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左側膝關節內少量積液。2、左側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撕裂傷。3、左膝內側半月板撕裂傷 這個傷嚴重嗎
?
2、50歲女患者右腿內側半月板撕裂傷,有積液怎麼辦?
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撕裂是體育運動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運動創傷,往往由於關節活動的不協調,如踢球時踢空、對腳,或跑動中被絆倒等膝關節扭傷時,導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脛骨間,引起撕裂。如果同時存在其它情況,如長期處於蹲位勞動、原來有過韌帶損傷、原來有盤狀半月板等,則更容易引起撕裂。老年人由於半月板有退變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而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沒有明顯的外傷。
半月板撕裂後,最常見的症狀是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以在關節的一側,或者後方,也可以是關節伸屈活動到某一位置上時出現。許多患者可出現上下蹲或行走時關節內「喀嗒喀嗒」的聲音,往往在比較固定的角度出現。有時還會出現關節突然卡住不能活動或關節突然無力的情況,影響了生活質量。更為嚴重的是,撕裂的半月板還會在關節活動中牽扯關節滑膜組織,磨損關節軟骨,造成極難治癒的慢性滑膜炎,並加速關節退變,使關節炎提早出現。因此,對半月板撕裂必須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由於半月板在X光片中不顯影,用X光檢查並不能發現半月板的損傷,特別在撕裂的急性期,關節的腫脹和疼痛更是影響了醫生的體檢和診斷,使半月板撕裂經常被漏診,喪失了治療時機,更延誤了病情。現代醫學的發展使我們可以運用磁共振對半月板撕裂進行早期診斷,我院擁有的關節專用磁共振更是為患者減少了經濟上的負擔。對於一些難以確診的病例,還可以用關節鏡技術進行微創檢查,進一步提高了診斷半月板撕裂的准確性。
半月板撕裂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和非手術兩類,對於范圍小、部位在血管區的撕裂,可以用石膏、膝托等外固定製動進行治療。而除此而外的各種撕裂均需要手術治療,一般來說,引起症狀的半月板撕裂大多是需要手術治療的。以往在發現半月板撕裂後,往往將其全部切除,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但是喪失了半月板保護的關節在短短幾年內就會發展為關節炎。因此,目前的手術都採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或者半月板縫合等技術,盡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的半月板組織,減少對關節功能的影響。而關節鏡技術的應用更是把手術的創傷降到了最低的限度,使患者的恢復達到了最快的程度。
膝關節積液,下面介紹幾種其它治療方法,供你選擇.
1.推拿療法
(1)推揉點按法:患者仰卧,膝部自上而下,順其筋絡反復推
揉1~2分鍾。(2)拔伸屈膝法:患者體位同上,肌肉放鬆,醫生先
輕輕地、小幅度地來回屈伸膝關節,最後盡力將膝關節完全屈曲,然
後伸直患肢。(3)刮筋、分筋法:患者仰卧,於髕骨外上方、內下
方運用一拇指屈曲指關節,放於痛點內側;另一手掌按於屈拇之上,
用臂力推動拇指向外刮數下。(4)關節積液時可用捶、擂、拍法,
交替進行。捶為實拳,擊為空拳,下擊髕骨周圍軟組織及大腿伸側,
大小腿屈伸各20~30下,擂為實拳,雙拳用臂力下壓與上部位相同處,
重復1~2遍。拍不用拳而是用手掌拍打腘窩,用腕力彈拍。
2.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
抽凈,並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
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
系。注射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
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物質,有明
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
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3.葯物治療
急性期滑膜損傷,瘀血積滯,治以散瘀生新消腫為主,三七粉等
口服。慢性水濕稽留,肌筋弛弱,治以祛風燥濕、強壯肌筋,內服羌
活勝濕湯加減,外貼狗皮膏;若寒邪較盛,亦可散寒祛風除濕,方用
烏頭湯。
4.固定與練功療法
早期應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彈力綳帶加壓包紮,並禁止負
重。治療期間可作股四頭肌舒縮活動鍛煉,後期應加強膝關節的屈伸
鍛煉,這對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復發作,
恢復膝關節伸屈功能,有著積極作用。
3、誰知道膝蓋因半月板損傷,有積液做了關節鏡手術後要多久才可以出院?...
如果做半月板手術,正常四五天就可以出院了。
關節鏡是近年來新開展的發展迅速的技術,對膝關節損傷而言,具有對關節腔損傷小、創傷輕、術後恢復快、手術操作簡單、出血少等優點。關節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細的操作技術及術後的正確康復護理。術後護理包括術後常規護理、術後監護及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1 術後關節鏡護理
1.1 術後常規護理 術後6h取平卧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敷料滲血情況,患肢抬高30°,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腫脹充血;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及足趾活動,有異常、疼痛時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術後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和顏色,引流管一般在術後24~48h內拔除。
1.2 術後監護 加強術後監護是防止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1.2.1 關節腔內出血 多發生在術後24h內,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切口血性滲出增多,浮髕試驗陽性,關節腔穿刺抽吸較多量的血液等。處理方法:及時更換手術輔料,適當加壓包紮,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由手術操作孔置管引流或請教醫師處理。
1.2.2 關節腔內感染 主要原因為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格、老年或糖尿病等患者抵抗力差、術後處理不當所致;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升高等。處理方法:早期行關節穿刺,將關節內積液送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早期更換並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發生感染後,應及早切開引流,也可在關節鏡下行感染關節清理術,必要時可考慮急診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洗、滴注引流術。
2 指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2.1 肌力訓練
2.1.1 術後麻醉葯消退後即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鍛煉 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輕肢體腫脹。方法:伸直患肢,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縮或伸直下肢後進一步適當用力把膝關節伸直,到頂點時保持幾秒鍾(注意保持呼吸,不可憋氣)放鬆10~30s後繼續作。訓練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
2.1.2 術後第1天開始可做直腿抬高練習 以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為早期下床創造條件。方法:健側膝關節屈曲,患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保持功能位,抬腿離床面,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時可請示醫師。
3 功能鍛煉
3.1 被動鍛煉 術後2~3天可以使用CPM機被動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每次30~60min,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角度5°~10°,循序漸進;CPM被動鍛煉的目的在於防止肌腱粘連。術後早期活動可使纖維組織在形成及成熟過程中,能保持肌腱上下滑動,及時松解肌腱於周圍組織的粘連,有利於術後膝關節的功能活動。
3.2 主動鍛煉 術後3~5天患肢疼痛、腫脹基本消失後可逐步進行主動屈曲鍛煉。方法:患肢足跟不離創面,逐漸屈曲膝關節至感到疼痛為止,放鬆數秒後可重復進行,待患肢肌力恢復,能抵抗肢體重力後可行抬腿屈膝關節或坐在床邊練習。
3.3 下肢負重訓練 膝關節鏡術後下床、負重時間是根據病種及手術方式決定的。如半月板部位或全切除的患者可在術後3~5天扶拐下床逐漸負重活動;若是有半月板縫合的,術後用卡盤支具保持,制動2周及在卡盤支具保持下限制關節活動訓練及部分負重訓練。術後2周後可扶拐、不負重的條件下適當運動,6周後患肢去拐負重,卡盤支具8周後去除。
3.4 出院指導 出院時向患者詳細交待繼續加強住院期間進行的各項功能練習的必要性,患肢負重時間及負重時的注意事項,完全自如運動時間及方法,應遵醫囑按時服用葯物;定期進行復查隨訪。
4 體會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病,創傷小,組織損傷輕,術中出血少,對膝關節正常生理干擾不大,機體恢復快[1]。膝關節鏡手術護理的重點不但強調抗感染、預防出血、控制疼痛,而且要以促進半月板癒合和關節功能恢復為主要目的,術後的康復訓練尤其重要。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些豬蹄海參等
4、前天腿痛,到醫院檢查醫生叫做核磁共振,結果一岀來,居然是什麼半月板損傷有積液,要手術才行,我不想手
得看損傷是幾度,見議保守治療,盡量休息不能做激烈的運動了,千萬別再負重,我也是這問題,手術來過兩次了,不萬不得己別做,如果輕點,可以關鏡微創手術,起碼一個月卧床,回想起過去我都後怕,希望你是最輕的那一種。
5、39歲女,左腿半月板撕裂,有積液,該怎樣治療最好?
您上傳的MRI並不清楚,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外側半月板撕裂,同時可能有前交叉韌帶損傷,我不能確定。您需要提供完整的MRI資料,拍完照片後在您的電腦上打開看一下,如果連照片的文字都看不清楚就需要重新拍攝了。或者建議您直接到我院運動損傷科門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