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術後多長時間能好
一般情況下3個月,但之後不能激烈長久運動
2、半月板損傷手術事宜?手術後住院時間,以及恢復問題
這個手術我做過呢~
1.手術幾乎沒什麼危險,這個手術在外科里算小手術了,你們要做應該也是做關節鏡吧?
2.我住院1個星期,即術後一星期,不能下地
2.一個星期之後就可以慢慢下床了,當然以開始覺得腿好像不是自己的,簡直不會走路了。這個時候也不該多走,因為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嘛,可以用個拐杖幫助,記住,那時候是不宜多走的喲。然後漸漸地就開始多走一點,自己覺得腿部可以承受了就可以不要用拐杖啦。(我這么做是比較保險的,因為生怕留下什麼後遺症嘛,有些人可能就不用拐杖)。我是在家休息了一個月才去上學的。雖然過了一個月,但是最好仍然不要下蹲以及走樓梯。
3.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術前術後都要注意鍛煉腿部肌肉,可以掛個沙袋在腿部,躺在床上,腿伸直,把沙袋掛在腳踝,然後腿舉起放下,十幾個一組吧,一次三四組,一天多做幾次。這樣是為了鍛煉肌肉,因為半月板損傷會導致股四頭肌的肌肉萎縮,時間久了走路就會不穩,所以半月板手術的效果與你的康復鍛煉還是有很大關系的喲
4.至於你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我不清楚是否與車禍有關,也許你媽媽本身就有,因為這個中老年人還是挺常見的,當然,車禍也有可能導致。
祝你媽媽早日康復!我現在走路小跑都沒什麼問題,只要不要劇烈運動就 可以了。
3、半月板損傷多長時間能恢復
膝蓋半月板損傷是一種以膝關節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軟腿或膝關節交鎖現象,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通常不易癒合,因為半月板血運極差,絕大部份為無血管區,只有外側也就是靠近關節囊側的25%~30%有血液供應。因此半月板損傷後極難癒合。
4、半月板損傷手術多長時間可以走路
病情分析:
你好,百半月板損傷,上下樓梯非常痛,首先考慮是半月板損傷所致的
指導意見:
建議給予止痛度對症處理,或者擇期給予半月板修補,葯物台遼上建議使用 膝回_鼓_通_膏進行台遼較好,答在用葯過程中,患者應注意平日少食辛辣及腥物,
5、半月板損傷一般多久好
半月板損傷的恢復相對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大概三個月左右。這期間要注意多靜養休息,避免大量運動給患處造成二次傷害
6、半月板受傷不作手術能好嗎?如果能好,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有那些注意事項?
半月板沒有血供,所以不能自行癒合。如果損傷在二度以下建議保守治療,一般損傷未達關節面的話就不用手術。如果傷較重,長期不治,十幾年後關節軟骨可能會被磨掉,而且骨髁長期磨半月撕裂處,會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傷。這個要看你的MRI結果而定。
關節鏡屬於微創手術,術後無後遺症,以你的情況應該不算嚴重,就算要做手術,也不會完全切除,而是部分切除,把半月板做一個成形,剪成一個較穩定的形態。術後約一周就可以出院了,兩周就可以自如行走了。有些學生術後十天就跑去上課了。但是半月板一旦損傷,不論你做不做手術,對你以後的運動能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你現在可以看一下你的股四頭肌是否已經有些萎縮了?試一下兩腿都伸直,躺在床上,你用兩手去握膝蓋上方的肌肉,是否右腿比左腿軟些?而且膝蓋上方右腿比左腿細。如果有,表示股四頭肌已經萎縮。
祝你好運
7、膝蓋積水半月板損傷術後多長時間能走路家裡需要准備輪
如果做半月板手術,正常四五天就可以出院了。
關節鏡是近年來新開展的發展迅速的技術,對膝關節損傷而言,具有對關節腔損傷小、創傷輕、術後恢復快、手術操作簡單、出血少等優點。關節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細的操作技術及術後的正確康復護理。術後護理包括術後常規護理、術後監護及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1 術後關節鏡護理
1.1 術後常規護理 術後6h取平卧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敷料滲血情況,患肢抬高30°,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腫脹充血;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及足趾活動,有異常、疼痛時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術後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和顏色,引流管一般在術後24~48h內拔除。
1.2 術後監護 加強術後監護是防止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1.2.1 關節腔內出血 多發生在術後24h內,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切口血性滲出增多,浮髕試驗陽性,關節腔穿刺抽吸較多量的血液等。處理方法:及時更換手術輔料,適當加壓包紮,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由手術操作孔置管引流或請教醫師處理。
1.2.2 關節腔內感染 主要原因為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格、老年或糖尿病等患者抵抗力差、術後處理不當所致;主要表現為患側膝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升高等。處理方法:早期行關節穿刺,將關節內積液送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早期更換並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發生感染後,應及早切開引流,也可在關節鏡下行感染關節清理術,必要時可考慮急診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洗、滴注引流術。
2 指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2.1 肌力訓練
2.1.1 術後麻醉葯消退後即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鍛煉 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輕肢體腫脹。方法:伸直患肢,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縮或伸直下肢後進一步適當用力把膝關節伸直,到頂點時保持幾秒鍾(注意保持呼吸,不可憋氣)放鬆10~30s後繼續作。訓練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
2.1.2 術後第1天開始可做直腿抬高練習 以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為早期下床創造條件。方法:健側膝關節屈曲,患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保持功能位,抬腿離床面,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時可請示醫師。
3 功能鍛煉
3.1 被動鍛煉 術後2~3天可以使用CPM機被動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每次30~60min,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角度5°~10°,循序漸進;CPM被動鍛煉的目的在於防止肌腱粘連。術後早期活動可使纖維組織在形成及成熟過程中,能保持肌腱上下滑動,及時松解肌腱於周圍組織的粘連,有利於術後膝關節的功能活動。
3.2 主動鍛煉 術後3~5天患肢疼痛、腫脹基本消失後可逐步進行主動屈曲鍛煉。方法:患肢足跟不離創面,逐漸屈曲膝關節至感到疼痛為止,放鬆數秒後可重復進行,待患肢肌力恢復,能抵抗肢體重力後可行抬腿屈膝關節或坐在床邊練習。
3.3 下肢負重訓練 膝關節鏡術後下床、負重時間是根據病種及手術方式決定的。如半月板部位或全切除的患者可在術後3~5天扶拐下床逐漸負重活動;若是有半月板縫合的,術後用卡盤支具保持,制動2周及在卡盤支具保持下限制關節活動訓練及部分負重訓練。術後2周後可扶拐、不負重的條件下適當運動,6周後患肢去拐負重,卡盤支具8周後去除。
3.4 出院指導 出院時向患者詳細交待繼續加強住院期間進行的各項功能練習的必要性,患肢負重時間及負重時的注意事項,完全自如運動時間及方法,應遵醫囑按時服用葯物;定期進行復查隨訪。
4 體會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病,創傷小,組織損傷輕,術中出血少,對膝關節正常生理干擾不大,機體恢復快[1]。膝關節鏡手術護理的重點不但強調抗感染、預防出血、控制疼痛,而且要以促進半月板癒合和關節功能恢復為主要目的,術後的康復訓練尤其重要。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些豬蹄海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