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登革熱症狀圖片

登革熱症狀圖片

發布時間:2021-01-30 06:38:25

1、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內可達40℃。一般持續容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2、登革熱的主要症狀到底有什麼?

你好,登革熱是復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制,通常以發熱、出血、淋巴結腫大等為主要臨床症狀,它的發病與一些普通疾病相似,一般不引起人們的重視,若治療不及時病情發展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所以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及支持治療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防蚊隔離至病程的第7天。對典型和重型病例應加強護理,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保持每日有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暢。

3、登革熱蚊子咬後圖片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由於本病系由伊蚊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

4、登革熱症狀

登革熱的症狀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3~15天,通常為5~8天。
世界衛生組織將登革病毒感染性疾病分為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臨床上將登革熱分為典型,輕型與重型,登革出血熱分為無休克的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綜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1.典型(普通型)登革熱
(1) 發熱:通常起病急驟,畏寒或寒戰,高熱,24~36h內體溫升高達39~40℃,多數患者表現為稽留熱或弛張熱,大部分患者經治療5~7天後,體溫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少數患者於發熱3~5天後體溫降至正常,1天後再度上升,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saddle fever),發熱時常伴較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及關節疼痛,極度乏力,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症狀,患者於發熱期的呼吸,脈搏加快,早期體征有顏面,頸,胸皮膚潮紅,眼結合膜充血及淺表淋巴結腫大,恢復期常因顯著衰弱而需數周後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兒童病例起病可較緩慢,毒血症狀較輕,恢復亦常較快。
(2)皮疹:常於病程的第3~6天出現,多為斑丘疹,可呈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點) 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時出現兩種或多種皮疹,皮疹多先見於軀干,然後逐漸向四肢,頭面部蔓延,最後分布於全身皮膚,皮疹多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持續 3~5天後逐漸消退。
(3)出血:出血多發生於病程的第5~8天,25%~50%的典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如皮下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皮膚,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圍的大小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關系,皮膚或黏膜下出血范圍的直徑不超過2mm者稱為出血點,直徑為3~5mm者稱為紫癜,直徑為5mm以上者稱為瘀斑,當出血灶的皮膚明顯隆起時稱為血腫,可見於嚴重出血的病例,束臂試驗亦稱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可用於疑似本病病例檢查,檢查方法是在前臂屈側面肘彎下4cm處畫一直徑為5cm的圓圈,仔細觀察圓圈皮膚有無出血點,如果發現出血點則用墨水筆標出,然後用血壓計的袖帶束於該側上臂,先測定血壓,再使其保持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維持8min後解除壓力,待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約2min)後,計算圓圈內皮膚出血點的數目,減去原有出血點的數目,若兩者之差大於10則為陽性,登革熱患者的束臂試驗常呈陽性,由於束臂試驗有可能使存在嚴重出血傾向患者的試驗前臂出現瘀斑的可能性,因此,本試驗不宜過多施行。
(4)其他:約1/4病例有輕度肝大,個別病例可有黃疸,但脾大少見。
2.輕型登革熱 症狀和體征較典型登革熱輕,表現為發熱較低,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不出疹,無出血傾向,但淺表淋巴結亦常腫大,病程常短於5天,流行期間輕型病例較多,由於其臨床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與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狀較輕,故較易被忽視而漏診。
3.重型登革熱 早期臨床表現類似典型登革熱,但發熱3~5天後病情突然加重,表現為腦膜腦炎,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譫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縮小等,此型病情凶險,進展迅速,可於24h內死於中樞性呼吸衰竭。
【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資料 生活在登革熱流行區或發病前15天內去過登革熱流行區,發病於本病流行季節,發病前3~15天曾有被伊蟲叮咬史,特別是當某地於短期間內出現大量發高熱的病例時,更應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2.臨床特徵 突然起病,畏寒,發熱,伴全身疼痛,明顯乏力,惡心,嘔吐,出皮疹,皮下出血,淺表淋巴結腫大,束臂試驗陽性。
3. 實驗室檢查若患者只有符合登革熱診斷的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表現,而無實驗室病原特異性檢查的依據,則只可作為疑似病例,若患者在符合「疑似病例」的基礎上,再有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G抗體陽性,則可作為臨床診斷病例,若患者有符合登革熱診斷的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表現,再加上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M抗體陽性,或雙份血清,恢復期特異性Ig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長,或在血清中分離出登革病毒,則可明確診斷,成為確診病例。

5、「登革熱」最初的症狀是什麼,有治療方法嗎?

 登革熱的最初症狀是發熱,而且這個發熱的情況大多都是非常突然的,發熱之後,體溫會迅速上升到39度以上,一般發熱的時間持續在2天到一個星期之間。在這之後,患者的體溫又恢復如常,非常的反復無常。同時,不要因為患者的體溫恢復了,便萬事大吉了。因為,在一天之後,患者的體溫又會再升高,呈現雙峰熱型或馬鞍熱型。與此同時,在目前,還沒有特效葯物能夠徹底地、迅速地治療登革熱,所以,我們面對這個面對登革熱病毒,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做好防禦措施。

不過,在有人患上登革熱病毒去醫院就診,雖然沒有特效葯能很好的對登革熱病毒進行有效的救治,但是在醫院里還是可以對其進行一些治療的。比如,患者去醫院就診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對症治療,即發熱的可以進行退熱治療,患者身上的部位出血的,可以進行止血治療等等。

 與此同時,患者患上登革熱病毒後,除了早期症狀的發熱以外,還有其他的3個症狀。第一個症狀是在患者發燒3到5天之後,在患者的腳底、掌心或者是身體的軀乾和腹部會出現皮疹,最後這些皮疹會漸漸地蔓延到脖子和四肢,有一部分的患者的臉上會出現皮疹。第二個症狀是患者在病發後的3到8天之後有出血症狀,其中有25%~50%的病例在不同的部位,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出血症狀。第四個症狀是患者會出現輕微的淋巴結腫大。

  另外,登革熱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的疾病,然後這種病毒一般在7、8月的時候非常的流行。因為,在7、8月的時候,雨水多、天氣炎熱,這種優良的環境和氣候非常適合蚊子存活,以及夜晚對人們進行吸血行為。

所以,大家在夜晚睡覺的時候記得點上驅蚊子的熏香,或者在身上噴一些花露水,以防止蚊蟲叮咬。尤其是在野外旅行的人們,在外要記得防蚊蟲叮咬,不要給其傷害自身的機會。

6、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2~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顏面及眼結膜出血,頸和上胸部皮膚潮紅。脈搏早期加快,可出現相對緩脈,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登革熱病
2、皮疹於病程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延及頸部及四肢。可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稍有癢感,皮疹持續3--4日,一般與發熱同時消退,但也有熱退皮疹明顯者,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陰道出血等。

4、淋巴結腫大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及觸痛。

5、其他可有肝臟腫大,脾大不常見,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重型登革熱於病程3-5日出現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呈腦膜腦炎表現,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發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剋死亡。輕型登革熱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診。

登革出血熱

登革出血熱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在熱退前後的1-2日突然病情加重,出現:

1、休克在病程2-5日,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躁不安、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10小時內死亡。

2、出血出血傾向嚴重,有皮膚大片瘀斑、鼻出血、嘔血、便血、咯血、血尿,甚至顱內出血。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多發群體

此病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7、如何判斷自己得了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2~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

2、皮疹於病程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延及頸部及四肢。可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陰道出血等。

4、淋巴結腫大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及觸痛。

5、其他可有肝臟腫大,脾大不常見,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重型登革熱於病程3-5日出現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呈腦膜腦炎表現,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發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剋死亡。

(7)登革熱症狀圖片擴展資料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與登革熱症狀圖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