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做ct

做ct

發布時間:2021-02-13 17:31:32

1、做CT的注意事項

以下人群不能做CT檢查:

1、腎功能不全。知

2、糖尿病、多發性骨髓瘤、失水狀態、重度腦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痙攣、急性胰腺炎、急性血栓性靜脈炎、嚴重的惡病質以及其它嚴重病變。

3、哮喘、枯草熱、蕁麻疹、濕疹及其他過敏性病變。

4、心臟病變:如充血性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5、既往有對比劑過敏及其他葯物過敏的病人。

6、1歲以道下的小兒及60歲以上老人。

(1)做ct擴展資料:

CT圖像的特點:

1、CT圖像是由一定數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陣排列所構成。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應體素的X線吸收系數。不同CT裝置所得圖像的像素大小及數目不同。

2、CT圖像是以不同的灰度來表示,反映器官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因此,與X線圖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樣,黑影表示低吸收區,即低密度區,如含氣體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內吸收區,即高密度區,如骨骼。

3、CT圖像是層面圖像,常用的是橫斷面。為了顯示整容個器官,需要多個連續的層面圖像。通過CT設備上圖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還可重建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層面圖像,可以多角度查看器官和病變的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CT檢查

網路-CT掃描

2、做CT是什麼?

CT只是一種檢查機器,或說是方式,可以全身檢查,也可以部分檢查。
CT機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它是由X光機發展而來的。其解析度和定性診斷准確率大大高於一般X光機。

一般來說,CT對所有器質性疾病都可以進行檢查,尤其對密度差異大的器質性佔位病變都能檢查出來並做出定性診斷。但最適於CT檢查的病是腦部疾病,其中對腫瘤、及梗塞等病檢查效果最好,其次是腹部實質臟器的佔位病變,如肝、脾、胰、腎、前列腺等部位的腫瘤,對、甲狀腺等部位的腫塊也能顯示並做出診斷;再其次則是對胸腔、肺、心腔內的腫塊,脊柱、脊髓、盆腔、膽囊、子宮等部位的腫塊檢查。CT對一些彌漫性炎症及變性性病變的檢查效果稍差,如對肝炎,CT檢查無多大價值,對胃腸道內病變的檢查,CT不如內窺鏡。

CT對腫瘤、腫塊、等易於查出;但病變太小,尤其小於6毫米的病變,CT則難查出。

CT機屬於放射線檢查機器,所以有一定的放射線損傷,但人體所受的X線很少,每次檢查所受的放射線僅比一般X光檢查略高一點,一般不能引起損傷,但盲目的多次CT檢查是不好的。

懷孕期間,做腹部CT檢查要慎重,做其他部位檢查時,也應對腹部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免X線對胎兒造成影響。

3、做CT後有什麼注意事項

做CT後的注意事項

1、一般來說,做過胸透、CT、鉬靶(乳腺檢查的一種)等X射線類檢查,最好三個月或半年後再懷孕。接受放射治療者半年內別懷孕,否則容易導致胎兒畸形或自然流產,尤其在放射治療結束後三個月內懷孕,胎兒畸形風險較大。

2、檢查後,請等候醫生通知,待醫生確認圖像滿意後再離開。部分受檢者可能需要延遲顯像或CT增強顯像,因此要耐心等待。

3、全部結束後盡量多飲水,以加快葯物排泄。

(3)做ct擴展資料:

做CT前的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天需與影像科聯系,了解注意事項,預約檢查時間等。

2、檢查前6小時禁食、禁酒及飲料、禁輸葡萄糖,避免劇烈或長時間運動。

3、糖尿病患者、正在妊娠或哺乳的女性受檢查者,在預約時應向醫務人員說明。

4、由於放射葯物的特殊性,預約好的檢查日期一般不宜更改,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前來需提前24小時打電話,重新預約時間。

5、檢查當天將所有資料,包括病歷、CT、MRI、病理和治療經過等帶至CT中心。

6、受檢者來到中心後由前台護士接待,進行資料登記。在測量體重、血糖後,去注射室靜脈注射顯像劑。注射後需安靜卧床1小時等候檢查。其間,不要交談、運動、打電話、看電視等。

4、醫院做CT是什麼?

CT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較高,應用普遍。對顱內腫瘤、膿腫與肉芽腫、寄生蟲病、外傷性血腫與腦損傷、腦梗塞與腦出血以及椎管內腫瘤與椎間盤脫出等病診斷效果好,診斷較為可靠。因此,腦的X線造影除腦血管造影仍用以診斷顱內動脈瘤、血管發育異常和腦血管閉塞以及了解腦瘤的供血動脈以外,其他如氣腦、腦室造影等均已少用。螺旋CT掃描,可以獲得比較精細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圖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維實時顯示,有希望取代常規的腦血管造影。

CT對頭頸部疾病的診斷也很有價值。例如,對眶內佔位病變、鼻竇早期癌、中耳小膽指瘤、聽骨破壞與脫位、內耳骨迷路的輕微破壞、耳先天發育異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發現等。但明顯病變,X線平片已可確診者則無需CT檢查。

對胸部疾病的診斷,CT檢查隨著高分辨力CT的應用,日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通常採用造影增強掃描以明確縱隔和肺門有無腫塊或淋巴結增大、支氣管有無狹窄或阻塞,對原發和轉移性縱隔腫瘤、淋巴結結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診斷,均很在幫助。肺內間質、實質性病變也可以得到較好的顯示。CT對平片檢查較難顯示的部分,例如同心、大血管重疊病變的顯圾,更具有優越性。對胸膜、膈、胸壁病變,也可清楚顯示。

心及大血管的CT檢查,尤其是後者,具有重要意義。心臟方面主要是心包病變的診斷。心腔及心壁的顯示。由於掃描時間一般長於心動周期,影響圖像的清晰度,診斷價值有限。但冠狀動脈和心瓣膜的鈣化、大血管壁的鈣化及動脈瘤改變等,CT檢查可以很好顯示。

腹部及盆部疾病的CT檢查,應用日益廣泛,主要用於肝、膽、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後間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疾病診斷。尤其是佔位性病變、炎症性和外傷性病變等。胃腸病變向腔外侵犯以及鄰近和遠處轉移等,CT檢查也有很大價值。當然,胃腸管腔內病變情況主要仍依賴於鋇劑造影和內鏡檢查及病理活檢。

骨關節疾病,多數情況可通過簡便、經濟的常規X線檢查確診,因此使用CT檢查相對較少。

檢查范圍

CT可以做的檢查有:

1.頭部:腦出血,腦梗塞,動脈瘤,血管畸形,各種腫瘤,外傷,出血,骨折,先天畸形等;

2.胸部:肺、胸膜及縱隔各種腫瘤,肺結核,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囊腫,肺不張,氣胸,骨折等;

3.腹、盆腔:各種實質器官的腫瘤、外傷、出血,肝硬化,膽結石,泌尿系結石、積水,膀胱、前列腺病變,某些炎症、畸形等;

4.脊柱、四肢:骨折,外傷,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椎管狹窄,腫瘤,結核等;

5.骨骼、血管三維重建成像:各部位的MPR、MIP成像等;

6.CTA(CT血管成像):大動脈炎,動脈硬化閉塞症,主動脈瘤及夾層等;

7.甲狀腺疾病:甲狀腺腺瘤、甲狀腺腺癌等;

8.其他:眼科及眼眶腫瘤,外傷;副鼻竇炎、鼻息肉、腫瘤、囊腫、
CT檢查外傷等。

由於CT的高分辨力,可使器官和結構清楚顯影,能清楚顯示出病變。在臨床上,神經系統與頭頸部CT診斷應用早,對腦瘤、腦外傷、腦血管意外、腦的炎症與寄生蟲病、腦先天畸形和腦實質性病變等診斷價值大。在五官科診斷中,對於框內腫瘤、鼻竇、咽喉部腫瘤,特別是內耳發育異常有診斷價值。

在呼吸系統診斷中,對肺癌的診斷、縱隔腫瘤的檢查和瘤體內部結構以及肺門及縱隔有無淋巴結的轉移,做CT檢查做出的診斷都是比較可靠的。
在心臟大血管和骨骼肌肉系統的檢查中也是有診斷價值的。(參考網路)

5、做CT對人體危害大嗎?

取決於做CT檢查的輻抄射劑量總量。如果一定時間內襲進行了反復多次檢查,比如說腫瘤患者,經過多次檢查/復查、多個期像的掃描、多個部位的掃描,這些使累積的輻射劑量增多,這肯定是對人體有危害的。

天然本底的輻射劑量是2.4mSv,那對於放射工作人員,他的輻射劑量是20mSv/每年,任何一年都不能超過50mSv。

還有,如果做從胸部到盆腔,多部位、多期像的掃描,一次檢查可能會到達20-30mSv的劑量,這就相當於一個從事放射工作人員一年的輻射劑量,所以這個輻射還是較大的。

(5)做ct擴展資料:

CT輻射對於人體的損傷:

輻射損傷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確定性效應是指輻射損傷與劑量成正比,即輻射劑量越大,對人體損傷越大。而隨機性效應與輻射劑量無關,隨機產生的,沒有劑量閾值。在輻射損傷中,這兩種效應並存。

有些輻射損傷不是立即看到的,可能在今後生存期內,十年二十年後,可能會顯現出,可能會增加患癌症的幾率。比如說大概有1%-2.5%的癌症幾率是由於CT醫療照射引起的。每個個體都有患癌的幾率,但是額外的CT照射,可能會增加患癌幾率。

6、做ct是干什麼啊

CT檢查對中樞神經來系統疾病的源診斷價值較高,應用普遍。對顱內腫瘤、膿腫與肉芽腫、寄生蟲病、外傷性血腫與腦損傷、腦梗塞與腦出血以及椎管內腫瘤與椎間盤脫出等病診斷效果好,診斷較為可靠。因此,腦的X線造影除腦血管造影仍用以診斷顱內動脈瘤、血管發育異常和腦血管閉塞以及了解腦瘤的供血動脈以外,其他如氣腦、腦室造影等均已少用。螺旋CT掃描,可以獲得比較精細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圖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維實時顯示,有希望取代常規的腦血管造影。

7、一般做一個CT多少錢

2020年1月的物價水平,CT檢查的價格在500元—1200元不等

一般來說,平掃的價格在幾百到上千之間不等,再加上因為機器類型的不一致,其價格相差較大。CT檢查可分為平掃、增強掃描及造影掃描等幾種類型。這幾種檢查的價格差距更大,但是一般情況,大多數人只需要平掃就可以了。

盡量避免在短時間內多次進行CT檢查,如因診斷所需,應向醫生說明情況,並採取必要的遮蓋方法進行保護。

(7)做ct擴展資料

做CT的注意事項

一、將身體的金屬物摘除

在進行CT檢查的時候患者需要將身體的金屬物摘除,只有將金屬物品摘除,才能夠避免在檢查的時候讓放射線對金屬物造成偽影,也就容易導致結果出現錯誤。

二、檢查的時候要盡量保持安靜

一些患者在進行檢查的時候為了讓自己了解情況而讓自己經常跟醫生溝通,卻不知道醫生在進行檢查的時候如果患者經常和醫生溝通就容易讓醫生分神,從而出現錯誤的檢查結果。

三、做腹部CT檢查需要空腹

如果是進行腹部CT檢查在檢查前是需要空腹4個小時,空腹能夠讓自己再進行檢查的時候避免食物殘留而影響檢查,導致檢查的結果出現錯誤。

8、經常做CT會不會致癌

做一次CT致癌的概率有多大

假設人體遭受了射線到腫瘤出現需要這么一個過程:首先是射線導致細胞部分發生DNA斷裂,這些損傷的細胞會進行基因修復,修復失敗細胞會多數的結局是凋亡,偶可以出現基因突變,但突變的細胞多數情況下會被免疫系統清除。

接受一次照射,正常細胞想要經過層層小概率事件變為永生化細胞,確實沒那麼容易。從動物實驗來看,除非暴露在長時間、大劑量的照射,一般難以出現癌變,發生骨髓抑制的概率還更高。而像普通肺炎患者在短的時間內反復進行CT復查,就沒有必要了,可以用胸片等手段代替。總之,CT檢查在該用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放心的,一次至兩次的檢查,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但不能覺得危害不大就亂用或濫用。

CT的輻射有多大

輻射的劑量衡量單位是mSv,CT的輻射有多大,通過以下例子可以理解。乘坐飛機20小時的劑量0.1mSv,胸片一次劑量大約為0.2mSv,CT掃描一次劑量大約為:2mSv-10mSv,胸透一次劑量大約為1.1mSv。

國際放射委員會在1990年的建議,對於公眾因任何工作和生活引起的輻射建議的劑量限值為1mSv/年,而其實影像工作者(拍片或CT的工作人員)接受的輻射劑量遠超過1mSv,但5年內平均每年不超過20mSv,單年不超過50mSv。

CT是如何對人造成損害的

X線是一種高能量粒子,在穿透人體時會破壞人體的細胞功能和代謝。如果劑量不大,只會產生短期效應,人體能夠自行修復,危害相對不大。

如果X線劑量較大,就會損傷基因,產生各種有害的生物效應,而且隨著輻射劑量的增加,不僅僅包括致癌,還包括造血、生殖、遺傳、生長發育、激素調節等損害幾率也會加大。

與做ct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