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發布時間:2021-01-23 00:02:55

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哪些不良反應

咳嗽:是各種不良反應中最常見的,主要為刺激性乾咳,輕重不等,有時需要很長時間才發現。
低血壓: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時,由於血壓過低引起的直立體位性症狀常見,有必要進行葯物減量甚至停葯。一般情況下,直立體位性症狀不發生,血壓絕對值不是至關重要的,許多患者在收縮壓80~90 mmHg時一般狀況很好。
高鉀血症: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保鉀利尿葯合用或在腎功能衰竭時使用,容易導致高鉀血症。
腎臟不良反應:低血壓可誘發可逆性腎功能衰竭。在嚴重心衰、血容量不足及存在基礎腎臟疾病包括腎動脈狹窄的情況下,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容易誘發腎血流量降低,導致腎功能衰竭。
血管神經性水腫:發生率在0.1%~0.2%之間,水腫通常發生在面部和口咽組織,可導致急性氣道阻塞,一旦發生,必須緊急搶救並立即停葯。產生水腫的機制尚不清楚,有可能與緩激肽代謝抑制有關。
皮疹:含巰基的卡托普利發生皮疹的概率在5%~10%,通常表現為上肢軀干及腿部出現麻疹或斑丘疹,瘙癢部位不固定,可發生在沒有皮疹的皮膚。停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後皮疹都會消失,一些患者盡管繼續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皮疹也可能消失。其他不含巰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發生皮疹的可能性小。
味覺障礙:大劑量服用卡托普利會產生味覺喪生或味覺異常。表現為鹽味、金屬味、爛雞蛋味或根本沒有味覺。目前機制不明。
血液方面的影響:所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一般都可引起輕微的血紅蛋白減少,即使應用推薦劑量也不例外,可能與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降低有關。使用大劑量卡托普利,150~600 mg /日,可出現嚴重的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與白細胞缺乏症,使用推薦劑量時幾乎看不到發生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致畸形作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具有影響胎兒發育的高度危險性,人類在懷孕第二三個月期間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會影響胎兒骨骼發育及發生腎衰或死胎。所以,不主張懷孕期間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其他特殊損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也可引起肝損害,以服用大劑量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時多見,表現為膽汁淤積型黃疸、肝細胞型黃疸,或兩者合並存在。

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副作用

該類葯物不良反應輕,特別是不含巰基的第二代如依拉普利、賴諾普利回、西拉普利等
①與血管緊張素答Ⅱ、醛固酮生成受阻有關的副作用有低血壓,一時性蛋白尿,高血鉀、竇性心動過緩、頭痛等,隨著用葯時間延長這些副作用很快消失,一般不用處理。
②與緩激肽、前列腺素活化有關的副作用有血管神經性水腫,咽不適,刺激性乾咳、聲嘶、呃逆等,血管神經性水腫要及時停葯,刺激性乾咳常見,隨著用葯時間延長可減輕消失。
③與葯物結構有關的副作用。卡托普利含有巰基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味覺減退或喪失,過敏性皮炎,一過性蛋白尿,皮膚瘙癢、發熱等。依拉普利等第二代ACEI不含巰基沒有這方面副作用。
④其他。脫發、男性乳房發育、畸胎等。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哪些

「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血管緊張素是體內最強的縮血管物質,在高血壓版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轉換酶抑制權劑使血管緊張素停留在無活性的狀態,曾被認為是從發病機制上解決了高血壓病的良葯。又因它可促進糖代謝,所以特別適用於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患者。

目前最常用的制劑有卡托普利(開搏通)和依那普利(依那寧)。還有不少新制劑正在出現,但也不能指望這些葯沒有缺點(有些患者會出現乾咳等副作用)。

4、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和 , 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斷劑 ,這兩種降壓葯主要不同是什麼?有本質的

後者應說是前者的升級版。
後者頭痛咳嗽乏力等葯物副作用更少,控制重度高血壓效果更好雖然需要加用費洛地平協助之。而且後者對心衰也有治療作用。
在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血管緊張素二受體拮抗劑效果更好於前者。

5、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有哪些葯名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包括卡托普利,貝那普利,依那普利,內培哚普利等;(容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包括纈沙坦,氯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等。這兩類葯物除了降壓的作用外還可保護腎功能消減尿蛋白,但是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主要的副作用是咳嗽和血管性水腫,此時可以換副作用相對較少的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6、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哪幾種類型?

(一)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又名硫甲丙脯酸、開搏通,主要用於各種類型高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

【葯理和毒理】

本葯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擴張小動脈和小靜脈,從而使血壓降低,減輕心臟前後負荷。大劑量時引起骨髓抑制。該葯口服吸收迅速,15分鍾開始起效,1小時達血葯濃度高峰,半衰期約4小時,經肝臟代謝,腎臟排除。

【診斷要點】

1.病史有應用本葯史。

2.臨床表現最明顯的副作用是咳嗽及皮疹,其次是出現低血壓、頭暈、胃腸功能紊亂,尚有眩暈、視物模糊、失語、感覺及運動神經障礙、呼吸困難、肺水腫、高鉀血症、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再障樣改變等骨髓抑制現象。因本品含有巰基,對腎臟有一定毒性作用,可有蛋白尿、肉眼血尿及發生腎功能衰竭。

【急救治療及預防】

(1)出現不良反應者立即停葯,一般症狀即可消失。口服大量則應迅速洗胃。

(2)低血壓者應補充血容量,同時注射多巴胺等升壓葯。

(3)血清鉀>6mmol/L者,給予5%碳酸氫鈉100~200ml靜滴,或25%葡萄糖液100ml靜注糾正高血鉀。

(4)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者應用丙酸睾丸酮50~100mg每日肌注1次,或輸注全血及血小板。

(5)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腎功能衰竭及其他對症處理。

(6)預防用葯期間定期檢查血象及電解質、尿蛋白。禁用於腎功能衰竭、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症及有過敏史者。

(二)依那普利

依那普利又名苯脂丙脯酸,為不含巰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用於治療各期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葯理和毒理】

參見卡托普利。

【診斷要點】

1.病史有應用本葯史。

2.臨床表現常見的副作用有頭暈、頭痛、疲乏無力、低血壓、惡心、嘔吐、腹瀉、乾咳、心悸、血管性水腫、失眠、緊張、感覺異常、肌痛。本葯因不含巰基,故瘙癢性皮疹、蛋白尿、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少見。部分病人有腎功能損害。偶有肝功能異常。

【急救治療及預防】參見卡托普利中毒。

7、名詞解釋:ACEI(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是一種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催化血管緊張素I生成血管緊張素II,後者是強烈的血管收縮劑和腎上腺皮質類醛固酮釋放的激活劑。ACEI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壓。 

腎缺血時刺激腎小球進球動脈上的球旁細胞分泌腎素,腎素對肝臟合成的血管緊張素原起作用形成血管緊張素Ⅰ,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緊張素 Ⅱ,血管緊張素Ⅱ有強烈的收縮血管作用,其收縮血管作用是腎上腺素的10~20倍。

血管緊張素Ⅱ還可使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醛固酮,促使水、鈉瀦留,最終產生高血壓。

(7)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擴展資料: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副作用

該類葯物不良反應輕,特別是不含巰基的第二代如依拉普利、賴諾普利、西拉普利等

1、與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生成受阻有關的副作用有低血壓,一時性蛋白尿,高血鉀、竇性心動過緩、頭痛等,隨著用葯時間延長這些副作用很快消失,一般不用處理。

2、與緩激肽、前列腺素活化有關的副作用有血管神經性水腫,咽不適,刺激性乾咳、聲嘶、呃逆等,血管神經性水腫要及時停葯,刺激性乾咳常見,隨著用葯時間延長可減輕消失。

3、與葯物結構有關的副作用。卡托普利含有巰基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味覺減退或喪失,過敏性皮炎,一過性蛋白尿,皮膚瘙癢、發熱等。依拉普利等第二代ACEI不含巰基沒有這方面副作用。

4、其他。脫發、男性乳房發育、畸胎等。

8、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降壓作用機制是什麼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降壓葯是抗高血壓葯的一種它可以抑制血管緊張素酶的活性減少血管緊張素2的形成而使血管擴張發揮降壓作用
常見的這類葯有卡托普利
和依那普利

9、常用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哪些

常用於降血壓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第一代卡托普利,第二代不含巰基的血版管緊張素轉換酶權抑制劑,如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地拉普利、賴諾普利、培哚普利等。 (1)卡托普利:能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舒張小動脈等而使血壓下降,臨床適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高血壓。以往

10、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包括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降壓葯的一類,通過減少血管緊張素的生成來降壓,包括各種普利,比如卡托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等等。

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相關的內容