醒的是半月板與一般骨科其他傷筋動骨120天理論時間不同,半月板恢復周期每人長短不同,您是變性最多定性於1~2度之間(非常小的問題)首先關節鏡介入首發要求是半月板損傷3度(也就是撕裂)一般有德醫生不會建議你手術,後交叉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走形也是過度彎曲顯示有所拉伸,但沒有斷裂,你訴說腿上部韌帶有酸痛那是副韌帶,(如果信號缺失醫生才會臨床輔助抽屜檢查是否陽性考慮韌帶是否斷裂,如果斷裂會麻煩點需要韌帶重建,而且效果不會太理想)以上幾條你都不夠標准,但不能否認目前許多無德醫生建議你做關節鏡。
建議你近期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比如爬樓爬山,騎車,跑步,負重等等,另外注意保暖,做做理療,沒事下下澡堂或者每天用熱水熱毛巾熱敷,待1~2年一般你這些症狀都會消失,比較小的不適不用去理會,

6、膝蓋半月板損傷多久可以恢復

膝蓋半月板損傷是一種以膝關節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軟腿或膝關節交鎖現象,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通常不易癒合,因為半月板血運極差,絕大部份為無血管區,只有外側也就是靠近關節囊側的25%~30%有血液供應。因此半月板損傷後極難癒合。

與半月板變性膝蓋積液多久疼痛消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