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發布時間:2021-01-24 13:02:42

1、簡述抗生素的分類和使用原則?

注射用的抗生素可分為一代頭孢,二代頭孢,三代頭孢,四代頭孢。
第一代頭孢菌素:開發年代為1962-1970年,其抗菌性能具以下特點:
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與抗葡萄球菌青黴素類相似,有對抗金葡菌β-內醯胺酶的能力,對耐青黴素的金葡菌有效。但若金葡菌已對抗葡萄球菌青黴素耐葯,則對所有的頭孢菌素也耐葯。
2、第一代頭孢菌素的抗菌譜包括對鏈球菌A群、草綠色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對鏈球菌D群的作用很差,所有的頭孢菌素(除頭孢硫咪外)對腸球菌(如糞鏈球菌)均無效。
3、在本代抗生素抗菌譜內的革蘭陽性菌尚有:表皮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李司忒菌、枯草桿菌、白喉棒狀桿菌等。
4、本代抗生素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與氨苄西林有一定的近似性,分述如下:
(1)對淋病奈瑟菌和腦膜炎奈瑟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但前者易產生耐葯菌株。
(2)對奇異變形桿菌的部分多數菌株對本代抗生素敏感。
(3)對於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的多數菌株有較強的作用,但易產生耐葯性。
(4)對於肺炎克雷白菌,頭孢菌素均有較強的作用(而氨苄西林對本菌則是無效的),但對本代抗生素可產生耐葯菌株。
(5)本代抗生素對流感嗜血桿菌有一定的作用。但本代抗生素與氨苄西林之間對該菌存在著交叉耐葯性,即對氨苄西林敏感的菌株對本代抗生素往往也敏感,而對氨苄西林耐葯者對本代抗生素也耐葯。
(6)腸桿菌類均易對第一代頭孢菌素耐葯。
(7)第一代頭孢菌素對下列微生物無效:產氣桿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枸櫞酸桿菌、假單孢菌、沙雷桿菌、擬桿菌等無效。
5、第一代頭孢菌素對放線菌常可有效。
第一代頭孢菌素主要由腎臟排泄,因此在尿液中有較高濃度;在膽汁中的濃度低,不適用於膽道感染;在腸道中的濃度低,除口服品種外,不適用於腸道感染;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弱,不適用於中樞感染。
常見的第一代頭孢菌素有,頭孢噻吩、頭孢噻啶,頭孢唑啉,頭孢拉定、頭孢氨苄、頭孢羥氨苄等。
第二代頭孢菌素:主要開發年代為1970-1976年,其抗菌特性為:
1、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與第一代頭孢菌素比,作用相近或較弱。
2、對革蘭陰性菌的抗菌作用較第一代頭孢菌素為優越,表現在:
(1)抗酶性能較強:大腸桿菌、嗜血桿菌、奈瑟菌等微生物因產生葯酶而易對第一代頭孢菌素耐葯。第二代頭孢菌素耐酶性能較強,對上述菌的耐第一代頭孢菌素株也可有效。
(2)抗菌譜較廣:在第一代頭孢菌素抗菌譜的基礎上,第二代頭孢的抗菌譜有所擴大,包括了枸櫞酸桿菌、部分吲哚陽性變形桿菌和腸桿菌等。
(3)普通變形桿菌常可對本代抗生素耐葯。腸桿菌類在連續用葯過程中常產生耐葯菌株。
(4)第二代頭孢菌素對下列微生物無效:糞鏈球菌、脆弱擬桿菌、綠膿桿菌、不動桿菌、沙雷桿菌等。
常見的第二代頭孢菌素有,頭孢孟多、頭孢呋新、頭孢呋新酯、頭孢替安、頭孢克羅等。
第三代頭孢菌素:本代抗生素的抗菌性能特點有:
1、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代頭孢菌素強,如對葡萄球菌的作用常較低。對鏈球菌的作用,頭孢噻肟較強;但頭孢哌酮則較弱。所有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對糞鏈球菌均不敏感。
2、對嗜血桿菌的作用,第三代頭孢菌素與第二代頭孢菌素相接近。
3、對大腸桿菌、腸桿菌、各型變型桿菌,以及第二代頭孢菌素敏感的許多革蘭陰性菌均有較好作用。
4、第三代對孢菌素的抗菌譜在第二代的基礎上又有擴大,對綠膿桿菌、沙雷桿菌、不動桿菌、某些厭氧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擬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多數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可透過血腦屏障,適用於敏感菌所致的腦膜炎。
常見的第三代頭孢菌素有頭孢克肟 ,頭孢噻肟、頭孢唑肟、頭孢三嗪、頭孢哌酮、頭孢他啶、頭孢匹羅等。
第四代頭孢菌素:近年來開發的第四代頭孢菌素的抗菌譜更廣,不僅對革蘭陰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且也能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因此,它們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2、抗菌葯的使用原則

使用抗copy菌葯應嚴格掌握適應症,要根據抗生素的抗菌譜、疾病的臨床診斷及細菌學檢查等條件選擇用葯。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如一般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的發熱)。除考慮抗菌葯的抗菌作用外,還應根據病人的自身情況,如病情、體質、肝腎功能等,來確定適宜的使用方法,劑量要適當,療程要足夠。
總之,應該強調的是,作為專業性較強的處方葯,使用抗細菌感染類葯物還是應先咨詢醫生後再做決定,不要擅自用葯。

3、抗生素使用原則有哪些 不可長期用葯

抗生素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許多「福音」,可以算得上是功在當代,是醫療上不專可缺少的強力屬葯劑。然而抗生素的使用要得到規范,謹防濫用情況出現,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嚴格掌握適應症
凡可用可不用者盡量不用;一種抗生素能奏效時,就不要同時用兩種,以減少細菌接觸葯物(不對症葯物)機會而產生耐葯性;一種抗生素連續三天以上使用無效,即表明致病菌對該葯可能已產生抗葯性,應更換另一種敏感的抗生素或採取聯合用葯。
2.聯合用葯時注意配伍禁忌
聯合用葯時存在抗生素之間或抗生素與其他葯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應在醫生指導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行主張,以免發生毒副反應。
3.避免長期用葯
長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體正常菌群死亡。對於較嚴重的炎症,易採用大劑量短期靜脈給葯或聯合用葯,以減少長期用葯。另外,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和局部應用抗生素,也可引起菌群失調症的發生,應盡量避免。

4、抗生素的用葯原則? 聯合用葯的指征?

抗生來素的用葯原則:1 病毒性自疾病或估計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因此,除肯定為細菌引起或有細菌繼發感染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2 對病情嚴重的細菌感染患者,有條件時應盡早分離出其病原菌並測定葯敏 ,再根據葯敏結果選擇和調整抗生素。3 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盡可能作出病原學診斷,再根據疾病情況考慮在細菌培養和葯敏實驗完成後再使用抗生素。4 除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等專科需要外,應避免在皮膚、粘膜等局部應用抗生素,因其易引起過敏反應和產生耐葯菌株,有礙於這些抗生素日後的全身應用。5 嚴格控制應用抗生素作為預防措施。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目的若在於防止某一二種特殊細菌侵入人體或血液循環中而發感染,可獲得相當效果;若其目的在於防止多種細菌的侵入而發生感染,常勞而無功。避免無針對性的以廣譜抗生素作為預防感染的手段。聯合用葯的指征:1 病因未明的嚴重感染。2 單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嚴重混合感染或難治性感染。3 較長期使用抗生素,細菌有產生耐葯的可能性。4 聯合使用抗生素時,個別毒性較強的用量可以減少,從而可減少毒性反應。5 聯合用葯時應考慮可能產生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

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則

抗生素是獸醫臨床上應用最廣、效果較好的一類葯物,但若亂用、濫用,對生物安全、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都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在生產中必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才有可能獲得安全、最佳的效果。

(1)選擇最敏感葯物

應根據分離菌的葯敏試驗結果,選擇最敏感葯物用於實際防治,其效果最為理想。如無條件,則應選用作用強、廣譜的、毒性低的抗生素進行預防和治療。

(2)應注意抗生素的聯合使用與交替使用

總的講,聯合用葯一般可提高療效、減少毒性作用和延緩細菌產生耐葯性。聯合用葯一般適用於:①病原未明確的嚴重感染或敗血症;②一種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③容易出現耐葯性細菌的感染。聯合用葯還應注意殺菌葯物(青黴素類、先鋒黴素類、氨基苷類等)或抑菌葯物(四環素類、磺胺類等)間的聯合,以達到協同或相加的作用,例如青黴素與鏈黴素、紅黴素與氯黴素、磺胺葯與三甲氧苄氨嘧啶等聯合使用。

(3)應重視肝臟、腎臟功能與抗生素的關系

如當肝功能不良時,不應用經肝臟代謝、滅活的四環素、先鋒黴素Ⅰ和氯黴素等葯物;當腎功能不良時,使用經腎臟排泄的葯物用量要適當減量或延長給葯時間,以防止因排泄障礙而引發蓄積性中毒。

(4)及時分析抗生素治療失敗的原因

常見的失敗原因大致有:①初步印象診斷與細菌學檢查錯誤;②使用的抗生素選擇不當;③使用的葯物失效或葯量不足、療程太短或給葯方法不當;④葯物達不到損害器官組織或者說病害部位;⑤細菌產生耐葯性;⑥鴿自身免疫機能低下。

6、抗生素的使用原則,一般是用幾天換一種?

抗生素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能不用的話盡量不用。如果單種抗生素有效的話就應該回選擇單種答,而不能二種以上聯合使用,如果沒有明確是何種細菌感染,一般選擇廣譜抗生素治療,如果只是預防感染,使用雖多不能超過3天。
更換抗生素:如果一種抗生素使用3天無效的話才考慮更換,否則不要隨意更換,再者,如果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結核等特殊情況除外),2周左右就要考慮更換,因為長時間使用一種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菌群失調引發二重感染。

7、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先後順序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
來源:葯學保健園 時間:2004.04.20

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葯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葯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辭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范圍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1.風濕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

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戰傷或復合外傷後,採用青黴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5.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准備。

6.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葯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另附: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葯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二)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應用抗生素,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葯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應用范圍。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1.風濕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

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灶切除時,依致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戰傷或復合外傷後,採用青黴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5.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准備。

6.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葯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奏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抵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與抗生素的使用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