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腦癱的表現

腦癱的表現

發布時間:2021-01-27 21:00:17

1、腦癱有哪些表現?

腦癱是出生前一個月到出生後一個月內發育時期由於各種原因損傷了未成熟的大腦所致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由於神經細胞出生後就不能再分化增殖,所以患兒大腦的病損是靜止的,並會造成一定的永久性的損傷。腦癱是繼小兒麻痹症後又一個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致殘性疾病。國內腦癱的發病率為1.8-4‰,給家庭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發病原因
妊娠期,圍產期以及出生後的各種異常情況均可導致腦癱發生。另外,家族中曾有腦癱患者或先天性畸形的患者也要警惕腦癱的發生。最近的報道指出出生前缺氧和圍產期缺氧的聯合出現是腦癱最危險的因素。在非遺傳性因素中,出生前因素在腦癱的發病中佔主要地位,比如宮內感染、妊娠異常及孕婦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都是腦癱的危險因素。
臨床表現
腦癱會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發育,是新生兒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腦癱的損傷部位和類型的不同也會出現多種多樣的表現,但主要症狀如下:(1)運動發育落後:100天不能抬頭;4個月後拇指向收,手張不開;5個月後不會伸手抓物;4—6個月不會笑,不認人,面貌異常;8個月不會坐;10個月不會爬;15個月不會走;(2)主動活動減少;(3)反射異常:原始反射延遲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如坐位時,向各方向推患兒,患兒不會用手支撐;(4)肌張力異常及姿勢異常。
腦癱可引起患兒的永久性癱瘓,因此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認為出生後六到九個月的診斷為早期診斷,三個月為超早期診斷。腦癱的早期表現主要有:(1)過度激惹: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大約有30%腦性癱瘓兒在生後前3個月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2)喂養困難,吸吮及吞咽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體重不增。(3)非常「敏感」或激動。(4)對噪音或體位改變「敏感」時難將大腿外展,洗澡時不易將拳頭掰開,家長常反映「孩子不喜歡洗澡」,當腳用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豎弓形。以上某一種情況也可能在正常小兒出現,不能根據具有其中某一兩項就診斷為腦性癱瘓,若存在多種情況,而且是發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兒,就要考慮有腦性癱瘓的可能。還應注意與智力低下相鑒別,腦癱主要表現是中樞性的協調障礙,智力低下突出的症狀是智力落後,基本無肌張力和姿勢的異常。

2、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表現:太吵鬧,容易激怒,或者太安靜,吃東西難,體內重增加慢,容肌張力低,不愛運動,肢體動作僵硬,有的還會有一些特殊的異常姿勢,如斜視等。小兒腦性癱瘓要及時識別,到醫院去檢查確認,爭取盡早發現,盡早開始治療,將治療的效果達到最好。

3、小兒腦癱有哪些表現特徵?

腦癱症狀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視、聽覺障礙:不少腦癱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為多見。腦癱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
姿勢障礙:腦癱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別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癱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腦癱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語言障礙:腦癱的症狀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佔比例為大。
運動障礙:腦癱的症狀表現在的運動能力上低於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腦癱的臨床表現:
1. 腦癱兒童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腦癱患兒由於病變受累部位不一,患兒個體之間存在差異,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大致歸納如下:
(1)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腦癱兒都表現有程度不等的運動發育落後,如抬頭、獨坐、爬、站立、行走等粗大運動轎正常兒童遲緩;抓握東西,手指的精細動作也落後於正常小兒。
(2)主動運動減少:新生兒期表現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三個月時下肢踢蹬動作明顯減少或雙腿同時踢蹬。偏癱型腦癱常表現為一側活動減少。病兒的肢體很少動作,特別是下肢更為明顯,常表現為偏癱、雙側癱、四肢癱等。由於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常出現異常的運動模式。
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癱、軟,過分安靜。
(3)肌張力及姿勢異常:大多數痙攣型癱兒,隨著月齡增加,肌張力逐漸增高,表現為下肢伸直、內收,有時呈剪刀狀。上肢屈肌張力增高,兩手經常呈握拳狀。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在嬰兒期肌張力低下,以後表現為肌張力增高。
(4)反射異常: 正常4個月小兒直立時,若向其左右傾斜,可出現保護性反射,頭自動保持在正中位;5~6個月時向左右傾斜,能伸出上肢,保持平衡;9個月時扶小兒呈俯卧位懸空位時,做突然下降的動作正常小兒「降落傘」似反射,即兩上肢向前伸展姿勢,兒腦癱小兒以上這些保護性反射、保持平衡能力均減弱或消失。
2 . 腦癱的合並症有哪些?
(1)智力低下 約有2 / 3以上患兒智能落後,約1 / 4重度智能落後,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能常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能嚴重低下者少見。
(2)視力障礙 約有25%的患兒伴有視力障礙,新生兒因不同因素導致的皮質發育不良,造成「皮質盲」。
幼兒期之後,最常見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斜視等。少數有眼震,偶有全盲。偏袒患兒可有同側偏盲。視覺缺陷科影響眼手協調功能。
(3)聽力障礙 約有25%的患兒伴有聽力減退甚至全聾,以患高膽紅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常見。除先天聽神經器官發育異常外,嬰幼兒期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導致的聽力障礙不在少數。
(4) 感覺和認知異常 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確實。患兒多缺乏正確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覺,其認知功能缺陷較為突出。患兒對復雜的圖形辨認力差,分不清物體形狀與其所處空間背景的關系,對顏色的辨認力也很差。
(5)語言障礙 約1 / 3至2 / 3的患兒有不同程度語言障礙。
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困難,構音不清,不能說成句的話,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患兒完全失語。手足徐動型和共濟失調型和共濟失調型患兒常伴語言障礙。痙攣性四肢癱、雙側癱瘓兒也常伴語言障礙。
(6)癲癇發作 至少有10%~40%以上的患兒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癲癇發作,以痙攣型四肢癱、偏癱、單肢癱和伴有智力低下者更為多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患兒則很少見 。
嬰幼兒時期的高熱驚厥,嬰兒痙攣症多可導致發生,各類顱腦損傷導致的癲癇很常見。
(7) 口面、牙功能障礙
(8) 情緒、行為障礙 大多數腦癱患兒有情緒激或行為異常,這與腦功能受損有關。大量實驗和臨床資料表明,腦的邊緣系統特別是海馬回受損時,可引起患兒情緒異常。
患兒常表現為好哭、任性、固執、孤僻、脾氣古怪、情感脆弱、易於激動,有的有快活感、情緒不穩定等,手足徐動型較為常見。
(9)骨與關節發育畸形 最常見的上肢畸形有: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腕關節屈曲,拇指屈曲或可伴有內收以及手指屈曲等;最常見的下肢畸形有:骨盆傾斜,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足下垂,足外翻,足內翻,馬蹄足畸形,爪形趾畸形以及脊柱側突和椎體形態異常。

4、孩子有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呢?

腦癱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抄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版傷所致的以各姿勢權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孩子襲得了腦癱,建議你去正規的康復醫院,給孩子進行正規有序的康復鍛煉,做到早期治療。以上是對百「得上了腦癱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度有幫助,祝您健康!

5、小兒腦癱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1、安靜過了頭,非常討厭運動。一般來說,3個月到4個月大寶寶已經是可以很穩的抬頭且俯卧的時候頭會抬起來的,如果你的寶寶到了這個階段這些動作還一點都做不到的話,排除發育過慢就要考慮寶寶是否患上了腦癱了。

2、寶寶的哭聲低弱,頻率高,和別的寶寶比安靜過了頭也要引起警惕。不管怎麼說,寶寶腦癱肯定是會有一些易於常人的表現就要警惕了。

3、食慾差也是寶寶腦癱的一個典型症狀。很多情況下心理因素會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現代醫學上講的腦性麻痹通常就是由於食慾差造成的,腦性麻痹會出現挑食,偏食和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家長在平時一定要培養寶寶的正確飲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讓寶寶吃煮熟的食物,蛋白質對寶寶的成長發育也非常的重要,合理的飲食調整對寶寶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4、哺喂困難當然也要引起注意啦。如寶寶各種異常的行為表現,各種生長發育出現的困難或者障礙都不能隨便忽視了,畢竟寶寶腦癱的症狀涉及的表現還是很廣的。

5、寶寶的個性非常喜歡打架,經常跑出去瘋,背屈呈對稱性,第一頭偏向一側,也屬於伸展,也是腦癱的早期症狀。

6、反射異常,寶寶的反射弧非常遲緩,對外界的的刺激非常容易受到驚嚇。

7、一部分腦癱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手不能正常抓東西、握拳,有時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共濟失調型,以四肢肌肉無力、不能保持身體平衡、步態不穩、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細動作為特徵。

9、新生兒驚厥,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可能會出現,很容易在兒童,抽搐,煩躁不安,尖叫

6、腦癱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腦性癱瘓的症狀在嬰兒期表現,常以異常姿勢和運動發育落後為主訴。雖然患兒的腦損專害或者腦發育異常是非屬進展性的,隨著腦損傷的修復和發育過程,其臨床表現常有改變。如嚴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在嬰兒早期常表現為肌張力低下,以後逐漸轉變為肌張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礙需嬰兒發育到坐甚至站立時才能表現出來。關節攣縮和脊柱畸形等繼發改變也是逐漸發展出來的。可以伴有癲癇、智力低下、感覺障礙、行為障礙等。這些伴隨疾病有時也可能成為腦癱兒童的主要殘疾。臨床上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可分為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並根據受累的肢體分布,分為單癱、偏癱、雙癱、三肢癱和四肢癱等類型。

7、腦癱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腦癱即大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在母親懷孕期間、生產過程中或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回育尚未成熟答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早期症狀主要包括:
1、運動發育落後:肢體發育比同齡正常小兒慢;
2、肌張力異常:活動時關節、肢體僵硬,無法獨自站立或行走,且腳尖著地。
若小兒出現上述症狀需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一明確診斷。

8、腦癱的孩子有哪些異常的表現?

兒童腦癱相對腦癱兒會輕一些,這個跟中風後遺症的病人比較相似,最常見的就是內一側的肢體容,或者是雙側的上肢和下肢行動不協調,或者是不能走,或者走路容易摔跤,走幾米就摔跤。

第二個,智力發育不全,就是智力水平比同齡的兒童要低一半以上,比如說本來到了七歲,可以算一加一等於二,兒童腦癱到了十歲,可能都不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就是智力水平比較低下。

第三個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你跟他講話,他的眼神不會看著你,叫他看東他就要看西。

第四個就是跟正常的兒童相比,有很多怪異的行為,比如說游泳的時候是向後游的,不能向前游的,另外,情緒會比較激動,不睡覺,睡眠不正常,飲食不正常,整天晚上不睡覺,黑白顛倒。

9、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著大腦的發展成熟和不同水平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逐漸顯示腦癱的症狀。 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

10、小兒腦癱的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核心提示: 孕婦通常會胡思亂想,最害怕的就是想到寶寶身體不健康。但是不得不承認腦癱問題,最近幾年來疾病似乎頻繁發生。社會關注度較高,因此腦癱讓很多女性陷入恐慌。很多家長認為腦癱需要等到寶寶會說話才能夠判斷,但其實腦癱的症狀十分明顯,生活中一定要多多引起重視。

如何保持寶寶的健康,是很多媽媽們的心願。同時她們也在四處打聽,能夠有效保持能夠讓寶寶健康長大的方式。無奈天公不作美,依然有很多寶寶出現了輕微的腦癱症狀,但是在媽媽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因此通常等到疾病發生的較為嚴重,以後才引起重視。那你知道輕微腦癱是什麼症狀?三大障礙症狀應注意。

輕微腦癱是什麼症狀

外界一直認為腦癱一定是傻傻的狀態,不僅生活無法自理,同時也無法准確分辨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輕微的腦癱症狀 ,其實並沒有如此復雜:

1、運動障礙。這是判斷腦癱最基礎的方式,很多寶寶在翻身站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姿勢異常,還有一部分孩子無法直起身體或者伴隨一定的智力障礙,這些都是有可能是輕微腦癱。

2、語言障礙。這是輕微腦癱患兒最常見的症狀,例如會出現口齒不清或者伴隨口吃的症狀,還有一部分患兒會出現聽覺障礙或者出現斜視以及發育障礙等,家長都應該立即引起重視。

3、牙齒問題。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了解的不多,但是輕微腦癱會出現牙齒十分易折斷,並且伴隨出現情緒障礙,主要症狀在於情緒波動過大或者易怒等,另外還有部分腦癱患兒會伴隨癲癇疾病,希望家長都應該多多引起注意。

輕微腦癱是什麼症狀,三大障礙症狀應注意。在我們身邊對於腦癱的認識,僅僅都浮於表面,其實腦癱的症狀十分明顯,雖然疾病給很多家庭帶來一定的陰影,但是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歡樂,也是不能替代和忽略的。腦癱疾病目前沒有較好的治療方式,但是准媽媽可以在生育以前對身體進行詳細而全面的檢查,盡量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與腦癱的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