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日子寫錯了,如果是2012年的話:
1、需要做膝關節屈伸練習,同時要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關節粘連,但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能使用暴力;
2、做直腿抬高練習,一個月的時候,可以在小腿上逐漸加一些負重物,一般從1斤開始,逐漸增加,鍛煉股四頭肌肌力,防止肌肉萎縮。
2、膝蓋積水半月板損傷術後多長時間能走路家裡需要准備輪
如果做半月板手術,正常四五天就可以出院了。
關節鏡是近年來新開展的發展迅速的技術,對膝關節損傷而言,具有對關節腔損傷小、創傷輕、術後恢復快、手術操作簡單、出血少等優點。關節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細的操作技術及術後的正確康復護理。術後護理包括術後常規護理、術後監護及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1 術後關節鏡護理
1.1 術後常規護理 術後6h取平卧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敷料滲血情況,患肢抬高30°,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腫脹充血;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及足趾活動,有異常、疼痛時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術後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和顏色,引流管一般在術後24~48h內拔除。
1.2 術後監護 加強術後監護是防止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1.2.1 關節腔內出血 多發生在術後24h內,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切口血性滲出增多,浮髕試驗陽性,關節腔穿刺抽吸較多量的血液等。處理方法:及時更換手術輔料,適當加壓包紮,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由手術操作孔置管引流或請教醫師處理。
1.2.2 關節腔內感染 主要原因為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格、老年或糖尿病等患者抵抗力差、術後處理不當所致;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升高等。處理方法:早期行關節穿刺,將關節內積液送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早期更換並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發生感染後,應及早切開引流,也可在關節鏡下行感染關節清理術,必要時可考慮急診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洗、滴注引流術。
2 指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2.1 肌力訓練
2.1.1 術後麻醉葯消退後即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鍛煉 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輕肢體腫脹。方法:伸直患肢,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縮或伸直下肢後進一步適當用力把膝關節伸直,到頂點時保持幾秒鍾(注意保持呼吸,不可憋氣)放鬆10~30s後繼續作。訓練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
2.1.2 術後第1天開始可做直腿抬高練習 以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為早期下床創造條件。方法:健側膝關節屈曲,患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保持功能位,抬腿離床面,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時可請示醫師。
3 功能鍛煉
3.1 被動鍛煉 術後2~3天可以使用CPM機被動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每次30~60min,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角度5°~10°,循序漸進;CPM被動鍛煉的目的在於防止肌腱粘連。術後早期活動可使纖維組織在形成及成熟過程中,能保持肌腱上下滑動,及時松解肌腱於周圍組織的粘連,有利於術後膝關節的功能活動。
3.2 主動鍛煉 術後3~5天患肢疼痛、腫脹基本消失後可逐步進行主動屈曲鍛煉。方法:患肢足跟不離創面,逐漸屈曲膝關節至感到疼痛為止,放鬆數秒後可重復進行,待患肢肌力恢復,能抵抗肢體重力後可行抬腿屈膝關節或坐在床邊練習。
3.3 下肢負重訓練 膝關節鏡術後下床、負重時間是根據病種及手術方式決定的。如半月板部位或全切除的患者可在術後3~5天扶拐下床逐漸負重活動;若是有半月板縫合的,術後用卡盤支具保持,制動2周及在卡盤支具保持下限制關節活動訓練及部分負重訓練。術後2周後可扶拐、不負重的條件下適當運動,6周後患肢去拐負重,卡盤支具8周後去除。
3.4 出院指導 出院時向患者詳細交待繼續加強住院期間進行的各項功能練習的必要性,患肢負重時間及負重時的注意事項,完全自如運動時間及方法,應遵醫囑按時服用葯物;定期進行復查隨訪。
4 體會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病,創傷小,組織損傷輕,術中出血少,對膝關節正常生理干擾不大,機體恢復快[1]。膝關節鏡手術護理的重點不但強調抗感染、預防出血、控制疼痛,而且要以促進半月板癒合和關節功能恢復為主要目的,術後的康復訓練尤其重要。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些豬蹄海參等
3、關節鏡手術後恢復問題
半月板損傷日常康復注意事項:
1. 早期診斷處理及時,沒有較大的血腫,症狀不嚴重,如無膝關節「卡」、「交鎖」的現象,股四頭肌無萎縮現象,中老年人患者或者醫生根據MRI判斷患者不用手術的,可以不用手術。這部分人中有些人能像正常人一樣參加體育運動,但也要在一年半至兩年以後。
2.運動員或體育愛好者還想繼續玩體育,一般會建議手術,但是手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要高昂的費用外,恢復過程也要個人進行科學康復鍛煉。另外,不能不知道的是,手術本身是一次有規則的較大創傷,少數人術後會膝關節功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受限。
3.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有預見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幫助降低意外造成的半月板損傷風險。如上下公車或上下樓的時候,不要過於匆忙,可藉助扶手幫助穩定身體再邁步走,有職業習慣的人,最好每隔一段時間變換勞作的姿勢和稍事休息。
半月板損傷患者日常護理要點:
1、上下樓梯時必須全神貫注,且踏穩之後,再動第二步以避免外傷。
2、為了避免膝部外傷,平時可戴上護膝以預防意外。
3、做體育鍛煉時應做好准備工作,待關節溫熱,反應靈活之後再開始運動;
4、不要在疲勞狀態下鍛煉,因此時容易動作協調,令膝關節扭傷而致半月板損傷;
5、加強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如徒手鍛煉和負重鍛煉等,可提高關節的穩定性能。
6,飲食上少食油膩,高脂肪,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糧。
4、膝關節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後如何護理
半月板部分切除術
半月板全切除術、次全切除術治療半月板損傷, 患者短期內症狀改善明顯, 但80 %會出現骨性關節炎 , 下肢運動量受限可達50 % , 部分患者最終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由於近年來對半月板保持關節穩定性, 傳導負荷及分散應力等功能的充分研究, 並且各項研究實驗顯示: 再生的半月板沒有正常半月板的保護性作用, 再生半月板亦不能阻止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現國際上流行的觀點是: 能部分切除者就不要次全切除, 能次全切除者就不要全切除。基礎研究已經證明, 半月板部分切除術(APM) 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學優點, 施加到脛骨平台的最高壓力與切除半月板的多少成比例, 只要邊緣完整, 殘留的半月板結構仍可以傳遞負荷。部分切除術由於切除的部分較少, 對膝關節的影響較小, 組織損傷小, 恢復快, 是關節鏡出現以後, 最廣泛應用的關節鏡手術。它適用於半月板撕裂局限、半月板周緣組織結構穩定的縱裂、斜裂、橫裂和活瓣樣撕裂, 以及范圍較636f70797a6431333264643830少的層裂和靠近游離緣的提籃狀裂。APM 的術後並發症明顯少於半月板全切除術, 其中最常見的並發症是術後滑膜滲出, 如果滲出持續的時間達2~3 個月者, 則需再次行關節鏡手術切除可能的再撕裂或殘留的碎片。由於該術式僅切除半月板的損傷部分, 術後將導致半月板的受力不均勻, 最終將有可能在半月板的薄弱區形成新的斷裂, 使症狀再次出現, 其影響因素之一是術中所見關節軟骨的狀態, 尤其是40 歲以上的患者, 但年齡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 男性似乎比女性的術後療效更好。此外, APM 也無法避免ACL 功能不全,無法阻止關節退變的過程, 雖不會像半月板全切後引起的關節退變那麼嚴重, 但退變確會發生, 尤其是遠期療效。但就其遠期療效而言, 部分切除是目前較為可行的手術方法。你的問題是::做關節鏡手術後能恢復到原來的程度嗎?如果想達到你的要求就需要按按以下原則進行:1、膝關節的功能鍛煉主要是屈伸練習,可自行也可由家人幫助進行膝關節屈伸運動,注意循序漸進。如果有條件,可使用膝關節屈伸鍛煉器。2、可以多進食高蛋白食物,如蛋類、牛奶、牛肉等,2周內忌飲酒及酸辣刺激等。3、術後有可能出現關節腫痛,術後即開始股四頭肌功能鍛煉,2周後扶拐下地活動,半年內不要負重,完全康復需要6-12個月。因人而異有的快有的慢完全沒有感覺估計的過兩個夏天,我現在手術後1年零兩個月了陰天下雨還是不好受——總之康復鍛煉,科學保養是完全康復的必要條件——希望以上回答你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