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究竟有多嚴重
傳單主抄要是「EB病毒感襲染」所致的疾病。——此病對於兒童來講,最擔心的是病毒性腎炎、病毒性心肌炎、間質性肺炎等嚴重並發症。這幾種是比較常見的;——對於EB病毒的感染,在抗病毒方面並沒有理想的葯物,兒科上經常使用「丙種球蛋白」來提高免疫力,從而通過免疫力來清除病毒。得病後可以獲得長達30年的免疫(即此次發病好了以後,30年內不會再復發)——由於此病病程至少是14天、最長的可以長達3個月以上。所以,在此階段仍有持續發熱的情況。多數病例會持續7-10天左右。——你現在不用緊張老是發熱的問題,而是要關注「病毒性心肌炎」和「腎炎」的問題。
2、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什麼意思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概述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種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單核-巨噬細專胞系統增生性疾病,病程屬常具自限性。臨床上表現為不規則發熱,淋巴結腫大,咽痛;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周圍血液單核細胞顯著增多,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以及抗EB病毒的抗體陽性。
3、請問「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回事嗎
病毒治療到療程,發熱停止,眼睛不充血了,淋巴結腫大減輕,可以院外治療,肝功恢回復較慢,肝答臟和脾臟腫大消退也較慢,注意不要再感冒,不要劇烈運動,不要碰到肝脾區,防止破裂。幸好你的是女兒, 男孩好動就杯具了。。
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原因,是什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繼1920年病理學家和Evans首次描述了IM的臨床特徵,在1932年Paul和Bunnell在IM患者的血清中發現了一種嗜異性抗體,其可使綿羊紅細胞發生凝集,到了1964年,DNA病毒終於被發現,是Epstein,Achong和Barr從非洲Burkitt淋巴瘤患者培養的原始淋巴細胞中發現的,後來發現其它疾病也存在此病毒,所稱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這種雙鏈DNA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又稱人皰疹病毒4型。一個完整的病毒是由殼微粒(capsomere)、包膜(envelope)類核(nucleoid)、膜殼(capsid)、所組成。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後,得出膜殼是二十面體立體對稱外形由管狀蛋白亞單位組成;類核含有病毒DNA;包膜從宿主細胞膜衍生而來,總共有三層,而且表面有放射狀棘突。
EB病毒有六種抗原成分:
(1)病毒殼體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
(2)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
(3)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可再分為彌散成分D和局限成分R)
(4)補體結合抗原(即可溶性抗原S)
(5)EB病毒核抗原(nuclear antigen,NA)
(6)淋巴細胞檢測的膜抗原(lymphocyte detected membrane antigen,LYDMA),
這六種抗原中,除了LYDMA未測出相應的抗體,其它五種均能產生各自相應的抗體。
此外,EB病毒還有以下特點:
(1)培養與繁殖條件要求非常特殊,病毒分離非常困難
EB病毒僅在非洲淋巴瘤細胞、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白血病細胞和健康人腦細胞等培養中繁殖。
(2)臍血淋巴轉換試驗可以用來檢查EB病毒
EB病毒能使抗體陰性者淋巴細胞或胎兒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細胞轉化為含有病毒顆粒母細胞系。
(3)EB病毒基因能整合於宿主細胞的基因組內
以細胞的DNA和EB病毒的RNA雜交試驗或應用細胞DNA和3H標記的病毒DNA雜交試驗,可以發現病毒基因在於宿主基因內。
(二)發病機制
到目前為止,對其發病原理並不是完全明白,但是還是可以大概知道其發病機制。
1、淋巴系統各組織和臟器受損
當病毒進入血循環從而導致毒血症時,下一步就會開始破壞淋巴系統的各組織和臟器。B細胞常常首先被攻擊,因為B細胞表面具EB病毒的受體(CD21)。特別是在急性期,急性期時每100個B淋巴細胞就有1個感染病毒,而如果到了恢復期,每100萬個B淋巴細胞只有1個感染病毒。病毒侵入B細胞後導致其抗原性改變,繼而引起T細胞的強烈反應。而T細胞的這種反應,可以直接去對抗已經被EB病毒感染的B細胞。這樣一來,淋巴系統被迫壞的程度更加嚴重了。
2、感染的控制
(1)在疾病早期,NK細胞、非特異的細胞毒T細胞(CTL)對控制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細胞增生播撒十分重要;
(2)疾病後期,HLA限制的CTL可以特異性的破壞病毒感染的細胞。
(3)在感染的控制中,細胞介導免疫可能較體液免疫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5、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什麼意思
發熱、咽痛、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異型淋巴細胞數超過10%,血清中抗EB-VCA-IgM陽性版,符合傳染性單核細胞增權多症的臨床特點,本病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是一種嗜淋巴細胞的DNA病毒,屬皰疹病毒,E13V有五種抗原成分:山衣殼抗原(VCA) VCAIzM抗體早期出現, 多在1—2個月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標志,VCAIgG出現稍遲於前者,但可持續多年或終生,故不能區別新近感染與既往感染。②早期抗原(EA)可再分彌散成分D和局限性成分R,是EBV進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種抗原,③核心抗原(EBNA)END八IeG於病後3-4周出現,持續終生,是既往感染的標志。④淋巴細胞決定膜抗原(LYDMA)為補體結合抗體。⑤膜抗原(MA)中和性抗原。本病多數呈散發性也可引起小流行,一年四季可發病,以晚秋至初春為多。患者和EBV攜帶者為傳染源,通過唾液和飛沫傳染,又稱為 「接吻病」,潛伏期在青少年是30—5()天,在兒童可能短一些,多在9天(5天—15天)。
6、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治療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加強護理,避免發生嚴重並發症。脾臟內顯著腫大時應避免劇烈容運動,以防破裂。抗生素無效,若出現繼發細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葯物治療
(1)對症治療高熱病人可用退熱劑。咽痛者給予生理鹽水漱口或西瓜霜潤喉片含服。對發熱高、咽痛劇烈者,應注意咽部繼發細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養病使用抗生素。並發心肌炎、嚴重肝炎、溶血性貧血或因血小板減少並有出血者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
(2)抗病毒治療更昔洛韋、干擾素早期治療可緩解症狀及減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對EB病毒潛伏感染無效。也可應用阿昔洛韋或EB病毒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
7、關於傳染性單細胞增多症、請大家回答一下、謝謝!
不用擔心,這種病主要是怕肝臟和脾臟受損害,大概兩周左右就能好,恢復健康後終身帶免疫
8、傳染性單細胞增多症傳染嗎?
要的,一般免疫力低的人,經過接吻、吸入病人的鼻咽部分泌物可以傳染,又叫「接吻病」
9、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艾滋病的區別
從幾個方面來回答你的問題:
1、從症狀上不能判斷是否感染HIV,HIV感染在窗口期會出現不明原因發熱、皮疹、腹瀉等症狀,但是一到二周即痊癒,進入潛伏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另外也不能通過症狀來判斷是否有HIV感染,症狀是不作為診斷依據的。只有通過專業機構的檢測才能判斷。
2、盡管試紙條已經具備比較高的准確度,但是其准確度依然不能完全讓人滿意,試紙條的可靠性目前是不被國家標准所承認的,實際工作中也不能用試紙條來做最終判斷,試紙條的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如果您要准確診斷,應該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一個專業的檢測,這個檢測是免費並且保密的。
3、根據艾滋病檢測的國家標准(GB 16000-1995 HIV/AIDS診斷標准及處理原則),應該分別在有危險行為之後和三個月之後分別進行抽血化驗(某些情況是六個月),如果三個月之後檢測結果為陰性,那麼可以排除HIV感染。「6周」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這是某些商家的說法而已,盡管6周可以排除大部分,但是依然有少數人窗口期超過6周。
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所引起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淋巴細胞良性增生的傳染病,又稱腺性熱。本病可分為很多的臨床類型,常見的有咽炎型、發熱型、淋巴結腫大型、肺炎型、肝炎型、胃腸型、皮疹型、腦炎型、心臟型、生殖腺型、傷寒型、瘧疾型以及腮腺炎型等。它與HIV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病毒,就像是一頭牛和一匹馬一樣,沒什麼必然聯系。而且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絕大多數可在短期內自行痊癒。
10、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本病的治療為對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別是並發肝炎時應卧床休息,如出現黃疸可按病毒性肝炎處理原則治療。抗生素對本病無效,僅在咽部、扁桃體繼發細菌感染時可加選用,一般以採用青黴素為妥,療程7~10天。若給予氨苄西林,約95%患者可出現皮疹,通常在給葯後1周或停葯後發生,可能與本病的免疫異常有關,故氨苄西林在本病中不宜使用。有認為甲硝唑及克林黴素對本病咽峽炎症可能有助,提示合並厭氧菌感染的可能,但克林黴素亦可導致皮疹。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咽部及喉頭有嚴重病變或水腫者有應用指征,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及時應用尚可避免氣管切開。激素也可應用於有中樞神經系統並發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心肌炎、心包炎等。
對脾腫大的患者應限制其活動,隨時警惕脾破裂發生的可能。一旦懷疑,應及時確診,迅速補充血容量,輸血和進行脾切除,常可使患者獲救。
阿昔洛韋及其衍生物在體外試驗中有拮抗EB病毒的作用,但此類葯物不必常規地應用於一般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唯有伴口腔毛狀黏膜白斑病的艾滋病患者以及有充分證據說明是慢性進行性EB病毒感染者可考慮應用此類制劑。干擾素的療效不明了。
(二)預後
本病預後大多良好。病程一般為1~2周,但可有復發。部分患者低熱、淋巴結腫大、乏力、病後軟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極個別者病程遷延達數年之久。本病病死率為1%~2%,因脾破裂、腦膜炎、心肌炎等所致。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後,病情可迅速惡化而死亡。
本病與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惡性病變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疾病。雖EB病毒亦可見於淋巴瘤患者,但本病不會轉化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