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慢性結腸炎治療法

慢性結腸炎治療法

發布時間:2021-01-31 00:11:54

1、慢性結腸炎怎麼治療

結腸炎的治療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個體化綜合化的治療,應盡早控制疾病的症狀,促進疾病的緩解,維持治療,防止復發。

2、慢性結腸炎怎樣治療?

【概述】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症狀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復發作。現代醫學認為慢性結腸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遺傳,神經精神等因素造成的結腸炎性改變。
本病多屬中醫的「泄瀉」、「久痢」范疇。臨床表現一般有大便溏薄,夾有粘液,甚則腹痛,便下膿血等症。其主要病變在脾胃和大腸,亦有肝腎所引起,而脾虛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本病屬本虛標實,虛者以脾腎兩虛為多,實者有氣滯、寒濕、水飲、濕熱等,虛實夾雜亦不少見,其治療選方應隨證選用。脾虛者宜健脾益氣,腎虛者宜溫腎固澀,肝旺乘脾者抑肝扶脾。攻邪不可過用伐品,補虛不可純用甘溫;有邪慎澀,虛重慎利。此外,在治療的同時,適當注意飲食調護,避免生冷油膩等食物,才能有助於提高療效。
【治療】1.寒濕泄瀉證【主症】泄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惡寒,發熱,頭痛,肢體酸痛,苔白膩,脈濡緩。【方一】藿香正氣散【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藿香10克,紫蘇10克,白芷6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半夏12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
【功效】散寒化濕。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於七分,熱服。
【方解】方中藿香用量偏重,既取其辛溫而解在表之風寒,又以其芳香而化在里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升清降濁,故本方以其為君葯。配以紫蘇、白芷辛香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兼可芳化濕濁;半夏曲、陳皮燥濕和胃,降逆止嘔;白術、茯苓健脾運濕,和中止瀉;厚朴、腹皮行氣化濕,暢中除滿;桔梗宣肺利膈,既益於解表,又助其化濕;生薑、大棗、甘草諧營衛而調葯和中。綜合全方,具有表裡雙解,化濕辟穢,升清降濁,理氣和中之功,能使風寒外散,濕濁內化,氣機通暢,脾胃調和,則寒熱吐瀉自愈。若感觸山嵐瘴氣,以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此化濁辟穢,快氣和中而一並治之。
【按語】本證治療要點重在芳香化濕,濕邪得除,泄瀉自止。且勿妄投收澀、補益之品;除服葯外,尚宜服熱米粥以助葯力,並注意腹部保暖;如病情較重,泄瀉次數較頻,可每隔4~6小時服葯1次。若外感風寒,內有濕濁者,可選用荊防敗毒散;若濕困於脾,脘悶納呆,加砂仁、神曲;寒濕內阻加乾薑、蒼術。
2.濕熱傷中證【主症】泄瀉腹痛,瀉下急迫如水,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身熱煩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方一】葛根芩連湯【來源】《傷寒論》【組成】葛根15克,黃芩12克,黃連8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葯,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葯。臣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使以甘草甘緩和中,協調諸葯。四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劑。原方先煮葛根,後納諸葯,則解肌之力優而清里之力銳,使表解里和,身熱下利自愈。
【按語】葛根芩連湯意在清熱、利濕、解毒,有具有堅陰厚腸胃的作用。故苦寒燥濕而無傷脾之慮。但苦寒之品用量不宜過大或過久。葛根升清止瀉、清熱解肌、透邪外出,可重用至20~30克,黃芩、黃連常用5~10克,苦參6~9克,為宜。【方二】香連丸【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黃連10克,木香10克。
【功效】清熱利濕。
【用法】黃連、吳茱萸二味同炒,去吳茱萸,加木香,為丸。亦可作湯劑。
【方解】黃連清熱燥濕,木香理氣止痛。
【按語】有風熱表證者,加金銀花、連翹、薄荷;濕邪偏盛者,加藿香、厚朴、茯苓、豬苓、澤瀉、燈心草、六一散;盛夏之季腹瀉較重者,加香薷、佩蘭、荷葉、扁豆,或新加香薷飲合六一散。後方最好溫湯調服,每次10克,每日3次。夾食滯者,加神曲、麥芽、山楂。
3.食滯腸胃證【主症】腹痛腸鳴,脘腹脹滿,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噯腐吞酸,瀉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方一】保和丸【來源】《丹溪心法》【組成】神曲15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陳皮10克,萊菔子10克,連翹12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山楂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消谷面痰氣之積;法夏、陳皮行氣化滯止嘔;雲苓健脾滲濕止瀉;連翹清熱散結。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用枳實導滯丸;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扁豆。【方二】枳實導滯丸【來源】《脾胃論》【組成】大黃9克,枳實9克,神曲10克,雲苓8克,黃芩6克,川連6克,白術8克,澤瀉6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病人濕熱食滯,內阻腸胃,引致積滯內停、氣機壅塞,故脘腹脹滿疼痛;食積不消,濕熱下注,故有泄瀉或下痢;另外,熱壅氣阻,故出現大便秘結。方中大黃攻積瀉熱;枳實行氣消積除脹;神曲消食化濕;黃芩、川連清熱燥濕止痢;雲苓、澤瀉利水滲濕止痢;白術健脾止瀉。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可用枳實導滯丸以盪滌積滯;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扁豆。
4.脾胃虛弱證【主症】便時溏時瀉,完谷不化,遷延反復,食少,食後脘悶不適,稍進油物,則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方一】參苓白術散【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黨參15克,白術15克,山葯15克,扁豆15克,蓮子肉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砂仁3克,桔梗3克。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大棗湯調下。
【方解】本方中人參、淮山、蓮子益氣健脾,和胃止瀉;白術、雲苓、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滲濕,止瀉;砂仁、陳皮理氣寬胸;桔梗為葯引,引葯上行;炙甘草益氣和中。
【按語】腹脹便溏者,加厚朴,陳皮,廣木香以理氣消脹;腹中畏寒者,加肉桂、乾薑等以溫中散寒。【方二】香砂六君子湯【來源】《古今名醫方論》【組成】人參3克,白術10克,甘草6克,陳皮15克,半夏6克,砂仁6克,木香6克。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六君子湯健脾化痰止嘔;加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調中理氣,開胃消食,健胃止吐。
【按語】若脾陽虛衰,陰寒內盛者,宜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附子、肉桂,以溫中散寒;若久瀉不止,中氣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
5.腎陽虛衰證【主症】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完谷不化,瀉後則安,腹部喜溫,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方一】四神丸【來源】《證治准繩》【組成】補骨脂15克,肉豆蔻15克,吳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功效】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用法】上為末,生薑12克,紅棗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棗,水干,取棗肉,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食前服。
【方解】本方證為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暖脾土,以至脾腎虛寒,運化無力,固攝無權所致。方中補骨脂辛苦性熱而補命門,為壯火益土之要葯,故為君葯;肉豆蔻溫脾腎而澀腸止瀉;吳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濕,二葯合用,既助主葯溫暖脾腎治本,又可治標,並為臣葯;五味子收澀固腸,助肉豆蔻澀腸止瀉,生薑溫中散寒,助吳茱萸溫暖脾胃;大棗滋養脾胃,並為佐使葯。如此配合,則腎溫脾暖,大腸固而運化復,自然泄瀉止,諸症皆愈。
【按語】可選用附子理中湯:用於臍腹冷痛,真人養臟湯:用於瀉下滑脫不禁,或虛坐努責。【方二】右歸丸【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山葯12克,當歸10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鹿角膠10克,菟絲子10克,附子3克,杜仲12克。
【功效】溫補腎陽,固澀止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菟絲子、山茱萸、熟地等溫補腎陽,鹿角膠、枸杞、當歸益精養血。可加川芎、牛膝以助當歸、肉桂溫陽活血通絡。
【按語】若臍腹冷痛,可選用附子理中湯;若年老體衰,久瀉不止,脫肛,加黃芪、黨參、升麻、白術;若瀉下滑脫不禁,或虛坐努責,可選用真人養臟湯脾虛腎寒不著,反見心煩嘈雜,大便夾有粘凍,可用烏梅丸。
6.肝氣郁滯證【主症】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作,舌淡紅,脈弦。
【方一】痛瀉要方【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白術10克,防風10克,白芍10克,陳皮12克。
【功效】抑肝扶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痛瀉之證由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運失常所致。方中白術苦甘而溫,補脾燥濕以治土虛,為君葯。白芍酸寒,柔肝緩急止痛,與白術相配,於土中瀉木,為臣葯。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濕,醒脾和胃,為佐葯。配伍少量防風,具升散之性,與術、芍相伍,辛能散肝鬱,香能舒脾氣,且有燥濕以助止瀉之功,又為脾經引經之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葯相合,可以補脾勝濕而止瀉,柔肝理氣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瀉自止。
【按語】烏梅敗醬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路志正):烏梅12~15克,敗醬草12克,黃連4.5~6克,木香(後下)9克,當歸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實10克,太子參12克,炒白術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功用:清熱化濕,調氣行血,健脾抑肝。適用於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方二】木香順氣散【來源】《萬病回春》卷二。
【組成】木香10克,青皮10克,桔皮10克,甘草6克,枳殼10克,川朴10克,烏葯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柴胡10克。
【功效】疏肝理氣、開胸解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木香、青皮、桔皮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烏葯、香附理氣解郁,止痛;枳殼破氣,行痰,消積;砂仁調中理氣,開胃消食,健胃止吐;柴胡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按語】久瀉不止,加烏梅、石榴、訶子肉、山楂、甘草;胸脅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加柴胡、木香、鬱金、香附;神疲乏力,納呆,黨參、茯苓、扁豆、雞內金。

3、慢性結腸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慢性結腸炎治療
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程較長,因此治療起來比較困難,西醫對此病主要運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療。根據中醫整體觀念,可以針對不同病因,多角度進行治療,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因而療效顯著。由於本病具有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的特點,調理病人的肝腎脾胃,增強人的體質,以此達到機體抗病毒的目的。可以相應選用吳茱萸,肉桂溫中止瀉,黃連、黃柏清熱消炎,赤石脂、五倍子澀腸固脫,對慢性腹瀉標本兼治,起到澀腸止瀉的功效。
中醫內治法
1、肝氣侮脾型:腹瀉與情緒變化後發生,以胸脅脹滿痛疼、腹痛即瀉、瀉後痛減、大便不暢為特徵,苔薄白,脈弦細。方用逍遙散合痛瀉要方加減。重加白芍、炙甘草以緩急止瀉,同時加檳榔、焦三仙以消補兼施。
2、脾虛夾濕型:以神疲乏力、納呆脘悶、腸鳴腹瀉、糞便夾有不消化物為特徵,舌淡苔白,脈濡緩。方用參苓白術散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偏寒加肉桂、炮姜;偏熱加黃連、黃芩與炮姜寒溫並用。
3、脾腎兩虛型:是本病的嚴重和難治階段,病程較長,以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冷、腸鳴腹瀉多在黎明前,或滑瀉、瀉下完谷不化之物為特徵,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方用四神丸合連理湯加減。改乾薑為炮姜,入烏梅、芡實、烏葯等溫澀腸道。
4、濕熱下注型:為本病的初起和發作時,以發熱、腹痛、里急後重、瀉下赤白粘凍或膿血為特徵,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方用白頭翁湯合芍葯湯加減。熱重加金銀花、紅藤;濕重加厚朴、蒼術。
中葯灌腸療法
1、菊花30g,白術15g,防風10g,甘草10g,白芷8g,米殼15g。便血重時加防風炭、雲南白葯適量,潰瘍較廣泛者加雷公藤6g。上葯水煎後用雙層紗布過濾去渣,再回鍋濃縮至60~80ml,以葯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連續7~10天為1個療程。
2、黃芪、白術、丹參、白芍各20g,黃連、黃芩、側柏葉、防風各15g,金銀花、連翹、白及、生地各10g,每劑葯煎3次,每次煎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飯前各服250ml,餘下250ml葯液於晚上睡前用於灌腸。
3、苦參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濃縮至100~250ml,另將珍珠層粉6g溶於葯液中,保留灌腸。若腹痛明顯可加沒葯、莪術以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數增多,結腸水腫明顯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止瀉,清熱排膿。
4、生蒲黃10g,仙鶴草、敗醬草、乳香各15g,沒葯6g,煅龍骨10g先煎,生牡蠣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將上葯煎成200ml葯液,每晚睡前灌腸,15天為1個療程。
5、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湯液保留灌腸,每3天1次,5次為1個療程。另將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裝入膠囊,每次2~3粒,於灌腸間歇期服用,1個療程結束後再服膠囊2周,治療期間可停用其他西葯。中葯灌腸宜每晚睡前進行,灌腸前排空大便,葯液溫度以36℃~39℃為宜。
中葯灌腸療法治療結腸炎,能使葯物直接到達病變部位,同時還能起到局部沖洗清潔的作用,以達到止瀉消炎,解痙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腸道免疫功能,促進潰瘍癒合的目的。
操作事宜
保留灌腸應選擇在臨睡前進行,預先囑患者排空大小便,靜卧15分鍾左右後實施灌腸,操作者應做到輕、慢、柔以減少管壁對腸粘膜的刺激。
l)體位:給葯時,病人應取左側卧位。給葯後應保持膝胸卧位半小時,再取左側卧位,後右側卧位,臂部應墊高,在給葯後一般應靜卧數小時,以減輕腸粘膜受到刺激、腸蠕動增加產生的痙攣,防止葯液過早排出,至痙攣減輕後,可適當活動,促進葯液盡快吸收。病變在直腸下端,下床活動可早些。
2)導管插入深度:一般插入15~30cm為宜。太淺則葯液外滲,使進葯量不足,又不便保留,影響療效,大深則易使腸粘膜磨擦受損,加重病損。
3)葯量:灌腸液的多少要因人而異,如病變部位距肛門較近,范圍較小,則灌腸液宜少,相反如病變范圍較廣泛,則灌腸液宜多些,但也不能灌的大多,否則反不易取得應有效果。一般以每次100~150ml為宜。對高位病灶患者,葯量可酌情加至200ml左右;注意葯量應由少漸多,根據病人的適應能力,逐漸加量。
4)葯液保留時間:保留時間越長,療效越佳,所以要求葯液濃煎,一般最少保留4小時以上,最好在晚上臨睡前用葯,保留到次日早晨。或可在使用粉劑時加入適量藕粉調成糊狀,保留效果較水劑為好。
5)葯液溫度:一般而言,葯溫應保持在40℃左右,但應因人、因時做適應性變化。如冬季溫度應偏高,可在45℃左右;夏季溫度應偏低,可在38℃左右。濕熱阻滯型患者,葯溫偏低,虛寒性病人葯溫偏高。
6)療程:一般二周為一療程,休息二天後繼續應用,療程的長短與復發率的高低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當取效果後,仍須堅持一段時間,以一個月為一療程,一般在用葯2~3個療程後,逐漸減少灌腸的次數,由原來的每日一次改為隔日一次或每周2次,直至半年左右再停用。

4、跪求 慢性結腸炎治療方法

1) 食宜忌 有些患者可表現出對某種食品特別敏感,如有的患者一進甜食就版腹瀉,有人一嘗到辣味就權腹痛等等,所以在飲食上應暫時迴避自己敏感的食品,但不要太過於緊張,心理因素對胃腸功能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另外,民間說的「發物」如牛肉、公雞、鯉魚、海鮮等,對結腸炎的患者常常是很不適宜的。生冷瓜果等應少吃,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腹瀉為主的患者不要吃芹菜、韭菜等粗纖維蔬菜,不要吃有「滑腸」作用的香蕉、紅薯、雪梨等。

(2) 情緒上應盡量放鬆 不要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自己的病情上。在臨床上總是有些病人情緒緊張,心事重重,一見面就不斷抱怨,反復詢問疾病的危害性,羅羅嗦嗦地敘述自己的病情甚至把自己的症狀一條條用紙寫下來,怕漏掉一點點,其實這些都是很不可取的。

(3) 加強體育鍛煉 提倡參加慢跑。體育鍛煉能提高全身組織的供氧量,尤其是慢跑,能協調全身各部分參與運動,增加活力,提高和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對老年和虛弱的患者,不宜慢跑,可以適當地散步。

(4) 選擇一些高尚的活動 如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等輕松愉快的業餘生活,並在工作中投入熱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5、慢性結腸炎有什麼好治療辦法

慢性結腸炎有什麼好辦法和治療?慢性結腸炎是由於結腸因各種疾病原因導致肛腸發炎、水腫、感染等引起的。慢性結腸炎發病部位多出現在結腸、乙狀結腸等部位。那麼得了慢性結腸炎有什麼好方法治療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專家為你講解: 首先的先了解結腸炎的症狀: 1、便秘。慢性腸炎會導致便秘。造成大便排便不暢。會有腹脹的症狀。 2、腹痛。會有腹痛的感覺,有手親壓腹部有疼痛感。 3、腹瀉。會有粘液便和膿血便,大便次數不確定,會有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4、嘔吐、惡心。中度和嚴重結腸炎症狀。 5、全身症狀。會有腹脹、失眠、貧血、消瘦等表現。 溫馨提示:慢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和痔瘡有個相同之處,其主要症狀都表現為便血。很多人都會把這個病當成痔瘡去治療。最後一點效果都沒有。慢性腸炎是一個「隱形殺手」,我們需加強重視,得了這病,專家建議去正規的肛腸醫院接受檢查,及早治療,以免耽誤病情,導致惡化。 慢性腸炎的治療方法:大腸水療。 據了解,腸SPA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排毒、清潔腸道的方法,它是唯一不打針不吃葯的純天然腸道保健、排毒、治便秘的療法,也符合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 1、作用直接且見效快捷、符合現代人們生活的節奏,接受腸SPA的人,當場可看到從人體排出的宿便、殘渣等毒素。 2、無副作用安全、無葯物治療的副作用,溫度、壓力安全,對肛門括約肌沒有任何損害。 3、輕松舒適效果好、無須飲食禁忌或強制鍛煉來配合治療,在輕松中獲得健康。 通過一定療程的腸SPA,除了徹底軟化清除布滿整個大腸內的硬結大便外,還可以軟化清除腸粘膜表面的硬結層,恢復腸粘膜的分泌,促進結腸的蠕動,從而恢復正常排便功能,達到徹底的治療目的。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友情提示:肛腸疾病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患上肛腸疾病,千萬不要聽信廣告宣傳所謂治療偏方,一定要去正規的專業肛腸治療。

6、慢性結腸炎的治療方法

你好;慢性結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並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7、慢性結腸炎怎麼治療??治療結腸炎的方法

8、慢性腸炎的治療方法?

可以服用中葯康恩貝腸炎寧,另外要注意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食物,腸炎慢慢就會好了。

與慢性結腸炎治療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