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月板損傷的症狀是什麼???
半月板損傷有4個病史症狀。
1外傷 2疼痛
3交鎖
說明一下:就是你得腿半彎(大小腿有一定得角度),突然固定,不能伸直了,但可以繼續彎曲。
4失控感:突然打軟腿,有跌倒趨向。
就是這些。
2、原來是膝蓋交鎖了
膝關節交鎖是膝半月板損傷的最典型表現,表現為,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屈伸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不能活動,並伴有明顯的疼痛。 這是由於半月板損傷撕裂後,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特別是屈伸又伴有膝部扭轉時,破裂的半月板卡在股骨髁間窩內或股脛關節間,導致膝部活動受限無法屈伸。
3、半月板是什麼東西?半月板受傷之後有什麼症狀?
半月板是由2個月牙形的纖維軟骨形成的,它位於脛骨平台內側和外側的關節面。半月板的橫斷面是呈三角形的形狀,外邊比較厚,裡面比較薄,上面是稍呈凹形的,為了就是方便與股骨髁相吻合,下面是平的,是和脛骨平台相連接的。這樣的結構恰正好使股骨髁在脛骨平台上形成了一個較深的凹陷,從而就使球形的股骨髁與脛骨平台的穩定性增加了。半月板的前後兩端分別是附著在脛骨平台中間部的,並不是關節面的部位,是在髁間棘前方和後方。而這個部位又可以稱作為半月板的前角和後角。
那麼半月板受傷之後有什麼症狀呢?
1.大部分患者如果是在有外傷史的情況下,那麼在半月板受傷後就會逐漸的腫脹,在受傷的那一側就會比較明顯;疼痛的時候往往是發生在運動時的某一個體位,疼痛的部位就在兩側的關節間隙,但當在體位改變後疼痛就有可能會消失。
2.半月板受傷後慢慢的行走還是可以的,但是會感覺到乏力,這個情況在上下樓梯的時候會更加明顯,而且還伴有疼痛感和不適感。
3.在急性受傷的時候,就會有關節囊內壁滑膜損傷,從而就會引起關節內出血和滲液。在受傷後,關節救護逐漸的腫脹,並且持續的疼痛。在經過休息和一般消腫止痛的治療之後,這些症狀救護減輕。經常會出現腿打軟的現象,這樣就會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間長了,大腿的肌肉就會發生萎縮,周徑就會變細。有的病人在行走的時候,還會突然感覺到膝關節疼痛的異常,然後就不能活動了,甚至還會出現跌倒。在忍痛的情況下活動活動小腿之後,又可以恢復行走。這種症狀被稱為"關節交鎖",這是損傷的半月板卡住了關節所導致的現象,部分患者在膝關節活動的時候,還會感覺到彈動並且還能聽到彈響聲。
4、半月板損傷的交鎖的表現是什麼??
綳直腿,再彎曲時,有種發緊卡住的感覺,伴有彈響
5、半月板損傷交鎖
您可以去別的醫院看看,如果伸不直等的交鎖的話,還是可以關節鏡探查的。關節鏡即可作為治療用也可以作為診斷用。不過是最終的也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畢竟是有創傷的
6、半月板損傷 交鎖
膝關節絞索的原因主要是半月板損傷所致,一般情況下都是半月板破裂引起,頻繁交鎖的絞索很容易引起膝關節再次受傷,再者還會造成關節軟骨損傷,我強烈建議你盡快到正規的大醫院進行關節鏡治療,能縫合的縫合治療,無法縫合的可做部分切除治療。以避免關節損傷的發展。
7、半月板損傷症狀
半月板的最好治療方法:
半月板損傷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所以在說最佳治療方法上面可以考慮採用中醫治療。外敷療法是目前醫學界治療半月板損傷的首選療法。
半月板損傷急性期的治療:如關節有明顯積液(或積血),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出積液;如關節有「交鎖」,應用手法解除「交鎖」,然後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4周。石膏要妥為塑型,病人可帶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間和去除固定後,都要積極鍛煉股四頭肌,以防肌肉萎縮。
半月板損傷慢性期的治療: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和體征明顯,診斷明確者,應及早手術切除損傷的半月板,以防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術後伸膝位加壓包紮,次日開始作四頭肌靜止性收縮練習,2~3天後開始作直腿抬高運動,以防股四頭肌萎縮,兩周後開始下地行走,一般在術後2~3個月可恢復正常功能。
8、膝關節交鎖是什麼意思?
交鎖即關節在屈伸過程中突然在半屈曲位固定,伸直障礙,但可屈曲,此時半月板嵌頓在關節面之間,不能解脫,搖擺旋轉膝關節可使其「解鎖」。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交鎖陽性,而半月板損傷是交鎖常見的原因,另外還有如關節內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先天發育異常等都可以引起交鎖。
需要檢查的人群:在行走的情況下膝關節突發劇痛的人群。
(8)半月板損傷的交瑣症狀擴展資料:
1、半月板損傷
患者多有外傷史,傷後疼痛,膝關節隨即腫脹,急性期疼痛定位大多不準確,後期出現特定部位疼痛。損傷後出現關節積液,關節交鎖並出現「打軟腿」現象,膝關節活動過程中出現彈響,可伴患側疼痛。
兩周後即可見股四頭肌萎縮,內側明顯;關節間隙可觸及固定局限的壓痛點。麥氏征(McMurry'sTest)檢查大多數為陽性,可進行定位,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Apply試驗可在損傷側引發疼痛,並可進行半蹲負重情況檢查。
有人還進行搖擺試驗,即將一手拇指置於損傷側關節間隙,另一手輕輕左右搖擺小腿,拇指可感覺到半月板於間隙內進出,伴疼痛即為陽性。
膝關節造影也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幫助,可進行損傷定位,在某種情況下仍有人使用,但逐漸為新的檢查方法所替代。關節鏡檢查的確診率可達90%,同時可進行手術,但對內側半月板後角觀察有一定局限性。MRI檢查對關節軟組織損傷有相當診斷價值。
2、內側副韌帶損傷
傷後膝關節內側出現劇烈疼痛,緩解再次加重,出現內側腫脹,淤血。屈膝30°檢查膝關節可及異常關節間隙開口感,內側副韌帶張力減低,外翻應力試驗陽性。外翻應力下拍片作雙側對照,患肢膝關節內側間隙加大,超過10°以上,表明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同時考慮前交叉韌帶出現損傷。MRI可對其進行較明確的診斷。
3、外側副韌帶損傷
患者多有膝關節內側外力作用史,傷後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局部壓痛明顯,常有腓骨小頭骨折。伴其它相鄰結構損傷時,出現相應症狀。膝關節內翻應力試驗陽性,外側副韌帶張力降低,可及壓痛點及異常開口感。內翻應力下拍片,雙側對比,患側關節間隙增寬。
4、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常自覺有撕裂感,膝關節疼痛、不穩,不能重復動作或繼續運動。隨後關節腫脹,積血,可出現浮髕試驗陽性。急性期常常因疼痛劇烈不能配合進行詳細檢查,麻醉或急性期後可行常規檢查。
前交叉韌帶損傷時,前抽屜試驗陽性,Lachman試驗陽性,軸移試驗陽性,Jerk試驗陽性。也可行垂腿位前抽屜試驗以放鬆肌肉,陽性表明有前交叉韌帶損傷。X光平片檢查對撕脫骨折有診斷意義,前抽屜試驗同時進行雙側對照拍片,出現脛骨前移,表明存在前交叉韌帶損傷。MRI對前交叉韌帶損傷比較准確。
5、後交叉韌帶損傷
後交叉韌帶損傷症狀與前交叉韌帶損傷相似,有明確急性外傷史。檢查時後抽屜試驗陽性,可同時拍X光片進行診斷。患者仰卧位雙足置於檢查床,屈膝90°左右,可出現脛骨結節塌陷。
手持患者股骨遠端,屈髖屈膝時,脛骨近端後移更為明顯,表明後交叉韌帶斷裂。X光片檢查可發現後交叉韌帶撕脫骨片。MRI對後交叉韌帶診斷比較准確。
9、半月板損傷的症狀有哪些?
症狀一、膝關節伸屈障礙
由於半月板損傷為一膝關節疾病,不少病人求診時已有明顯伸屈障礙症狀。
症狀二、關節腫脹及壓痛
半月板損傷後,膝關節不僅僅會出現疼痛還會出現壓痛以及腫脹現象,其中,膝關節間隙處的壓痛可以作為診斷半月板損傷的重要依據。
症狀三、關節內積血引起關節不適
半月板損傷後,關節內積血為最常見的症狀,一般病情轉入慢性階段,積血現象就會減輕,但時不時還會感到關節劇烈疼痛。
一旦出現半月板損傷,及時使用【月板骨草正金貼】
10、因半月板損傷 出現交鎖現像 無法解鎖求解鎖方法
建議去你當地的正規醫院,作膝關節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