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太極傷膝蓋嗎
不會的,練了太極拳之後如果傷害了膝蓋,這是錯誤的練習方法造成的。
膝關節疼痛的拳友在練習太極拳時姿勢不可太低,低則承載加大,負荷加重,不僅運動不便,還會增加膝關節磨損,既不利於健康又會使病情惡化。
應以高架勢、小步幅、慢旋轉、小角度為佳;運動量以微熱不汗不喘為宜。最佳的屈膝角度應掌握在135度左右為宜。這個角度支撐力最大,不僅不會損傷膝關節,而且還會修復膝關節的損傷,增強身體健康,可益壽延年。
運動幅度不可太大,大則增加屈伸、扭轉力度,容易造成肌肉、筋腱拉傷,從而損傷膝關節組織。不可太松,松則散漫,失去自然撐合,特別是下肢的鬆弛,更容易造成扭損拉傷。正確的練法應該是上虛下實、下緊上松的自然支撐。要頂膝坐胯,下肢有力,重心穩固,不致偏斜而能使運動輕靈。膝腳同向和順,順則相隨,隨則不扭,無論弓步、坐步,還是運轉當中,膝與腳的方向要始終一致。
拓展資料:
在傳統拳中,無論太極、行意、八卦都有此要求。如太極的碾步、行意的三尖相照、八卦的掰膝(擺步時膝腳同向)坐胯,都是對膝關節的保護。太極拳運動中,腳不能死站,步要隨身換,所謂的以腰運身即是此理。無論重心在前在後,運動轉身時,皆要以足跟或腳掌點地為軸隨腰胯運動而轉動。
我們在習練大極拳時,如果方法不對,很容易讓膝蓋受傷,太極拳的行拳走架有一定的方向約束,所以一招一式開步走勢有一定的方向限定,開步前需要扣腳來配合完成走勢方向,因此,如果實腳扣腳和腳板扣不到位,長期下來很容易使膝蓋得病受傷,同時,長期曲膝站樁,腳板站向也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保持舒適自然為好,太極拳是創立在身體自然的基礎上,所以舒適自然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資料:網路-太極拳
2、我半月板損傷,可否聯系太極拳
如患有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或是髕骨下脂肪墊的損傷者,在傷損未愈的情況下就進行太極拳運動,會使髕骨下脂肪墊及半月板所承受的壓力增大。
因為太極拳運動的基本姿勢多保持在30度到60度之間,這對半月板損傷的人來說,非常容易導致損傷,對已有損傷的人來說損傷會更嚴重。
3、打太極拳如何防止半月板撕裂?
太極拳(無論慢悠悠的楊式,還是瞬間爆發的陳式,其他的我不了解)對下盤的力量是有很高要求的。主要難點就是它要求在大部分動作中保持身體的高度。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功力深的人能打更低的勢,而初學者往往只能做到稍微曲膝。膝蓋彎曲一定角度,然後保持一段時間,其實不算太大問題;而打太極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要求僅用一隻腿來承受上肢的重力並支撐招式間的平滑過渡。我曾經在一位我們當地的高手師傅手下練過兩個月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近楊式),之後也教過兩三個同學,偶爾自己打打。如果太久沒打了,一趟二十四式下來,雙腿就直發抖了。舉個例子,很多時候你會想,稍微站起來一點就輕松多了,這下伏動作要快一點就沒這么痛苦了,但其實功夫就在這兒。很多人太極拳打得漂亮,但一看就感覺是花拳綉腿,就是因為他們在這些細節「作弊」了;拳打完如果馬上能有說有笑,要麼功夫了得,要麼沒練到真功夫。所以,其實打太極膝部是容易受傷的(特別是稍微年老的人),一定要壓好腿,做好熱身,再開始。
4、半月板撕裂,以後還能打太極拳嗎
首先要好好養傷,平時多注意上下樓梯時要注意,為了避免膝部外傷,平時可戴上護膝以預防意外。必要的時候需要手術,其治癒率很是非常高的,打太極拳的話 架子不能太低,適合你的架子就可以練,一定不能強迫自己做一些身體不能承受的動作。堅強點你會好起來的加油!
5、打太極拳傷膝蓋嗎?我半月板意外撕裂了!可是好想打太
打太極拳時間太長是可能會損傷膝蓋的。患者半月板意外撕裂是需要及時手術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