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假性眩暈

假性眩暈

發布時間:2021-04-30 10:58:00

1、眩暈症的主要表現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眩暈的臨床表現:
梅尼埃病 過去稱為美尼爾病,為最典型的內耳病引發的眩暈,其病理改變是內淋巴積水,發病以中年人多見,10歲以下小兒少見,老年以後發作逐漸減少。該病特點是反復發作性眩暈、伴有耳聾、耳鳴、耳悶為主要症狀,可伴有復聽、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耳聾多為單側,早期有聽力波動,可恢復正常,約15-20%患者耳聾可波及對側耳;耳鳴多在眩暈發作前加重,早期伴隨眩暈緩解 耳鳴可消失,反復眩暈發作後耳鳴會經久不息。前庭功能檢查溫度試驗一般為患側半規管功能低下或消失。聽力測試為感音神經性聾,早期典型者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聾。如做耳蝸電圖,典型者應記錄到一個基底增寬的負相和電位,發作期患者-SP/AP≥40%。
前庭神經元炎
前庭神經元炎 此病為末梢神經炎的一種。病變發生在前庭神經節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兩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暈症狀可突然發生,持續數日或數月,活動時症狀加重。植物神經系的症狀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輕。無聽力改變,即無耳鳴及耳聾的主訴。多數患者兩三個月後症狀完全緩解,僅少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現象。檢查時可見有向健側的自發眼震,患側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規管麻痹。無其它顱神經受損症狀。
突發性聾伴眩暈
突發性聾伴眩暈 30~50歲多見,可能因內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變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發一側耳鳴、耳聾,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暈嘔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暈持續時間較長,以後無反復發作。聽力檢查呈重度感覺神經性聾(多大於60dB),伴眩暈者前庭功能可有損害。
迷路炎
迷路炎 患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者,感染擴散可波及內耳迷路,發生漿液性或化膿性迷路炎,此時患者除耳漏外,會伴有耳鳴、眩暈、惡心、嘔吐及聽力下降,可出現向患側的自發眼震,迷路有瘺孔時,外耳道加壓可引起眩暈,眼震更加明顯,即瘺管試驗陽性。當病情進展為化膿性迷路炎時不僅眩暈嚴重,持續存在,聽力可下降為全聾,自發眼震轉向健側,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反應消失。上述情況發生時,應拍耳乳突X線片,最好做顳骨CT掃描,明確是否存在乳突炎、膽脂瘤、迷路瘺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繼病毒感染後,患者出現眩暈、步態不穩,明顯的惡心嘔吐,多伴有重度耳聾。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暈症狀由於患者健側前庭功能正常,經1~3個月左右眩暈症狀可逐漸完全消失。
迷路震盪
迷路震盪 多由於頭外傷引起,常與腦震盪同時存在,因爆炸後產生強大的空氣氣浪沖擊,同樣可引起內耳迷路震盪。創傷後患者出現眩暈、惡心、嘔吐、受傷耳聽力明顯下降。耳科檢查時部分可見伴有鼓膜外傷,鼓膜出現破裂或出血。聽力檢查中可見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質的單側或雙側的聽閾改變,重者可全聾,有的聲導抗測聽可提示有聽骨鏈損傷,患側前庭功能低下。在診斷腦震盪患者時,特別是伴有聽力障礙和眩暈主訴者,應注意到同時可有迷路震盪存在。

如果真的符合您的症狀,最好詳細和醫生談,並且積極配合治療!

2、造成眩暈症的原因有哪些

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門診的15%。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假性眩暈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覺「飄飄盪盪」,沒有明確轉動感。
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占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佔70%,多數周圍性眩暈與耳部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症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疾病可反復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
1.周圍性眩暈
由內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經顱外段(在內聽道內)病變引起的眩暈為周圍性眩暈,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點為:①眩暈為劇烈旋轉性,持續時間短,頭位或體位改變可使眩暈加重明顯。②眼球震顫:眼震與眩暈發作同時存在,多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轉性眼震。通常無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變,數小時或數日後眼震可減退或消失,向健側注視時眼震更明顯。頭位誘發眼震多為疲勞性,溫度誘發眼震多見於半規管麻痹。③平衡障礙:多為旋轉性或上下左右搖擺性運動感,站立不穩,自發傾倒,靜態直立試驗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傾倒。④自主神經症狀:如惡心、嘔吐、出汗及面色蒼白等。⑤常伴耳鳴、聽覺障礙,而無腦功能損害。
2.中樞性眩暈
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干、小腦和大腦顳葉病變引起的眩暈。特點:①眩暈程度相對地輕些,持續時間長,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閉目後可減輕,與頭部或體位改變無關。②眼球震顫粗大,可以為單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轉型,可以長期存在而強度不變。眼震方向和病灶側別不一致,自發傾倒和靜態直立試驗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礙:表現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站立不穩,多數眩暈和平衡障礙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經症狀不如周圍性明顯。⑤無半規管麻痹、聽覺障礙等。⑥可伴腦功能損害,如腦神經損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癱、球麻痹、肢體癱瘓、高顱壓等。
常見的眩暈症
1.耳石症
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多就診於耳鼻咽喉科。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後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但當頭處於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復發作,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常突然發生,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呈驚恐狀態,伴有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鍾至幾小時不等,個別呈持續狀態,連續數日。每次發作過後疲乏、思睡。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復正常。多次發作後眩暈隨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3.椎基底動脈VBA系統缺血性病變
有眼球震顫而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和體征。按臨床表現分為:①短暫缺血發作型 發作無定時,可一日內數次或數日1次,一般數分鍾至半小時緩解或消失。輕者僅有眩暈、不穩,重者頻繁發作進展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進展性卒中型 發病後眩暈、耳鳴、耳聾持續進展加重,數日後達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發病後數小時眩暈、不穩、耳鳴、耳聾達高峰,明顯眼震。數周後症狀可逐漸減輕。常遺有聽力障礙頭暈。
還有其他病變也可導致眩暈,都屬於眩暈症的范疇,如:小腦出血、頸部病變、顱內腫瘤、顱腦外傷、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脫髓鞘疾病等。
1.耳科檢查
外耳道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眼震電圖、聽力檢查VEP/BAEP等。
2.神經系統檢查
檢查與前庭系統相關的部分、星跡試驗、偏指試驗、視力和眼底檢查。
3.內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暈檢查
更應盡可能做全面體檢,如血壓、脈搏的測試等。
4.影像與電生理相關檢查
頭顱CT、CTA,腦MRI、DSA、TCD,心電圖,EEG等。
5.血液化驗檢查
血常規、生化檢查。
1.應明確眩暈的性質
(1)周圍性眩暈:眼球震顫多有固定方向;陣發的、偶發的或嚴重的眩暈發作,間歇期無異常者提示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神經病變的可靠標志。
(2)中樞性眩暈:眼球震顫方向不固定;持續的眩暈或失平衡狀態,伴有眼球震顫與步態障礙者,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復視、構音不清、共濟失調、單側輕癱等也提示中樞性病變。
2.病因檢查
前庭功能測驗、電測聽較有價值,頭顱攝片、腦電圖、腦脊液檢查、Cr、hmI、腦血管造影可進一步明確病因。
3.臨床表現
再結合疾病的臨床特徵,最終明確診斷。
眩暈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綜合症狀。引起眩暈的疾病涉及許多臨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內科。主要治療有以下方面。
1.病因治療
(1)前庭功能尚屬可逆損害性眩暈 這一類預後較好,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漿液性迷路炎等。治療應針對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暈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復。
(2)前庭功能一次性損害不可逆轉的眩暈征 如化膿性迷路炎、突聾、前庭神經元炎等,病因雖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壞,前庭功能不能恢復,需依靠前庭中樞代償消除眩暈。
(3)病因難治的前庭功能波動性損害或不可逆性損害 如動脈硬化或高血壓、頸椎病導致的眩暈等,治療效果差。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外科治療。
2.對症治療
(1)眩暈發作時保守治療 選擇最舒適體位,避免聲光刺激,解除思想顧慮。
(2)前庭神經鎮靜葯 異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嘔吐制劑 阿托品、山莨菪鹼。
(4)利尿及脫水葯 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擴張葯 銀杏葉提取物、丹參、川芎嗪等。
(6)激素類 潑尼松、地塞米松。
(7)維生素類 維生素C、維生素E。
(8)吸氧 一般用高壓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療。
3.其他治療
眩暈症病因復雜,牽涉學科廣泛,但有些眩暈疾病(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可通過復位治療,達到痊癒,治療效果好。手術治療眩暈類疾病必須有明確定位診斷和適應證。
由於眩暈症狀涉及多個學科、多種疾病,所以在疾病預防方面較為困難。往往眩暈的發作並無先兆,有些誘因尚不確切,如周圍性眩暈前庭神經炎,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測病毒性感染是其發病因素。但大多數感冒不一定引起前庭神經炎,所以發病前期並無良好的干預手段。中樞性眩暈應早期檢查MRI、DSA,有助於相關疾病的診治。

3、眩暈症都有什麼表現

眩暈症,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

眩暈症的臨床症狀體征

眩暈症的臨床症狀體征

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冬雷腦科提醒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主要分為兩種即: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

真性眩暈

(周圍性、前庭外周性):呈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多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持續時間短,數十秒至數小時,很少超過數天或數周者。因多見於前庭外周性病變。

假性眩暈

(中樞性、腦性):為外物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後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症狀較輕,伴發植物神經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

4、您好,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有什麼區別呢?

病情分析:真性眩暈:多見於內耳和前庭兩個小器官病變,為外周性病變,表現為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多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持續時間短,數十回秒至數小時,很少超過數天或數周。發作時症狀重。意見建議:假性眩暈:感覺外界環境或自身的搖晃和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後晃動。症狀較輕,一般不伴出汗、心悸等症狀,持續時間較長,極少數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如腦血管病、 頸椎病、內分泌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等。答

5、眩暈症的症狀

眩暈症,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

眩暈症的臨床症狀體征

眩暈症的臨床症狀體征

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冬雷腦科提醒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主要分為兩種即: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

真性眩暈

(周圍性、前庭外周性):呈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多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持續時間短,數十秒至數小時,很少超過數天或數周者。因多見於前庭外周性病變。

假性眩暈

(中樞性、腦性):為外物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後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症狀較輕,伴發植物神經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

6、眩暈症是什麼病

眩暈症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7、為什麼會眩暈

眩暈症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治眩暈症驗方

頭暈眼花,自覺身體或周圍事物在定向旋轉,不能站立,不能睜眼,甚者惡心嘔吐。多因肝腎虧損,肝陽上擾所致。

處方:獨活150克,雞蛋10個。

製法:每天取獨活30克,雞蛋2個,加水適量一起放砂罐內燒煮,待蛋熟後輕輕敲碎蛋殼再煮一刻鍾,如同燒茶蛋一樣,使葯液浸入蛋內,並用筷子輕輕攪動一下蛋和葯液使其均勻。燒煮完畢棄葯渣及余湯,去蛋殼,單吃雞蛋。每日1次,每次吃2個雞蛋,連吃5天,效果特佳。一般治癒後多不復發。

怎樣食療頭暈目眩?

(1)天麻10g,豬腦1個,鹽、味精適量。將天麻切片,豬腦洗凈,置於瓦盅內。並加適量清水。將瓦盅置於蒸鍋內隔水燜蒸,至天麻爛軟,豬腦熟後即成。食用時加鹽、味精調味,每日或隔日一次,服用3~4次後見效。

此方適用於眩暈眼花、頭風頭痛、肝虛型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和腦血管意外後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症。有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養等功效。

(2)何首烏100g,雞蛋2個,蔥、姜、食鹽、料酒、味精、豬油各適量。將何首烏洗凈,切成長13cm、寬15cm的塊;把雞蛋、何首烏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再放入蔥、姜、食鹽、料酒等調料。將鍋置武火上燒沸,改文火熬至蛋熟,將蛋取出用清水泡一下,剝去蛋殼,再放入鍋內煮2分鍾。食用時,加味精少許,吃蛋喝湯,每日一次。

此方適用於血虛體弱、頭暈眼花、須花皆白、遺精、脫發,以及血虛便秘等症。最適於虛不受補的患者,有補肝腎、益精血、抗早衰的功效。

(3)黃芪30g,枸杞子30g,乳鴿1隻,鹽、味精適量。將黃芪、枸杞子洗凈,乳鴿去毛和內臟、洗凈,放入瓦鍋內,加水適量。將瓦鍋放於蒸鍋內,置文火上燜蒸,至鴿肉熟即成。食用時加鹽,味精調味,飲湯吃鴿肉。一般三天燉一次,3~5次見效。

此方適應於病後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等症,也可用於治療癤瘡潰後久不癒合以及慢性癤病等。

8、假性眩暈症怎麼辦?拜託各位大神

你在哪裡聽說過這個名字的,還假性眩暈。呵呵。你是不是經常感覺暈。經常眩暈的話那就是眩暈症,很不容易治療的。如果不經常暈的話。那就可以調理。尤其是現在到了夏天,像你這種情況的人很多,不要緊張。、注意休息,不要想事情太多了,壓抑的心情最容易引起眩暈的發生,充足的睡眠。多吃些蔬菜清淡的

9、什麼是眩暈症?

眩暈症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10、眩暈症是什麼症狀

眩暈症,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

眩暈症的臨床症狀體征

眩暈症的臨床症狀體征

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冬雷腦科提醒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主要分為兩種即: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

真性眩暈

(周圍性、前庭外周性):呈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多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持續時間短,數十秒至數小時,很少超過數天或數周者。因多見於前庭外周性病變。

假性眩暈

(中樞性、腦性):為外物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後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症狀較輕,伴發植物神經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

與假性眩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