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媽媽52歲左膝關節半月板1度損傷交鎖頻繁,要手術嗎
核磁共振,顯示:左膝關節退變,左脛骨平台內側出現異常信號,左膝關節外側半月板1度損傷,有少量積液;醫生判斷:左腓骨內側見骨性突起,背離關節生長
2、半月板手術風險知多少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於「關節鏡」的問題。 關節鏡技術19世紀初源於日本,19世紀80年代後在美國取得長足發展。主要用於治療膝關節內的各種運動損傷,如半月板損傷,前交*韌帶斷裂,骨性關節炎早期,均可採用關節鏡治療。 關節鏡手術一般做3--4個5毫米的小孔,放入比筷子頭細的鏡子,通過它檢查關節,然後再放入同樣粗細的手術器械,解除病變。與傳統手術相比,該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國際上優秀運動員的膝關節傷病,一般都是通過關節鏡治療的,全美每年膝關鏡手術200--300萬例,中國每年12萬例。 自從關節鏡應用於臨床以來,在關節外科領域內發生了顯著變化。通過在關節鏡直視下的直接觀察和手術操作,不僅使診斷的方法改善,准確率提高,同時,由於是鏡下微創手術,手術效果更好,並發症和後遺症也比較少。目前,關節鏡術的應用范圍已由原來的膝關節迅速擴大至肩、肘、腕、髖、踝等關節,成為關節外科工作中的重要檢查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關節鏡手術有什麼特點 關節鏡由於可看到關節內幾乎所有的部位,因此比切開關節看的更全面;由於圖像經過放大,比切開關節看的更准確;由於切口很小,創傷小,疤痕少,康復快,並發症少,有些情況下麻醉過後,即可下地活動,對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大有好處。對關節疑難病症的確診,對困擾患者多年的傷痛,往往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概括的講,是一邊檢查,一邊手術,檢查、治療同時進行。 關節鏡手術主要的好處是開刀傷口小,對周圍正常組織的破壞小,並可以縮短病人住院及恢復的時間。 2)適合關節鏡手術的傷病 以膝關節為例,絕大多數膝關節的傷病都適合關節鏡手術,像不明原因的關節腫脹,各種滑膜炎,輕、中度的創傷性骨關節炎,或老年性退變性骨關節炎,關節內游離體,半月板損傷,交*韌帶損傷,急性關節扭傷,髕骨半脫位等。關節內感染也可以通過關節鏡檢查沖洗。 …… 6)關節鏡手術及其護理指導 1. 術前准備 ① 心理護理 向患者解釋手術的目的,術後有一段時間不能行走,以後需通過功能鍛煉後恢復。 ② 按硬膜外麻醉術前常規護理。 ③ 備齊各項常規檢查報告,如血常規、尿常規、出凝血時間測定、肝腎功能、心電圖、患肢的X線片。 ④ 手術野皮膚准備患側肢體切口的上、下20厘米處。 ⑤ 手術前1天,做血型測定、備血,完成常規葯物的皮膚敏感試驗,全身清潔。手術前晚10時後禁食,12時後禁水。 ⑥ 手術晨按醫囑給術前用葯。 2. 術後護理 ① 腰麻後常規護理。 ② 卧位術後6小時平卧位,頭側向一側。 ③ 定期觀察並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④ 抬高患肢一般用枕頭或軟墊,使患肢抬高約20厘米,保持膝關節接近伸直位,減輕腫脹。 ⑤ 注意觀察切口出血情況,一般切口採用加壓包紮的方法。如果切口滲血較多,應及時更換敷料,並保持床單位的清潔。 ⑥ 觀察足趾的末梢循環,溫度、膚色和運動,以防止由於包干政緊而引起血液循環障礙。 ⑦ 功能鍛煉,術後第1天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通過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腫脹,為抬腿運動做好准備。術後第2天開始作抬腿運動。 ⑧ 如果關節腔內積液消退,可作膝關節伸屈練習,過早會加重關節⑨ 應早期下地活動,但不可過早負重。 3. 健康指導 ① 膝關節保暖,夜間抬高下肢。 ② 按照要求進行下肢的功能鍛煉,直至關節的疼痛消失、下肢行走如常為止。 ③ 定期隨訪。 腔內積液。
3、半月板損傷交鎖
您可以去別的醫院看看,如果伸不直等的交鎖的話,還是可以關節鏡探查的。關節鏡即可作為治療用也可以作為診斷用。不過是最終的也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畢竟是有創傷的
4、半月板損傷只能手術嗎、?
你這個做關節鏡可能不能完全消除疼痛,你同時還有骨關節炎的表現。如果積極治療的話,可以做個關節鏡,處理下半月板,清理下關節腔,症狀會有所緩解。
不做手術就是吃葯了,你說的那個什麼就是廣告,別相信。
以後關節炎嚴重了,保守治療無效了,可能要進行膝關節表面置換。
5、半月板三級損傷需要手術嗎
可以不做手術
保守治療
打石膏固定
配合葯物
6、半月板撕裂~~~是不是非要手術~~
病情分析:你好,半月板撕裂,必須手術治療。並且禁忌辛辣硬食物、煙酒.
7、膝關節交鎖是什麼意思?
交鎖即關節在屈伸過程中突然在半屈曲位固定,伸直障礙,但可屈曲,此時半月板嵌頓在關節面之間,不能解脫,搖擺旋轉膝關節可使其「解鎖」。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交鎖陽性,而半月板損傷是交鎖常見的原因,另外還有如關節內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先天發育異常等都可以引起交鎖。
需要檢查的人群:在行走的情況下膝關節突發劇痛的人群。
(7)半月板交鎖用手術嘛擴展資料:
1、半月板損傷
患者多有外傷史,傷後疼痛,膝關節隨即腫脹,急性期疼痛定位大多不準確,後期出現特定部位疼痛。損傷後出現關節積液,關節交鎖並出現「打軟腿」現象,膝關節活動過程中出現彈響,可伴患側疼痛。
兩周後即可見股四頭肌萎縮,內側明顯;關節間隙可觸及固定局限的壓痛點。麥氏征(McMurry'sTest)檢查大多數為陽性,可進行定位,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Apply試驗可在損傷側引發疼痛,並可進行半蹲負重情況檢查。
有人還進行搖擺試驗,即將一手拇指置於損傷側關節間隙,另一手輕輕左右搖擺小腿,拇指可感覺到半月板於間隙內進出,伴疼痛即為陽性。
膝關節造影也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幫助,可進行損傷定位,在某種情況下仍有人使用,但逐漸為新的檢查方法所替代。關節鏡檢查的確診率可達90%,同時可進行手術,但對內側半月板後角觀察有一定局限性。MRI檢查對關節軟組織損傷有相當診斷價值。
2、內側副韌帶損傷
傷後膝關節內側出現劇烈疼痛,緩解再次加重,出現內側腫脹,淤血。屈膝30°檢查膝關節可及異常關節間隙開口感,內側副韌帶張力減低,外翻應力試驗陽性。外翻應力下拍片作雙側對照,患肢膝關節內側間隙加大,超過10°以上,表明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同時考慮前交叉韌帶出現損傷。MRI可對其進行較明確的診斷。
3、外側副韌帶損傷
患者多有膝關節內側外力作用史,傷後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局部壓痛明顯,常有腓骨小頭骨折。伴其它相鄰結構損傷時,出現相應症狀。膝關節內翻應力試驗陽性,外側副韌帶張力降低,可及壓痛點及異常開口感。內翻應力下拍片,雙側對比,患側關節間隙增寬。
4、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常自覺有撕裂感,膝關節疼痛、不穩,不能重復動作或繼續運動。隨後關節腫脹,積血,可出現浮髕試驗陽性。急性期常常因疼痛劇烈不能配合進行詳細檢查,麻醉或急性期後可行常規檢查。
前交叉韌帶損傷時,前抽屜試驗陽性,Lachman試驗陽性,軸移試驗陽性,Jerk試驗陽性。也可行垂腿位前抽屜試驗以放鬆肌肉,陽性表明有前交叉韌帶損傷。X光平片檢查對撕脫骨折有診斷意義,前抽屜試驗同時進行雙側對照拍片,出現脛骨前移,表明存在前交叉韌帶損傷。MRI對前交叉韌帶損傷比較准確。
5、後交叉韌帶損傷
後交叉韌帶損傷症狀與前交叉韌帶損傷相似,有明確急性外傷史。檢查時後抽屜試驗陽性,可同時拍X光片進行診斷。患者仰卧位雙足置於檢查床,屈膝90°左右,可出現脛骨結節塌陷。
手持患者股骨遠端,屈髖屈膝時,脛骨近端後移更為明顯,表明後交叉韌帶斷裂。X光片檢查可發現後交叉韌帶撕脫骨片。MRI對後交叉韌帶診斷比較准確。
8、原來是膝蓋交鎖了
膝關節交鎖是膝半月板損傷的最典型表現,表現為,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屈伸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不能活動,並伴有明顯的疼痛。 這是由於半月板損傷撕裂後,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特別是屈伸又伴有膝部扭轉時,破裂的半月板卡在股骨髁間窩內或股脛關節間,導致膝部活動受限無法屈伸。
9、半月板損傷 交鎖
膝關節絞索的原因主要是半月板損傷所致,一般情況下都是半月板破裂引起,頻繁交鎖的絞索很容易引起膝關節再次受傷,再者還會造成關節軟骨損傷,我強烈建議你盡快到正規的大醫院進行關節鏡治療,能縫合的縫合治療,無法縫合的可做部分切除治療。以避免關節損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