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皮膚分哪幾層?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一、表皮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
2.透明層 :由2-3層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和化學物質的透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 :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細胞層 :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5.基底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占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皮膚顏色的深淺。
二、真皮 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1.纖維: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三種。
(1).膠原纖維:為真皮的主要成分,約佔95%,集合組成束狀。在乳頭層纖維束較細,排列緊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織。在網狀層纖維束較粗,排列較疏鬆,交織成網狀,與皮膚表面平行者較多。由於纖維束呈螺旋狀,故有一定伸縮性。
(2).彈力纖維:在網狀層下部較多,多盤繞在膠原纖維束下及皮膚附屬器官周圍。除賦予皮膚彈性外,也構成皮膚及其附屬器的支架。
(3).網狀纖維:被認為是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它環繞於皮膚附屬器及血管周圍。
2.基質:是一種無定形的、均勻的膠樣物質,充塞於纖維束間及細胞間,為皮膚各種成分提供物質支持,並為物質代謝提供場所。
3.細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基質。
(2).組織細胞: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謝產物、色素顆粒和異物的能力,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
(3).肥大細胞 存在於真皮和皮下組織中,以真皮乳頭層為最多。其胞漿內的顆粒,能貯存和釋放組織胺及肝素等。
三、皮下組織 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四、附屬器官
1.汗腺:
(1).小汗腺:即一般所說的汗腺。位於皮下組織的真皮網狀層。除唇部、龜頭、包皮內面和陰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窩、腹股溝等處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調節體溫。
(2).大汗腺:主要位於腋窩、乳暈、臍窩、肛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後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
2.皮脂腺:位於真皮內,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以頭皮、面部、胸部、肩胛間和陰阜等處較多。唇部、乳頭、龜頭、小陰唇等處的皮脂腺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其餘開口於毛囊上1/3處。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潤滑皮膚和毛發,防止皮膚乾燥,青春期以後分泌旺盛。
3.毛發:分長毛,短毛和毫毛三種。毛發在皮膚表面以上的部分稱為毛干,在毛囊內部分稱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稱為毛球,突入毛球底部的部分稱為毛乳頭。毛乳頭含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維持毛發的營養和生成,如發生萎縮,則發生毛發脫落。毛發呈周期性地生長與休止,但全部毛發並不處在同一周期,故人體的頭發是隨時脫落和生長的。不同類型毛發的周期長短不一,頭發的生長期約為5~7年,接著進入退行期,約為2~4周,再進入休止期,約為數個月,最後毛發脫落。此後再過度到新的生長期,長出新發。故平時洗頭或梳發時,發現有少量頭發脫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五、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
1.血管:表皮無血管。動脈進入皮下組織後分支,上行至皮下組織與真皮交界處形成深部血管網,給毛乳頭、汗腺、神經和肌肉供給營養。
2.淋巴管:起於真皮乳頭層內的毛細淋巴管盲端,沿血管走行,在淺部和深部血管網處形成淋巴管網,逐漸匯合成較粗的淋巴管,流入所屬的淋巴結。淋巴管是輔助循環系統,可阻止微生物和異物的入侵。
2、皮膚分幾層?各層結構如何?
皮膚分為表皮層和真皮層。各層結構特點如下:
1、表皮層: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角質層由多層角化上皮細胞(核及細胞器消失,細胞膜較厚)構成,無生命,不透水,具有防止組織液外流,抗磨擦和防感染等功能。生發層的細胞不斷增生,逐漸向外移行,以補充不斷脫落的角質層。
2、真皮層:真皮,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乳頭層和網狀層,兩層之間無明顯界限。真皮厚度約0.07~0.12毫米;手掌和腳掌的真皮層較厚,約1.4毫米;眼瞼和鼓膜等處較薄,約0.05毫米。
(2)皮膚分幾層擴展資料皮膚覆蓋全身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0平方米。全身各處皮膚的厚度不同,背部、項部、手掌和足底等處最厚,腋窩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為0.5—4.0毫米。盡管各處皮膚厚度不同,但都可分為表皮與真皮兩層,並借皮下組織與深層組織連接。
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和健康狀況不同而有差異。皮膚上有很密的各種走向的凹下溝汶,稱為皮溝。皮溝間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為皮嵴,它們在指腹構成指紋。
3、皮膚分幾層?
皮膚是人抄體的最外面襲的一層結構,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器官。既是神經系統的感覺器,又是效應器,冷、熱、疼、情緒變化等機械和化學性刺激都反射性地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和舒張、立毛肌收縮、汗腺分泌、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改變。人們常說皮膚疾病反映內臟和血液系統的變化不無道理。鈣參與全身所有組織器官的細胞代謝,同時也具有營養皮膚及治療皮膚病的作用。
一、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1.角質層;2.透明層;3.顆粒層;4.棘細胞層;5.基底層.
二、真皮:由纖維、基質、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三、皮下組織:
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4、人的皮膚到底有幾層?分別是什麼?
人的copy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層。
表皮位於皮膚最外層,為角化復層鱗狀上皮,由外胚層分化而來,皮膚附屬器藉此發生。表皮包括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及梅克爾細胞。表皮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機體的外部屏障,同時尚有吸收和免疫功能。
真皮由中胚層分化而來,是緻密結締組織,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故有彈性和韌性。真皮比表皮厚,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皮膚下面有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有大量脂肪細胞。皮膚還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許多附屬物。
(4)皮膚分幾層擴展資料:
皮膚的功能:
1、屏障作用
皮膚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因此,皮膚在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皮膚,不可想像我們體內的器官將如何發揮作用。
2、感覺作用
皮膚內分布有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它們的神經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廣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內,感知刺激並產生觸、冷、溫、痛、壓、癢等各種感覺,引起相應的神經反射。
5、皮膚分為哪幾層
皮膚由三層結構組成: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
皮膚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約占體重的15%,成人的體表面積為12-20平方英尺。皮膚的化學組成包括70%的水,25%的蛋白質及2%的脂質,還有微量元素、核酸、葡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和大量其它化學物質。
(5)皮膚分幾層擴展資料
皮膚作用
(一)屏障作用:皮膚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因此,皮膚在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皮膚,不可想像我們體內的器官將如何發揮作用。
(二)感覺作用:皮膚內分布有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它們的神經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廣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內,感知刺激並產生觸、冷、溫、痛、壓、癢等各種感覺,引起相應的神經反射。
(三)調節體溫作用:體溫是機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熱量的表現,也是機體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和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皮膚是體內熱量散發的重要組成部位,可以通過皮膚血管收縮、立毛、排汗減少等形式來調節體溫,也可以通過輻射、對流、傳導、蒸發等物理方式來散發熱量。
(四)吸收作用:皮膚具有通過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稱為經皮吸收、滲透或透入,它對維護身體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是現代皮膚科外用葯物治療皮膚病的理論基礎。
(五)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膚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這主要是通過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進行的。排汗具有散熱降溫、保護皮膚、排泄葯物、代替腎臟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質膜、潤滑毛發及皮膚的作用。
(六)免疫作用:皮膚表皮與真皮都含有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如角質形成細胞、朗格漢斯細胞、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分泌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3、白介素-6等細胞因子,參與皮膚免疫功能的調節,能激活靶細胞。朗格漢斯細胞能結合抗原,並將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啟動免疫反應。
(七)代謝作用:皮膚和人體其他組織器官一樣,有著共同的生化代謝過程。當機體代謝發生障礙時,也會影響到皮膚的正常代謝,從而導致損容性皮膚病的發生。反之,當皮膚代謝發生障礙時,也可影響整個機體的代謝。如表皮內的7-脫氧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可合成維生素D3,當這一代謝過程出現問題時,就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造成軟骨病的發生。
參考資料皮膚_網路
6、皮膚分哪五層,各有什麼作用
表皮層又可分為五層:
1、基底層:即基底細胞層,是表皮的最底層。基底層是表皮中分裂增生能力最強的一層細胞,每天30%~50%的基底細胞進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約為19天,產生的新細胞向上推移進入棘層,所以基底層也稱為生發層。基底層增生的細胞向表皮層不斷推移,逐漸分化為其他各層。在皮膚創傷癒合的過程中,基底層細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復作用。
2、棘層:位於基底層之上,由4-10層多邊形、體積較大的棘層細胞組成,也有分裂增生能力,但僅限於深層接近基底層的細胞。棘層深部細胞呈多邊形,愈向淺層愈扁平。
3、顆粒層:位於棘細胞層淺部,常見於掌、跖表皮內,細胞厚度可達10層。由於它在正常表皮細胞和死亡角化細胞之間過渡,因此也稱為過渡帶。顆粒層上部細胞內的「膜被顆粒」向細胞間隙釋放磷脂類物質,使鄰近細胞間不易分離,成為防水屏障,使體表水不易滲入,也阻止體內水外滲。
4、透明層:是角質層前期,由2~3層扁平細胞組成,無胞核,僅見於手掌和腳底的表皮。HE染色呈嗜酸性,切片上呈波形帶狀彎曲,有強折光性,故名透明層。具有防止水、電解質與化學物質通過的屏障作用。在靜電上,顆粒細胞層為荷陰電荷帶,透明層為荷陽電荷帶,構成表皮的重要防禦屏障。
5、角質層:是表皮的最外層,由多層角質細胞和角層脂質組成。角質層主要由 5 至10 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而掌跖部可達40-50層。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此層由於皮脂膜的形成,可防止水分流失。角質層正常含水量為20%—25%,皮膚干時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會乾燥、脫屑,低於5%出現紅、腫、熱、痛、癢。
(6)皮膚分幾層擴展資料:
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層,表皮在皮膚表面,又可分成角質層和生發層兩部分。已經角質化的細胞組成角質層,脫落後就成為皮屑。生發層細胞不斷分裂,能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生發層有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線損傷內部組織。表皮屬復層扁平上皮,真皮則是緻密結締組織,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故有彈性和韌性。真皮比表皮厚,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皮膚下面有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有大量脂肪細胞。皮膚還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許多附屬物。
參考資料:網路-皮膚
7、皮膚分為幾個層?
皮膚分抄表皮和真皮兩層。
①表皮。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角質層由多層角化上皮細胞(核及細胞器消失,細胞膜較厚)構成,無生命,不透水,具有防止組織液外流,抗磨擦和防感染等功能。
②真皮,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乳頭層和網狀層,兩層之間無明顯界限。乳頭層與表皮的生發層相連,其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神經末梢和觸覺小體等感受器。網狀層與皮下組織相連,其內有豐富的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它們互相交織成網,使皮膚具有較大彈性和韌性。
(7)皮膚分幾層擴展資料
皮膚是披覆在人體的表層,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的組織。具有保護、感覺、分泌、排泄、呼吸等功能。由表皮和真皮緊密結合而成。
皮膚覆蓋全身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0平方米。全身各處皮膚的厚度不同,背部、項部、手掌和足底等處最厚,腋窩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為0.5—4.0毫米。
個體之間的指紋形態是不同的,因而指紋具有個體差異。皮膚上有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毛發。四肢末端有指甲和趾甲。皮膚可分泌汗液和皮脂,是由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
參考資料:網路-皮膚
8、人的皮膚分為幾層?
1、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
2、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分別是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和基底層。
3、真皮 ,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的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
4、皮下組織 ,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皮下組織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8)皮膚分幾層擴展資料皮膚的好與壞,其主要原因在於皮膚是否健康,而是否健康又體現為皮膚的鹼中和能力。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皮膚的pH值常在4.5-6.5之間變化,也有一些超出這個范圍的,如果皮膚pH值長期在5.0-5.6之外,皮膚的鹼中和能力就會減弱,膚質就會改變,最終導致皮膚的衰老和損害。
所以,只有選配相對應的護膚品,使皮膚pH值保持在pH5.0-5.6之間,皮膚才會呈現最佳狀態,真正達到更美、更健康的效果。任何一種護膚方式,不管是基因美容,還是納米技術,都不能違背這一原則。可見皮膚的鹼中和能力是肌膚健康的關鍵。
9、皮膚分幾層
表皮從外向內,依次可以分作4層。
1.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外部,由扁平的角回質細胞組成,答如魚鱗片相互重疊在一起,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2.顆粒層:由3-5層扁平細胞組成,細胞內充滿粗大、不規則的透明角質顆粒,具有折射光線的作用,能阻擋陽光中的紫外線,異常時會呈厚繭狀。
3.有棘層:表皮層中最厚的一層,由8-12層多角形細胞所構成,細胞之間有淋巴液流通,可供給表皮營養。
4.基底層:位於表皮的最深處,與真皮緊密銜接,連接的截面呈波浪起伏狀。基底細胞為稱方形或者低柱形,具有細胞裂能力。除了基底細胞之外,基底層還存在著黑色素細胞。大約每10個基底細胞中就約有一個黑色素細胞,呈樹枝狀突起。黑色素細胞形成黑色素後,通過樹枝狀突起將黑色素顆粒輸送到基底細胞或者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