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是

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是

發布時間:2021-01-30 19:22:28

1、消化性潰瘍的並發症有哪些

一、大出血
1、一般治療絕對卧床休息,必要時給予小量鎮靜劑如安定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症狀、嘔血及黑糞的數量、血壓與脈搏、尿量等。定期復查血紅蛋白、血球壓積、尿素氮等。除大量嘔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給全流食,以中和胃酸,減輕胃飢餓性收縮以利止血。
2、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劑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應用,但效果不肯定。白葯(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冷鹽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內灌注,有一定效果。H2受體拮抗劑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較好的療效。內鏡下直接噴灑止血劑如1~5%孟氏(Monsell)溶液以及內鏡下高頻電凝及激光止血等有較好的療效。
3、補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靜脈輸液,先補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漿代用品,如出血量較多,應及早輸血。
4、外科手術如內科治療無效,應急症手術。

二、幽門梗阻
治療包括:
1、糾正失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鹼中毒,根據情況每日靜脈輸復方氯化鈉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鈉,低血鉀、低血氯者應注意補充。明顯代謝性鹼中毒者可緩慢地以2%氯化銨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鹽水靜滴(肝腎功能差者忌用)。注意補充熱量並適量給水解蛋白、復方氨基酸等。
2、胃管減壓:插入胃管抽盡胃內瀦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鹽水洗胃一次,並測定胃內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況。經過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顯著好轉,則提示幽門梗阻為功能性。此後可給流質食物,少量多餐,逐漸增加流食量,並給抗酸葯物等治療,但禁用抗膽鹼能葯物。
3、手術治療經1~2周上述治療未見好轉者,提示梗阻為器質性,應外科手術治療。

三、穿孔
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潰瘍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突然穿透而發生急性穿孔,以胃竇小彎及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多見。部分患者有飽餐、粗糙食物、腹壓增加等誘因。潰瘍急性穿孔後,胃、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嚴重腹痛,始於上腹逐漸延至臍周,有時胃腸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數小時後出現腹膜刺激症,多數患者有氣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症狀。需與其它急腹症鑒別,確診後常需緊急手術治療。
亞急性穿孔往往破損不大,其過程介於急慢性穿孔之間者,臨床症狀不如急性穿孔劇烈,一般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經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療法,可以痊癒。
慢性穿孔指的是十二指腸球部後壁及部分胃竇後壁或小彎潰瘍浸及漿膜層,常與周圍臟器或組織粘連然發生穿透,多穿入鄰近臟器如胰腺等處,其發展呈慢性過程,稱慢性穿透性潰瘍,與急性穿孔不同,一般無急腹症表現,患者潰瘍疼痛節律性消失,但較劇烈且頑固,常放散致背部,內科治療難以奏效,需考慮手術治療。

四、癌變
如胃鏡病理活檢確診胃粘膜癌變,需限期手術治療。

2、簡述消化性潰瘍的肉眼病變特點及其並發症

一、消化性潰瘍的肉眼病變特點

1、肉眼觀察:胃潰瘍多位於胃小彎近幽門側,尤以胃竇部最多見。

常呈單個圓形或橢圓形缺損,直徑多在2cm以內。潰瘍邊緣整齊,狀似刀切,黏膜皺襞向周圍呈放射狀,底部平坦,切面呈漏斗狀。十二指腸潰瘍多見於十二指腸球部,其形態與胃潰瘍相似,但潰瘍一般較淺而小,直徑多在1cm以內。

2、鏡下觀察:潰瘍底部由表面至深部分四層結構:

①炎性滲出物層

②壞死組織層

③肉芽組織層

④瘢痕組織層。

二、並發症

1、出血(BLEEDING)

①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常因服用NSAID而誘發,10~25病人是潰瘍的首發症狀。

②出血量與被侵蝕血管大小有關,毛細血管破裂引起滲血,出血量小;如潰破動脈則出血急而多。出血50~100毫升出現黑便;1000毫升表現循環障:半小時內1500毫升出現休克。

2、穿孔(PERFORATION)

約見於2~10的病例。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常見的嚴重並發症,穿孔部位多在胃小彎及十二指腸球部。


(2)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是擴展資料

病因

近年來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環節。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葯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

預防

消化性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寢。在短時間內(2~4周)使潰瘍癒合達瘢痕期並不困難,而關鍵是防止潰瘍復發。

潰瘍反復發作危害更大。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減少煙、酒、辛辣、濃茶、咖啡及某些葯物的刺激,對潰瘍的癒合及預防復發有重要意義。

3、消化性潰瘍最危險的並發症是什麼

(一)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症狀包括嘔血(嘔鮮血或"咖啡樣"物),解血樣或柏油樣黑便(分別稱便血或黑便),和因失血所致的虛弱,直立性低血壓,暈厥,口渴和出汗。若由潰瘍引起的出血持續存在或再發,有幾種方法可供選擇。可行內鏡檢查,並通過電凝,熱電極,激光或注射酒精,硬化劑或腎上腺素進行凝固止血。在凝固治療後,仍可再發出血。對出血部位的血管分支進行血管造影栓塞也可控制出血。在內鏡檢查潰瘍確診,且出血被控制後,患者應禁食並靜脈給予H2 拮抗劑以抑酸。當患者病情穩定,無再出血的徵象時,可進食並口服抗分泌葯(H2 拮 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如有必要,可開始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當有以下適應證時,可作急診手術:盡管已進行適當的治療和輸血,患者的脈搏,血壓和紅細胞壓積仍提示病情惡化;為了維持脈搏和血壓穩定,24小時內需輸血6次以上;出血已停止,但復發後又需多次輸血。穿透(局限性穿孔)消化性潰瘍可穿透胃和十二指腸壁,抵達相鄰的局限間隙(網膜囊)或器官(如胰腺,肝臟),粘連可阻止漏出物進入游離的腹膜腔內。疼痛可很劇烈,持久,且放射到腹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為背部,系十二指腸後壁潰瘍穿孔至胰腺所致),隨患者體位而改變。對比放射性檢查或CT可明確診斷。若內科治療不能治癒,則應採取手術治療。(二)穿孔:穿孔常表現為急腹症。穿透至腹膜腔的潰瘍常位於十二指腸前壁,較少位於胃部。患者突然感到劇烈持久的上腹部疼痛,迅速擴展至整個腹部,常逐漸以右下腹部最為顯著,有時可放射至單肩或雙肩。患者常靜卧不動,因為即使深呼吸也會使疼痛加劇。腹部有劇痛,反跳痛明顯,腹肌強直(木板樣),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老年患者,垂死者,使用皮質激素治療者或免疫抑制者症狀可不明顯。診斷可依靠直立位或側卧位腹部X線檢查確定,可見膈下或腹腔內有游離氣體,但即使未見氣體也不能排除診斷。腹痛和腹肌強直在穿孔發生幾小時後可部分減輕,患者情況似有改善。然而可能發生腹膜炎並伴有體溫升高,患者病情嚴重惡化,若患者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和尿量減少,可能會發生休克。胃出口梗阻這可能是由於潰瘍伴有的瘢痕,痙攣或炎症所引起。症狀包括反復大量嘔吐,多發生於傍晚,在最後一次進食後6小時仍可發生。進食後持續性腹脹或飽滿感和食慾下降常提示胃出口梗阻。長時間嘔吐可導致體重下降,脫水和鹼中毒。若患者的病史提示梗阻,則體格檢查,胃內容物抽吸或X線檢查可提供食物瀦留的客觀依據。若進食後6小時仍繼續存在振水音或禁食一夜後抽吸的液體或食物殘渣>200ml,提示胃瀦留。若胃抽吸顯示有明顯的胃瀦留,則應使胃排空,進行內鏡或X線檢查以確定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若梗阻系因活動性幽門管潰瘍的水腫或痙攣所致,應採用胃減壓和抑酸(如靜脈注射H2 拮抗劑)治療。應檢測和糾正因長期嘔吐和持續鼻胃吸引所致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不主張應用促動力葯物,通常梗阻在2~5天內緩解。長期的梗阻可能是由於消化性瘢痕引起,內鏡下幽門管氣囊擴張治療也許有效。在某些患者中,需要手術治療以緩解梗阻。(三)胃癌:幽門螺桿菌與胃體和胃竇部的腸型腺癌有關,而與胃賁門部的癌腫無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發生胃癌的可能性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也與該感染有關。MALT淋巴瘤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B淋巴細胞單克隆增生引起的惡性腫瘤。該病常伴有淺表性胃潰瘍,可由潰瘍邊緣和周圍粘膜的活檢而偶被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治癒某些患者,因此,對局限性MALT淋巴瘤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記錄細菌的治癒情況和在化療或放療前緊密監測腫瘤的進展情況是合適的。尚無資料表明根除細菌可預防胃炎發展為胃癌或胃淋巴瘤,因此認為診斷和治療幽門螺桿菌可預防惡性並發症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特別是由於胃癌在美國相對少見。復發經傳統抗潰瘍治療停止後,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一年復發率>60%,長期應用H2 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可減少潰瘍病復發的危險性,這與所用抑酸劑的劑量相關。經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後,潰瘍病的復發率明顯減低(<10%)。消化性潰瘍復發最常見的原因是未根除幽門螺桿菌。對復發的患者,應查明可能存在的持續感染。若感染存在,應再一次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其他影響復發的因素包括應用非甾體類消炎葯和吸煙。對非甾體類消炎葯所致消化性潰瘍患者,推薦長期應用米索前列醇或抗分泌葯(如H2 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

4、消化性潰瘍有哪些並發症?

消化性潰瘍的並發症主要是4類,包括出血、穿孔、梗阻還有癌變。幽門梗阻、胃潰內瘍、十二指腸球容部潰瘍,可引起明顯的幽門黏膜水腫,潰瘍癒合期可出現斑痕組織患者出現明顯腹脹,夜間嘔吐等症狀。
意見建議: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多餐,多吃青菜和水果,保持心情舒暢,戒煙戒酒。

5、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是什麼

正確答案為:D選項
答案解析:消化性潰瘍的最常見並發症是出血、幽門狹窄、穿孔和癌變。黏膜萎縮不是消化性潰瘍的並發症。

6、下列選項中,最能提示消化性潰瘍發生了並發症的是:() A.惡心、腹脹 B.常發生夜間痛 C.上腹

您好,可能是並發消化道穿孔,會出現持續性疼痛。

7、消化性潰瘍的並發症有哪些?

(一)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症狀包括嘔血(嘔鮮血或"咖啡樣"物),解血樣或柏油樣黑便(分別稱便血或黑便),和因失血所致的虛弱,直立性低血壓,暈厥,口渴和出汗。(二)穿孔:穿孔常表現為急腹症。穿透至腹膜腔的潰瘍常位於十二指腸前壁,較少位於胃部。患者突然感到劇烈持久的上腹部疼痛,迅速擴展至整個腹部,常逐漸以右下腹部最為顯著,有時可放射至單肩或雙肩。患者常靜卧不動,因為即使深呼吸也會使疼痛加劇。腹部有劇痛,反跳痛明顯,腹肌強直(木板樣),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老年患者,垂死者,使用皮質激素治療者或免疫抑制者症狀可不明顯。(三)幽門梗阻胃出口梗阻這可能是由於潰瘍伴有的瘢痕,痙攣或炎症所引起。症狀包括反復大量嘔吐,多發生於傍晚,在最後一次進食後6小時仍可發生。進食後持續性腹脹或飽滿感和食慾下降常提示胃出口梗阻。長時間嘔吐可導致體重下降,脫水和鹼中毒。若患者的病史提示梗阻,則體格檢查,胃內容物抽吸或X線檢查可提供食物瀦留的客觀依據。若進食後6小時仍繼續存在振水音或禁食一夜後抽吸的液體或食物殘渣>200ml,提示胃瀦留。若胃抽吸顯示有明顯的胃瀦留,則應使胃排空,進行內鏡或X線檢查以確定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若梗阻系因活動性幽門管潰瘍的水腫或痙攣所致,應採用胃減壓和抑酸(如靜脈注射H2 拮抗劑)治療。應檢測和糾正因長期嘔吐和持續鼻胃吸引所致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不主張應用促動力葯物,通常梗阻在2~5天內緩解。長期的梗阻可能是由於消化性瘢痕引起,內鏡下幽門管氣囊擴張治療也許有效。在某些患者中,需要手術治療以緩解梗阻。(四)胃癌:幽門螺桿菌與胃體和胃竇部的腸型腺癌有關,而與胃賁門部的癌腫無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發生胃癌的可能性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

8、消化性潰瘍有哪些並發症

近二十年來,有效抗潰瘍葯物的不斷問世和根除H.pylori治療的廣泛開展提高了潰瘍的癒合率、降低了復發率,因而潰瘍並發症發生率也顯著下降。 (一) 上消化道出血 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DU並發出血的發生率比GU高,十二指腸球部後壁潰瘍和球後潰瘍更易發生出血。大約10%~20%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以出血為首發症狀,在NSAIDs相關潰瘍者中這一比率更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病因中,消化性潰瘍出血約佔30%~50%。 出血量的多少與被潰瘍侵蝕的血管的大小有關。侵襲稍大動脈時,出血急而量多;而潰瘍基底肉芽組織的滲血或潰瘍周圍粘膜糜爛出血的量一般不大。潰瘍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的速度和量的多少。輕者只表現為黑便,重者出現嘔血以及失血過多所致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發生休克。消化性潰瘍患者在發生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加重的現象,但一旦出血後,上腹疼痛多隨之緩解。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並發出血前可無症狀。 根據消化性潰瘍的病史和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確立。但須與急性糜爛性胃炎、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食管賁門粘膜撕裂症和胃癌等所致的出血鑒別。對既往元潰瘍病史,臨床表現不典型而診斷困難者,應爭取在出血24h—48h內進行急診內鏡檢查。內鏡檢查的確診率高,不僅能觀察到出血的部位,而且能見到出血的狀態。此外還可在內鏡下採用激光、微波、熱電極、注射或噴灑止血葯物、止血夾鉗夾等方法止血。 (二) 穿孔 潰瘍病灶向深部發展穿透漿膜層則並發穿孔。潰瘍穿孔在臨床上可分為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穿孔的潰瘍常位於十二指腸前壁或胃前壁,發生穿孔後胃腸內容物滲入腹膜腔而引起急性腹膜炎。十二指腸後壁或胃後壁的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已與鄰近組織或器官發生粘連,穿孔時胃腸內容物不致流人腹腔,稱之為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潰瘍。鄰近後壁的穿孔或穿孔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時,稱亞急性穿孔。 潰瘍急性穿孔主要出現急性腹膜炎的表現。臨床上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腹痛常起始於中上腹或右上腹,呈持續性,可蔓延到全腹。GU穿孔,尤其是餐後穿孔,漏入腹腔的內容物量往往比DU穿孔多,所以腹膜炎常較重。患者有腹肌強直,腹部壓痛和反跳痛。漏出量多時,滿腹肌強直、壓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少,則腹肌強直、壓痛和反跳痛可局限於中上腹部。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表示有氣腹存在。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腹部X線透視時可見膈下游離氣體。亞急性或慢性穿孔的臨床表現不如急性穿孔嚴重,可只表現為局限性腹膜炎。後壁潰瘍穿透時,原來的疼痛節律往往發生改變,疼痛放射至背部,止酸治療效果差。 消化性潰瘍穿孔須與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子宮外孕破裂、缺血性腸病等急腹症相鑒別。 (三) 幽門梗阻 消化性潰瘍所致的幽門梗阻中,80%以上由DU引起,其餘為幽門管潰瘍或幽門前區潰瘍。 幽門梗阻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由於潰瘍活動期時潰瘍周圍組織炎性充血、水腫或炎症引起的幽門反射性痙攣所致。此類幽門梗阻屬暫時性,內科治療有效,可隨潰瘍好轉而消失。另一類是由於潰瘍多次復發,瘢痕形成和瘢痕組織收縮所致,內科治療無效,多需外科手術或內鏡下擴張治療。 幽門梗阻引起胃滯留,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和嘔吐。上腹飽脹以餐後為甚,嘔吐後可減輕,嘔吐物量多,內含發酵宿食。嘔吐次數一般不多,視幽門通道受阻的程度而定。患者因不能進食和反復嘔吐而逐漸出現體弱、脫水和低氯低鉀性鹼中毒等臨床表現。清晨空腹時插胃管抽液量>200ml,即提示有胃滯留。上腹部空腹振水音和胃蠕動波是幽門梗阻的典型體征。 (四)癌變 約1%~2%的GU可發生癌變,DU則否。GU癌變發生於潰瘍邊緣。對長期慢性GU病史、年齡在45歲以上、潰瘍頑固不愈者應提高警惕。在內鏡下取多點活檢作病理檢查,並在積極治療後復查內鏡,直到潰瘍完全癒合,必要時定期隨訪復查。

9、消化性潰瘍的四大並發症

一、大出血
1、一般治療絕對卧床休息,必要時給予小量鎮靜劑如安定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症狀、嘔血及黑糞的數量、血壓與脈搏、尿量等。定期復查血紅蛋白、血球壓積、尿素氮等。除大量嘔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給全流食,以中和胃酸,減輕胃飢餓性收縮以利止血。
2、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劑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應用,但效果不肯定。白葯(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冷鹽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內灌注,有一定效果。H2受體拮抗劑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較好的療效。內鏡下直接噴灑止血劑如1~5%孟氏(Monsell)溶液以及內鏡下高頻電凝及激光止血等有較好的療效。
3、補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靜脈輸液,先補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漿代用品,如出血量較多,應及早輸血。
4、外科手術如內科治療無效,應急症手術。

二、幽門梗阻
治療包括:
1、糾正失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鹼中毒,根據情況每日靜脈輸復方氯化鈉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鈉,低血鉀、低血氯者應注意補充。明顯代謝性鹼中毒者可緩慢地以2%氯化銨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鹽水靜滴(肝腎功能差者忌用)。注意補充熱量並適量給水解蛋白、復方氨基酸等。
2、胃管減壓:插入胃管抽盡胃內瀦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鹽水洗胃一次,並測定胃內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況。經過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顯著好轉,則提示幽門梗阻為功能性。此後可給流質食物,少量多餐,逐漸增加流食量,並給抗酸葯物等治療,但禁用抗膽鹼能葯物。
3、手術治療經1~2周上述治療未見好轉者,提示梗阻為器質性,應外科手術治療。

三、穿孔
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潰瘍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突然穿透而發生急性穿孔,以胃竇小彎及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多見。部分患者有飽餐、粗糙食物、腹壓增加等誘因。潰瘍急性穿孔後,胃、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嚴重腹痛,始於上腹逐漸延至臍周,有時胃腸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數小時後出現腹膜刺激症,多數患者有氣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症狀。需與其它急腹症鑒別,確診後常需緊急手術治療。
亞急性穿孔往往破損不大,其過程介於急慢性穿孔之間者,臨床症狀不如急性穿孔劇烈,一般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經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療法,可以痊癒。
慢性穿孔指的是十二指腸球部後壁及部分胃竇後壁或小彎潰瘍浸及漿膜層,常與周圍臟器或組織粘連然發生穿透,多穿入鄰近臟器如胰腺等處,其發展呈慢性過程,稱慢性穿透性潰瘍,與急性穿孔不同,一般無急腹症表現,患者潰瘍疼痛節律性消失,但較劇烈且頑固,常放散致背部,內科治療難以奏效,需考慮手術治療。

四、癌變
如胃鏡病理活檢確診胃粘膜癌變,需限期手術治療。

10、胃潰瘍有哪些並發症?

胃潰瘍並發症有: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胃潰瘍病最常見的並發症,約有20%~30%的潰瘍患者曾有出血病史。據統計,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病因中,胃潰瘍約佔50%,居首位。
2、潰瘍穿孔
胃潰瘍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其發生率為5%~10%。綜合國內外文獻,前者與後者之比,在我國約為6~15:1,西方國家1953年以前為12~19:1,而60年代以後為6~8:1。潰瘍穿孔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30~50歲多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見於40歲以下的青壯年,而胃潰瘍穿孔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門梗阻
潰瘍病患者約10%可能並發幽門梗阻,其中80%發生於十二指腸潰瘍,其次為幽門管或幽門前潰瘍。潰瘍病並發幽門梗阻老年人多見,以男性為主。近年來由於各種有效抗潰瘍葯物的廣泛應用,此種並發症明顯減少。幽門梗阻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前者是因慢性潰瘍引起黏膜下纖維化,導致瘢痕性狹窄,內科治療無效,常需外科手術治療;後者由於潰瘍周圍組織炎症引起充血水腫和幽門反射性痙攣所致,內科治療有效。
4、癌變
慢性胃潰瘍是否會癌變,目前尚有爭議。多數學者認為胃潰瘍癌變是存在的,其癌變率估計在1%~7%,胃潰瘍癌變常發生於潰瘍邊緣,癌細胞可浸潤於潰瘍瘢痕結締組織之間,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發生癌變。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胃潰瘍的四種並發症,這四種並發症對胃潰瘍患者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發生癌變的話,那是致命的危害。因此,患上了胃潰瘍一定要做好治療和護理工作,避免並發症的出現。

與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症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