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肚子有氣

肚子有氣

發布時間:2021-02-14 10:02:45

1、肚子里有氣怎麼回事

胃腸道脹氣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常表現為噯氣、腹脹腹痛和矢氣(放屁)。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胃腸道脹氣的有關知識。

胃腸道氣體的來源:

正常成人每天胃腸道瀦留約100-150ml少量的氣體,當氣體量增多時,就形成胃腸道脹氣。一是隨吞咽或飲水等將空氣吞入胃腸道,二是食物在腸道內被細菌酵解產生氣體,三是氣體從血管內彌散至腸腔。

胃腸道氣體的排出:

經口排出為噯氣,經肛門排出為失氣,而大部分被腸壁吸收。

胃腸道脹氣的機理:

1. 大量吞入空氣:吞氣症可吞入大量氣體;精神因素或某些胃腸道疾病使唾液增加時,也可隨唾液吞入較多氣體;大量飲水或飲進飲料時,也易吞入空氣。

2. 腸道排空障礙:腸梗阻或腸壁張力減弱時,腸道內可積聚過量氣體和液體。

3. 消化不良:含纖維素較多的粗糙食物可增加腸腔容量並影響正常蠕動而產生腹脹;長期應用廣譜抗菌素,可抑制腸道正常菌群而致食物發酵產生氣體。

很多胃腸道疾病,以及肝膽胰、腹膜等疾病都可產生胃腸道脹氣。

容易引起胃腸道脹氣的產氣食品:

含高澱粉的產氣類食物,如蘿卜、土豆、紅薯、芋頭、南瓜、板栗等,這些豐富的澱粉、糖類、纖維素,外加吃進去的肉食,經腸道細菌充分發酵之後,會產生多量的硫化氫、氨氣,如一時排不出去,蓄積在腸道之中,便會引起胃腸道脹氣。

豆製品(包括豆腐、豆漿、豆腐腦等)中有數種抗營養因子,其中兩種是與胃腸道有關的,一種是胰蛋白酶抑制素,是能抑制體內蛋白酶活動的一種物質,如攝入過多,會影響對蛋白質的消化,井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出現惡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另一種是腸胃脹氣因子,它能使人產生胃腸道脹氣、腹瀉以及消化不良等現象。請參看豆製品利弊談

胃腸道脹氣的中醫治療(僅供參考):

1. 寒熱錯雜型:我在臨床上遇見的胃腸道脹氣患者最多的就是這一型。症狀:胃脘飽脹或腹部脹滿,午後、晚上較重,稍進食即覺脹滿;伴有口苦或口臭,或有惡心、噯氣,胃腹怕寒,欲進冷飲食而又不敢,大便不暢或便秘或便稀,或矢氣(放屁)較多;舌苔白膩或黃膩。治療:我經常用加減半夏瀉心湯,加用促進胃腸排氣的中葯,效果很好。欲索取胡醫生的這個中醫經驗方者,請看方法。

2. 食積停滯型:症狀:腹滿脹痛,噯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厭聞食臭,或矢氣、大便臭如敗卵;舌苔厚膩,脈沉滑。治療:保和丸、山楂丸。

3. 脾胃虛寒型:症狀:胃腹滿脹,時作時止,時輕時重,喜暖喜按,進熱飲、熱食則舒,神疲乏力,食慾不振;舌胖淡或有齒痕,苔薄白,脈遲。治療:理中湯或厚姜半甘參湯。

4. 濕熱蘊結型:症狀:胃腹脹滿,惡心欲嘔,心中煩悶,口渴不欲多飲,時時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治療:王氏連朴飲。

5. 實熱內結:腹滿持續,或腹部硬痛,或繞臍痛,大便秘結,手足汗出,潮熱譫語;脈沉實,或遲而有力,舌苔黃燥或焦裂起刺。治療:大承氣湯。注意:有些急腹症(如腸梗阻)可見到本型症狀,需要迅速看急診或住院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2、肚子里有氣體,怎麼排除?

您好!首先,我想先解釋肚子脹氣的原因,因為凡事追根溯源,才能對症下葯哈!! 脹氣與脹痛,是腸胃毛病中相當常見的,有時你只要做作運動、走走路即可,有時卻痛得讓你在床上打滾,而且只要是腹部的疼痛,症狀上經常大同小異,常讓人摸不著頭緒,不知是潰瘍還是吃壞肚子。腹部脹氣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當扣診時腹部呈現空心的聲音。(當然這部份就需要靠醫生來診斷了)

當空氣進入體內,人體本能會有打嗝或是放屁的反應,來排出多餘的氣體,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都會排氣約10-18次,若有異常不管是排氣的次數太多或是沒有排氣,都會造成異常的脹氣。

造成脹氣的原因有很多,如:

吃東西的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飯邊說話以致於吃進太多的空氣。

某些食物本身就易引起脹氣,如豆類、麥麩、蘋果、桃子、洋蔥、甘藍菜、谷類、以及地瓜、馬鈴薯等的薯類食物,這些都是屬於易產氣食物。

乳類食品也是一個很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或是體內因無法吸收乳糖而造成脹氣。。

某些腸胃方面的疾病如腸燥症、膽囊疾病(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而導致脹氣。

脹氣時你該怎麼辦?

如果有想排氣的感覺,不要憋著,可以暫時迴避一下人群,一定要釋放出來,好讓腸胃紓解一下壓力。

若是腹脹難消時,可以使用薄荷油塗抹肚臍周圍的部位,來消除腹部的脹氣。

喝一點薄荷茶、柑橘茶來緩和腸胃的脹氣。

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將身體平躺,膝蓋彎曲,用雙手環抱住小腿,盡量將大腿貼近肚子。這個動作可以有效的幫助排氣,防止胃中的氣體堆積,平時每晚睡前都可以做一次可以保護腸胃。 引起胃腸脹氣的原因很多,除胃腸本身的原因外,肝、膽、胰腺、腹膜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都可導致胃腸脹氣。因此,建議你最好讓你夫人到醫院作一次全面詳細的體檢,特別要對胃腸道作詳細檢查,以了解是否有隱患。如果有病變,要作相應的治療。如果確實沒有查出隱患,屬於胃腸功能性紊亂,則可以從精神、飲食、葯物三方面來進行調整。 什麼是腹脹??
腹脹就是腹部膨隆。正常情況下小兒飯後會有腹部膨脹,飢餓時會腹部空癟。如果腹部持續膨脹不癟,且腹壁有張力,即可認為腹脹。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
(1)消化道內積有大量氣體或液體。
( 2)腹腔內積有過多氣體或液體。
(3)腹內有較大囊性腫物或實性腫物。
(4)腹肌無力。
小兒腹脹多以氣脹為主。

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脹氣? ?
能夠引起腸腔脹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食物發酵
正常情況下,回腸下端和升結腸有大量細菌存在。如果食糜在這段腸子里,因某種原因停留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引起腹脹。
(2)吸入空氣
小兒哺乳時,因母親乳頭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養時,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適,或哭鬧時均可吸入大量空氣,而引起腸脹氣。
(3)胃腸道中氣體吸收障礙
正常情況下,腹腔內大部分氣體,經腸壁血管吸收後,由肺部呼吸排出體外。有些疾病,腸壁血循環發生障礙,影響腸腔內氣體吸收,從而引起腹脹。
(4)胃腸道內氣體排出障礙
因某些原因,腸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所以腸腔內的氣體排不出體外,因而引起腹脹。

嚴重腹脹有何危害??
(1)影響呼吸
腹腔脹氣,橫膈升高,胸腔變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難。
(2)影響血液循環
腹部脹氣,橫膈上提,壓縮胸腔,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受到影響。腸腔脹氣,腸內壓升高,影響腸壁血液循環。腹腔內壓升高,下腔靜脈迴流受阻,因回心量減少,影響心臟射血。
(3)水電解質失衡
嚴重腹脹,腸腔內容物瀦留,腸壁受到壓迫,不僅影響腸內容物吸收,還使腸壁血漿滲入腸腔,引起水、電解質失去平衡。
(4)毒素吸收
腸腔內瀦留的食糜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腐敗,產毒產氣,被機體吸收,加重病情。

怎樣治療腹部脹氣??
(1)認直尋找引起腹脹的原發病,進行針對性治療,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對症治療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結,可將開塞露或甘油栓等葯液擠入直腸內,這樣可以排出大便和氣體,降低結腸內壓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將一肛管插入肛門達乙狀結腸,使腸內的氣體排出體外。
②胃腸減壓:將一條胃管經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腸,再在管外邊接上一個抽吸降壓的裝置,通過這個裝置能把胃腸道里的氣體和液體抽吸出來,減輕胃腸道的壓力,使胃腸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復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兩種方法都不奏效,且無腸梗阻證據,可選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葯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膽鹼酯酶,增強腸管蠕動,可促進排氣,用量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體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氣量,興奮腸道平滑肌,促進腸管蠕動,減輕腹脹,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體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靜脈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如果因血鉀濃度過低引起腹脹,可靜脈滴入氯化鉀。
⑤腹脹消失後,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劑。
⑥避免食用產氣食品,如豆類和薯類等。

中醫對腹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如何認識?
腹脹是由於胃腸道內存在過量的氣體,以腹部脹大、皮色蒼黃、甚至脈絡暴露、腹皮綳急如鼓為特徵,其主要病因及發病機制如下:
(1)脾胃損傷
由於小兒乳食不節、飢飽無度,或營養不良,均會損傷脾胃,使脾失健運,升降失節,氣滯不能正常運行而致脘腹脹滿。
(2)情志因素
由於嬌慣小兒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暢,肝氣因而郁結,氣機失調,可致氣急腹脹。
(3)濕熱蘊結
夏秋季節外感濕熱之邪,不得宣化,壅滯於中焦,氣機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調,以致胸悶腹脹。
(4)中寒
小兒多食冷飲或衣被過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陽不振,不能溫化水濕,水谷精微物質不能輸布,壅積於中焦而成腹脹。
此外,肝傷則氣血凝滯,脈絡阻塞,形成積聚。病久傷腎,腎陽不足,無以溫養脾土,蒸化水濕,腎陰虧損,肝失滋養,均可導致腹脹。

氣滯食阻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部脹滿,按之不硬,食後加重,噯氣則自覺舒服,瀉後脹痛減輕,沒有食慾,夜卧不寧,手足心熱,舌苔白厚,脈沉滑。治以消食導滯,行氣消脹。方選保和丸加減,葯用焦三仙、炒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檳榔、枳實、甘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濕熱蘊結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胸悶腹脹,頭暈身重,無飢餓感,食後身體發熱,口中淡而無味,小便黃少,大便稀而不爽,舌苔黃膩,脈弦數。治以清熱利濕,佐以芳香化濁。方選中滿分消丸加減,葯用厚朴、枳實、茵陳、梔子、陳皮、半夏、茯苓、澤瀉、白術、豬苓、車前子、大腹皮、甘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水寒傷中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脹悶,喜熱,精神睏倦,惡寒懶動,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膩,脈緩。治以溫中行水。方選實脾飲加減,葯用白術、茯苓、木瓜、厚朴、草豆蔻、大腹皮、木香、炮附子、乾薑、生薑、甘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脾虛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面色萎黃,倦怠無力,不思飲食,食則飽脹,腹滿喜按,大便溏薄,唇舌色淡,苔白,脈細弱,指紋青淡。治以健脾益氣,佐以導滯。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味,葯用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木香、砂仁、半夏、陳皮、生薑、大棗、焦楂、焦麥芽、焦神曲。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臟寒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脹時減,復如故,腹部時痛,嘔吐不利,不思飲食,四肢常冷,小便清利,苔白不渴,脈沉遲。治以溫中散寒。方選丁萸理中湯加味,葯用黨參、白術、甘草、乾薑、丁香、吳茱萸、熟附子、肉桂。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肝脾血瘀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大硬滿,青筋怒張,脅腹攻痛,面色暗黑,頭頸胸臂有血痣呈絲紋狀,唇紫,口渴,飲水不能下,舌質紫紅或有紫斑,脈沉澀。治以活血化瘀,行氣利水。方選調營飲加減,葯用川芎、當歸、赤芍、莪術、延胡、大黃、檳榔、桑白皮、葶藶子、甘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肝腎陰虛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部脹滿,面色晦黯,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口乾唇燥,齒衄或鼻衄,小便短赤,舌紅少澤,脈弦細數。治以滋補肝腎。方選六味地黃丸加減,葯用熟地黃、山萸肉、山葯、丹皮、澤瀉、茯苓、枸杞子、甘草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如何應用辨證食療法治療腹脹?
(1)乳食內積型
①山楂粥:鮮山楂切片,炒至棕黃色,每次取10~15克,加溫水浸泡片刻,煎取濃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適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焦麥芽3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焙乾,研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連服 1 周。
(2)脾虛夾積型
①棗肉雞內金餅:大棗肉250克,生薑30克,生內金50~60克,麵粉 500克,白糖適量。先將生薑煎湯,棗肉搗爛,生雞內金焙乾研細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餅,烘熟。每次吃2~3個,每日2~3次,連服1周。
②鯽魚姜椒湯:鯽魚一條,生薑30克,胡椒1克。鯽魚去鱗及內臟,姜切片與胡椒一同放入魚肚內,加適量水燉熟,加少許鹽,飲湯食魚。每天1 次,連食1周。

3、肚子里總是有氣怎麼辦?

情況一:
胃裡有氣這個在醫學上叫胃脹氣。是由於吃了兩的東西,或者是吃肥肉版、豆類之後喝涼水等造權成的,總之是由於吃而造成的。
1)吃飯的時候要吃熱的,不要吃冷的東西,少吃點零食和冷飲類。
2)胃脹氣的時候和一些溫水熱水會有助於幫助胃部氣體的排解。

情況二:
你的胃動力不足,不能及時地消化食物所造成的脹氣和胃部疼痛等症狀。
1)飲食規律,少吃涼的,少吃零食。
2)吃一些胃部保健葯物和增加胃動力的葯物,比如養胃沖劑(提高胃動力)和健胃消食片(促進消化)。

情況三:
由於吃的東西太少或者經常不吃東西造成的。
解決方法,每天三餐都要吃,不管餓不餓,多少都要吃點,不如一個雞蛋,一些麥片什麼的,盡量不要空腹。

胃部的這種毛病,都是長時間養成的,要多注意調理。

4、肚子有氣排不出妙招

肚子有氣排不出妙招:

1、排氣

如果你覺得想排氣,但又怎麼都排不出時,可以將雙手對搓,有些微熱之後將手放在肚臍兩側,沿順時針按摩三十六圈,然後再逆時針按摩三十六圈,人工輔助腸道運動,幫助排氣通暢。

2、熏足

大病之後或勞倦過度,出現精神疲乏、腹脹綿綿時,可以用干艾葉點燃熏灼足三里穴(間隔1~2厘米),也可用隔姜灸。每次約5分鍾,每日1或2次,連熏3~5天。

3、運動

若無大病、重病,出現脹氣後,應該增加運動,如快步行走、做體操、收腹等。

(4)肚子有氣擴展資料:

肚子脹氣的原因:

1、胃腸道細菌產生氣體

25%的腸胃炎、胃潰瘍病人在病好後會有肚子脹氣的症狀,可能是因為小腸細菌過度繁殖所致。腸胃炎會破壞你的防禦體系,讓更多細菌進入小腸,引起過度繁殖。過多的細菌產生氣體,引起脹氣。

2、飲食誤區

攝入難以消化的果糖後可能會產生氣體,引起胃脹氣。西瓜、蘋果、梨和芒果等水果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如果你是攝入果糖後容易脹氣的人,應該吃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比較平衡的水果,比如香蕉和藍莓。

3、缺少鍛煉

整日久坐不愛活動,會讓胃腸也變懶,腸道氣體難以順利排出。身體的活躍會帶動消化道的肌肉群,加速氣體排放。研究顯示,飯後1小時散步的人消化速度明顯加快,腸道更通暢。

4、壓力過大

人在應急狀態下,流入胃腸的血液減少,消化速度減緩。另外,重壓會讓你的呼吸粗重,比平常吸入更多氣體,引起脹氣。為了感覺舒服,可以呼氣時間長一些,吸氣時間短一些,讓身體進入更加平靜的狀態。

5、肚子里總有氣

脾虛所致
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內薏米、熟藕、粟子、山葯容、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葯、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茲將與脾胃病有關者,擇要敘述。

6、肚子裡面有氣怎麼辦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 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 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 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 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 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 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葯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葯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葯植圖鑒》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腌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葯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7、肚子里有氣怎麽辦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 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 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 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 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 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 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葯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葯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葯植圖鑒》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腌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葯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與肚子有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