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脊髓灰質炎症狀

脊髓灰質炎症狀

發布時間:2021-01-28 03:31:10

1、嬰兒患脊髓灰質炎有哪些症狀?

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此病主要經口傳入,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染,脊髓灰質炎的潛伏期為5~14天。

脊髓灰質炎輕者可表現低熱、咽痛、流涕、咳嗽、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可不出現癱瘓。

重型起病緩急不一,主要症狀是發熱、嗜睡、頭痛,有的出現消化道症狀及上呼吸道症狀。早期一般為1~4日。退熱後,經過1~6日又發熱,面紅出汗,咽痛,頸項強直,煩躁不安,哭鬧。這時如做腰椎穿刺,腦脊液有改變。3~4天後出現癱瘓,特點是分布不規則不對稱,多見於四肢,主要表現為肌力和肌張力減退。經過5~10天發熱減退,癱瘓也不再發展。癱瘓1~2周以後,病肢肌肉開始恢復功能,輕者1~3個月恢復,重者半年到1年半恢復。

對患兒要加強護理,按醫囑服葯。要使癱瘓的肢體避免外傷,給他做按摩,幫助患肢活動。在恢復期可採用針灸、推拿等療法,並加強患肢的被動活動。

2、脊髓型灰質炎有什麼症狀?

本病潛伏期為8~12天,臨床上可分為多種類型:①隱性感染;②頓挫型;③無癱瘓型;④癱瘓型。
1.前驅期
主要症狀為發熱、食慾不振、多汗、煩躁和全身感覺過敏;亦可見惡心、嘔吐、頭痛、咽喉痛、便秘、彌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滲出物、腹瀉等,持續1~4天。若病情不發展,即為頓挫型。
2.癱瘓前期
多數患者由前驅期進入本期,少數於前驅期症狀消失數天後再次發熱進入本期,亦可無前驅期症狀而從本期開始。患兒出現高熱、頭痛。頸背、四肢疼痛,活動或變換體位時加重。同時有多汗、皮膚發紅、煩躁不安等興奮狀態和腦膜刺激征陽性等神經系統體征。小嬰兒拒抱,較大嬰兒體檢可見: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時需用兩手後撐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體位;②吻膝試驗陽性即患者坐起、彎頸時唇不能接觸膝部;③頭下垂征即將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軀干時,正常者頭與軀干平行。此時腦脊液出現異常,呈現細胞蛋白分離現象。如病情到此為止,3~5天後熱退,即為無癱瘓型,如病情繼續發展,則常在癱瘓前12~24小時出現腱反射改變,最初是淺反射、以後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發現反射改變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
3.癱瘓期
臨床上無法將此期與癱瘓前期截然分開,一般於起病後2~7天或第二次發熱後1~2天出現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遲緩性癱瘓,隨發熱而加重,熱退後癱瘓不再進展。多無感覺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少見。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以下幾型。
(1)脊髓型此型最為常見。表現為弛緩性癱瘓,不對稱,腱反射消失,肌張力減退,下肢及大肌群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僅出現單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癱瘓,如累及頸背肌、膈肌、肋間肌時,則出現梳頭及坐起困難、呼吸運動障礙、矛盾呼吸等表現。
(2)延髓型又稱球型,系顱神經的運動神經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環中樞被侵犯所致。此型較少見,呼吸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不規則,呼吸暫停;血管運動中樞受損時可有血壓和脈率的變化,兩者均為致命性病變。顱神經受損時則出現相應的神經麻痹症狀和體征,以面神經及第X對顱神經損傷多見。
(3)腦型此型少見。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驚厥或嗜睡昏迷,有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癱瘓表現。
(4)混合型以上幾型同時存在的表現。
4.恢復期
一般在癱瘓後1~2周,癱瘓從肢體遠端開始恢復,持續數周至數月,一般病例8個月內可完全恢復,嚴重者需6~18月或更長時間。
5.後遺症期
嚴重者受累肌肉出現萎縮,神經功能不能恢復,造成受累肢體畸形。部分癱瘓型病例在感染後數十年,發生進行性神經肌肉軟弱、疼痛,受累肢體癱瘓加重,稱為「脊髓灰質炎後肌肉萎縮綜合征」,病因不明。

3、脊髓灰質炎不同時期症狀是怎樣的?

1.潛伏期症狀

潛伏期在3~35天。

2.前驅期症狀

此期的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全身不適、惡心嘔吐、頭痛、腹瀉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腸炎的症狀。

3.癱瘓前期症狀

在前驅症狀消失後1~6天再次發熱而進入本期,故有雙峰熱之稱。也可不經過前驅期而直接至癱瘓前期。此時若讓患者坐起,患兒需雙臂後伸支撐身體才能坐立,稱為三腳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頜抵住膝部為吻膝征陽性,此兩體征為該病的特點。此外,出現感覺過敏、拒撫抱、多汗等症狀。

4.癱瘓期症狀

多在病程的2~7天體溫下降後出現癱瘓,且癱瘓范圍逐漸擴大,隨體溫降至正常,癱瘓症狀穩定。此期因病損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以下類型:

脊髓型

這種類型較為常見,下肢多為不對稱性軟癱,其次可出現上肢癱,也可出現呼吸困難、聲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間肌癱瘓的表現。

腦干型

延髓及橋腦易出現病變。有顱神經損傷時可出現面肌麻痹、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呼吸中樞麻痹的表現為呼吸淺弱、節律不整、呼吸暫停、嚴重缺氧。心血管運動中樞麻痹可導致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和休克。

腦型

表現為高熱、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腦炎的症狀。

6.恢復期症狀

四肢遠端小肌群首先恢復,其次為大肌群,肌力的恢復需1年左右。

7.後遺症期症狀

一般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4、脊髓灰質炎什麼症狀

脊髓灰質存在大量的運動神經元,脊髓灰質炎必損運動神經導致運動功能障礙,嚴版重時發性神經支配區權癱瘓 ,發病後不能正確治療神缺血壞死後會導致永久性能致殘,若是小兒還會影肢體發育。
需助詳細說明發病年齡,發病時間,發病准確部位,檢查結因對病情了解不夠,需助詳細說明發病年齡,發病時間,發病准確部位,檢查結果(原始磁共震照片),現病情詳細症狀,曾做過的治療,越細越好,這對病情分析定性、評估及治療有很大的幫助,看能否幫你。

5、什麼是小兒麻痹症有什麼症狀?

小兒麻痹症是脊髓灰質炎的俗稱。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神經引起的。主要的症狀就是下肢或者肢體的癱瘓。
像現在一般都進行小孩子的免疫接種,脊髓灰質炎病毒,一般情況下現在已經是非常少見的。

6、脊髓灰質炎的癱瘓期症狀分為哪些類型?

脊髓型

這種類型較為常見,下肢多為不對稱性軟癱,其次可出現專上肢癱,也可出現呼吸困難、聲音低微、缺氧屬等膈肌及肋間肌癱瘓的表現。

腦干型

延髓及橋腦易出現病變。有顱神經損傷時可出現面肌麻痹、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呼吸中樞麻痹的表現為呼吸淺弱、節律不整、呼吸暫停、嚴重缺氧。心血管運動中樞麻痹可導致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和休克。

腦型

表現為高熱、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腦炎的症狀。

7、脊髓灰質炎流行特徵與疾病症狀是怎樣的?

1.流行具有世界性

此病的流行具世界性,第一批脊髓灰質炎患者出現在英國,此後各地均有發生。我國1882年開始有病例報道,後逐年增加,其中1959年在南寧一次流行發病率高達150.6/10萬。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的問世使發病率明顯下降,大部分國家疫情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基本消滅。據全國AFP專報系統監測結果,自1994年10月以來,我國未發現本土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

拿我國來說,使用活疫苗以前,城市發病率要高於農村許多倍,廣泛服用疫苗後,城鄉發病率基本相等。本病終年可見,而以夏秋為多。可散發或流行,流行時以無症狀的隱性感染及不發生癱瘓的輕型為多。發病者多為5歲以內的孩子,要佔90%以上,其中,成人很少見。近年來由於開展減毒活疫苗接種,發病年齡有逐年升高趨勢,成人患者有所增多,且使用活疫苗後,發病季節曲線亦變得不平穩,原3~5年流行一次的規律已不科學,流行的病型由過去常見的Ⅰ型轉為以Ⅱ、Ⅲ型相對多見。

2.潛伏期症狀

潛伏期在3~35天。

3.前驅期症狀

此期的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全身不適、惡心嘔吐、頭痛、腹瀉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腸炎的症狀。

4.癱瘓前期症狀

在前驅症狀消失後1~6天再次發熱而進入本期,故有雙峰熱之稱。也可不經過前驅期而直接至癱瘓前期。此時若讓患者坐起,患兒需雙臂後伸支撐身體才能坐立,稱為三腳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頜抵住膝部為吻膝征陽性,此兩體征為該病的特點。此外,出現感覺過敏、拒撫抱、多汗等症狀。

5.癱瘓期症狀

多在病程的2~7天體溫下降後出現癱瘓,且癱瘓范圍逐漸擴大,隨體溫降至正常,癱瘓症狀穩定。此期因病損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以下類型:

脊髓型

這種類型較為常見,下肢多為不對稱性軟癱,其次可出現上肢癱,也可出現呼吸困難、聲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間肌癱瘓的表現。

腦干型

延髓及橋腦易出現病變。有顱神經損傷時可出現面肌麻痹、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呼吸中樞麻痹的表現為呼吸淺弱、節律不整、呼吸暫停、嚴重缺氧。心血管運動中樞麻痹可導致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和休克。

腦型

表現為高熱、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腦炎的症狀。

6.恢復期症狀

四肢遠端小肌群首先恢復,其次為大肌群,肌力的恢復需1年左右。

7.後遺症期症狀

一般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8、脊髓灰質炎的主要傳播途徑

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為小兒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年幼的兒童。病毒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經口腔進入體內並在腸道內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沒有症狀,但他們排泄的糞便帶有病毒,因此傳染給他人。少數感染者出現發熱、疲乏、頭痛、嘔吐、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僅有極少數感染者,由於病毒侵襲神經系統導致不可逆轉的癱瘓。在癱瘓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病毒由口進入胃腸道,潛伏期為3—35天,一般7—14天。腸道傳播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感染脊灰病毒後有下列幾種表現:
無症狀性感染:表現有輕度疲倦或無任何症狀,這占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後的大多數。
頓挫型:病人只有輕度發熱、疲倦、嗜睡或伴以頭痛、惡心、嘔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狀。
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型):開始的症狀與頓挫型相似,繼之或痊癒數日,或好轉數日或相繼出現背痛,頸部強直等腦膜刺激症狀。
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感染後僅1%或更少的感染者發展為癱瘓型脊髓灰質炎。主要是由於下運動神經元受損害而出現肌肉鬆弛性癱瘓,表現可單側或雙側,下肢或上肢肌肉無力,癱瘓,肢體溫度低於正常。肌肉癱瘓在開始幾天內發展很快,繼之停留在這一水平,恢復較慢,需要6個月或更長時間,相當多數留下跛行的後遺症。

9、嬰幼兒脊髓灰質炎的症狀有哪些?

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此病主要經口傳入,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染,脊髓灰質炎的潛伏期為5~14天。脊髓灰質炎輕者可表現低熱、咽痛、流涕、咳嗽、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可不出現癱瘓。重型起病緩急不一,主要症狀是發熱、嗜睡、頭痛,有的出現消化道症狀及上呼吸道症狀。早期一般為1~4日。退熱後,經過1~6日又發熱,面紅出汗,咽痛,頸項強直,煩躁不安,哭鬧。這時如做腰椎穿刺,腦脊液有改變。3~4天後出現癱瘓,特點是分布不規則不對稱,多見於四肢,主要表現為肌力和肌張力減退。經過5~10天發熱減退,癱瘓也不再發展。癱瘓1~2周以後,病肢肌肉開始恢復功能,輕者1~3個月恢復,重者半年到l年半恢復。對患兒要加強護理,按醫囑服葯。要使癱瘓的肢體避免外傷,給他做按摩,幫助患肢活動。在恢復期可採用針灸、推拿等療法,並加強患肢的被動活動。

與脊髓灰質炎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