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膽囊已經手術切除,現在又復發該怎麼辦?
膽總管結石是指位於膽總管內的結石,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原發性膽總管結石和來自膽囊的繼發性膽總管結石。
二、臨床表現
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表現及病情的輕,重,危完全取決於結石阻塞程度和有無膽道感染。發作時陣發性上腹部疼痛,寒顫,發熱和黃疸三者並存(Charcot三聯征),是結石阻塞膽總管繼發膽道感染的典型表現。由於膽汁滯留,膽總管擴張,加之膽囊的收縮,膽總管的蠕動,可使結石移位或排除。一旦梗阻解除,膽汁流通,症狀得以緩解。但如膽道感染嚴重,並發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時,病情發展迅速,近半數病人很快出現煩燥,譫語或嗜睡,昏迷以及血壓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現,如不及時治療,常在1-2日內甚至數小時內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三、診斷
對肝外阻塞性黃疸的病例應考慮膽總管結石診斷,同時應排除是否由惡性腫瘤或良性狹窄引起的可能.膽總管結石的診斷可根據臨床表現准確疑診,但在決定治療前一定要確診.肝功能檢查顯示阻塞(血清膽紅素和鹼性磷酸酶升高),常伴有症狀.腹痛,黃疸,寒戰和高熱(Charcot三聯症)提示膽管炎,需急診處理。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經皮經肝膽管造影(PTC),CT和超聲波檢查都可為診斷提供不同程度詳細准確的資料.檢查方法的選擇取決於醫生的技能和醫院的設備以及各人對某一技術的提倡程度。超聲波和CT檢查能可靠地發現阻塞所致的膽管擴張。
依據病史,體檢和簡單的實驗室檢查往往可作出肝外阻塞的初步診斷,並可指導下一步檢查方案的確定.在可能發生肝外阻塞的患者,決定手術或內鏡治療前必須進行直接膽管造影,了解膽管系統的狀況.當臨床表現還不明顯時,可先進行超聲波檢查。
四、治療
膽總管結石雖然比膽囊結石少見,但也是肝外阻塞性黃疸,嚴重或致命性感染(如膽管炎),胰腺炎或慢性肝病的最常見原因。阻塞的膽管很快就出現細菌感染,尤其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由此造成的膽管炎是菌血症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源灶,應早期進行手術或內鏡下膽道減壓術。
盡管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表現各異,但結石是該病的重要原因,一旦發現,就必須清除.對合並有膽管炎的患者在手術或內鏡下清除結石前,需進行抗生素治療。
內鏡逆行括約肌切開術(ERS)是ERCP在治療方面的應用.這種治療方法主要是用電熱燒灼法將軟組織,乳頭括約肌纖維和十二指腸壁內膽管切開,使結石排入十二指腸,其有效率為90%.ERS引起的死亡和並發症的發生率分別為0.3%~1.0%和3%~7%,比手術治療時低.ERS的急性並發症有出血,胰腺炎,穿孔和膽管炎.後期並發症的發生率為2%~6%,主要有膽管狹窄,膽管開放後復發結石等。
對於膽總管結石的老年及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如條件許可,ERS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當這些患者出現急性膽管炎或膽結石性胰腺炎時,內鏡下膽管減壓能起到和外科手術減壓同樣的效果.在結石阻塞膽管而膽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最佳的方法是行內鏡下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如果病人年齡不到60歲,或原有膽囊炎病史者,應擇期行膽囊切除術.對大多數從沒有過急性膽囊炎病史的患者,手術可延期進行.術後每年並發症的發生率為5%。
2、膽囊切除,親身經歷過的請進!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膽囊」手術切除的問題。
膽囊是人身體里儲存膽汁的場所,不斷地將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起來,並加以濃縮,在進食的時候,膽囊通過自身的收縮,將濃縮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以幫助消化脂肪。
如果膽囊因諸如膽囊炎、結石、息肉、膽囊癌等種種原因不得不被切除時,人們將面對因膽汁得不到調控而引起的生理狀態的改變。
這時,膽汁將持續進入十二指腸,而在人們進食時卻又不能得到足夠的膽汁來幫助消化,會導致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瀉等。
1)手術指症
對於有症狀和(或)並發症的膽囊結石應及時行膽囊切除術。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一般認為不需立即行膽囊切除術,只需觀察和隨診。
但有下列情況時應該考慮手術:
1. 口服膽囊造影膽囊不顯影。
2. 結石直徑超過2--3厘米。
3. 合並瓷化膽囊。
4. 合並糖尿病者在糖尿病已經控制時。
5. 有心肺功能障礙者。
因後兩種情況,一旦急性發作或發生並發症而被迫施行急診手術時,危險性遠較擇期性手術大。
……
4)並發病症
大致上手術後的並發症可分為內科性及外科性兩大類。
1. 內科
內科性並發症的發生與一般剖腹手術無多大差別,然而由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時間縮短及傷口細小,呼吸道的擴張不足情況較少發生。
此外,泌尿道感染、靜脈炎等情況亦甚少見。
2. 外科
外科並發症常見的有:
① 膽汁泄漏;② 膽管阻塞;③ 殘存總膽管結石;④ 傷口感染;⑤ 肩部酸痛;⑥ 腹腔積液;⑦ 腹腔出血。
並發症發生的機率不高,約在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治癒。
……
6)飲食護理
1. 手術後,由於胃腸受到刺激,蠕動減少,肝臟功能受到抑制,膽汁分泌量降低,會影響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所以,術後1--2天,應嚴格禁食,宜用靜脈滴注補充各種營養。
第3天起可視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藕粉、果汁等,隨後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加甜麵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棗泥米糊以及麵食類等。
2. 在術後1個月內,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有人認為,「病灶」除去後,就可以改變過去的低脂肪飲食了,這是錯誤的。
膽囊切除後,將失去調節膽汁排入腸道的功能,對脂肪的消化能力相應減弱。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要消化較多量的脂肪類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會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減少脂肪類攝入,主要指不吃或盡量少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類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
烹調盡量少用動物油,可適量增加植物油。菜餚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少吃炒菜,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這樣就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3. 逐漸加強營養。膽囊切除1個月以後,飲食也應追求清淡,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將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在經過數周的適應代償後,連接肝臟與小腸的膽總管逐漸伸展擴大,代替了膽囊貯存膽汁的功能。
如消化功能無異常,即可食用普通飲食。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吃一些含蛋白質質量較高的食物。每天應吃些瘦肉、水產品、豆類食品,如能飲一杯牛奶更好。
如不習慣食奶類或魚肉者,可多吃大豆製品及菌菇類,以彌補動物蛋白的不足。膽囊切除後原則上不宜攝入過高的脂肪與膽固醇,但也不必過分限制脂肪,因為腸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膽汁分泌及擴展膽總管容積和保持膽道流暢所必需的。
此外,多吃高纖維素與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對患者術後的恢復也十分有益。
4. 適當增加進餐次數。應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別是術後3--6個月內,每天以4餐為好,少吃多餐可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利於手術後恢復健康。
最好能每天吃點醋,因為醋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可調節腸道內的酸鹼度,以利於膽汁發揮作用,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常飲茶、多吃鮮果和蔬菜也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10)手術視頻
http://video.baidu.com/t?di=442330061_442330060&pos=1&word=%B5%A8%C4%D2%C7%D0%B3%FD%CA%F5
愛心提示:如有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便對症下葯。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3、我媽媽膽囊切除後(切除兩年了) 右上腹疼痛 怎麼回事啊 50分 謝謝
您好!卻你最好帶你媽媽再去好一點醫院復診;
看這情形有可能膽總管擴張說明下面有阻塞,至於是什麼引起的,那我就不知道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去好一點的醫院查一查。
希望採納
4、兩年前做膽囊切除手術 每天起來後背疼痛難忍 在線等
現在的小型醫院不是很建議去
5、請問膽囊切除多年後有什麼注意事項?飲食方面?
1)少吃高脂肪、copy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肝、腦腸等。膽汁中膽固醇增高,易於形成膽固醇結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膽固醇,又可促使膽固醇轉變成膽汁酸防止膽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誘發膽絞痛。烹調上盡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2)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胡蘿卜、番茄等黃紅色的水果蔬菜。因維生素A能保持膽囊內壁上皮的健全,也可減少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蘿卜、水果汁、薺菜、山楂等有利膽疏肝的作用,可常吃。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證熱量需要和利於肝糖原的生成。
(4)減少纖維素含量,少渣飲食還可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5)增加進餐次數,以刺激膽汁分泌,減少膽囊中膽汁淤滯濃縮。
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患者食療方舉例:
(1)玉米油或芝麻油煮番茄湯,適量,間日服1次。
(2)核桃肉,早、晚各1個。
(3)金蘆飲:即用金錢草30克,鮮蘆根100克(干者50克),赤豆30克,綠豆30克。先將金錢草、蘆根加水適量。煮30分鍾後,去渣取汁,入赤豆、綠豆煮熟,一日分數次飲湯吃豆。
6、是不是膽囊摘除以後影響壽命?
膽囊息肉要切掉膽囊嗎?膽囊息肉會惡變嗎?
膽囊息肉是膽囊粘膜上的良性隆起性病變的通稱。膽囊息肉分為腺瘤樣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腺瘤樣息肉在臨床上比較少見,且絕大多數是單個存在的,很少出現兩個或者幾個並存的現象,膽囊腺瘤樣息肉有一定的惡變可能,往往這種息肉越大(大於1.0cm),惡變的可能性也越大。膽固醇性息肉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且絕大多數為多發,少數為單發,將所謂多發性膽囊息肉病人的膽囊剖開檢查,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息肉,有的只是一些沉積在膽囊粘膜上的非常松軟的膽固醇結晶體,膽固醇性息肉無腫瘤傾向,不會惡變,但是有可能發展成膽囊結石或並發慢性膽囊炎。目前醫學專家公認膽囊息肉病人無需口服葯物,只要具備上述任何一條者建議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否則,可以定期b超隨診,一般3個月檢查一次。手術指征:1.有右上腹痛、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2.息肉大於10mm。3.超聲懷疑膽囊惡性腫瘤。4.息肉基底較寬者。5.膽囊息肉合並膽囊結石患者。6.短期內息肉直徑增長迅速者。7.膽囊頸部息肉,影響膽囊排空者。8.年齡大於50歲者。9.膽囊多發性息肉樣病變,有症狀者。對於不適合長期觀察或者脂餐後b超提示膽囊收縮達1/3以上,如保留膽囊願望強烈,可以考慮行保留膽囊的手術。保膽術後患者應該在術後3月、6月、1年時各復查一次肝膽的b超,以後每年各復查一次b超,了解有無結石復發。如果出現了復發應該及時就診切除膽囊。
7、有人說膽囊切除了,只能活十五年有沒有科學根據。
我爺爺五十歲時做了膽囊切除,活到了85,去年去世的。平時沒忌過口,喝酒,大魚大肉,身體也挺好。所以這個應該看個人吧。
8、求膽囊切除後的食譜!越多越好 謝謝
您好:患者在飲食上尤應加以注意。
1、手術後,由於胃腸受到刺激,蠕動減少,肝臟功能受到抑制,膽汁分泌量降低,會影響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所以,術後1~2天,應嚴格禁食,宜用靜脈滴注補充各種營養。第3天起可視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藕粉、果汁等,隨後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加甜麵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棗泥米糊以及麵食類等。
2、在術後1個月內,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有人認為,「病灶」除去後,就可以改變過去的低脂肪飲食了,這是錯誤的。膽囊切除後,將失去調節膽汁排入腸道的功能,對脂肪的消化能力相應減弱。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要消化較多量的脂肪類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會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減少脂肪類攝入,主要指不吃或盡量少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類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烹調盡量少用動物油,可適量增加植物油。菜餚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少吃炒菜,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這樣就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3、逐漸加強營養。膽囊切除1個月以後,飲食也應追求清淡,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將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在經過數周的適應代償後,連接肝臟與小腸的膽總管逐漸伸展擴大,代替了膽囊貯存膽汁的功能。如消化功能無異常,即可食用普通飲食。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吃一些含蛋白質質量較高的食物。每天應吃些瘦肉、水產品、豆類食品,如能飲一杯牛奶更好。如不習慣食奶類或魚肉者,可多吃大豆製品及菌菇類,以彌補動物蛋白的不足。膽囊切除後原則上不宜攝入過高的脂肪與膽固醇,但也不必過分限制脂肪,因為腸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膽汁分泌及擴展膽總管容積和保持膽道流暢所必需的。此外,多吃高纖維素與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對患者術後的恢復也十分有益。
4、適當增加進餐次數。應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別是術後3~6個月內,每天以4餐為好,少吃多餐可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利於手術後恢復健康。最好能每天吃點醋,因為醋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可調節腸道內的酸鹼度,以利於膽汁發揮作用,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常飲茶、多吃鮮果和蔬菜也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9、膽囊切除有什麼後遺症
①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就目前所知,膽囊至少具有儲存、濃縮和收縮的功能。當然還具有復雜的化學功能和免疫功能。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經由毛細膽管,小膽管,左右膽管,總肝管,沿膽囊管,進入膽囊進行存儲和濃縮。濃縮後的膽汁要比肝膽汁濃縮30倍,留做進食高脂肪餐時,方才排入腸道參加消化。如果膽囊已經切除,此處肝膽汁由肝內排出無處可存,不管人體是否需要,只好持續不斷的排入腸道;待到赴宴進食膏粱厚味之時,急需大量膽汁幫助消化,可惜此時體內已無「富餘膽汁」相助,身體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之苦了。此種症狀常常被外科大夫忽略,推至消化內科,成為難治的「頑症」;
②膽囊切除十二指腸液的胃返流,胃液食管的返流
。w膽囊切除所有標記物均向胃食管返流,且伴有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明顯下降;膽囊切除膽汁儲備功能的喪失,導致膽汁由間歇性和進食有關的排泄變成了持續性排入十二指腸,此時返流入胃的機會增多,產生dgr。導致了膽汁返流性胃炎或食道炎,給病人帶來了很多痛苦。這些病人恰恰又被外科醫生推至消化內科去了。
③膽囊切除對結腸癌發病率的影響。
④膽囊切除術後導致膽管損傷的問題。
眾所周知,膽囊切除術發生膽管損傷總有一定的概率(膽管損傷:0.18~2.3%
);且有一定的死亡率,早期為5~8%;目前仍有0.17%。其中包括:膽管損傷,肝管損傷,血管損傷,胃腸損傷等等。在膽管損傷病例中,因膽囊切除而引起者為75%;
以美國為例,每年要做膽囊切除約50萬例;如此算來每年將有成千上萬例膽管損傷發生;我國人口眾多,膽囊結石切除病例應在美國之上; 特別是還有一定的死亡率,如果認真計算膽囊切除帶來的危害,定會不寒而慄;因此,與內鏡保膽取石相比,根本不可能傷及膽囊周圍器官;此點必是膽囊切除的很大缺陷。加之,考慮到膽囊切除帶來的生理缺陷和免役功能的影響,如果草率選擇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就應該慎重考慮了。
⑤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增高。
在治療膽總管結石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在未切除膽囊的膽總管結石病例中,結石多由膽囊排出而來,其形狀和性質(膽固醇為主)也和膽囊結石相似,呈石榴子樣或桑葚狀,即稱為繼發膽總管結石;而切除膽囊的膽總管結石病例中,其結石的性質多為膽色素結石,其形狀多為鑄型,圓柱型,方形,泥沙樣和子彈頭型。即稱為原發膽總管結石。分析原發結石形成的原因時,其中一個重要的學說就是「流體力學」的原理。在膽囊切除以後,膽囊對於膽管內的流體壓力失去了緩沖的作用,導致了膽總管內壓力增高,引起了膽總管代償性擴張,從而又使膽總管內的膽流速度變慢,並發生旋渦或渦流,後者是形成膽石的重要學說。在我院795例膽總管結石病例中(經ercp和ept證實),切除膽囊病例組明顯高於未切除膽囊組(425:370);如此看來,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倒是避免了術後膽囊結石「復發」之虞,卻招來「生長膽總管結石」之禍;哪種結石最具危險?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⑥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
以往「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這一名詞是一個模糊概念;隨著現代影象學診斷技術的進步,已經排除了膽道術後殘余結石,膽管損傷等診斷,而只有膽道術後發生的oddi`括約肌炎症和運動障礙方能稱得上「術後綜合征」,而這一徵候的治療臨床上甚感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