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盤狀半月板需要注意什麼??
有人先天般狀半月板,在運動過度時會膝關節疼痛,可將盤中央多餘部分手術切除。
如圖
大多數人是不完全性盤狀半月板,你是完全性的。
2、本人喜歡運動,是盤狀半月板,但未受損傷,有必要進行修整手術嗎?
朋友現狀如何,有做手術嗎,我的情況和你差不多,也是盤狀半月板,平常走路和輕微運動無異常,就是跑久了和登山久了膝環節會酸脹,用不上力。磁共振檢查無異常,就是盤狀半月板,醫生讓做手術
3、盤狀半月板是如何形成的【盤狀半月板】
沒有臨床症狀不需治療,如出現疼痛及膝關節活動受限,建議行關節鏡治療。可咨詢我院骨科蔡胥教授。
(301醫院王浩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你好我今年,年齡20歲,性別女,我盤狀半月板外側全切,全切到底有多大影響很想知道,以後對以後正常生
切哪個部位
5、先天性盤狀半月板 這樣的情況算不算得上是復發
這樣的話,多數考慮是由於半月板損傷導致的,最好是積極做膝關節CT檢查辨別,這樣可以更好的確定的,查清後針對性治療,這樣更好點
6、盤狀半月板一定要手術嗎?回答一定要快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上下樓梯、下蹲起立、負重行走、用力踢球等),凡是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時,都會出現臏尖部的疼痛,都是半月板損傷的徵兆。外敷(半月板"shu絡"平"痛"tie)注意飲食習慣,少用涼水洗澡。,平時多曬太陽,不要負重。
半月板損傷較重的,在平常步行時也出現臏尖處的疼痛。感到膝發軟無力,走路容易疲勞,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負重物行走。
半月板損傷的預防
(1)運動中確保正確的關節排列
運動中保持正確的關節排列,是避免運動損傷的根本,而肌力平衡、神經控制、本體感覺則是正確的動作模式和關節排列的基礎,故在進行任何運動前首先需進行動作模式練習。
(2)合理的控制運動負荷,避免極度疲勞狀態下堅持運動,當人體處於極度疲勞狀態時,神經控制能力降低、肌力下降, 對關節位置和運動的控制能力不足,這時極易出現關節位置不正確,而對半月板造成過度擠壓出現損傷。
(3)不可忽視運動前的熱身及運動後的恢復,充分的熱身會增加關節內滑液的分泌,增加半月板的潤滑度、減少磨損。運動後主動進行各種恢復練習,能夠促進半月板和關節面內微細損傷的恢復,避免關節退行性變化。
半月板損傷注意事項
半月板受損後,除了避開情況嚴重的時期,其它時間可以適當的走路。但是因為走路時負重的,所以還是要以休息為主,少走路、少爬樓梯。走路的時候還可以佩戴護具,速度不要過快,緩慢的走。
7、盤狀半月板的分類
盤狀半月板的具體分類:
根據Watanabe等的分類系統,按照外側脛骨平台覆蓋的程度和後方半月板脛骨附著部是否正常,將外側盤狀半月板分為完全、不完全和Wrisberg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更為常見,呈盤狀,並有半月板的後部附著。這兩種類型常無症狀,在膝關節屈、伸活動過程中,沒有半月板的異常活動。假如一個不完全或完全型盤狀半月板發生了撕裂,症狀與其它半月板撕裂相似。包括外側關節間隙壓痛、彈響和滲出。Wrisberg韌帶型盤狀半月板通常在大小和形狀上接近正常,除了Wrisberg韌帶外,無後部附著。由於此類型半月板並不呈盤狀,Neuschwander 等將其描述為缺少後冠狀韌帶的外側半月板變異。以區別於真正的盤狀半月板。與完全型或不完全型相比,Wrisberg型盤狀半月板常見於更年輕的患者,並不伴有外傷。此型盤狀半月板的異常活動可導致膝關節屈伸過程中出現彈響(「膝關節彈響綜合征」)。內側盤狀半月板較外側盤狀半月板少得多,半月板呈盤狀,更常伴有外傷,通常為半月板撕裂。多數內側盤狀半月板患者的症狀與內側半月板撕裂一致。盤狀半月板在X線圖象上常呈陰性,除非採用MRI檢查,否則術前可能無法做出診斷。
8、盤狀半月板是怎麼形成的?
盤狀半月板又稱盤狀軟骨,是指半月板的形態異常,較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尤其是在體部呈盤狀因而得名,據報告盤狀外側半月板的發生率在日本和韓國患者中為26%,而在其它國家的患者中不到1%;內側盤狀半月板的發生率為0%~0.3%,發病原因至今不明。
9、盤狀半月板是先天性的嗎
您好,先天性盤狀半月板會使得膝蓋關節的穩定較差,且較容易損傷半月板。
指導意見:
葯物會有一些副作用,但一般在正規用法下不會有什麼傷害。
10、盤狀半月板的組織來源
胚胎分為三層,中胚層分化出一支:軸旁中胚層。此層分化而成生骨節、生肌節、生皮節,其中生骨節生成了人體中軸骨,即脊柱;生皮節生出真皮來(表皮來自外胚層);而生肌節不僅生成了軀干骨骼肌,還分化出「肢芽」,再由肢芽分化出四肢肌和四肢骨。股骨和脛骨中胚葉細胞分化成膝關節內外軟骨板,彼此相連成盤狀,在胎兒發育過程中軟骨板的中央部分逐漸吸收,形成典型的半月板。
半月板就是膝關節上下兩個長骨之間的一層軟骨墊,左右膝關節皆有內側、外側兩塊,它們有緩沖關節運動、潤滑關節、保護關節面和增加關節活動的穩定性的作用。
軟骨分三種:透明軟骨,如鼻軟骨、氣管等;彈性軟骨,如耳軟骨、會厭等;纖維軟骨,如椎間盤、關節盤、恥骨聯合等。半月板屬於纖維軟骨。三者區別在於,軟骨內有無纖維束。透明軟骨沒有纖維組織,彈性軟骨內有網狀彈性纖維,而纖維軟骨內排列有整齊的膠原纖維束。
有人認為,半月板生成之初,皆為盤狀,中間附著於脛骨上平台的髁間隆起上,外周附於關節囊。後中間部分因受股(脛?)骨髁壓迫而逐漸吸收,只剩下邊緣,形成兩個「彎月」形墊板,於是有了前角、體部、後角三部分。內側半月板較薄(是否為壓力過小所致?),呈「C」形,後角因經常屈膝運動等因素刺激,較前角寬大(刺激能使軟骨變粗大嗎---待研究);外側半月板近「O形,前後角大小形態相近。而盤狀半月板者,則為發育過程中,吸收不完全,而致半月板呈現為「盤狀」。還有人認為盤狀半月板為先天畸形,與發育因素無關。
更有人認為,盤狀半月板為增生肥厚所致,和先天無關。半月板為何會增生肥厚呢?有研究者認為,曲度較大的外側半月板,後角無附著點,而由韌帶所系,可處游離狀態,在膝關節伸直時,半月板被擠向內側髁間窩後,而屈膝時,由於腘肌腱及前方冠狀韌帶拉扯,可使之外移,如此內外異常活動,半月板被研磨增厚形成盤狀半月板。這種觀點和前種觀點有本質的不同,因為這種已經把盤狀半月板當成是一種運動損傷,一種病理變化,而不是先天發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