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細胞計數持續偏高的相關問題
WBC
很高
說明身體內部有驗證
根據你的檢查可能是血液和骨髓系統的問題
2、白細胞偏高是有什麼病
血常規血白細胞偏高是指在血常規的檢測當中,白細胞的指數偏高這一現象。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
白細胞分為5類。
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增高: 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於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於中性白細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
增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四是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
五是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增高: 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e. 血小板(PLT):正常情況:(100-300)% *
升高: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3、白細胞數過高會怎樣?
白細胞偏高常見於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回白細胞偏高的原因答是因為身體某個地方有炎症,身體做出的自我保護措施,增加白細胞吞噬有害細菌,所以醫學上就用了這個原理來驗證身體是不是有發炎或者損傷。比如感冒、發燒、外傷都是因為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等,體內的白細胞會急劇增加。
4、白細胞計數為什麼總是高??
你一定是對血常規的結果異常有一定的誤解。首先,人體的各項指標是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動而變動的。可是雖然你說你的白細胞總是高並且都持續一年的時間了。但是你能保證這365天,你是天天都在檢查血常規嗎?對於動態的系統而言,一次化驗結果就如同是給這個動態系統拍了一張照片。而要說一年持續偏高可是要拍365張照片才行。
就你的WBC數值而言,並不能算作是一定有毛病的。因為所有的化驗數據都是統計數據,本身只是說明異常的概率的,一般來說,偏離正常范圍越大,異常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再看一看你的WBC數值,說明你有問題的概率是非常之小的,不足10%,再說了,你也並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不是嗎?為了有助於你的理解,舉個例子吧。假設中國人平均身高的范圍是一米七至一米八,而姚明的身高卻達到了兩米三。這時如果有個人根據姚明的身高,確診姚明不是中國人。你對於這樣的診斷不覺得好笑嗎?
再說了,血常規化驗單主要是看WBC(白細胞計數)、RBC(紅細胞計數)、HGB(血紅蛋白)、PLT(血小板計數)這幾項。其它的幾項如果這幾項有問題,或者檢查者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才會以這些項目來分析是不是有哪類的毛病的。再舉個例子吧。如果一檢查者的血常規中RBC或者HGB有異常,並且檢查者有與貧血相關的症狀。這時才會考慮看一下MCH、MCV、MCHC來判斷檢查者屬於哪一類型的貧血。可是如果健康檢查者,一是並沒有什麼貧血的症狀,二是血常規中RBC、HGB都正常。這時如果醫生根據MCH、MCV、MCHC的異常結果給病人來個貧血分型,這不同樣是一可笑的事情嘛。再說了,現代的血常規都是用機器來做的,血小板計數的誤差就可達到±50。其它的各項都會產生些誤差的。所以不必對無症狀的輕微並且不重要的項目所反應出來的異常太鑽牛角尖。因為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總之你是健康的。
補充: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動態關系,也正是想預測這一動態關系的趨勢才使得醫學界引入統計學。人體的免疫力的強與弱的變化有時就像是彈簧,當外界的影響對機體施加壓力時,機體也會對壓力作出反應的,這種反應可以用「代償」來描述。如果在代償范圍內,也就是說在彈簧的受力范圍內,人體是不會有疾病的相關表現的。因此,如果你要是有相關的炎症表現,才說明你的C反應蛋白高出許多有明顯的意義,表明你的代償有可能超出「彈簧的受力范圍了」因此「彈簧壞了」,你也有病了。對於沒有疾病表現的C蛋白增高並不屬於疾病狀態,也就是說你是健康的,這時作為醫生硬是要說健康的你有病了發炎了,要打針了,這不是有點可笑嗎?
5、白細胞計數偏高怎麼辦
1.乳房腫痛--乳腺炎
2腹適、惡露帶臭味--產褥染
應用孢類抗素進行經驗性治療能見效孩影響般都接受
母親發熱及用葯情況能讓孩用配奶粉渡幾
6、白細胞計數偏高
病情分析:copy 你好, 白細胞增多最常見的原因是細菌感染,劇烈運動後採的血。 目前具體是什麼病還不明顯,沒辦法指明治療辦法.比如某些人感冒可以導致白細胞升高,而有些人白血病也可以導致白細胞升高.意見建議:多數是由於細菌感染導致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