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艾和生薑煲水熏蒸有什麼好處
艾草屬於陽性的,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通透性強,「七年之病當取三年之艾」,陳艾比新艾要好,姜的作用比較多,也驅寒,特別是做月子期間,熏蒸效果特別好。
2、陳艾水功效與作用
陳艾葉屬於溫抄經止血葯,葯性溫襲味苦辛.
陳艾葉能夠溫經脈,理血氣而止血主治虛寒型出血,尤其適宜婦女崩漏,胎漏,又善於散寒濕,暖子宮而止痛,主治經寒痛經,月經不調,寒濕帶下,宮冷不孕及腹部冷痛.此外,外用可以治濕疹瘙癢.
如果用陳年艾葉泡水喝作用弱些,最好生的艾葉用水煎煮幾分鍾再服用
3、陳艾有什麼作用
陳艾的作用
1、艾葉能治痛經和不孕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溫胃、殺蟲止癢、灸百病、止瀉痢、開郁等功效。
2、艾葉入膳健脾益氣
這個季節艾葉鮮嫩多汁,可用於製作艾葉糍粑、艾葉餛飩、艾葉粥、艾葉蛋餅等美食。也可根據個人不同體質,用艾葉與不同葯材食材調配做成葯膳食用。
3、艾葉外用 驅蚊防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多發。每年三四月,醫院門診的感冒患者較多,原因是春季雨水多濕氣重,氣溫冷熱無常,致人群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腦、水痘、扁桃體炎等高發。艾是菊科植物,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抗菌抗病毒。
(3)陳艾的作用擴展資料:
不論是艾草「灸治百病」,還是用艾草熬水作煎劑,古人認為都要選用陳艾才好。這里的「陳」是指把新鮮的艾草曬干後保存在乾燥、陰涼、通風的地方,經過兩三年後,沒有發霉變質,聞起來還有艾草隱隱的清香。
《本草綱目》載,艾草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主吐血下痢、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艾的葯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用於艾灸,古人認為可以「灸治百病」。
二是老百姓在端午節時通過懸掛新鮮的艾草,或燃燒乾燥的艾蒿,達到祛邪避晦的目的。
三是用艾葉熬水口服,調理各種內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
艾草還有一個妙用就是緩解痛經。中醫學認為,寒主收引,不通則痛,而艾草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的功效,治療痛經非常對症。
目前發現艾草含有一種特殊的揮發油稱為艾葉油,具有平喘、祛痰、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功效。
4、陳艾與菖蒲泡腳的功效與作用
可以殺菌。
一般來說是不會把菖蒲用來泡腳的,因為菖蒲的主要作用就是宣氣逐痰,解毒,殺蟲,如果泡腳建議可以用活血葯物或性溫的葯物,而菖蒲具有化痰,活血理氣、散風祛濕等多種功效,有凍瘡的用戶,建議可以在睡覺之前抹一些凍瘡膏,注意保暖,多喝熱水。
用陳艾泡腳可以疏通經脈,促進氣血循環,還能滋補元氣增強人體的健康,有效的預防疾病,防衰老,還具有很好的促使消化功能旺盛的情況。但是泡腳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高血壓,有下肢靜脈曲張的人是不適合用熱水泡腳的。
(4)陳艾的作用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因艾葉泡腳會生寒,特別對於體質偏寒的朋友,建議一次泡一次就可以了。而且艾葉泡腳時不但停止吃一些寒涼的食物,還要食用一些去寒不瀉氣的食物。如生薑紅棗水就很不錯。
2、用艾葉泡腳還需要注意頻率。有些用戶身體非常虛弱,吃一些補品就會出現牙痛,口腔潰瘍等,這時就建議等到上火了再來用艾葉水泡腳,沒上火時就可以繼續食補。
3、用艾草泡腳還可以診治感冒,但也要注意配合其他食品進行調理。如受涼感冒伴最好泡到身體發汗,同時還要多喝生薑紅糖水,感冒發熱時加蔥白,感冒咳嗽時加幾瓣大蒜都能達到很好的治癒效果。
5、新艾和陳艾的區別
新艾和陳艾的區別如下:
1、新艾條艾灸的感覺:火力很燥烈,感覺表皮烤的疼,不得不離得距離相對遠些。但滲透入內部的熱量卻很少,因此效果差一些。陳艾艾灸時火對皮膚表面的燒灼感低,溫潤,而滲透入體內的能量感覺更多,效果較好。
2、陳艾一般呈淡黃色,而新艾一般呈青綠色。
3、陳艾因其中的艾油大量揮發,含量低故氣味純凈溫和,新艾因艾葉含油量高,故聞起來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4、陳艾的味道點燃後,煙色為白色,有淡淡的艾香味道,而新艾條,由於含有較多的植物油,味道濃烈,燃燒起來有股青草味道。
(5)陳艾的作用擴展資料:
新艾是指艾草採收晾曬到顧客購買使用艾絨艾條時間短(例如未滿1周年)反之就是陳艾,個人認為,至少存放滿365天,才開始適合艾灸使用。
保存一年以上的艾葉謂之陳艾葉,簡稱「陳艾」 ,而陳艾葉中以三年到五年為最好,俗稱「三年陳艾」和「五年陳艾」。
艾草,別稱艾、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多數地區都有,普遍野生。莖、葉含芳香油,可用作調香原料,亦可用來作為添加劑來殺蟲和防治病蟲害。艾作為中葯材,在我國至少有3000多年應用歷史。早在17世紀,國外便將艾用來釀制苦艾啤酒,艾汁酒也受到歐洲人的贊美。
6、陳艾有什麼作用?
1.溫通經脈
行氣活血氣血運行具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灸法其性溫熱,可以專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屬
2.培補元氣
預防疾病艾為辛溫陽熱之葯,可補陽壯陽,故艾灸有培補元氣,預防疾病之作用。
3.健脾益胃
培補後天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氣,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統功能旺盛,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4.升舉陽氣
密固膚表氣虛下陷,則皮毛不任風寒,清陽不得上舉,因而衛陽不固,腠理疏鬆。常施灸法,可以升舉陽氣,密固肌表,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