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吃飯出汗死的早

吃飯出汗死的早

發布時間:2021-03-21 07:30:10

1、為什麼說「吃飯出汗,一輩子白乾」?

一、來源

近年來古典文化逐漸興起,各類國學也是如火如荼,然而除了諸子百家的經史子集外,還有一種農村文化往往被大家所忽視,那就是能體現農村人文風貌的俗語。

它不僅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沒有晦澀難懂的引經據典,只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幾個字詞。不要看它只是兩句大白話,但它包含了很多處世智慧。上知天文地理,下到人情世故,它涉及的范圍特別廣。接下來作者要告訴你兩句經典語錄,如果我們能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肯定能讓我們耳目一新。

二、吃飯出汗的原因

吃飯出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在夏季或者吃比較熱的食物都會出汗,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吃飯時出現大汗淋漓,可能就是出現疾病導致,這是身體的本能反應。甲亢的病人因為甲狀腺釋放的因子比較多,容易出現大熱的現象,在吃飯時容易大汗淋漓;糖尿病的患者也是如此,多飲、多食、多尿已經成為了診斷糖尿病的一組基本症狀,糖尿病患者在吃飯時,也會因為身體裡面的因素而出現大汗淋漓的狀況;氣虛的病人也會有這樣的症狀,因為氣不攝津,病人稍微一活動就會出現大汗淋漓的狀況,在吃飯時也是如此。

三、出汗的好處

出汗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字面上說,就是說吃飯的時候流了很多汗,這頓飯等於白吃了,進一步則是說,吃飯流汗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有了不適。我們都知道汗液是人體皮膚分泌的液體,它的排放對人體非常重要。當人們鍛煉時,身體會流很多汗,這一次流汗實際上是調節身體的體溫。汗液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2、吃飯出汗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

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戰汗

即全身戰栗後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戰汗多見於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若見於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症狀,則不屬病象。

偏汗

俗稱「半身汗」。它見於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於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並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於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於肥胖就是體質過於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潤肺止汗、適用於肺熱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

[用法] 將百合洗凈與米同煮,待熟時加入白糖再煮10分鍾,
即可食用,吃飽。

【百合】甘,微寒。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2) 黃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

[材料] 黃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用法] 將黃蓍煎汁,用汁煮米為粥,放入白糖調味溫服。

【黃蓍】甘,微溫。補氣升陽,固表止汗。

(3) 浮小麥飲

[功效] 益氣固表止汗。
適用於小兒夜間盜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麥15克,紅糖適量。

[用法] 熬浮小麥汁100毫升,加紅糖調味。

【浮小麥】甘,涼。入心經。止汗。

(4) 小麥山葯湯

[功效] 補氣斂汗。

[材料] 浮小麥15克,山葯15克,白糖少許。

[用法] 二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調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參歸腰子

[功效] 補虛斂汗。主治病後虛弱而致的自汗或盜汗。

[材料] 人參10克,當歸8克,
豬腰子1個,姜、蔥、鹽適量。

[用法] 將參、歸切薄片,腰子去腎盂切碎,
與姜、蔥、鹽同放於盆內,加水適量,煮爛食之。

【人參】甘,平。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

(6) 生地黃雞

[功效] 滋陰止盜汗。

[材料] 生地黃150克,烏肉雞1隻,飴糖100克。

[用法] 將生地黃切碎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內蒸熟即成。

【生地黃】甘,寒。滋陰涼血。

【烏雞】甘、平。
補虛勞虧損,治消渴,中惡心腹痛。

(7) 黑豆小麥飲

[功效] 祛風斂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麥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調味頻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補腎,明目鎮心,久服,好顏色,不老。
止腹脹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葯毒。

(8) 韭菜根湯

[功效] 主治小兒盜汗自汗,手足心熱。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將韭菜根加水適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溫、澀。
歸心,安五臟六腑,除胃中熱。
歸腎壯陽,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氣。韭菜根治諸癬。

(9) 泥鰍湯

[功效] 多汗、自汗、盜汗等症。

[材料] 泥鰍90克,食油適量。

[用法] 用熱水洗去泥鰍身上粘液,剖腹取內臟,
再用清水洗凈,濾去水份,用適量油煎至焦黃,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3、吃飯時全身出汗是怎麼回事

我也經常吃飯的時候出汗,天氣太悶總出汗。出汗本身是一種調節體溫、散熱的一種方式,比如勞動、運動、情緒激動、緊張之後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中醫認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
人與人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會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會少一些,這都屬於正常范疇。出汗一定要分出來是生理性出汗還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總體概括起來就是一種中樞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
這個不排除體虛或是存在汗腺分泌旺盛的原因。
治療虛汗症,首先應找出導致虛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應在止汗的同時積極治療疾病;如果是病後體虛,則應在止汗的同時加強調養,適量活動,以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對於原因不明的虛汗,最好請醫生幫助找到原因。

4、為什麼吃飯時老出汗?

你好!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氣炎熱和大運動量時的出汗多屬生理現象。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盜汗,發生在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出汗。另一種是自汗,發生在白天,不因勞動、穿衣厚或炎熱而汗自出,或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虛弱或患大病之後。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等,也可選生脈散和玉屏風丸加減運用

5、為什麼說吃飯流汗人是勞碌命?

這是說吃個飯你都出汗,好像在用力氣吃似的。你應該知道靠力氣吃飯的人是窮苦人,也就是勞碌的命!其實這都是迷信的,我師傅也是一吃飯就愛出汗,可是人家一年工資有7位數。

6、我老是出汗,大早上吃飯就出汗,不知道怎麼

你好,這情況應該考慮是營衛不和體虛自汗了,對這營衛不和體虛自汗可考慮吃玉屏風散加味;也可吃些補氣固表的中成葯黃芪精口服液的,順祝健康!

7、吃飯時老出汗怎麼辦?

屬於體虛的一種表現
陽氣過足,不能固澀
因此要吃一些內斂的葯物固氣
比如麻黃根、黃芪等

8、吃飯的時候為什麼老出汗?

吃飯的時候所消耗的物質增加,產生熱量多,容易出汗。如果平時正常,也不要緊。

與吃飯出汗死的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