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半月板 > 半月板推動

半月板推動

發布時間:2020-08-20 05:23:14

1、半月板有損失時候什麼健身項目。

半月板有損傷就要引起特別注意和日常保養。控制體重,減少行走過程中膝蓋承受的壓力。跑步、登山等腿部力量較大的項目盡量避免,減少半月板損傷嚴重程度。
從飲食結構和日常作息等上控制體重,適度鍛煉,保持身體健康。

2、半月板損傷怎樣鍛練

手術了嗎?沒手術就直抬腿聯系,防止肌肉萎縮,手術了就參考下面:
一、術後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術後棉花退、石膏包紮制動,用被子或枕頭墊高下肢,麻醉消退後即開始活動足趾以及腳踝,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腫脹,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肢抬高2~3天,盡量減少患側足跟低於腹部的時間和次數。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綳
勁及放鬆)。可扶拐下床適量活動。小心地面上的水或者物體,注意避免滑倒。
2、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內的出血和腫脹,
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3、主管您的管床醫生一般會在手術後3~5天給您傷口換葯。
4、術後10天拆線,出院。

二、術後康復訓練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制定,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 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 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應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以免造成腫脹。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
6、 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術後早期不宜過多行走,否則可能引發腫脹,影響功能康復進程。
8、 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三、術後康復計劃:(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一 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1、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
①踝泵——用力、緩慢、全范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組/小時
②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③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
所有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2、術後1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③開始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至力竭。
④開始側抬腿練習。
⑤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范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5分/次,2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如疼痛不明顯,可扶單拐、或不用拐。
3、術後3天
開始屈曲練習,方法見備注。以微痛為度,達盡可能大的角度。
4、術後4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開始單腿站立平衡練習,5分鍾/次,2-3次/日。
③主動屈膝達70-80度。
5、術後5天:
①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②開始站立位0-45度范圍內主動伸屈練習。但不靠牆。30次/組,2-3組/日,練習後腫、痛則冰敷。
6、術後1周:
①主動屈曲大於90°。
②可單足站立,可不用拐行走。
③開始靠牆半蹲練習,2-5分/次,3-5次每日。
二 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開始恢復日常活動。
1、術後2周:
①主動屈曲至120—130°.
②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鍾)
③關節無明顯腫、痛、不穩,可正常步態行走。
④開始指導下各項肌力練習:練習的負荷、角度、次數及時間,根據自身條件而定。一般為30次/組,2-4組/日。
2、術後3周:
①被動屈曲至140°。
②強化肌力練習。
③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逐漸增加范圍, 並漸增負荷,30次/組,4組/日。
三 中期:(1月—2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 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
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1、術後5周:
①主動屈曲達150°,且基本無痛。
②開始患側單腿45度位半蹲練習。5分/次,4次/日。
③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6—8周:
①主動屈伸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且無疼痛。
②可完成日常的各項活動,如上下樓、騎自行車、行走5000米以上關節無腫痛。
③開始跪坐練習。
④開始蹬踏練習。
四 後期:(2個月—3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① 開始膝繞環練習。
②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③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④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⑤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 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 恢復運動期:(3個月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①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②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③通過測試,患健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備註:
*屈曲的練習方法:
以下方法任選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後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
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復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髕骨松動術(術後1周開始):
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2、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
10分鍾。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
3、仰卧垂腿:
仰卧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4、坐位「頂牆」:
坐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後保持不動,數分鍾後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全過程式控制制在30分鍾內。
5、主動屈伸練習:(被動屈曲後進行)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伸直的練習法:
1、主動牽伸:主動牽拉伸直於極限處保持10秒,放鬆5秒。20—30次/組,1—2組/日。
2、被動壓直:足跟下墊起,適當重量的沙袋(或其他替代物)置於膝上方,或者稍彎腰後自己用雙手或請他人輔助用雙手給予適當壓力,下壓膝關節上方,維持約5-10分鍾。
活動度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3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3、為什麼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比內側半月板更易損傷

半月板位於膝關節上下關節面之間,且內側半月板與關節囊及脛側副韌帶緊密連接,膝關節運動時,容易受到擠壓而損傷。

4、左膝半月板

半月板損傷通常不易癒合,因為半月板血運極差,絕大部份為無血管區,只有外側也就是靠近關節囊側的25%~30%有血液供應。因此半月板損傷後極難癒合。一經確診即應根據損傷情況及時治療。以往常採用保守治療,如手法治療通過內外旋轉小腿,使小腿盡量屈曲後伸直,可解除膝關節交鎖症狀;或固定療法通過制動、抽液,用彈力綳帶包紮,以夾板或石膏固定膝關節屈曲45°,經4~6周後可癒合,僅適用於半月板外1/3區域或半月板與關節囊交界部位有不超過1cm長的新鮮撕裂的病人。保守治療無效的則必須進行手術修補或切除。

5、什麼是半月板

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軟骨,特別是半月板,在運動時,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分。 中醫外fu{古續月.板平.痛帖}灰復。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運動中,隊員在防守時突然轉身魚躍救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1、飲食治療:飲食治療的關鍵是合理安排飲食結構。老年人多食入一些含鈣、磷、維生素及蛋白質豐富的食品。
2、葯物治療:外敷對病理局部用葯、全面治療,葯效持續時間長,對治療半月板效果突出。
3、體育治療:簡稱體療,是通過體育運動調節全身代謝狀態,改善骨骼血液循環狀況,增加外力對骨骼的刺激,從而緩解半月板損傷。
4、物理治療:簡稱理療,是將聲、光、電等現代化理療儀器作用於人體及骨骼之上,促進骨骼形成。主要通過超聲波、超短波、磁療熱療等。
5、電吹法:用電吹風直接對患處進行熱吹,每日數次,同時也可用毛巾熱敷,但注意不要過熱以免損傷皮膚。
6、拍打法:用並攏的手指,或者竹簽反復拍打患處,動作不宜過重。拍打至肌肉和關節處發紅、灼熱時為止。每日數次。

6、半月板損傷是什麼樣的

膝關節半月板為纖維軟骨組織,呈周緣厚,內緣薄的楔形,從平面上看為半月形,稱為半月板;其充填於股骨髁與脛骨髁之間,有增強膝關節穩定的作用。半月板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決定了它是膝關節內最易損傷的組織之一。在從事劇烈運動和特殊職業的人員中,半月板損傷的機率更高。

病因病理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常見於膝關節伸屈伴隨小腿內外旋或內外翻,使半月板產生矛盾運動所致。當膝關節伸曲時,股骨髁在半月板上滑動,伸時推動半月板向前,屈時向後;膝關節旋轉時,半月板與股骨內外髁一致活動,其旋轉發生在半月板與脛骨平台之間,一側半月板向前,另一側半月板向後。而當膝關節處於半屈曲,小腿內旋或外旋位時,半月板即被擠住而不能運動。如此時突然伸直或進一步旋轉,半月板本身的纖維軟骨或其周緣的纖維組織所承受的拉力,超過其本身的耐力時,即會發生撕裂。

1.如當膝關節屈曲,脛骨固定,股骨強烈外旋,可造成外側半月板前角或內側半月板後角損傷。

2.屈膝狀態下強烈內旋股骨(或小腿外旋),易引起外側半月板後角或內側半月板前部損傷。長期擠壓磨損可引起退變,容易造成撕裂。半月板異常松動,關節韌帶損傷後不穩定,或肥胖、體重過大等原因,都是半月板易受損傷的因素。

據國外文獻,半月板損傷以內側居多,,而國內報道則以外側多見。半月板損傷有邊緣撕裂,縱行撕裂,橫行撕裂,水平撕裂以及前後角撕裂。由於半月板本身無血運,只在周緣有血液循環,因此,僅邊緣撕裂有可能癒合。破裂的半月板不但失去了其協助穩定關節的作用,而且反而會干擾膝關節的正常運動,甚至造成交鎖。

症狀

1.大部分患者無外傷史,傷後逐漸腫脹,傷側較顯著。

2.疼痛往往發生在運動中的某種體位,體位改變後疼痛即可能消失。疼痛部位在兩側關節間隙。

3.行走可,但乏力,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且伴有疼痛或不適。病程長者,股四頭肌會逐漸萎縮。

4.交鎖症狀。當運動中,股骨髁突入半月板之破裂處而又不能解除,可突然造成膝關節的伸屈障礙,形成交鎖。放鬆肌肉、改變體位、自主或被動地旋轉伸屈之後,交鎖多可解除。

檢查

壓痛。在髕韌帶與側副韌帶之間,沿關節間隙,有固定而局限的壓痛。麥氏征陽性。研磨試驗陽性。X線檢查有助於排除骨性病變或其它疾患。膝關節鏡檢查的確診率超過90%。

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指征有限。非手術療法包括卧床休息,抽吸關節內積液,彈性綳帶加壓包紮等,以及石膏管型固定並加強股四頭肌鍛煉。適用於症狀輕或有明顯退變者。

手法治療

1.患者仰卧位,醫者先施按揉法於髕骨下緣髕韌帶與側付韌帶之間,以酸脹為度。

2滾膝關節及周圍,主要在髕骨上下緣及股四頭肌部,約5分鍾,然後搖膝關節(先屈伸後內外旋轉)

3.按揉兩膝眼、膝陽關、曲泉、鶴頂諸穴,以酸脹為度 。

4.擦患部,以透熱為度,配合濕熱敷。

7、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有什麼辦法加快自愈?

膝蓋半月板主要成分是纖維軟骨,建議用軟骨膠原蛋白肽補充所需營養物質,促進加速自愈!

8、外側半月板為什麼比內側半月板更容易損傷

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接,中心部薄,呈游離狀態。內側半月板呈「C」形,前角附著於前十字韌帶附著點之前,後角附著於脛骨髁間隆起和後十字韌帶附著點之間,其外緣中部與內側副韌帶緊密相連。外側半月板呈「O」形,其前角附著於前十字韌帶附著點之前,後角附著於內側半月板後角之前,其外緣與外側副韌帶不相連,其活動度較內側半月板為大。半月板可隨著膝關節運動而有一定的移動,伸膝時半月板向前移動,屈膝時向後移動。半月板屬纖維軟骨,其本身無血液供應,其營養主要來自關節滑液,只有與關節囊相連的邊級部分從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應。因此,除邊緣部分損傷後可以自行修復外,半月板破裂後不能自行修復,半月板切除後,可由滑膜再生一個纖維軟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脛骨髁凹陷及襯墊股骨內外髁的作用,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起緩沖震盪的作用。 。。

與半月板推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