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了髕骨軟骨軟化症還能去當兵嗎?
哥從部隊回來已經好幾年了。
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體檢指定能過。因為看不出來。但是到部隊以後就不行了。就你的情況看,你說你外出辦點事回來就會疼,那麼,當兵以後,早上起來不說多跑,讓你跑個七八圈你覺的能承受嗎,這只是早上的,說說吃完飯以後的吧,剛開始的是隊列訓練,從早上七點半站到中午十一點。期間要做各種隊列動作,都是很累的。一個立正的姿勢其實就是很累的,當過兵的都知道。然後下午一點到四點半又是訓練隊列。然後四點半到五點半是體能時間。這種情況就分部隊而定了。有可能是五公里。說說我當時的情況吧,跑個五公里以後,然後是各種虐人的活動,鴨子步。蛙跳什麼的。應該明白吧。然後晚上看完新聞以後睡覺之前就是俯卧撐。這些東西都用得上膝蓋的。
但是,告訴你最關鍵的,你以為你有病就可以不訓練嗎。不行的。在部隊只要不是折胳膊折腿你就給我練去。像你說的你這種病在外表應該看不出來。有醫生的證明也沒用。沒人管你,我新兵打籃球腿摔傷了。半月板損壞。去部隊的醫院看,軍醫看看然後就給你一帖傷風止痛膏。。呵呵。。當時我都快哭了。結果還是請假到地方醫院花錢看的。部隊醫院不會管你,除非你腿折了。而且是清清楚楚的折了。我當兵第二年,一個新兵踢球把腿踢折了。看不出來,然後領導就說沒事,堅持堅持,後來堅持不了,到醫院看,都折個逼形了。骨頭折了以後插到肉里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部隊的訓練很辛苦的。。按照你現在的情況你很難堅持的。除非等你完全治好了以後再考慮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2、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哪個大夫做膝關節鏡手術好呢?謝謝!
不要你盲信權威。高手在民間。北京幾個大醫院讓我做一個小手術,結果我喝中葯吃好了,你愛信不信。
3、髕骨脫位後真的需要手術嗎?手術後有副作用嗎?
1.非手術處理 脫位一旦發生常常可用手法整復 通過膝關節過伸位時,在髕骨外側邊緣擠壓即能把脫位的髕骨復位。然後給予大腿石膏固定4~6周。並須經X線攝片仔細地檢查排除有無骨軟骨碎片殘留在關節內。盡可能避免以後發生復發性髕骨半脫位或者全脫位。但應該注意的是 保守的治療方法往往忽視了髕骨內側支持帶的損傷,也無法糾正發育性的髕骨位置不稱或髕股對線不良。
2.手術處理 在膝關節內有骨軟骨碎片時,則應該手術切除或修復,並對被撕裂的膝內側的軟組織 包括股四頭肌的內側擴張部,均須在手術時給予修復。必要時可以作外側支持帶松解和內側支持帶緊縮 以降低對髕骨向外側的牽張力。如果髕骨脫位未能用手法整復,也應施行手術切開整復,同時修復被撕裂的軟組織。對創傷後復發性的髕骨脫位,只有手術才可能有效 通過外側松解 內側緊縮以及髕骨重排手術以糾正髕股關節的關系。對髕骨不穩定需要手術的指征有:
(1)急性脫位並發內側支持帶撕裂或股骨或髕骨的骨軟骨骨折;
(2)復發性脫位或半脫位或並發關節內損傷,包括半月板損傷及骨軟骨骨折。
手術方法:如患者的膝關節骨性結構及Q角發育正常,通過簡單的內側修復或緊縮 加上外側支持帶切開松解即可獲得理想的效果。而對於有先天性Q角異常等情況的病例,應按照復發性髕骨脫位處理,以避免術後再發髕骨脫位。
4、打羽毛球左膝就會疼痛,這是怎麼回事?
前膝痛是骨科門診常見的病例。以年齡層分布而言,活動力較強的青少年為最多。其實前膝痛包含了許多膝關節附近的病變,正確的鑒別診斷以及妥善的治療,才能提供良好的愈後以及恢復正常的膝關節功能。前膝關節主要由肌四頭肌(Quadriceps)、髕骨(Patellar)、股骨(Femur)、脛骨(Tibia)以及髕骨韌帶(Patellar Tendon)所構成。藉由這些完整而穩定的解剖構造,彼此間的協同作用,使得前膝關節功能得以健全。一旦其中任何一部分發生組織上的病變,或者相對位置不正常,就會引起前膝疼痛,甚至功能障礙。以下就常見的病因,逐一做討論。 過度使用(overuse syndrome) 過度使用是相當常見的運動傷害。其原因是,正常的組織受到密集的壓力(Stress),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所引起。例如運動員為追求成績進步,而過度訓練,就會引起這類的疾病。如果有充分的時間讓組織消化這些外來的壓力,就不致於造成過度使用這類的傷害。 診斷過度使用最重要的是病史的詢問,特別是病人的活動或運動情況。一般而言,過度的活動或訓練,是最常見的原因。就治療方面而言,可以包含兩方面:第一是調整活動方式或訓練計劃,如果病情嚴重,甚至必須暫停活動及訓練;第二是止痛,例如消炎葯、冰敷、抬高患肢等。 奧斯戈德氏病(Osgood-Schlatter Disease) 這種病變通常發生在十幾歲的小朋友,一般而言,男生比較多。病人通常自覺活動後在脛骨隆突(Tibia Tubercle)附近有疼痛發生,甚至會有腫脹的情形發生。兩側的脛骨隆突摸起來明顯,有壓痛(Tenderness),但是通常有一邊比較明顯。造成奧斯戈德氏病的原因,是發育中的脛骨隆突受到過度密集的外來壓力所造成的。X-光檢查,有時可以發現脛骨隆突有變形,甚至有游離骨產生。治療方面,多採取保守療法,一般需要一年,甚至二年的時間,才能完全解除症狀,但是預後相當良好。就發病初期而言,冰敷、消炎葯、限制活動是必須的,但是類固醇的注射是禁忌。如果保守療法無法改善症狀,將游離骨及附近的炎性組織拿掉,通常可以達到療效。 Slinding-Larsen Johnsson氏疾病(Sling-Larsen Johnssen Disease) Slinding-Larsen Johnsson氏疾病是由於髕骨韌帶與髕骨接合處,受到持續性的張力所引起的病變,其疼痛的部位大約是在髕骨的下緣。這種病變通常好犯於活動力較強的男孩。疼痛以及髕骨下緣的壓痛是主要的症狀,其它的理學檢查則多為正常。X-光可見的變化為不同大小及形狀的鈣化出現於髕骨韌帶靠近其髕骨接合處附近。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大約在一年到一年半以內,可以解除症狀。對於一些少數的病患,當保守療法失敗時,可以考慮利用手術的方式,將髕骨韌帶內的一些壞死組織清除掉,使患部的炎性反應得以緩解。 跳躍者膝病變(Jumper's Knee) 過度的跳躍運動也會引起前膝疼痛。其病灶與Slinding-Larsen Johnsson氏疾病類似,不過好犯年齡slinding-Larsen Johnsson氏疾病大,而且X-光亦不見髕骨韌帶有那麼多的鈣化。治療原則仍以保守治療為主,調整運動及活動方式以及頻率,適當的復健以及止痛劑是基本的原則。 分割性髕骨(Multipartite Patella) 分割性髕骨偶而也會引起前膝痛。一般而言,分割性髕骨可分為三型,以第三型為最多。第一型是在髕骨下端分割;第二型是在髕骨外緣分割;第三型是在髕骨外上緣分割。男性與女性的分布比例大約是9比1。這類病人如果髕骨長期承受壓力或受到急性的壓迫或張力,就會引起前膝疼痛。X-光檢查必須小心地與髕骨骨折做鑒別診斷。理學檢查可以發現在髕骨分割處有壓痛的情形,治療方面,在急性期以固定及保護膝關節為原則,一般約需三個星期,始可解除症狀。對於慢性期的病人,如果調整活動習慣亦不能解除症的話,可以考慮施行手術,將分割出來的小塊髕骨切除,以解除長期的前膝疼痛。 膝關節皺褶病變(Pathologic Plica) 膝關節皺褶是膝關節檢查中常見的解剖構造,大部分不會引起症狀。偶而會因壓迫到關節而引起一些症狀,包括疼痛、膝關節彎曲時有響聲等等。最常引起症狀的皺褶是位於膝關節內側,由於長期與關節軟骨摩擦,引起炎性反應,造成皺褶纖維化及增厚,並引起關節軟骨之磨損與退化。理學檢查可發現膝關節有局部性的壓痛,膝關節彎曲時,會感覺到有聲響出現。另外,將髖骨推往外側時,會因為內側皺褶的張力變大,而引起更明顯的症狀。大部分的膝關節內,皺褶並不會引起任何的症狀,但偶而會因為直接的撞擊或重復性的過度刺激,引起皺褶的炎性反應,滑液囊發炎,甚至膝關節腫脹等等,這時即可稱為膝關節皺褶病變。治療方面,大部分病人可藉由保守療法而獲得緩解,這包括:冷熱敷、消炎葯以及肌力訓練。對於有持續症狀的病人,可以利用關節鏡將膝關節皺褶病變切除,一般而言,預後相當良好。 原發性前膝部疼痛 前膝部疼痛的原因,曾被歸咎於是髕骨關節面的問題。然而,有相當多的證據指出,從青年期起,幾乎都會有無症狀的髕骨內側關節面的變化;而且大多數有前膝部疼痛的青少年們,他們的關節面和滑膜組織也都還好。像這種前膝疼痛的原因,仍是未知的。有些人嘗試提出解釋,包括髕骨側面支持帶的神經變化造成疼痛;或者是因為膝外側肌在膝部附著處有問題,造成外側面太緊,因而壓迫到髕骨的外側緣,引起所謂的過度側壓癥候群。 如果有個孩童或青少年有前膝部疼痛的問題,在找尋到滿意的原因之前,應該稱呼為原發性前膝部疼痛才是。診斷上應該排除引起疼痛的一些特定原因,譬如:關節內病變,髕骨不穩定,過度使用,解剖位置不良,腫瘤及感染等等。詳細的病史及包含髖關節的理學檢查,通常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因為有些髖關節的疾病會引發膝關節的疼痛,也就是所謂的轉移痛。另外利用一些放射線檢查,例如x-光,對於診斷也有所幫忙。 當我們請病患用手指出不舒服的地方時,他們通常會用整隻手抓住膝蓋,這個動作我們叫做抓取徵候。病患會提到久坐亦會不舒服,這叫做劇場徵候。這也是一項常見的症狀。 有關理學檢查方面,下列幾項需要特別注意:步態、下肢關節的活動范圍和下肢骨骼的排列關系、膝關節穩定度、髕骨動態的解剖位置、局部壓痛症狀以及有否關節滲出液或腫脹產生。膝部的壓痛症狀通常位於前部,這並不同於半月板損傷時,來自中間部或後部的壓痛感。股四頭肌、腿後肌及臀肌的強度,應該予以測試。當我們要檢查髕骨動態軌跡時,最好坐在病患前方,並且在膝關節做主動性和被動性活動范圍測試時,全程抓住受測膝部,以便於觀察。因為前膝部疼痛通常是兩側性的,所以對側膝部也要評估。 膝關節內的爆裂音,並不意味著膝部一定有病變,尤其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時。非膝部本身問題,卻會影響髕股骨關節者,包括脛骨本身過度旋轉、足部及踝部力學異常,尤其是當足部有過度旋前運動時。但有人對同年齡群的學齡兒童做研究,卻發現在病患與非病患之間,有關關節的穩定度、Q角、膝內翻及股骨頭部的前傾角度上,都沒有差異,唯一的不同點,只在於病患多是較熱衷於運動者,另外也有一些是過重且不喜參加活動者。 普通的X-光片,對於評估前膝部疼痛的原因並無幫助,然而這些x-光片有時可以顯現解剖構造異常等病因。找出前膝部疼痛的原因之後,接下來討論的是治療方式。大部分的研究顯示,非手術性的治療對百分之七十五至九十的患者有效,這些處理方法,表列如下: 1.屈曲運動:股四頭肌、腿後肌、股筋張肌、腿腹三頭肌。 2.強化運動:股四頭肌。 3.物理治療:冰敷、熱敷。 4.矯肢器具:膝部套管、鞋插入物。 5.葯物:阿司匹靈、非類固醇性消炎葯。 在手術治療方面,為了改善輕微軌跡異常所做的髕骨外側支持帶放鬆術,術後的X-光片顯示,髕骨位置,傾斜度及移位程度似乎都沒有改變。至於關節鏡的運用方面,不應該只為了疼痛就做這項處置,而應該在有其它客觀佐證時,才能考慮使用,因為關節鏡檢查有著相當高的並發症比率。包含了感染,持續性關節內出血,膝動脈破裂,反射交感性失養症及神經損傷等。 安慰患者及其家屬,並且說明這些症狀本質是良性而且預後良好,乃是原發性前膝部疼痛治療上的一大重點。對於參與劇烈運動的運動員而言,修正訓練計劃, 參與持續治療計劃,以及了解疾病本身,可以讓他們早日繼續參與原先的活動,乃是治療的目標。 結論 總結來說,這類患者在骨科門診相當常見,診斷上必須找尋疼痛的原因,在確定診斷之前,應先當做是原發性來看。至於軟骨軟化症一詞,是指髕骨關節面軟骨病變,而非一特定的疾病。 必須注意的是,對一個骨骼發育尚未成熟的患者而言,膝部疼痛必先考慮髖關節病變,如此像股骨頭脫位這類問題,就不會漏失了。另外,對任何膝痛的兒童而言,都必須考慮到反射交感性失養症的可能性,尤其是當疼痛感與損傷程度不成比例時,尤應注意。尤其是當疼痛感與損傷程度不成比例時,尤應注意。對大多數的前膝部疼痛的患者而言,只要找出正確的病因,配合適合的治療,預後一般都不錯。
5、上樓膝蓋疼,膝蓋的骨頭像骨裂了,幹活後膝蓋就一直疼
如果你是青少年且疼痛的地方是膝蓋下方一點的話,你很有可能出現了脛骨結節骨軟骨炎。愛運動的青少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現象有按壓疼,屈腿也包括下蹲久了疼,碰撞疼,跳躍或使勁時疼,運動後按壓更疼,且一段時間後能摸到結節凸起。。。出現這問題一般是碰撞損傷引起,然後頻繁運動韌帶強力牽拉結節造成撕裂…算是常見吧,辦法也就是不要劇烈運動,不要碰撞,跳躍,快速或長時間跑步及下蹲,這樣保持兩三個月到半年即可自愈。。。此外,假如有凸起也是不會消失的。。。如果你還小且問題出現不久的話建議你這兩個月不要運動了
6、右腳膝蓋關節疼痛,睡覺時腳放直就特別疼痛
片子的確沒看到什麼異常,還需要醫師用手檢查膝關節的,伸直疼痛可能是半月板前角的問題,也可能是髕下脂肪墊的問題,光看片子無法做出什麼判斷,還是去個三甲醫院骨科好好看看吧,根據情況必要的話還需要磁共振檢查。
7、怎麼引起髕骨軟化症?
髕骨軟化症就是髕骨的軟骨損傷引起的退行性變化,包括軟骨的腫脹、碎裂、脫落和腐蝕等病變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故關於本病的病因學說很多,具體如下:
1、創傷學說
創傷、膝部撞擊或髕骨急性脫位均可直接或間接造成髕骨軟骨損害,引起髕骨軟骨軟化。有人曾經製造了打擊兔髕骨引起髕骨軟骨軟化的動物模型。曲綿域等在兔髕骨軟骨摩擦實驗中發現,45h後軟骨明顯退變,硫酸軟骨素嚴重丟失;並調查了241例髕骨軟骨軟化運動員,結果有創傷史者高達91%。
2、髕骨不穩定
髕骨不穩定主要是指高位髕骨、低位髕骨、髕骨傾斜、髕骨半脫位或脫位。高髕骨是指髕韌帶過長引起髕骨滑動時的不穩定。正常膝關節屈曲時股四頭肌與股骨髁接觸,髕骨關節面上 的壓力被分散,而當高位髕骨時,在同一屈曲角度股四頭肌不能和股骨髁接觸,這樣髕骨關節面上壓力增大,高位髕骨還可使髕股關節活動障礙,致髕股關節不穩。
低位髕是指髕韌帶過短引起髕骨位置過低。因為低位髕不僅由於髕韌帶相對較短,而且也由於髕骨長度增加而可能增加了伸膝裝置的張力。Q角是股四頭肌腱與髕韌帶延長線形成的夾角,正常值應小於15°,若大於20°則視為異常。由於Q角的存在,膝關節在伸直過程中,髕骨受到股四頭肌肌力牽拉的同時也產生一向外的分力。Q角越大髕骨向外分力也越大,髕骨越不穩定,同時也造成髕股關節壓力的異常分布。
3、髕骨骨內壓增高
骨內壓是反映骨內血液循環狀態的重要指標。髕骨的血供主要在中部、內1/3和髕尖區。由於髕周動脈環和髕前叢(髕網)在膝前軟組織損傷或膝關節過度活動時易受損,從而影響髕內血供和靜脈迴流,發生骨內靜脈淤阻,產生骨內高壓。Bjorkstrom測定結果正常為19mmHg,髕骨軟化症患者髕骨平均骨內壓為44mmHg,並提出髕骨軟化症與髕骨骨內高壓有關的理論。Hejgaard將髕骨的臨界壓定為30mmHg。
4、軟骨溶解學說
1959年Lack指出,滑膜受傷後滲透壓改變,血漿中的血漿酶可以更多的進入滑液,其活性也增高,從而溶解軟骨,使軟骨中的硫酸軟骨素含量增高,軟骨變性失去彈性。亓建洪認為膠原酶在接觸應力降低的髕骨內側面軟骨軟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5、軟骨營養障礙
髕骨軟骨是一種無血管神經和淋巴管的組織,滑液是位於關節腔內的少量、淡黃色、清亮的液體,在正常的膝關節內約有1~2ml滑液,滑液的基本成分為血漿滲出液,並有透明質酸、膠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當關節活動時,軟骨受壓變形,基質內的細胞外液被擠壓出來,當負重解除壓力消失,則軟骨因其彈性使之恢復,軟骨由此獲得營養。相反若壓滲作用消失,關節軟骨因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而發生退變。
8、<急急急>膝關節軟骨軟化症的問題
我媽媽也是膝關節軟骨膜軟化,腿經常疼得比較厲害,看過好多家醫院。醫生說沒有辦法,沒法做手術。要多加鍛煉,比如:坐著時雙腿平直水平抬起,堅持一會,如此反復,15次左右算一組,每天4-5組。我媽媽經常鍛煉,確實有效果,她還經常做壓腿,也管用。我媽媽吃過葡立,她說管點用,不過有點貴。現在她在堅持吃鈣片,最近好多了。
別太著急了,一定會好起來的。不過去年媽媽得病時我們也非常著急,堅持鍛煉和吃葯,一定會好起來的。
注意別乾重活,不要讓腿總是受累。
祝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