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半月板和韌帶術後三周

半月板和韌帶術後三周

發布時間:2020-10-11 20:34:57

1、十字韌帶半月板手術後,何時能痊癒?

前交叉韌帶關節鏡下重建手術之後的康復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一、初期:也就是炎症反應期。大概是手術後的前三天,最長到第一周結束。這個階段手術剛剛做完,組織的創傷還沒有癒合,還有出血的傾向。同時靜脈血栓發生的危險也有,因為炎症而疼痛明顯,又因為疼痛而不能活動,肌肉也會很快萎縮。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很多。

所以早期的康復目的就是:減輕關節的疼痛和下肢的腫脹;早期等長肌力練習,避免腿部肌肉過分萎縮;早期關節活動度的被動練習,避免關節粘連還有早期負重盡快恢復本體感覺和關節的控制能力,同時避免關節軟骨不承受力量而退化。

二、早期:是新建的韌帶和周圍骨組織初步癒合,生長在一起的階段。大概是手術之後的第二周到第四周。在這段時間里,新建韌帶的上下止點會和骨道有一個初步的纖維性的癒合,同時要適應在膝關節內的環境。這和人是一樣的,到了新地方,就要適應新環境站穩腳跟。

這個階段康復的任務是:加強膝關節活動度練習,逐漸恢復膝關節的屈伸功能;加強腿部肌肉力量的練習,為下地行走等等日常生活的功能打好基礎;同時要提高膝關節的控制能力和穩定性;能夠負重的還要逐漸改善步態(就是走路的姿勢)。

三、中期:是指手術後的第五周直到術後三個月。這個階段新建的前交叉韌帶要更好的「紮根」,就是上下止點達到骨形的癒合。同時要在關節內的環境中生長和化生改建,好能勝任新的任務,從別處的肌腱轉變成前交叉韌帶那樣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當然是盡量接近,不可能完全轉變)。

這個階段康復的重點是:強化膝關節的活動度,達到能和自己健康腿一樣的屈伸角度(角度練習太快會把韌帶牽拉太多太快造成鬆弛,練習太慢周圍的組織會粘連和攣縮,新韌帶受力不夠也不能改建得很好);強化腿部肌肉的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和在運動中的控制能力;逐步恢復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的能力,比如走路,上下樓梯,蹲起,小步慢速的跑動等等。

四、後期:就是手術後3-6個月。也可以叫做運動功能恢復期。因為這個階段主要就是恢復膝關節的正常運動功能,讓新建的前交叉韌帶能承受各種活動產生的應力。

所以這個階段康復的內容是:全面地恢復各種日常生活的活動;進一步強化腿部的肌力和關節穩定性;同時逐漸恢復運動功能。

要注意的是:這個期間重建的新韌帶還不夠堅固,腿部肌肉的力量通常也還沒有達到正常腿的水平,所以所有的練習和運動都必須循序漸進,絕對不能勉強嘗試動作或者貿然恢復運動。重點應該是繼續強化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肌力,來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和安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佩戴護膝來保護自己。只有在通過專業的檢查和評定(比如韌帶松緊程度和膝關節屈伸肌力的檢查等等)之後,才能真正放心地恢復運動。

2、半月板縫合三針以及前叉韌帶重建術後三周屈膝90度練習在床上要比座位

在膝關節進行功能鍛煉的時候,支具都是要戴著的,膝關節不活動的時候,可以把支具取下來放鬆一會;這個時間一般要持續到術後3個月。

如果你提前取下來,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進行鍛煉,容易活動過度導致前叉韌帶鬆弛,也容易讓縫合的半月板不癒合。

3、半月板縫合術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術後注意事項

是不是日子寫錯了,如果是2012年的話:

1、需要做膝關節屈伸練習,同時要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關節粘連,但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能使用暴力;

2、做直腿抬高練習,一個月的時候,可以在小腿上逐漸加一些負重物,一般從1斤開始,逐漸增加,鍛煉股四頭肌肌力,防止肌肉萎縮。

與半月板和韌帶術後三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