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自己辨別膝蓋半月板

自己辨別膝蓋半月板

發布時間:2020-10-26 05:41:32

1、怎樣判斷膝蓋級數半月板損傷

從症狀上來說,可能有膝關節的疼痛,腫脹和運動時的彈響。
可以做個半月板旋轉試驗:病人仰卧,患側髖膝關節完全屈曲,檢查者一手放在關節外間隙處作觸診,另一手握住足跟後作小腿大幅度環轉運動,內旋環轉試驗外側半月板,外旋環轉試驗內側半月板,在維持旋轉位置下將膝關節逐漸伸到90°。注意發生響聲時的關節角度。若在關節完全屈曲位下觸到響聲,表示半月板後角損傷;關節伸到90°左右時才發生響聲,表示為體部損傷。再在維持旋轉位置下逐漸伸直至微屈位,此時觸到響聲,表示可能半月板前腳損傷。

2、怎樣檢查膝蓋半月板有沒問題啊

首先回答你怎樣檢查半月板:平卧後將膝關節屈曲,然後檢查者一手握住膝關節處,一手握住踝關節處,以膝關節為中心,握膝關節的手固定膝關節,握踝關節的那隻手向不同的方向活動小腿,如果膝關節內側或者外側在活動中有疼痛,可能就是半月板損傷。這個實驗臨床上叫「迴旋擠壓實驗」。是骨科的專科檢查手段。 如果你曾經沒有膝關節外傷史的話,半月板一般都不會損傷。 你所說的症狀還有幾個疾病也需要鑒別:膝關節側附韌帶損傷,髕骨軟化症,滑膜鄒襞綜合症。

3、膝關節半月板檢查方法

1、X線攝片檢查 攝片的目的不是為了診斷半月板撕裂,而是排除骨軟骨游離體、剝脫性骨軟骨炎和可能類似於半月板撕裂的其他膝關節紊亂。關節造影術是分析膝關節疾病的有價值的輔助措施。但由於現代MRI等非侵入性和高准確性的檢查手段,造影技術目前已較少應用。
2、MRI 是迄今為止診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斷裂等陽性敏感率和准確率最高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准確率達98%。半月板撕裂的MRI表現為低信號的半月板內,有線狀或復雜形狀的高信號帶貫穿半月板的表面。
其他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如膝關節高解析度超聲、高解析度CT等對膝關節內紊亂的診斷也有一定幫助。
3、關節鏡檢查 關節鏡技術已被公認為最理想的半月板損傷的診斷與外科處理手段。但關節鏡不應成為半月板撕裂的常規檢查手段。

4、如何判斷半月板損傷

1 多數病人有明確外傷病史,膝關節的扭傷多見。
2、多見於運動員與體力勞動者,男性多於女性。
3、受傷後膝關節劇痛,不敢活動,活動時有卡住的感覺,若迅速出現腫脹,並有關節內積血。這時還要注意是否有韌帶的損傷。
4、急性期過後轉入慢性階段。此時腫脹減輕,但總感到關節疼痛
,活動時有彈響,有時在活動時突然聽到「咔嗒」一聲,關節便不能伸直,忍痛揮動幾下小腿再聽到「咔嗒」聲關節又可伸直,此種現象稱為關節交鎖,交可以偶爾發生也可以頻繁發生,頻繁地發作交鎖影響日常生活與運動。
5、慢性階段的體征有關節間隙壓痛,彈跳、膝關節屈曲攣縮與股內側肌的微弱,沿著關節間隙觸摸,可以檢查出壓痛點,根據壓痛點部位,可以大致判斷出是前角、體部或後角撕裂,前角的水平狀劈裂在屈伸膝關節時可以看到膝眼處在彈跳,膝關節屈曲攣縮側提示了列的半月板嵌於股骨髁下長期難以解鎖,股內此肌的萎縮為廢用性,該體征提示膝關節內部結果紊亂。
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檢查方法來進行初步判斷:
1 過伸試驗:膝關節完全伸直並輕度過伸時,半月板破裂處受牽拉或擠壓而產生劇痛。
2 過屈試驗:將膝關節極度屈曲,破裂的後角被卡住而產生劇痛。
3 半月板旋轉試驗:病人仰卧,患側髖膝完全屈曲,檢查者一手放在關節外間隙處作觸診,另一手握住足跟後作小腿大幅度環轉運動,內旋環轉試驗外側半月板,外旋環試驗內側半月板,在維持旋轉位置下將膝關節逐漸伸到90度,注意發生響聲時的關節角度。若在關節完全屈曲位下觸得響聲,表示半月板後角損傷,關節伸到90度左右時才發生響聲,表示為體部損傷,再在維持旋轉位置下逐漸伸直至微屈位(Mouche試驗),此時觸得響聲及表示可能有半月板前角損傷。
4 研磨試驗(Apley試驗):病人俯卧,膝關節屈成90度,檢查者將小腿用力下壓,並且作內旋和外旋運動,使股骨與脛骨關節面之間發生摩擦,若外旋產生疼痛,提示為外側半月板損傷,此後將小腿上提,並作內旋和外旋運動,如外旋時引起疼痛,提示為內側副韌帶損傷
,本試驗在檢查髖關節強直病人的半月板時有一定實用意義。
5 蹲走試驗:主要用來檢查半月板後角有無損傷,方法如下:囑病人蹲下走鴨步,並不時變換方向,或左或右,如果病人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動作,可以除外半月板後角損傷,如果因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關節,蹲走時出現響聲及膝部疼痛不適,是為陽性結果,半月板後角破裂病例在蹲走時貪響聲是很明顯的,本試驗僅適用於檢查青少年患者,特別使用於大規模體檢時檢查半月板有無損傷。
必須注意,沒有一個試驗是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唯一依據,應綜合臨床症狀,壓痛點,以及各種陽性結果試驗,才能作出最後診斷。
半月板損傷的影像學檢查以MRI為主,可以達到90%。X線及CT不能夠顯示半月板的損傷。

5、膝蓋的半月板?

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接,中心部薄,呈游離狀態。除邊緣部分損傷後可以自行修復外,半月板破裂後不能自行修復,半月板切除後,可由滑膜再生一個纖維軟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脛骨髁凹陷及襯墊股骨內外髁的作用,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起緩沖震盪的作用。

6、如何判斷半月板損傷

是否有半月板的損傷要到醫院檢查的,有時候看是看不出來的。只能通過CT檢查或者是核磁共振檢查才能確診。建議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膝關節核磁共振檢查,查清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如果膝關節不適的話,應先減少膝關節的活動,注意保暖。好好休息,避免勞累吧,這段時間盡量就不要負重活動了,關節也要限制活動,如果自己忍不住,那就局部制動一段時間。如果經過休息一段時間,症狀還是很明顯,可以試試葯物治療,吃點消炎止痛的葯或者通筋活絡的葯,以及滑膜焱福糠貼都是可以的。

7、如何在家判斷自己的膝蓋磨損程度?

一、膝關節檢測

單腿站立,下蹲,膝關節成90°,是否出現疼痛或不穩?如果出現了,說明膝關節軟骨退化、磨損。

注意: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旁邊最好有扶手可以隨時抓住,以防跌倒。

二、30秒坐起測試

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快速站起坐起,看在30秒內能做多少下。



三、上下樓梯時,關節的感受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測方法。膝關節炎在逐漸加重的過程中,患者的感受是不同的。

先是下樓梯疼,然後是上樓梯也疼,最後是走平路疼,最終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會感覺腿疼。您如果開始出現了下樓梯時關節疼,就一定要注意了。



相同年齡,女性得膝關節病的幾率比男性大。女性一般在50歲以後絕經,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降低了對骨關節的保護。女性的肌肉力量較男性弱,因此關節的負荷大於男性。還有一些女性做家務時經常跪地,對膝蓋損傷較大。

30歲和50歲 膝關節的兩道坎



1、30歲以前

30歲以前,膝關節處於從成長到初生的「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流暢無頓卡」,同時由於年輕人的活動較多,程度較大,這個時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外傷。

2、30~50歲

30~50歲,膝關節的各軟骨和半月板等部位就開始出現輕度的磨損和病變。這種病變是輕微的,有時輕微到沒有任何感覺,但也有部分人在運動後會感到酸痛。

3、50歲以上

50歲以上,膝關節內的軟骨、半月板出現老化,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也因為萎縮,使得對膝關節的保護能力減弱。長期的負重,也使得關節面軟骨產生磨損以及慢性炎症。

因此,不少人會感覺到明顯的關節疼痛,若是半月板出現損傷而發生卡壓時,除了疼痛更會導致行動不便,甚至無法下蹲。

一個動作保護膝關節

與自己辨別膝蓋半月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